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东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标准示范卷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广东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标准示范卷 3

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合 格 考 标准示范卷(三) (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本大题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葱龙 B.荡样 C.关键 D.鞭厕 C [A.葱茏 B.荡漾 D.鞭策]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zī),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科学家是真理的侍.(shì)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C.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zǎo)的伟人身上。 D.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jǐn)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C [C.风骚(sāo)] 3.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一项针对青少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主张 ( )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也在 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A.句号 B. 引号 C.逗号 D.破折号 B [B.“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是引用的内容。] 4.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毋庸_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A [置疑:怀疑;质疑:提出疑问;兴味:兴趣趣味;趣味:爱好;反之: 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一般指结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粉丝们对这场演出如痴如醉,歌手的表演堪称天衣无缝....。 B.企业家们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被评为××,当之无愧....。 D.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面得了大奖。 D [重蹈覆辙: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 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 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 70 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C [A 项的语病是缺少主语,可将“由于”删去;B 项的语病是语序不当, 应改为“……不仅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更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 精神”;D 项中“约”和“多”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一。] 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数据时代为企业的信息共享构建了新的桥梁,推动企业的互动发展。 ②劳动才能创造幸福,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③夏夜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引来了其他小动物的呼应。 A.比喻 反问 拟人 B.借代 反问 夸张 C.比喻 设问 拟人 D.借代 设问 夸张 A [①“新的桥梁”是比喻中的喻体;②“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是反问; ③“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是拟人。]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考试成绩是 全球最低的。 ②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和胃口,甚至导致他们怨恨读经典 作品。 ③阅读方面的偏差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 ④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 ⑤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动漫作品、 恐怖小说等。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③①④ D [②⑤是讲阅读的问题;③①谈写作的问题;④中“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 显然是指①而非⑤,所以应该放在①后面;③联系“阅读”和“写作”两部分, 引出后文“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故正确排序应为②⑤③①④。] 9.下列各项中,作品、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阿 Q 正传》——老舍——假洋鬼子 B.《包身工》——夏衍——芦柴棒 C.《项链》——莫泊桑——玛蒂尔德 D.《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凤姐 A [《阿 Q 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 为了讨论部署“五四”活动方案,学校团委决定在星期三上午 9:00 在校团 委召开团干部会议。请代拟一则通知。 10.下列通知,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星期三上午 9:00 召开团干部会议。 B. 星期三上午在校团委召开团干部会议。 C. 星期三上午 9:00 在校团委召开团干部会议。 D.星期三上午 9:00 在校团委召开全体团员会议。 答案:C 11.在上题的选项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下列括号中,分析其 不恰当的原因。 ( )不恰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缺少开会的地点,不准确。 B.缺少开会的具体时间,不准确。 D.不是召开全体团员会议,与通知意思不一致。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2~15 题。(19 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 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 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 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 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 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 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 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 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⑦。傲,非也;口赞, 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 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节选自《劝学》)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 原则、界限。④箸(zhù):通“著”,明。⑤蝡(rú):微动。⑥傲:浮躁。⑦口赞: 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通“仿”,仿效。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B.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C.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D.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D [“曰”“矣”后一般断开,排除 A、B 两项;“则”前一般应断开,排 除 C 项。]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蚓无爪牙之.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D 项,两个“焉”都是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A 项,介词, 引出动作的对象,可不译/介词,表比较,比。B 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它。C 项,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结果,因而。] 14.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C.荀子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但也同样需要后天的努 力。 D.文章第二、三段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的角度论述,第四段从学习的方法和 态度的角度论述。 C [“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分析有误,文章强调的是积累、 坚持、专一。]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学习到《礼》就到头了,这可以说是(达到了)道德的顶点。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使自己的身心变得完美;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 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参考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从诵读《书》 《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 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 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 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所以《尚书》 是政事的记载;《诗》是和谐音乐的极致;《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 总纲。所以学习到《礼》就到头了,这可以说是(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敬重 礼仪,《乐》中正而又和谐,《诗》《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 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听入耳中,明白于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 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 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 靠它来使七尺长的身躯变得完美呢!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求 学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使自己的身心变得完美;小 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 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急躁,是不对的; 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音和原声是一样的。 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礼》《乐》记载法度而未加详细解说,《诗》 《书》记载旧事而不切合现实,《春秋》文简辞约而不易迅速理解。仿效良师而学 习君子的学说,既崇高又全面,也能够通晓世事。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 更便捷的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6~17 题。(9 分)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6.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 思和愁绪。 17.并不相悖,反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或从侧面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大 弦 嘈 嘈 如 急 雨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嘈 嘈 切 切 错 杂 弹 , 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 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2)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三、本大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 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烦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 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 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 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 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 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象,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 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 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 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 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 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 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 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 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 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11 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 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 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 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 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 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 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 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 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 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 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9.下列关于筷子特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 钟。 B.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 便。 D.筷子的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 D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 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 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 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 C.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 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D.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 表现。 B [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民 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 “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 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论述对象及论述内容。 B.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引出论述对象——筷子。 C.文章引用《韩非子·喻老》《菽园杂记》中的记载,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 D.文章论述思路清晰,先后讲述了筷子的由来、制作材料、名称、种类、用 法等。 B [没有运用对比论证,只是列举事实。]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 我藏书的小楼 胡品清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 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 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 奇妙的联想。 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山外 青山楼外楼”。 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 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它是歌妓们的寓居:“美 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它也是宫女们的居所:“十二楼中尽晓妆,望 仙楼上望君王。” 楼是高出地面的建筑,所以视野辽阔,宜于远眺。李后主在思乡的时候便攀 登他谪居的小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游子远征的时候,被遗留在家里的思妇便在楼头忧郁起来:“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楼是触及重霄的建筑,所以气象万千。月明风静的夜间,楼提供一个空灵的 境界:“小楼回首,明月自纤纤。”伤春时节,楼提供一个凄楚的意境:“子规啼月 小楼西。”而在欲雨还晴的时刻,楼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山雨欲来风满楼。” 楼是古典,楼是东方。假如我是一位音乐家,我要以楼为主题写出一套组曲 表现楼的各种意境、景象和情调。我要以小提琴的幽雅奏出“十二楼中月自明” 的静夜,我要以横笛吹出“子规啼月小楼西”的凄清,我要以喧哗的小鼓和喇叭 响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萧瑟。我要以肖邦式的夜曲在钢琴的键上弹出“暝色 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幽怨。假如柴可夫斯基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可能会 写出比“胡桃夹子”更空灵的作品,假如蒙内曾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会留下 更多印象派的画面。啊!楼这个字,太美了。 关于我的小楼,我能说什么呢,除了它曾给我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一年前, 在此楼中,一切原也是寓于诗情画意的,如今只是一条幽暗的甬道的地方。那时 我的小楼确然是美丽的,我可以静静地伫立楼前迷失在各种意境中。凌晨的微风 中有树枝的沙沙声,有自画眉鸟的喉头滑出的清脆的歌声。 在阴晦的日子,看迷迷蒙蒙的远山,真能体味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的意境,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这小楼的写真,因为华岗原是风岗,而我的 小楼也就是风楼了。落日的楼头又是何其明艳!假如我是一位写生画家,我要把 远山的紫,落日的胭脂,暮天的柔和与明丽变为静止的永恒的悦乐。 楼在山间,树在山间,楼在山山树树间,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总爱看那一 片森林,很蓝,很朦胧。“我便是小王子,”他说,“来自那星,那最微小的一颗。” 我听着,迷失在蓝蓝的夜里。 那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那富于浪漫情调的楼廊变成了一条黑 黝黝的甬道,甬道的那一边伸延出去便是一幢加筑的小楼。于是我清晨的廊外不 再霞光满天,黄昏的窗外不再响起夜曲,也永远不会明月一楼了。 而且那些不知愁的女孩子们全迁来了。前窗外,不再有宁静,后窗外是一栋 未完成的建筑,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以庞然的阴影掩蔽一山美景。于是幽暗总停驻 于室内,总是灰蒙蒙,冷冰冰的。永远抖不落冷湿和潮霉,纵令春山已是无处不 飞花。 冬去,春来,而小楼无春,没有阳光惊醒昏睡的盆景,圣诞红都苍白,龙柏 也萎死。 真不再留恋这失却了最重要的东西的小楼,也再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给它 命名。不再是栖霞楼,不再是夕照楼,也不再是待月楼。它被摒弃于一切美好之 外,不再空灵,不再凄迷,不再罗曼蒂克,我也不再能静静地伫立楼头。剩下的 只有书架上那些美丽的洋装书,竖立着,斜倚着,色彩缤纷,像一些穿红着绿的 小女孩。于是我只能懒懒的蜷伏于室内读露薏丝拉贝香艳的十四行,听小王子讲 玫瑰和狐狸的故事。若此我只能把这所小楼命名为藏书的小楼了。因为它不再古 典,不再东方,不再宁静,不再典雅,而静静的小立楼头,看云、听鸟、望月都 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2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开篇从“楼”字写起,然后紧紧围绕“楼”这一意象,广泛取材,自 由剪裁,写出了楼字在中国文学里的多重诗意。 B.文章在论述“楼是古典,楼是东方”时,运用种种设想,意在渲染楼的古 典美、东方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典小楼的赞美与喜爱。 C.在作者笔下,曾经的小楼不仅具有美丽、幽静、空灵、典雅的意境之美, 而且有浪漫的故事和甜美的回忆,与下文写现在的楼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D.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作者从小处着笔,层层推进,由广义的楼到个人的楼, 从过去的楼到现在的楼,最后以藏书楼作结,自然流畅,神完气足。 D [“从小处着笔”错,应是“从大处着笔”。] 23.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作赏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用古诗词,增强文章文化意蕴。②整散结合,节奏明快,错落有 致。③语言优美典雅。④运用比喻等修辞,如将洋装书比作穿红着绿的小女孩, 形象生动。 24.文章结尾一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有何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①留恋昔日美丽、幽静、典雅的小楼。②对现在楼不再空灵、 不再美好的无奈与失落。③对现在小楼尚可藏书的欣慰。 作用:①使情感更加含蓄蕴藉,余味无穷。②照应题目,结构完整。 五、本大题 1 小题,共 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 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立意探索】 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微信 微博、鼠标键盘、手机电脑代表的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如何 看待两者的关系。 ①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 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所以,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 ②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 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 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