-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十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五县(市) 十六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赣县中学 赣县第三中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 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 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 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爆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 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 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 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 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 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 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 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 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已见,提出为人处世、 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 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 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 性特质。 ·2·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 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 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 “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 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 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 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 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 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 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 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 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 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 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 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 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 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 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的衰弱或覆灭,都或多或少与自然灾害有关。 B.“韧”的精神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它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 C.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是内向、保守型的。 D.瘟疫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揭示答案的层次展开论证,指出“韧”的精神的意义。 ·3· B.文章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指出儒家和道家在一张一驰之间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C.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 D.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所呈现出的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也许中华民族就难以安然渡 过历史上的各种困境。 B.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 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贱”“万物 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 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 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 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 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 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 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 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 性。 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 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 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 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 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 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 ·4· 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 SARS 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 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 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 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 年 07 期,杨蕴萍《由 SARS 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 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 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 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 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问题,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 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 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 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 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 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 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杜 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 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 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 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杜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 ·5· 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 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 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 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 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 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 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 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 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 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 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11 日)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要强健人格,保持乐观豁达,客 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B.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也要能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 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C.因为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 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D.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 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 ·6· 5.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网络心理咨询、电话疏导热线等方式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B.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相关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学习应对疫情的方法。 C.通过文娱活动、体育运动、与朋友聊天,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D.通过视频等方式与亲朋好友互相表达爱。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 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消 除公众的恐慌心理?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组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 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 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 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 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 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 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7·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 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 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 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 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 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 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 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 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 班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 也碰翻了。他本来要教我们唱歌的,但后来他自己唱不出来了,就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 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旁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 ·8· 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 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 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 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蒋老师的神态在文中特别突出,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笑着和高兴的,这与后文他离开时的“强笑”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的无奈,更能牵动读者的心。 B.小说的动作描写细致真切,其中蒋老师离开时“提起”“背上”的动作决绝,却决不是无情之举, 恰恰表现他内心情感复杂,怕孩子们跟着伤心。 C.“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 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D.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直接客观、自由灵活地叙述我和老师的故事;也便于表达 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从而感染读者。 8.小说讲究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本文的故事虽是平常事,但作者却写得颇有波澜,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6 分) 9.小说结尾写蒋老师“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请结合全 文,探究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9·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 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 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 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 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 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明练时事,严持法度,虽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初,垍在翰 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课 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 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 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 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让休复曰: “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垍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擢韦贯之、 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怅惜,明年,卒,赠.太子少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 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 (摘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 不克/所谓经纬之臣 B.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 克/所谓经纬之臣 C.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 克/所谓经纬之臣 D.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 不克/所谓经纬之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0· A.“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由中正公允的人担任。 C.“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故又被称“杜拾遗”。 D.“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的制度,“赠官”的对象为已逝的功臣或其先人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垍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垍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 正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裴垍为李吉甫推荐了三十多位贤能官员。李吉甫将这些人推荐给朝廷, 被当时天下人称赞为知人善任。 C.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垍参与各种机密事务;任翰林承旨时,又为民请命, 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垍选贤用能,贬抑庸劣。裴垍任人唯贤,发现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就另选官员替代;并且 他还当面指责严休复不够勤勉进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2)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课吏治,皆蒙垂意听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润州①二首(其一) 杜牧 句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③在,一笛闻吹出塞④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晋、南朝重镇。②句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桓伊,东晋“江 左第一”吹笛好手。④出塞,曲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挥洒自如,在时空上及情感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此诗便是例证。 ·11· B.首联由眼前景色写起,再追忆往昔,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C.诗歌的二、三、四句写昔年游览的光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水,矗立着许多酒楼。 D.本诗把数百年间的人事相勾连,景与情浑然一体,用一“愁”字作结,给人悠悠不已之感。 15.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 难以入耳。 (3)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 ”, 则六国能抵御 强秦;“ ”,则秦可江山永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摘出许多 字词的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 品质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________,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 出来”。译者郝玉青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 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 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 译中却并不鲜见。《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________却 又令人________。网上有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这对于当下的文学翻 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正是_______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比比皆是 层出不穷 难以卒读 基于 B.俯拾皆是 屡见不鲜 不忍卒读 基于 C.比比皆是 层出不穷 不忍卒读 鉴于 D.俯拾皆是 屡见不鲜 难以卒读 鉴于 ·12·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常见。 B.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C.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D.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20.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2 个字。(6 分) 可乐等碳酸型饮料深受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但健康专家提醒,①_____________。研究表 明,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致骨折风险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不仅如此,如果碳酸饮料喝得太多,②______________。 因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 影响食欲。不过,③_______________。 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 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神经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喝 2 罐碳 酸饮料能将人的记忆力提高 20%,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21.下面是夏华中学百年校庆公告的部分初稿,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夏华中学百年校庆公告 百年攀登不止,梦想传承。2020 年,夏华中学为庆祝 100 周年诞辰,将在校庆日当天隆重举行 建校 100 周年庆典,并在校庆周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友联谊和学术交流活动。到时,我们热切期盼历 届校友重返敝校,诚挚邀请各界宾朋抽时间莅临。 让我们相约 2020 年 10 月 1 日,在狮子山下、南湖之畔,畅叙手足情谊,共襄盛典,同谱华章! 特此公告。 夏华中学 2020 年 5 月 1 日 四、写作。(60 分) ·13·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8 年 5 月 15 日,《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署名“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 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这个伟大的名字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鲁迅借《狂人日记》所 发出的“呐喊”在当时可谓振聋发聩。一个世纪后的今天,2018 年 5 月 18 日,《光明日报》发表文 章《月光穿过一百年》,重温《狂人日记》这部文学经典,回溯这位“狂人”所走过的漫长曲折但堪 称伟大的道路。 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太久远了,现在再读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请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