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10 游褒禅山记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葬之       卒:最终。‎ B.有穴窈然 窈:深远幽暗的样子。‎ C.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解析A项,“卒”,死亡。‎ 答案A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 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与“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同。‎ 解析D项,“由山以上五六里”的“五六”是约数。‎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C.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都不是重点,都一笔带过。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游华山后洞做铺垫的。‎ D.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名,语言简练、朴素,平平淡淡,并不新奇。‎ 解析D项,“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名”理解错误。文章开头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为归依,在内容上环环相扣,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3‎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是省略句,要补全成分;“其”的用法,要根据语境灵活翻译。‎ 参考答案(1)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很少了。(2)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二、语言运用 ‎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者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它们的作用。‎ 志: ‎ 力: ‎ 物: ‎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考查的对象是比喻。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课文中讲的三者的重要性,然后找到与本体相关的喻体,再根据喻体的特点揭示“志”“力”“物”的作用。‎ 答案示例(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力)是推动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人们就会迷路。‎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语言简明,语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雅斯贝尔斯认为,①                     ,并由他们的思想原则塑造出了各自文化的文明,才可以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民族”。他盛赞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等文明,②                     ‎ 13‎ ‎,并成为各自文明的精神导师,塑造出了具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气质的希腊文明,具有老子、孔子气质的中华文明,具有佛陀气质的印度文明。“轴心时代”正是指因为这些伟大思想家的伟大思想,使这个时代成为历史的“轴心”,③                     ,之后的时代又对其不断回味。 ‎ 解析从第①处后面的“才可以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民族’”一句看,此处应填写一个具有条件关系的语句,再由“他们的思想原则”可知,这里要填写的是“只有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之类的语句;第②处从前文看,要填“盛赞”的原因;第③处所填语句要与横线后的语句形成照应。‎ 答案示例①只有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 ②因为这些文明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 ③之前的时代都为其铺垫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chán)   庐冢(zhǒng)‎ 仆道(pú) 漫灭(màn)‎ B.平旷(kuàng) 窈然(yāo)‎ 懈怠(dài) 瑰怪(guī)‎ C.幽暗(yōu) 昏惑(hūn)‎ 讥刺(jī) 谬误(miù)‎ D.慎取(shèn) 引咎(jiù)‎ 洞穴(xuè) 罕至(hǎn)‎ 解析A项,“仆”应读“pū”;B项,“窈”应读“yǎo”;D项,“穴”应读“xué”。‎ 答案C 13‎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 解析A项,“漫”,模糊。‎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B.‎‎①褒之庐冢也‎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解析A项,都表停顿。B项,都是助词“的”。C项,都是介词,“因、因为”。D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转折连词,“然而”。‎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13‎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A项,“侧”是名词作状语;C项,“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B ‎5.将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④此余之所得也 ‎⑤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②/④⑤⑥⑦‎ C.②⑥/①⑦/③④⑤ D.①/③/②④⑤⑥⑦‎ 解析①状语后置句,“舍于其址”应为“于其址舍”;②省略句,应为“仆(于)道”;③④⑤⑥⑦均为判断句。‎ 答案A ‎6.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13‎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解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答案D ‎7.对下列文化知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年号。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既望:过了望日之后,即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 解析A项,“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错,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答案A ‎8.根据提供的情景,用课文中的句子填空。‎ ‎(1)文中用“                       ,        ,                ”来说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 ‎(2)本文中能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意思的语句是:                ,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13‎ ‎(3)文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的句子是:         ,        ,        ,        。 ‎ ‎(4)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             ,        ,        ? ‎ 答案(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3)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浮槎山水记 ‎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13‎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水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有改动)‎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B.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C.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D.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解析可通过排除法,借助表判断的句式“……者……也”“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的对偶句式和代词“此”进行判断。‎ 答案D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可以解释为“和尚”,也可解释为“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的是佛塔。‎ 13‎ B.留后: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北宋所设节度使观察留后,仅为虚衔。‎ C.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有暂时代理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行、署、权等。‎ D.京师:古代指帝王的都城,指北京。但在不同朝代称呼不同,如元朝称为大都,明朝则称为京师。‎ 解析京师是古代国家首都的通称,并不是单指北京。‎ 答案D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浮槎山的地理位置、名称及其来由,并附以佛教、道教之说,给浮槎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B.陆羽在论水味时,认为山中泉水是上品,而山泉之中又以乳泉和石池之中清流四溢的泉水为最好。‎ C.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是因为李侯在登浮槎山时发现上等的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饮用,可谓情真意切。‎ D.文章既写浮槎山水之美,又写李侯游赏之乐;既笑张又新的狂妄多失,又赞陆羽的善言水,行文开合有度。‎ 解析C项,强加因果。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并不是因为李侯发现上等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饮用。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2)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13‎ 解析(1)考:考证。“问于故老”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故老问”。事迹:来历。因:于是。遗:送给。‎ ‎(2)“有欲于心”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心有欲”。顾:考虑。于斯:在这里。‎ 参考答案(1)(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 ‎(2)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 参考译文浮槎山在慎县南面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阇山,也有人叫它浮巢山,这出自那些佛教、道教之徒怪诞虚幻的说法。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等我得到浮槎山的泉水,这样以后更加认为陆羽是了解水的人。浮槎山和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的味道,(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但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山的水列为第十,对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山水最好,江水次一等,井水是最差的。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嘉祐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呀。‎ 13‎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高松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而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获得的,只有隐居山林的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水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能干的名声。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嘉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3~14题。‎ 旅  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①。‎ 13‎ 注①《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3.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影同孤”表明形单影只,诗人虽志向远大却不免有孤寂之感。‎ 解析B项,“不想再为国征战”“诗人的迷茫”错,表现了诗人的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 答案B ‎14.本诗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分析这一联的情感,既要结合注释理解“鲈鱼堪脍”典故的含义,又要结合全诗,理解“慷慨”“悲歌”的原因。要注意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地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