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4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4新人教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4) 新人教版 1、(2011·汕头金山中学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记忆力 申平 ⑴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50 年,整整半个世 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 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⑵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 4 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 界聚会以外,其余 41 人都答应一定来。 ⑶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 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 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 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⑷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 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 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⑸想想吧,50 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 50 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 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⑹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 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⑺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 40 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 谁呢? ⑻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⑼“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⑽小老头儿在 40 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 看、再想想。 ⑾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 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 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 们可是同学聚会…… ⑿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 个! ⒀于是 40 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 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 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 气……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 们的同学啊! ⒁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 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⒂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 像他们的同学了。 ⒃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 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 太伤人了! ⒄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 头。 1.第一段写到这群老人“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 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有什么作用?(4 分) 2.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小说人物之一的陈大福的形象。(5 分) 3.本文标题为“记忆力”,具有什么内涵?(6 分) 答案:1.答案:①从情节上看,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2 分)②从小说的主题来看,引起人们对小说的主题的思考(他们还将少年时期的友谊埋在心底吗?)(2 分)。 (答案围绕这两个方面来组织都可以) 2.答案:①是个平凡、普通、知错就改的人。②热情洋溢,非常珍惜少年时期友谊的人。③十分注重个 人尊严的人。( 举例分析,围绕以上几点来答都可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 点 2 分,1 点 4 分,3 点 5 分) 3.答案:①50 年前的同学如今聚会能认出对方,这说明他们的记忆力之好。(2 分)②同为同学,陈大福 却被同学们遗忘,说明了人们的记忆力之差。(2 分)③女同学靠回忆陈大福当年不光彩的事情而准确地认 出了他,彻底打击了陈大福的自信和自尊,显示出不恰当的记忆给人带来的伤害和打击。暗含了对人们善 于遗忘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只记得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思想的批判。(2 分)(意思对即可) 2、(2011·兴宁一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月光幻想曲 耿林莽 月光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 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贝多芬 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的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 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 秦少游《踏莎行》词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 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和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 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么?我还是我么?在人间,在仙境,还是 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人离却世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于月光 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缠绵乡愁织就的 悲剧氛围之网 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想,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 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 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 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些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子,或是失 血的嘴唇抖动。月光的神秘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页信 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分割地构成一种幽暗的黏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 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的庄稼地里,在井 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没有车辆 的路边,黑黝黝的大树,一个汉子在伐木,他挥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落在地,露出了 壮健的肌肉、多毛的胸脯。月光给他的肤色镀上一层青铜的光辉,阴森而潮湿…… 是吴刚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幽幽地闪烁。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 念这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 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台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出了荒鸡的啼鸣。一 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 (选自《快速阅读》2007.10)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1.联系 1—5 段,请概述“画不出”的月光美在哪里?(4 分) 2.本文作者有大家手笔,能够“状难写之物如在目前”。月光是难以描摹的,为了让读者有“置身 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月光?试举例简析。(5 分) 3.简要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说说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6 分) 答案:1.(1)月光幽深,清冷,宁静悠远,遮遮掩掩,影影绰绰,一派“恍惚艨胧”,使人忘却自 我,忘却自我所生活的世界。 (2)能点燃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的“一种梦想”,使人的灵魂与月光完全融合了,飘飘忽忽。 2.主要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拿阳光与月光对比。写出月光的亮度与温度,使读者自然地 感受到月光的幽深朦胧与清冷;写月光犹如清风流水般的柔美.作者用“仿佛坐在一条船上……飘飘忽 忽”等比喻,让读者结合自身体验.感觉出那种“柔美”来。(回答拟人等,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本文前半部分主要是描摹月光,后半部分写“寻梦者”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思想:不为 别人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而是尽自己所能,去追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迎接那一个个 “平淡无奇的白昼”。 3、(2011·济南外国语第二次质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4 分)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 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 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 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 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 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 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 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 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 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 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 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 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 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 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 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 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 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 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 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 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散文》2008 年第 3 期) 1、作者在开头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2、请根据文意,分析“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两句话的含意。(4 分) ⑴庄子是雄浑的 ⑵庄子是妩媚的 3、结合全文,说说“庄子的翅膀”有什么含义,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深刻用意。(6 分) 答案:1、第一段细致而真切地描写了自己步入中年时陷入生活“沼泽”的沉重感和恐惧感,能激起读者 共鸣,突出下文“庄子的翅膀”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与超脱的庄子“轻盈”的生活构成对比,为写 “庄子的翅膀”(庄子的精神)做铺垫。(每点 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2、⑴指庄子有一双大鹏的翅膀,能够力拔山兮气盖世,扶摇直上九万里。肯定庄子面对政治与生活的困 境,不屈服于权势,充满自信,追求生命尊严的精神和行为。⑵指庄子像一只蝴蝶,能够从人世的巨大泥 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肯定庄子超凡脱俗、懂得舍弃而获得精神自由的行为和思想。(每条 2 分,其中两个方面各 1 分) 3、⑴“庄子的翅膀”在文中指不慕名利、清心寡欲、崇尚自由的思想以及不屈服于权势、追求生命尊严 的精神。(2 分)⑵作者以此为题,一方面是对庄子人格及其思想的赞美与歌颂,另一方面也借此表达了作 者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对理想人生状态和自由精神的强烈渴望。(4 分) 4、(2011·东北师大附中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与丑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 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 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 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 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 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 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 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 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 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 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 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1)下列对小说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选文从卡西莫多奉命在深夜去抢劫爱斯美拉达,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 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 B.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的美丽深深震撼了外 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因为在他的内心也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强烈爱心和感情。 C.面貌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爱上了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后来冒着生命危险将爱斯美拉 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出来,但是,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 的鸿沟。 D.这是雨果第一部具有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 E.面貌丑陋而心灵高尚的人远比那些外表英俊潇洒而内心阴险狠毒、虚伪的人高尚和美丽。在这个故事 里,人物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相互交织,外表和心灵相互分离。 (2)选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来描绘这一场面,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的 描写有何用意?(6 分) (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四次写到伽西莫多的眼 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8 分) (4)爱斯梅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答案:(1)A、C(B、爱斯美拉达的以德报怨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D、是雨果第一部具有 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浪漫主义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E、外表和心灵相互联系分离。) (2)①表现了众人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②同时也表现众人的冷酷、无聊、刻 薄。③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有爱心④为伽西莫多感激爱斯梅拉达做铺垫。 (3)①第一次描写表现了他因无人送水而感到失望②第二次描写表现他对爱斯梅拉达的出现由惊讶到 愤怒的心理变化③第三次描写表现了他因爱斯梅拉达无私救助而惊讶惭愧和感激的心情④第四次描 写表现了他因被误解时的责怪和悲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4)①与众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具波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她的善行感化了伽西莫 多和众人,塑造了爱斯梅拉达这一善与美化身的形象。 5、(2011·古田一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蓝 调 朱以撒 ①在漫长委婉的海岸线上,暮色渐渐地飘落下来已经是深秋的海滩,清寒随之而起依然是裸足在沙滩 上走,这些洁净的细碎颗粒,被温热的脚底揉搓着.摩擦着,沉了下去,显出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 ②眼前的蔚蓝色调,至少可以和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空旷.清澈.洋溢,还有岑寂.萧瑟永远持 有一种节奏的是那一层层皱纹般的海浪,带着摩擦的力道,涌到沙滩上,消失,又复始这种单调和机械般 的持续,让人体会到了自然界的耐性,无始无终简单产生了大美,在我们的视野里.耳听中,也就是这种 推移的单调,表达了一种敞开式的阔大,毫无掩饰,不会是习惯地躲在面具的后面,把假相给人一座城市 被海洋环抱着,本来是可以设计成为个性城市的,却很遗憾,格局狭促,街巷潦草,多拐弯抹角少畅快通 达,多花里胡哨少单纯简约 ③我住在海边,懒得跟车到市里转上一圈海与海有许多不同,城市和城市却有太多的雷同,它们反蓝 调而行,它们和嘈杂.拥挤.脏乱这些词有关,也和脂粉.艳冶连在一起一座城市和环抱它的海洋如此大 的区别,可见生活是以相互对照的方式展开的一个人从城市到海边,开始了几天止息的.向下的.解脱的 日子心境.举止,连说话的口吻.言说的内容都有所更变夕阳眼看着又一次西颓,有些亚麻色的光线,让 眼前荡漾着的蓝色液体,更多了一层心理上的冰凉所谓的休闲就是这样,休闲服.沙滩鞋只是改换了肢体 上的行头,更要紧的是自身的节奏律动,像被抽走了绷紧的那根筋,一下子松松垮垮 ④远处有人在昏暗中吹着一只小号缓缓地把一个柔和圆转的中音送了出来,而后是主旋律随之跃起吹 奏者的技巧不高,只是心气随和,透过空旷,传到耳边已经十分的柔软烧烤的营地里燃起了篝火,舔着夜 色的火舌将暗中的一角轻轻撩开这是我少年时熟悉的一串动感,只有在学期末了,该考的全都过去了,才 会有心思举办一场篝火晚会少男少女围坐在篝火旁,唱歌或者起舞,没有忧虑,却有无数漫无边际的幻想 一个人成长并有生存意识之后,他的劳累就开始了,像一首歌,没有休止符,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 吃力人在篝火前,就有一些年少,像眼前千万年的海水,每一次目击都是汪洋恣肆,一直没有能力看出有 何变故——不变也是会让人生出感慨的,因为不变比变要更困难这些在篝火前满脸稚气的少男少女,也许 下次来时,已经是计较油盐的小丈夫或者少妇了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 ⑤我还看过一本地理杂志,撰写者显然亲身到达了这几个地方,他提到了塞班.圣托里尼.塞舌尔.马 尔代夫,在他细腻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他的陶醉这是一种纯粹之蓝,与我今生所见过的蓝调不可相比那是 我从未见过的蓝调啊,我不知用哪一个词汇可以贴近,它们在词汇之外,在人的破坏之外许多的河流污染 了,对此我并不惊奇,河流毕竟太小,一家造纸厂.石板材厂就足以改变它的颜色可是大海大洋,它的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瀚无边,天水相接,能使大海变色,这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每一个临海的国家,都有被怀疑的理由,就像 常在海边走的沙滩鞋,一定会被海水浸润古代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色调,如果要追问,就有一堆类似的问题 要牵扯出来——天空.云彩.空气.气候是否都如这般混混沌沌?那时的眼力可以穿透到多远?你我都回 答不了这些问题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远古的环境绝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让人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 ⑥月亮升上了海面,使沙滩上那些毫无关联的景.物都浑然一体,带着水淋淋的清洁立秋之后,沙滩 上已经没有行者的影踪了,越往后的日子,它越发走向冷清,在冷清中慢慢清洗盛夏带来的杂沓和纷乱, 沉淀污浊,在冷下去的氛围中,大海得到了歇息 ⑦只有很少数的人乐意反季节而行,这使他们行走在静谧之中当我孤零零面对如此浩大的海面,并不 会有孤寂感——人之初始大抵也是如此让一个人变成一滴晶莹的宿露,会比化为一缕青烟更有诗意,更为 透亮,当它垂落海中,刹那被无声地收藏着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简单产生了大美”,这“大美”是开放阔大,是真诚坦荡,是畅快通达,是单纯简约,是热闹至 极的曲折表达 B.“生活是以互相对照的方式展开的”,这说明城市和海洋互相彰显着对方的美,暗示城市和海洋各 具鲜明的个性与美的特质 C.“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着意表现了人生的无常,抒 发了对现实生活的失落感 D.“使大海变色”“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但大海的眼色还是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含蓄地揭露了 人类发展对自然的破坏力之大 E.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以大海的简约来对比城市的拥挤.脏乱,以大海的静谧来 突出城市的喧嚣等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两种“蓝调”?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像一首歌,没有休止符,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3 分) (2)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远古的环境绝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让人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3 分) 答案:1.答案:DE(A“热闹至极的曲折表达”的说法错误 B“城市和海洋互相彰显着对方的美”,作 者褒海洋而贬城市,海洋有鲜明的个性与特质,而城市的个性.特质则显不足 C“有意表现了……失落感” 不符合文意) 2.答案:作者写海浪的“单调”,意在引出下文,揭示自然之哲理——“简单产生了大美”,(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并将海浪的“阔大”“毫无掩饰”和城市的局促.虚伪进行对比(2 分),含蓄倡导为人也要如“海浪”,真 诚坦荡(1 分)(该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去答题) 3.答案:(1)一旦人意识到自己需要为生存而劳累,那么这个劳累强度就会越来越大(2 分)(2)纯粹的 自然已经被破坏,我们再也无法体验纯粹自然之美(2 分)【(1)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其前一句是说人为了 生存而劳累,本句运用比喻则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劳动强度会越来越大因此,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对前面 的句子有准确的把握,要注意语境(2)本句是一个对所在文段进行总结的句子,其中“追问远古永远是 浪漫的” ,针对的是“我”“看过”的“一本地理杂志”中的“纯粹之道”;而“远古的环境不像今日的 生存环境,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则是对由书本回归现实的失落的概括】 6、(2011·唐山一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 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 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 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 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 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 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 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 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 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 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 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 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 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 120 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20 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 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 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 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 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 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 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 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 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 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 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了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 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 多么的遥远,不管 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 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选自《散文百家》) 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蒲公英有哪些特点?(4 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2)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 3.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第二自然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6 分) 4.联系全文,简述标题的含意和作用。(6 分) 答案:1.①花开得早,随处绽放。②花色金黄鲜亮,花期长。③可食用,能败火祛毒。④生命力强。⑤ 种子回归乡野。(答出 4 个即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2.(1)新鲜的蒲公英运到城里,被那些从乡间走进城市的人们买走。(意思对即可)(2)漂泊在外的人对 故土和亲情有着永久的眷恋归依。(意思对即可) 3.运用比喻。“微微燃烧的火苗”形象地写出了花开的形态、色泽和动感。运用拟人,“醒着”“沉睡”等, 赋予泥土、村庄、鸟、虫以人的神态,生动写出了蒲公英和时令 的关系、时令对村庄的影响。 4.含意:蒲公英无论在哪里都要飞回乡野;漂泊在外的人无论游离多久 ,灵魂终会回到故乡亲人中间。 作用:点明文章中心,抒发对故土的眷念和热爱之情。 7、(2011·东台中学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 绝 唱 严 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 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 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 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 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 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 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 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 10 多年前 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 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 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 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 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 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 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 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 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 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 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 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 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 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 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存在就是力量。 1.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6 分) 答: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上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3.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 (6 分) 答: 4.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段话的含义。(6 分) 答: 答案:1.①保有孤高和自信的残荷拥有最独特的美,是胜过色与香的荷花生命之美的最高升华;(3 分) ②荷花的枯梗残叶和圆明园的断墙,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这样的存在是至美,是“绝唱”。(3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2.(1)运用了拟人、排比、对比的手法,(2 分,写出两点即可,但拟人必须写出);(2)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对残荷之美的独特认识,这种美是一种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点出了绝唱的深刻内涵。(3 分, 1 点 1 分) 3.①作者写自己否定绿叶红花为‘最美”的认识过程,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 了铺垫;(3 分)②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3 分) 4. ①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 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②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 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③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 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 8、(2011·致远中学第一次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麦 子 何俊锋 ①我的脑海不止一次地浮现出麦子的模样,尽管是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篮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 气息浓厚的办公室里。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 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 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着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 ②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槃,用 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在乡村的月月年年。 ③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 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 好的向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 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 ④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 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 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 ⑤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 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 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 热爱。 ⑥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 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淀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 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 ⑦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时间的 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⑧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经父亲抚摸过的麦 粒,却是那么新鲜动人。我走进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苍茫的麦子。 ⑨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 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原,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 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 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 我明白,沉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 ⑩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 (选自 2009 年《中华散文》) 1.作者在⑥⑦自然段把第三人称“麦子”变为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 分) ①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 答: ②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答: 3.本文充满深情地赞美麦子,麦子有哪些方面值得赞美? 请分条概括。(6 分) 答: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6 分) 答: 答案:1.(1)①采用拟人的手法,便于抒情;②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麦子深厚的感情。(每点 2 分) 2.①城市生活与自然隔绝,这样的生活让“我”写不出有思想内涵的文字。②麦子依然在现代生活里, 时时用坚韧、向上、不屈的精神来驱除灵魂中的浮躁。(每点 2 分) 3.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平凡、朴实无华却内心深邃;坚韧向上,顽强不屈;生命力顽强。(答出 1 点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4 分,四点 6 分) 4.一是赞美了以父亲为代表的勤劳的农民,二是赞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三是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与牵 挂。(每点 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9、(2011·山东实验中学诊断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8 分)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①。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 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 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 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 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 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 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要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 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 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 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 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 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 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 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上的銮 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产房。过了一会(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 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 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 声“得罪”,出门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梭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 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 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 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 停地“走柳”②。见了陈小手,说:“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 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团长龇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看。陈小手喝了两盅。团长拿出二十块现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 “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 重了!” 喝了酒,揣上二十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 人了!他奶奶的!”团长觉得怪委屈。(选自《汪曾祺作品精选》) [注]①老娘:接生婆。②走柳:方言,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多指心里焦虑不安。 1.小说开场交待了当地特有的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请简要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4 分) 2.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陈小手的形象特点。(4 分)[ 3.小说中团长既摆酒席宴请陈小手,又封他二十块现大洋,可最后却又一枪把他从马上打下来。如何理解 这一矛盾的情节?(4 分) 4.有人认为,陈小手之死完全是偶然的,因为他不幸遇上了一个草菅人命的军阀团长。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4 分)(1)引出下文,为陈小手的出场做铺垫,(2)展示社会环境,为陈小手的悲剧命运做铺 垫。(每个要点 2 分) 2.(4 分)陈小手是旧社会一个男性产科医生的形象。他身上有许多令人尊敬的品质:(1)特立独行。他 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以一名男性的身份学习医生们都不屑为之的产科,做只有女人才做的接生工作。(2) 医术高超。他有着高超的接生技术,救活了很多产妇和婴儿。(3)正直敬业。为了不耽误接生,他特意养 了一匹白马,争分夺秒、救人于危难,对自己的职业怀着一颗虔敬的心。(4)品德高尚。他不计酬劳,也 从不以人家救命恩人的身份自居,对人谦恭有礼。(答出任意一点得 2 分,品质 l 分,分析 1 分。意思对 即可) 3.(4 分)虽然接生和碰团长的女人是一回事,但是团长心里存有两笔账:一桌酒席,二十块现大洋,是 给陈小手接生的报酬:(1 分)转过来又给他吃枪子,是他“罪”有应得,他碰了自己的女人。这正是以德 报德,以怨报怨。(1 分)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团长的虚伪和残暴。(1 分)更暴露了其男权封建思想的根 深蒂固。(1 分) 4.(6 分)①不同意,陈小手的死有其必然性。(1 分)②陈小手自己运气不好,死在一个恩将仇报、草菅 人命的军阀团长的手下,似乎有其偶然性、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陈小手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以团长为 代表的男人们骨子里的封建男权思想。(2 分)③把女人当成是男人的附属品。男女之大防,即使医生和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人也不能逾越。这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不仅团长这样,那些大户人家的男主人和中小户人家的男主人以 及同行的男性医生们莫不这样。陈小手在这些男人心中早就应该死无数次了。只不过最后动手的是团长罢 了。(2 分)(4)传统文化中狭隘愚昧的男权思想容纳不下陈小手这样的“异端”,他的死是社会大环境决 定的。(1 分) 10、(2011·绵阳市第一次诊断测试)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回 1-4 题。 摘下面具做自己 云飞 ①连续几天高温,跨越式地迎来了夏天。心中也随之少了春花的烂漫,多了酷暑的燥热。无聊之下整 理房间,发现孩子丢弃的一张张可爱的面具..。面具,多好的东西,在儿童的世界里里伴随着多少天真无邪 的童趣。而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许多成年人也喜欢载着鲜艳的面具,炫耀地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面 具背后一张张成熟略带疲惫的脸,既阻挡了紫外线的辐射,也避免了遇见孰人不愿打招呼的尴尬。但是回 到家或来到办公室,摘下面具的刹那,才觉得戴着面具,心是多么的累,空气是多么的令人窒息。 ②其实现实中的你我,都被一张张无形的面具笼罩着,就像在舞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为别人演出的 小丑,在意别人的眼神,哗众取宠地获取不属于自己的掌声。一张张面具,一张张随着社会环境而改变的 面具,它既具有真诚的一面,也具有了虚伪的一面,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戴上面具失去自己,摘下 面具失去世界。”人生中藏匿着面具,面具里折射着人生。 ③有一天,突然之间想回老家看看;约好朋友,带着孩子,漫步在清凉江畔,望着绿绿的田野,面对 浩瀚无垠的碧波,儿时的欢声笑语好像就在耳边,顿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久居县城的孩子欢呼雀跃; 不时拾起脚边的石子打起水漂,一个个石子在水面蹦跃,一圈圈由内到外的涟漪荡漾开来……直至消失。 出于安全考虑,本打算制止,蓦然间耳边响起曾经 属于自己的欢笑,不觉有些酸酸。“就叫孩子开心地玩 吧!”朋友动情地说,相信和我一样童年属于清凉江畔的他也有同样的感触。是呀,看着即将超越我们肩 膀的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很快就要和他们告别,不远的将来,他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带上各色面个 演绎他们的精彩人生。 ④我们玩得正高兴,忽然看见不远的水闸上面坐着一位农村打扮的少妇,面对这茫茫碧野,一缕碧波, 目光呆滞,像一尊雕像。从低低的抽泣到放声大哭,直到后夹的声嘶力竭……我们木木地没有去劝阻,麻 木地站在她的一旁。不去劝阻是因为知道她压抑大久的委屈需要肆无忌惮地去释放;不能远离,是怕她释 放之后有过激行为。等到她一切平静下来,我和朋友好心地走到她身边,才知道她就是我们邻村的一个农 妇,在附近种地,因为家庭的种种到此稍坐一下。对于我们关心的问候,她含着眼泪微微一笑:“没事了, 我还要去收拾庄稼,你们放心吧,一切都过去了。” ⑤沿着清凉江畔的小路,我和朋友默默地走着,就这样漫无目地走着。走了好久,朋友突然说:“我 很羡慕她,她可以撕下虚伪的面具,做一回自己。”是呀,现实中的我们都失去了哭的权利,当我们在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回到家面对妻子,必须戴上坚强的面具,因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同事和朋 友误解你的时候,不愿解释,依然戴着宽容的面具,因为我是朋友里面的好心人。家庭有小麻烦小摩擦, 依旧戴上幸福的面具,因为我是父母的好儿子。面对孩子的学习,把爱心永藏,戴上严厉的面具,因为希 望孩子能自立,变得坚强…… ⑥好想,好想摘下面具。好想依偎在爱人的肩膀,说一句,我很脆弱,我不坚强,好想躺在母亲温暖 的怀抱,像孩子任眼泪肆意流淌。好想和误解我的朋友同事慷慨陈词,针尖麦芒。好想搂着可爱的孩子, 对孩子说一句,你已经很好,爸爸爱你,但是我希望你更坚强…… ⑦好想,好想,好想摘下面具..,做回自己! 1.第①段与第⑦段中加点的“面具”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2.第③段中“就叫孩子开心地玩吧!”这句话寄予了朋友怎样的感情?请分条概括。 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对第②段中“戴上面具失去自己,摘下面具失去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6 分)第①段的“面具”是指具体的,(1 分)起遮挡作用的外罩,或做游戏、表演戏剧的伪装。 (2 分)第⑦段的“面具”是比喻,(1 分)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真实想 法的伪装。(2 分) 2.(6分)①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属于自己的欢笑”的怀念。 ②对孩子们真实情感的流露的羡慕。 ③对孩子将来也要戴上面具面对社会现实的无可奈何。 ④对自己现在不能活出真实自己的无奈和感伤。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3.(4 分)内容:农妇的行为就是 “撕下虚伪的面具,做一回自己”的行为,(1 分)揭示主题。(1 分) 结构:开启下文,(1 分)自然引出后面议论。(1 分) 4.(6 分)戴上面具就遮蔽了真实的自我,掩饰了自身的真实情感;摘下面具现出真实的自我,却会与一 些处世之道相背,可能不被人所接受;作者希望人们抛弃伪装做真实的自我。(每点 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