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学案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学案5

第二章 文有特色生光辉 ‎——6个亮点的精心打磨 第一节 文体鲜明有特征 ‎《考试说明》规定,作文应“符合文体要求”。一是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文体,例如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如果考生写成其他文体,便不符合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高考作文大多允许考生“自选文体”,一旦选定文体,写作时就一定要合乎要求,绝对不能写出一些“四不像”的文章。从高考考查和考场写作实际情况来看,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是重点,所以我们要重点明晰这两种文体。‎ 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的三方面 ‎“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无起伏,便是顽山”。记叙文所记事件以生动曲折、跌宕起伏为佳,记叙文讲究波澜起伏之美,情节曲折之美,结构严谨之美。怎样才能让记叙文的情节结构新奇曲折、尺水兴波、波澜起伏呢?这就需要掌握记叙文情节设置的技巧。‎ ‎1.留一点悬念 悬念又称卖关子。这种手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按照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个性的要求,将人物的言行恰当地分成几个方面,来展示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每个方面所选用的事例要恰当。‎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老板是个女的,开了家音乐茶坊,要找个打杂和看门的。女老板来到外来民工市场,转悠了三天,才看中一乡下少年,他叫木伢。女老板说,木伢你听着,白天你在茶坊的后屋干杂活,随叫随到,叫干啥就干啥,不许偷懒。晚上客人走了,你就在前厅看门,关好门,不准出门,不准把你的老乡招来串门,发现一次,扣你半年工资。‎ 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老板关门打烊后,故意走了一段时间又悄悄潜回茶坊,因为她发现木伢当天有些异常,像是有什么心事。老板要伏击木伢。‎ 果然,老板老远就发现茶坊里的灯重新亮了,心里一惊,这么晚了,他不睡觉干啥?待靠近茶坊门口,听到了里面的音乐声。老板心里的火腾地撞上脑门,正要踢门进去,忽听里面木伢在说话。老板将耳朵贴了上去。‎ 木伢的声音:“爹,娘,今天有人在我们这里过生日,可热闹了。我忽然记得,我也是今天生的。可这么多年,我从来就没见你们给我过生日。都是人,为啥城里人能过,我们就不能过?不都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吗?开不起生日晚会,在天井里煮一锅汤面,把同村的伙伴们叫来一块儿吃……”‎ 老板听到里面搬动沙发的声音,木伢说,大头你坐这,水根你坐这,兰花、小米、水芹你们几个女的坐这边,离二秃远点,他一会儿就要捣乱……老板在门外气得直咬牙,这个木伢!就差没把他们村子也搬到茶坊来了。木伢又说,你们会跳舞吗?不会?嗨,怎么进城半年了还不会跳舞?我早会了,兰花我教你。不会跳的,就边喝饮料边看着我跳。这叫罐装啤酒,外国的。石头,你怎么连易拉罐都不会开?来,我教你,拽这个小圈圈,你瞧,砰!喝吧喝吧,敞开肚皮装!‎ 老板心疼得浑身肉跳,她再也忍不下去了,掏出钥匙一拧,卷闸门愤怒地蹦起老高。木伢,你现在就滚!女老板还没进屋就吼道。滚!可她定睛一看,愣住了,朦胧的灯光下,当间就站着孤零零的木伢,四周围了一圈沙发,每个沙发上都放着客人扔下的空饮料罐。‎ 女老板忽然喉咙发硬,鼻子一酸,哽咽道:木伢,我是……来给你过生日的……‎ 本文是如何表现木伢的渴望与孤独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示例)小说有一个漂亮的结构。作者设了一个悬念,先不惜笔墨,渲染木伢生日聚会的热闹和女老板的愤怒,形成误会、把读者的思路引入一个预设的歧途。然后突然揭开谜底,抖出一个完全出乎读者预料的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使得我们走进了木伢们游走在城市边缘的生活和情感,了解了他们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2.来一点抑扬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这时候,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靓丽女孩突然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窈窕的身材,优美的曲线,摇曳着一袭乳白色的长裙,举手投足间透着三分雍容,七分典雅,每向前一步都显得那样楚楚动人。一头金发,勾勒出一张光彩照人的脸。细腻、光洁、白皙的皮肤,洋溢着无法言语的青春与活力。一双大眼睛,于顾盼之间,明眸善睐,似秋水,如月华。一时间,喧闹的候车大厅变得安静下来。她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凝聚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在人们艳羡的眼神中,寻了一个干净无人的座椅,将行李箱放到上面,紧挨着提箱款款落座,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一袋瓜子,打发等车的时光。她读得那样忘我,吃得那样优雅。报纸一页页翻过,两只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将吃完的瓜子皮弹出,宛如天女散花,不到二十分钟,她面前的地上,已“画出”了一个大大的“扇面”……‎ 本文是如何表现靓丽女孩的“丑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表面之美与本质之丑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在之美反衬内在之丑,人物的丑陋形象便在作者的笔下得以凸显。‎ ‎3.埋一下伏笔 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做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 ‎ ‎……‎ 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你不同意搜身?”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搜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搜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搜身。”雷勃回答。‎ ‎……‎ 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离开了格兰汀的家。‎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金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搜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滞呆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本文是如何做到埋设伏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这篇小说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开头设置了“生活很是贫苦”而“自尊心强”“我没有偷金币”以及“狼狈地离开”三处伏笔,与结尾“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密切照应。‎ ‎4.设一个巧合 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毕业前夕,学校举行以“让我们唱响未来”为主题的歌唱会。消息传来,全班一片欢呼。可班长却高兴不起来。望着静静地坐在前排的小莫,他不由皱起了眉头。‎ 小莫先天残疾,出生后就不会说话。她连话都不能说,怎么唱歌?这正是班长皱起眉头的原因。‎ 听说全班一个也不能缺少,大家一时愣住了。小莫怎么办呢?大家担心的,并不是班上能不能得奖,而是不希望丢下这位好朋友。小莫望着班长,先摆了摆手,继而笑着摇了摇头。可大家谁也不赞成她退出。有人拉着她的手说:“你与我们站在一起,就是一种成功。”大家热情的话语,弄得小莫眼睛湿湿的。后来,班长走到小莫身边,附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一番话,惹得她“咯咯”地笑了起来。‎ 歌唱比赛如期在操场上进行。操场两边高高的石榴树已经开花了,那一朵朵细小而饱满的红花,将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轮到我们上场时,舞台下顿时静了下来,大家惊讶地发现,小莫,这位从来没有说过话的同学,竟然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感恩的心》的旋律响了起来,小莫的手也随之舞动。原来,今天她用的是手语,她用手在演唱。看着看着,刚才还安静的操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巧合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在歌唱比赛中要求“一个也不能缺少”时,“我们”班恰巧有位先天不会说话的小莫,这让人皱起了眉头;在比赛的当天,小莫却又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这又让人捏了一把汗。这两个巧合使得情节一波三折。‎ ‎5.布一个陡转 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可形成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项链》《最后的常春藤叶》都使用了这种技巧。‎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让 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得就是嘛,学较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试着在结尾处补写情节,让其陡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一)描写的技巧 记叙文中的各种描写的运用,主要是打造好细节描写。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亮点和得分点。那么,该如何打磨细节呢?‎ ‎1.轻描点染 这种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白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要求在描写时“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语)。运用这种手法,关键在于抓住特征,语言简洁。‎ ‎ 下面这段话是如何体现“轻描点染”的?请写出你的看法。‎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这段细节描写,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鲁迅紧紧抓住看客伸长了颈项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国民的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 ‎2.浓墨重彩 这种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笔——对描写对象进行逼真的、细致入微的精雕细琢。可以通过放大细处、放慢过程两种方式,进行特写处理。‎ ‎ 下面这段文字是写棋王王一生与其他棋手进行“车轮大战”的描写,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处理的?‎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阿城《棋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作者描写棋王王一生在“车轮大战”中的专注投入,运用了特写处理,仅回报一个棋步,便如慢镜头般缓缓推进,更加突出了王一生的定力。‎ ‎3.对比映衬 在细节中融入人与人以及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揭示人物心理,突出人物个性。‎ ‎ 下面这段文字在细节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点评。‎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给一具肥硕的身体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地叫出来,惊得所有的浴客都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同学。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 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和你的同学看见,叫你没面子,哪料到这么巧……”同学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的回答是那样地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父亲下岗后为何白天睡觉了,那是为了积蓄晚间为人擦背的精力。《父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描写了两个富含深情的细节:一是身体瘦弱的父亲与那个让父亲擦背的身体肥硕的人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表达儿子的心疼与自责;二是在浴池里父子目光相遇时,儿子高声叫“爸爸”与父亲脸红的对比,表现出父亲对给“儿子”丢脸的愧疚,突出儿子的惊讶、抱愧。整个场景对比鲜明,形象饱满。‎ ‎(二)抒情的技巧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金人刘祁说过:“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写诗是这样,写文章也是如此。我们中学生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情,积累感情,在动笔之前要孕育感情,在写作中要抒发感情,在修改时要融进感情,要用感情的清泉去滋润读者的心田。怎样在文章中抒发感情呢?‎ ‎1.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 ‎2.情要真 感情抒发要自然,要恰当,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古人说:“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然而,考试中有的考生为了感情而感情,为了取悦阅卷老师而幼稚地制造感情,或声称父母双亡,或让自己变成残疾,或使家里遭抢劫等,用矫情和谎言代替真情。‎ ‎3.情有托 ‎“情有托”可以采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就是把无形的抽象的情感,诸如爱、恨、情、仇等,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或人或物,在叙事中做到情事交融、情人交融、情物交融。人们常说睹物思人、见事生情,就是如此。‎ ‎(1)借叙事来抒情 借叙事来抒情,叙事不过是用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往往只是片段式介绍,而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中。‎ 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选择了母子别离前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针针线线中连缀着慈母的一片笃深之情。‎ ‎(2)借细节来显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人性的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3)借写景来点染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头破血流就不美了。所以“情”要隐,隐到不直说而别人也能感觉到,效果才会更好。借写景来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情”的景物,创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氛围,完全可以收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 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然后在横线处添加必要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这是寻常又不寻常的一天。‎ 清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自觉地紧了紧衣服,加快脚步走向教室,今天要进行英语口语测试,这是我迈向高考的第一步。‎ 我被安排在下午第一批进行测试。看着一批批的同学陆陆续续地进入测试点,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窗外灰暗的天空压在我的心头异常沉闷。“这次考试是关联着高考的啊,千万不能失败呀!老天保佑!”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索然无味地吃过午饭,我又飞奔回教室,继续准备,马上就要轮到我了。在走向考点的路上,我攥紧了拳头,手心不住地冒汗,巴不得此刻老师肚子疼上厕所去了,好让我再舒缓一下心情。我还是站在考点的门前,门是虚掩着的,一阵恐惧涌上心头,我不敢推开门,我怕失败,这是高考的第一步,如果失败,我的高考怎么办?我以后的路怎么走?‎ 周围静得可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举手去推门,可是发现手臂毫无力气;我想抬脚向前走,可是发现一步也挪动不了。‎ 答案:(参考示例)(1)仿佛还未解冻的阳光从稀薄的云层中洒下来,将整座校园笼罩在灰蓝色的空气里,倍增几分寒意。‎ ‎(2)窗外的树枝摇曳多姿,缠绕我的心,使我无法呼吸;天上的云是一张笑脸,冷笑、嘲笑;心在颤抖,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掌心也被手指攥得生疼。‎ ‎4.情有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实情实景,在创设的特定范围内有对象地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触发灵感。如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个景致;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是远天。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写作境界?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死写”为“动写”“活写”,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感情丰富起来了,文章也感人了。可见,写作需要寻求一种最佳境界,创造一种最佳境界。‎ ‎ 根据下面文段提供的情境,请运用恰当的语言,点染画面,升华画面的境界。‎ 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从云南丽江沿着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天的雪峰。头顶上最湛蓝的天空中悠闲地飘着最无瑕的白云,最慷慨的阳光照耀着最虔诚的人们。在德钦的草原上,驻足远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及至在纳木错湖畔,在深峰脚下,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远离一切都市里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是的,这样的景物给我的是心灵的净化,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所谓“点睛”,是在叙述、描写之前或之后的关键地方,用精辟的词句点明中心,从而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一篇记叙文,如果没有一两句光芒四射、哲理闪烁的点睛之笔,文章就会平淡无力。‎ 点睛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1.纵深引导法 就是通过联想或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申挖掘,使文章陡然增色。‎ ‎2.自然归结法 就是在叙述过程中,顺着文脉,用一些贴切的字眼或句式,道出文章的主旨。‎ 因此,画龙点睛在记叙中的运用需注意:‎ 一要文字简洁,不拖泥带水,不啰唆冗长,点到为止,言至即收,写多了不但会产生裂痕,造成累赘,而且会影响文意;‎ 二要在叙述中自然生发,其应是作者对生活深刻理解后饱含情感的沉积,不能脱离所叙内容,不能硬塞强加,不能拔高;‎ 三要围绕写作意图和主旨去点化,不能旁逸斜出,另生枝蔓,偏离中心;‎ 四要话语警策,富有感染力,含蓄别致,发人深省,要言不烦,恰到好处。‎ ‎ 请运用“点睛”之法补写下面文章的结尾。‎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悠闲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他——我的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他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曾经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的三方面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连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高考常见议论文结构方式一般有起承转合式、引议联结式和总分总式三种。‎ ‎1.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清朝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首先,“起”即文章的开头。就议论文而言,“起”的任务是点明中心论点。我们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可以直接亮明观点,也可以引述现象,在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其次,“承”是对“起”中观点的论述。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作文题材料(或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论点,分别进行论述。目的是论述观点的正确性,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或实践自己的主张。‎ 再者,“转”即换一个角度或方面论述,如“承”是从正面论述的,“转”可从反面论述;“承”是表层的理解,“转”可以进行深层剖析,“转”的价值在于辩证、全面、深入,令人信服。‎ 最后,“合”即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合”,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起”‎ 中观点的强化或深化等。在透彻运用此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追求思维的变化,灵活运用,突破创新。‎ ‎“顺手”之劳,温暖世道 ‎(新课标全国卷“船主和修船工”材料作文)‎ ‎①孔子倡导“君子成人之美”。意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用自己的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温暖世道人心,促成社会和谐。修船工便是这样的君子,他以“顺手”之劳,补上航船漏洞,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赢得了船主的真诚感谢和人们的敬佩尊重。‎ ‎②修船工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修补漏洞本身,更在于他善举背后的道德修炼。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显然,油漆工在修补航船时,并没有考虑到获取报酬,也没有考虑到博取美好的名声,是灵魂深处的善念自然化作了“顺手”的善举。当行善成为一种习惯,他便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灵魂高贵的人。‎ ‎③“顺手”善举,不是昙花一现的惊艳,不是桃李争春的热烈,不是云霞乍现的炫目。它如小草一样平凡,却能绿满天涯,点缀出美丽的春色;它如露珠一样弱小,却能滋润大地,映射太阳的光辉;它如沙石一样寻常,却能积善成德,铸成社会和谐的大厦——重塑道德丰碑,托起民族希望。‎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铭记古训,养成油漆工“顺手”行善的习惯,用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人心。“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危险裹挟着生命呼啸而来时,她挺身而出,伸出双手,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她一把将学生推开,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美司机”吴斌,当铁块击中胸部时,他忍受剧痛,缓缓减速,用76秒的时间,完成他生命里最后一次安全操控,用善良、坚强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瞬间善举,昭示着仁爱与勇气,山河动容,苍生感动。‎ ‎⑤然而,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从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淡然而过;还有许多人在摔倒的老人身旁,犹豫徘徊;还有许多人在歹徒行凶时,袖手旁观——这种冷漠与犹豫,虽然只是时代旋律中的几个音符,但它仍然影响着整部乐曲的和谐。让我们从油漆工那里汲取善良,让我们从最美人物那里获得力量,“顺手”行善,成就和谐!‎ ‎⑥朋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伸出友爱之手,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伸出善良之手,生活就会洒满雨露——因为,“顺手”之劳,温暖世道人心!‎ ‎“起承转合”是一种规范的结构模式,这篇文章便是对它的精当运用。‎ 第一,曲笔入题,提示中心。本文的“起”,先引述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并进行阐述,在阐述中提出“要用自己的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温暖世道人心,促进社会和谐”,这种引入名言(作文题材料、寓言、故事),通过分析提示中心论点的开篇方式,谓之“曲笔”。‎ 第二,正面承接,分析论证。本文在“承”的部分,紧承“起”中提出的观点,引入作文题材料、名言警句,以及吴菊萍、张丽莉、吴斌等大量的典型事例,在对以上材料本质的分析中,提出希望:希望人们如油漆工那样顺手行善,用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人心。从油漆工“顺手行善”,填补漏洞,成就大德,到吴菊萍、张丽莉、吴斌等人的善举,感动世人,温暖世道,都是正面的论述,此为“正承”。‎ 第三,转向反面,拓展思路。行文至倒数第二自然段,一个“然而”将读者目光引向现实中令人担忧的阴暗面,“许多人从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淡然而过;还有许多人在摔倒的老人身旁,犹豫徘徊;还有许多人在歹徒行凶时,袖手旁观,”呼唤人们重视道德,顺手行善。这种从反面揭示问题的写法,强化了论证的力量,显得思路灵活而缜密,结构形式富于变化。‎ ‎[模板建立]‎ ‎[了解变式]‎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正起式(起)‎ 从正面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起式(起)‎ 从反面宕开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承式(承)‎ 引述反面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分承式(承)‎ 承接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2.引议联结式 一般地说,材料作文大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在结构模式上,还有其自己的特点,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或“评”)—“联”—“结”四个字。‎ ‎“引”——引用材料,简要评点。引用不是照抄,而是选择原材料的关键句或感光点,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阐释材料,提炼观点。即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 ‎“联”——联系典例,纵横拓展。“联”是文章的关键,要由材料生发开去,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从丰富的历史或现实中选取典型事例,或集体或个人,或反或正,多角度、多侧面阐述中心论点。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 “结”——总括议论,收束全文。结语可归纳升华,可激励劝勉,也可呼吁号召,但一定要精练有力,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 运用引议联结结构时,可以根据所写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根据命题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引述方法;联系生活时可以根据论述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论述方式;可以根据论述和表达的需要将“引”和“议”合二为一;也可以根据思维的发展省去“议”的环节,从而将“议”的内容融会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总之,文虽有格,但无定法,据法活用方为正道。‎ 一“勇”天下无难事 ‎(新课标全国卷“切割钻石”材料作文)‎ ‎①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勇气是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勇气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品格。‎ ‎②面对有裂纹的价值不菲的钻石,很多切割师不愿动手,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缺乏动手的勇气。一个小徒弟为何能成功切割钻石?老切割师说得好:“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③没有勇气的人,只能匍匐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成功失之交臂。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因为家境贫寒,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曾荫权20岁即踏入社会。当时,香港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极为艰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启事,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曾荫权也在其中。面试时,曾荫权因来得晚排在了后面。‎ ‎④面试开始不久,几位先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走了出来,其中一位沮丧地说:“招聘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一概不用。”在门外等待的应聘者听后,呼啦一下走了很多。曾荫权虽然也不符合条件,但他没走。他想,机会难得,何不试一试?有时勇气比经验更重要。最后,不符合应聘条件的曾荫权因超人的勇气和伶俐的口齿被该企业破格录用为药品推销员。‎ ‎⑤走在人生道路上,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失败了,也要有踮起脚尖的勇气,为终会到来的胜利而战。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奥巴马连任,罗姆尼落选。然而“输家”罗姆尼为了竞选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从以前的失败中走出来再次参加竞选的勇气,受到了全世界的赞扬。‎ ‎⑥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也就有了战胜厄运的毅力。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从27岁开始,历时26年,写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史初稿,取名“国榷”。谁知,书稿即将付印时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其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东西,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26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泪流满面。很多人认为谈迁被击垮了,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谈迁以极大的勇气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愤而重写这部史书。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书稿。‎ ‎⑦丘吉尔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的其他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诚哉斯言!‎ ‎“引议联结”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征。‎ 第一,引用名言,暗扣材料。本文的“引”,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引出话题,说明勇气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不直接从命题材料切入而是通过引用名言或故事暗扣材料。‎ 第二,扣材分析,强化观点。本文在“议”的部分,回扣命题材料,分析小徒弟成功切割钻石的原因,引出话题之后回扣材料,分析议论并提出本文的观点。‎ 第三,联系典例,充分阐述。确立观点之后,文章进入主体部分——“联”。③④两段通过曾荫权应聘成功的事例论述勇气比经验更重要,第⑤段通过罗姆尼竞选总统的故事阐述勇气使人走出失败,第⑥段通过谈迁重写史书的故事阐述勇气使人产生毅力,选择典型事例紧扣观点,层层深入,令人信服。‎ 第四,再引名言,升华观点。文章结尾引用丘吉尔的名言,总结深化文章观点,既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又照应开头,首尾圆合。‎ ‎[模板建立]‎ ‎[了解变式]‎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引用材料式 从材料的某一点、某一句话或对整个材料的概述引入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单向比联式 抓住一个角度联系典型事例,层层深入地阐述观点 多向比联式 在联系实际时,选取多个典型事例论证观点,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联系典型事例,或对比,或并列,从不同方面阐述观点 ‎3.总分总式 在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写作中,“总分总”式结构不仅应用广泛,而且相对容易把握。‎ 议论文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三个部分,在内容的展开上,常见的模式为“总分总”式结构,其中分析问题为“分”,首尾部分为“总”。开头的“总”要么是提出话题,要么是提出论点;结尾的“总”一般是重申观点或深化论点。较为复杂的是中间部分:可以是分论点并列,可以是对照式并列,可以是递进式延伸,还可以是逻辑式展开等。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怎样的“分”,都应该在“总”的统摄之下,并为“总”服务。‎ 中国古代话本中常有一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引出不同人物的各自情况。在记叙文或散文写作中,开头总述或引出话题后,往往需要从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展示情况,最后再形成某种结果。‎ 采用“总分总”式写作,难的不是结构本身,而是怎样对“总”进行合理、巧妙的切分。一般来说,内涵丰富的内容适宜横向并列展开;而现象性话题,适宜纵向挖掘。‎ ‎“总分总”式结构在表达上要适当作出某种标志,尤其是在“分”的部分,要有相对一致的句式或相互照应的词语来表现“分”的关系,让文章显得思路清晰,也让读者一目了然。‎ 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精彩 ‎(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材料作文)‎ ‎①冯骥才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句话中的“路程”应该喻指人生的价值意义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那他的生命就太有意义了。‎ ‎②生命有限,似昙花,开后须臾便谢,但他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李剑英在十六秒内做出生命的抉择——紧急迫降,用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死关头,他将死亡的残酷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人民,他的精神熠熠生辉。‎ ‎③卢梭曾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李剑英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李剑英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军人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虽戛然而止,但,他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④生命有限,似烟火,转瞬即逝,但他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 ‎⑤吴斌,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在被突然高速飞过来的金属片撞击肝脏时,仍能忍住剧烈疼痛,用76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76秒的时间,是普通客运司机对24条鲜活生命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人生的路程上走得更“长”、更“远”,更有价值。‎ ‎⑥塞内卡有言:“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内容。”吴斌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吴斌让我们明白,普通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以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⑦生命有限,似夏蝉,蛰伏数年却只为了一个夏天,但它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随后又罹患尿毒症,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像所有的残疾人一样,他也曾一度活在死亡的边缘,但随后他悟出生命的意义,用文学构筑起另一种更明亮而幽深的生命。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虽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正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 ‎⑧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在有限的生命中,是怨天尤人,还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史铁生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让我们明白,残疾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⑨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军人李剑英、平凡人吴斌、残疾人史铁生,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创造的生命价值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引领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 本文是“总分总,”式结构的成功之作。‎ 第一,总论点的提出紧扣原材料,准确而精当。尽管原材料中冯骥才的话涉及“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两个点,但作者提出论点时只聚焦一个,既突出了材料的重点,又使作文论点明确集中。‎ 第二,文章论证分为并列的三个部分。‎ 三部分内容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围绕主论点,谈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不同的是三个论据各具代表,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从三个论证的内部层次看,文章安排严谨,先叙后议,叙述针对论点,议论又都是引用加阐释,使论证深刻有力。‎ 第三,文章结尾用臧克家的诗句领起,既概括了论据,又重申了论点,给全文强有力的总结。‎ ‎[模板建立]‎ ‎[了解变式]‎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并列式 文章主体部分从几个并列的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不分主次、平行地论述 对照式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观点 递进式 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 要使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需有鲜明的论点,而要使论点鲜明,还需要学会切分论点。‎ ‎1.横向切分,并列排开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可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在一篇议论文中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述清楚,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概念分解法(是什么) ‎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不同,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运用类似的句式并列展开,那么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如《坦然》(中心论点:坦然是一种人生境界。“坦然”是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分论点②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分论点③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分论点。‎ ‎《青春永不朽》(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是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而理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而创新的青春不朽。‎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 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分论点。‎ ‎《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心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 从方法和途径角度设置分论点。它以论点中所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化。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避开“言必为什么”的俗套,从而使得所写文章别有一番新意。如《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①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③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分论点。‎ ‎《预约精彩》(中心论点:预约精彩。) ‎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分论点①道路幽暗,我用自信做明灯,预约精彩。‎ 分论点②前路荆棘,我用勤奋做刀剑,预约精彩。‎ 分论点③路途遥远,我用毅力做马力,预约精彩。‎ ‎2.纵向切分,层层递进 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当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丰富,但同时也会使文章招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考生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一个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 如《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分论点。‎ ‎《谈“让”》(中心论点:让是一种美德。)‎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分论点①让,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是什么)‎ 分论点②让,可以让我们赢得尊重。 (为什么)‎ 分论点③让,需要更多包容与大度。 (怎么样)‎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论点内涵的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分论点的设置也应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诗意地生活,是在纷繁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播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地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分论点①理想,它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分论点②奋斗,它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分论点③收获,它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分论点。‎ ‎《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中心论点: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分论点①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 分论点②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 分论点③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难得的是一份沉稳。‎ ‎3.正反切分,对比鲜明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也可以是对分论点的辩证分析。例如:‎ ‎《谈个性》(中心论点:在合适的个性中彰显人生的精彩。)‎ 分论点①个性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合理的思维创新。‎ 分论点②个性不是新潮的奇装异服,而是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分论点③个性不是随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维品质。‎ ‎《进和退》(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分论点。‎ ‎《墨守规则,亦为善道》(中心论点: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分论点①(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分论点①(正面)规则意识,不可或缺。‎ 分论点②(正面)文有定法,律有常规。‎ 分论点③(反面)(首先分析现实情况,然后从反面提出观点)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善道。‎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能够恰当地使用论据,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下面就教给大家巧妙使用论据的5种方法。‎ ‎1.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举例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例如:‎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糊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骛,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 ‎(梁实秋《健忘》)‎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两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 ‎2.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绝不能只是简单地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咚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高考优秀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例如:‎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高考优秀作文《轻松起跑》)‎ 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 ‎4.连续设问,强化论证 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需要同剖析论证结合起来。可以针对事件,从事件的原因、本质与发展入手,运用假设思维、因果思维连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问”与“分析”的过程中破解事件的内涵。例如:‎ 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着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 ‎(高考优秀作文《创造源于执着的追求》)‎ 上例,针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事件,连续发问,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事件蕴含的内容。说理有据,论证有力。‎ ‎5.化用语句,信手拈来 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了奸臣谗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听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自己情感行事,听信屈原的逆耳忠言,恐怕也不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孰之过,岂一“情”字所能释怀?‎ ‎(高考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本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化用了《屈原列传》中的一些语句,而最后一句又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语言简洁而且内蕴非常丰富。‎ ‎ 综合运用引用、举例相结合法和同类互补法,在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字,来论证“主宰自我”的观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主宰自我的人生格言;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路上,只要能主宰自我,终究会破茧成蝶,成就生命的辉煌。‎ 答案:(参考示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是刘禹锡主宰自我的励志名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主宰自我的浩然长歌。‎ ‎ 根据文意,运用连续设问法,在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字。‎ 爱是美丽的。爱就像江南的细雨,温柔缠绵;爱就像东京那飞扬的樱花,轻歌曼舞,柔美浪漫;爱就像地中海的日出,喷薄四射,辉煌壮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淳朴的,爱又是高尚的,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答案:(参考示例)秦玥飞,一位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是什么让他放弃好的官职走向农村,走向田野?是爱,是他对农民的爱和责任,是他对农村的爱和承担。林秀贞,一位普通的乡村妇女,是什么让她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老人皆有所养?是爱,是她对鳏寡老人无私的爱,她甘愿与家人共挑重担。罗玮,一位进城寻职的打工妹,是什么让她欣然向陌生人捐献一个肾?是爱,是她对农村妇女高高的关爱,她甘愿承受人生的考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