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也要进行“文本解读”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质上也是独立的文本。很多学生在立意时,面对材料总是“一扫而过”,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构思与写作上。实际上,花些时间对材料进行透彻解读,相当于“磨刀时间”,是不会耽误“砍柴功夫”的。原因很简单,写作的话题与方向、写作的限制与文体,都隐藏在材料及其要求之中,对材料解读功夫不到,势必会影响整个构思与写作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借用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的原理与方法,对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进行全面深入解读。 一、材料解读 不论是叙述类材料还是议论类材料,其本质是意义完整的文本。材料本身包含着写作的话题、观点、立意、思路、细节等等,阅读并解读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既要把握篇章的整体含义,又要对文本的细节进行分析,对新材料作文的解读也应如此。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是解读材料的两大思路。 我们来看2017年“中山狼卷”的作文: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这则材料进行整体把握,我们发现材料的事件是女生穿汉服及其带来的争议。从细节上看,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概念的外延;“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中的“传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因为从“服饰”与“传统”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那么写作范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题意。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此事”,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件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隐含的意思就是要求考生针对事情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以上解读,本材料立意的方向与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考生要明确写作的对象与范围,即确定讨论的核心话题。根据上述分析,考生可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确定写作话题。立意的话题就有两个:你如何看到同寝室的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种行为;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前者是事件本身,后者是在事件基础之上的适度引申。 其次,考生要明确表达对事件与话题的态度。态度不能含混,更不能回避所要讨论的事件与话题,而是要参与讨论,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文章的主体部分则是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原因分析”,讲清楚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表达考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内在关系的理解。 再次,对于事件与话题本身,考生也应该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对于行为本身,考生既要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予以肯定,也要善于冷静地辨析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辨析问题。 二、文体解读 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从文体上讲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最常见最典型的就是叙事类材料,而“叙事”中的“事”,可以是寓言故事,可以是普通事件,可以是虚构故事,也可以是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时事。除此以外,还有议论型材料、说明型材料、诗歌型材料、漫画型材料等等。 静止的、平面的文字或图画材料,都可以成为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面对不同的材料,需要对材料的文体特征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审题立意。 议论型材料实际上就一个议论句,当然也可以是名人名言。议论的句子本身就是观点,或者说学生所要阐述的观点隐藏在议论性的句子中。依据议论文体的特征,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在此基础上提炼观点。在加工的过程中,某些“关键词”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 例如: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本身是带有解释性的观点,但学生所要表达的观点并没有清晰地呈现于材料中,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首先,“沙漠”是具象事物,需要进行“化实为虚”,揭示其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此处的沙漠可以理解为某种困难、挫折、障碍等等。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时“选择”与“自由”,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综合两个关键词的意思来看,文段的核心意思是:“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说明型材料是一段说明的文字,意在说明事物的某种独特的特征。在解读这类材料时,就要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抓住语言细节,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过渡到人与社会的话题上。 例如: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他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四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这则材料的把握,我们首先要分析:依米花的特点是什么?阅读材料可以发现,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二是“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三是“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便 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根据这些特点,我们便可以进行观点的提炼,例如“专一是一种成功的品质”“积累力量,突破自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出特色”等。 同样道理,诗歌型材料就要结合诗歌的文体特征,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把握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漫画型材料则要结合漫画的文体特征,分析画面内容与寓意,把握漫画作者的意图与情感倾向。 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此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的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这篇材料的主旨。因而可将其视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者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在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点。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定立意点。 五、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在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当提炼出多个观点后,择优而作。这样才能写出深度,写出新意。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是什么都抓不到。 六、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的人和事。因此在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看过动漫的同学应该会明白,不是主角的小角色连死了都不会多给一句话啊~ 七、求同存异法 这种方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很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针对某一点深挖,才有思想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阅卷老师都得让你整蒙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