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形象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形象题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学案 题组一 全员必做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解析:选AD 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D项,“凝睇”是神态描写。‎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3分)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3分)‎ ‎[诗歌鉴赏]‎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写的是雨晴之后,溽暑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下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至此,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这是在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赠 内 人①‎ 张 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 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窠:巢穴。④红焰: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解析:选BD 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解析: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 参考答案: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 ‎[诗歌鉴赏]‎ 本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先写宫门森严,时光飞逝;次写丽质不宠,艳羡宿鹭;再写斜拔玉钗,丰姿袅娜;最后写剔焰救蛾,使其重生。虽是无意,却颇有情。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如飞蛾扑焰,大有怜蛾自怜的情感。全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渔 家 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 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描绘出一幅冷清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E.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解析:选CD 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D项,“冷清淡雅”错误,应为“清新淡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分)‎ 答:  ‎ ‎ ‎ ‎  ‎ ‎ ‎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琼枝”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开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 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xī chì):水鸟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全诗风格明快健美,语言朴实清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去处。‎ 解析:选BC 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  ‎ ‎ ‎ ‎  ‎ ‎ ‎ ‎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典型意象。接着从内容、结构和情感角度答题。‎ 参考答案: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①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②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③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村里垄上,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做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他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 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选CD C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D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错,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写下棋者十分专注,连时间都忘了,并没有不满之意。‎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3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3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以描写下棋为题材的诗。首联是说公事之余,二人下棋。颔联用比喻的手法写弈棋者殚精竭虑,务求胜算;又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表现弈棋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我境界。颈联极写弈棋者一意扭转危局,展现弈棋者斗志的坚定。“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喻弈棋者处于不利局势;然而面对不利局势,弈棋者却不服输,仍然在精心运筹,希望换个平分天下的局面。尾联以反问作结,表明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因一心鏖战,连夜阑更尽、星沉月落也都忘却了,从侧面衬托了弈棋者的专注。‎ 题组二 自主选做题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虞 美 人 秦 观[注]  ‎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选BC B项,“以动衬静”错误;C项,应为表达了对春光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2分)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 ‎[诗歌鉴赏]‎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两句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乱山深处水潆回”中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潆回盘绕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志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下片前两句见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一枝如画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无奈这春天宜人的风物很快溜走,词人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伤叹。末尾两句,因为春光易逝,词人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此词通过碧桃这一美丽的形象,来寄托词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词人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碧桃的非凡、美丽,然后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身世的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跌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关 山 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选AC A项,“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应为从“征人”的角度观察。C项,“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 答:  ‎ ‎ ‎ ‎  ‎ ‎ ‎ 解析:先分析三幅图画,结合相关意象分析图画特点,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 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诗歌鉴赏]‎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最后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属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遣 悲 怀①‎ 元 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B.“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总结首联内容。‎ C.中间两联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D.尾联中的“复”字,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最后两句,出语虽然慷慨,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E.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解析:选BD B项,“总结首联内容”有误,应为“用以领起中间四句”;D项,“出语虽然慷慨”错误,应为“出语虽然平和”。‎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诗歌鉴赏]‎ 首联引用典故,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两联。中间两联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尾联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