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 1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素材的含义。 2、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 3、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 4、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处理的道理。 【学习重点】 发现素材的“意义”, 重视素材的积累,将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 【写作指导】 一、阅读思考 根据例文思考什么是素材? “小溪”与烂“泥塘” --学习《琐忆》有感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勉励那些见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就被吓倒、自惭形秽的青年说:“一 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也许还是浅点好。” 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令人感到他以幽默亲切的口吻,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 做人学事,要有自知之明,但不要自惭形秽。 你看那小溪,它发源于山间,从地下汩汩冒出。水是很浅的,但是清澈见底,它不自卑 于源泉的狭小、力量的薄弱。它不断地涌出,慢慢地汇聚力量,向预定的方向流去,遇见土 石挡路,它会暂时停下来,暗暗地聚积力量,当力量足够时,便漫过土石,浅浅流去,途中 又汇入数支溪流,天长日久,它辟开高山,冲决峡谷,把坚硬的、四棱八角的山石涮成了鹅 卵石。这时的小溪已变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大江河了。 再看那烂泥塘吧,乍看去,浑浊得难以见底,似乎深不可测,于是乎人们对它远远避开, 因为它张着吞天的大嘴巴,不时放出臭气。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烂泥塘的水分不断蒸发, 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只是浅浅的臭泥潭而已。 小溪成为大河,是因为它知道自己力量薄弱;它终于成了江河,是因为它不断地充实自 己,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小溪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又奋斗不息。烂泥塘满足于一潭浊水, 在自欺与欺人中混日月,满足中暴露出浅薄的真面目。 所以我们要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也许还是浅点好!” 来,朋友们,做一条坦诚的、奋 斗不息的小溪吧! 你的答案: 二、写作知识积累 素材是作者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是与写作所 要表达的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 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世界的一切世象。所以它并非就是文 章的题材。 素材的特点:未经作者认真的分辨、挑选、整理及至必要的加工。它只是作者通过对所 写的对象的观察、体验得出的印象、摄取采撷的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的过 - 2 - 程,就是作者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并运用到文章中的过程。 要写好文章,首先要积累素材;将凡与所写内容有关的材料尽多地搜集,然后进行认真 的筛选及至必要的加工,从而将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或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 (包括经加工整理过的材料),恰如其分地予以运用,从而成就出文质兼美的佳作。 题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 是作者用来提炼和表达主旨的事物和观念,包括一切被描摹的、被评述的材料。 素材和题材的区别:素材不等于题材。素材多是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无比的丰富 性生动性,但是,在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在生动性中却缺乏系统性,它只能是写作的基础, 作者所表现的只是其中被筛选和提炼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题材。素材经过选择、 提炼、加工成为写作的内容才是题材。 三、素材的转换 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善于通过素材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这个“意义”与文章的 主题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由“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 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 四、 写作实践 1、提炼主题(素材转换) 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 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 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 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还是心怀 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几 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个素材可以挖掘出什么主题? 点拨:负责人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是值得培养的人;真诚 相待,终能得到好的回报。 2、片断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637 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 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 29 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 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 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 400 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 780 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这在 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 院改为哈佛大学。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他成功于 年仅 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 600 字左右。 3、写作训练: 比尔盖茨给青年的 11 条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 6 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 - 3 - 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 “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 着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 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 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 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 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 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比尔盖茨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800 字的作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