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学案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名师点睛 1.不同角度,科学探究。探究是一种能力,如果题干中有明确的探究角度,则按题干要求作答;如果题干中没有明确要求探究角度,则要从内容、结构、人物塑造、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角度,分析相关的文本材料,做到自圆其说。具体来看: (1)对小说标题的探究,要从标题本身的内涵、标题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标题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标题对情感主旨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2)对小说中人物的探究,要证明小说的主人公是某一位,要从小说的思想情感、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分析某某作为主人公的合理性。(3)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要从不同的角度(情节内容、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社会环境等)归纳出不同的主旨。(4)对结尾效果的不同看法的探究,首先要亮明自己对作者结尾艺术的态度,然后判定作者的结尾手法是什么,最后从小说内容、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旨表达等方面论证分析这种结尾艺术的作用与效果(或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5)对情节(或段落)安排是否合理的探究,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塑造、主旨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阐述这种情节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2.观点鲜明,自圆其说。一定要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或用“文本+观点”,或用“事例+观点”,或用“理论+观点”,或用“文本+现实+观点”的形式进行证明。 3.看分答题,分点阐述。一般来看,8分的题至少要答出3点理由,表述要做到观点明确、提纲挈领、层次清晰、分析合理、语言通畅、书写工整、字数合宜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剃头匠老梅 墨 白 剃头匠老梅在我的印象里总是那样清瘦,肩上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凉。热的一头是一个炉子,炉子上放着一把铁壶。老梅挑起挑子上路的时候,炉下的风门是关着的。挑子的另一头是一条长凳,长凳的面只有一尺半长,半尺宽,长凳的四条腿张得很开,空间里做成上下三层的小抽屉。抽屉里放的都是剃头的工具,推子、膏推子用的油壶、刮脸用的刀子等。凳子的一头还挂着一条黑色的油光油光的鐾刀布。一个男人在凳子上坐下来,老梅伸手把炉子上的风门打开,一会儿,蓝莹莹的火苗就上来了。等把那人的头发剃好了,老梅就从热水里捞出一条毛巾来,焐在那人的脸上,然后拿起刀子在凳子边上蹲下来,伸手拉起鐾刀布,“嚓嚓”几下,刀刃就变得飞快。刀子走在那人的面颊上,青胡楂子就“嚓嚓”地响,就像菜农蹲在菜园子里割韭菜的声音。 老梅以前当过国民党的兵,但是当兵时却从来没有扛过枪,他身上背的是一副剃头用的家伙。有了这段经历,“文革”中他就成了四类分子,天天要去挨批斗。有一回批斗他,他先要求去厕所。队长袁鳖说,管天管地,管不住屙屎放屁,去吧。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的人影。袁鳖等急了,就亲自到厕所里去找他,一看,他一个人在粪坑边弯着腰低着头站着。袁鳖说,老梅,你装啥熊?老梅说,我先练习练习。袁鳖说,好呀,上台吧。社员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先挨批斗后剃头。袁鳖指着剃头挑子说,老梅,这剃头挑子你算是哪一头?老梅指着有火的那一头说,那一头。袁鳖说,放屁,你想冻死我们贫下中农?老梅说,那我是这一头。袁鳖说,放屁,你坐着,让我们站着,你想累死我们贫下中农?老梅左右不是,最后只好说,那我是扁担。斗完了,袁鳖往凳子上一坐,说,来,给我刮脸。可是一用刀子,老梅的手就颤抖,一不小心就把袁鳖的脸皮割破了。袁鳖很生气,说,你想害死我们无产阶级呀?袁鳖一恼就罚他去菜园子里推水车。 老梅跟着被蒙了双眼的黄牛不停地围着水车转。他突然感觉到水车的结构十分复杂,齿轮式的圆盘怎么正好咬着一节又一节的水车链子?链子上卡着的红色的或黑色的橡胶皮碗咝咝地滑过系到水井下的水筒子,就有清凉的井水流出来,流着流着就听到“嘣”的一声响,红色的皮碗就出来了,接着又有水流出来,随后又是“嘣”的一声响。只要那头黄色的老牛不停下来屙屎尿尿,老梅就得跟着那水车不停地转,井水就无穷无尽地流出来。怎么会这样呢?老梅想不通,而且老梅的手一摸着水车上的木棍就颤抖。老梅想,完了,我这剃头的手艺算完了,我这手怎么一摸东西就抖呢?老梅感到恐惧,老梅回家后哭得很伤心。老梅的老爹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身边,用拐杖敲着他说,没出息,哭个啥?老梅说,爹,你教我的手艺完了。他爹着急地说,咋完了?老梅说,我的手拿不住刀子,一拿刀子就发抖。他爹不再说什么,从兜里掏出来一个布包扔在了他的面前。他爹说,拾起来。老梅把布包拾起来,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把油亮油亮的剃头刀子。他爹往老梅身边的凳子上一坐,说,这是你爷留给我的,来,在我头上试试。可是老梅拿刀子的手总是颤抖,他看着爹,不敢动手。他爹就生气了,说,还站着干啥?老梅说,爹,我这手……爹说,别摆理,刮!老梅只好走到爹的身边,伸出手中的刀子。可是两刀子还没刮下来,他就把爹的头皮割了一道口子,立刻有血流出来。老梅看着爹说,口子。爹瞪他一眼,说,瞎当了几年兵,刮!那天把爹的头剃下来,老梅一共在爹的头上留下了二十一道口子,爹的头上伤痕累累,在老梅的眼睛里,爹的头一片血光。可是说来也奇怪,等把爹的头剃好了,老梅的手也不抖了。 多年以后,老梅在我们镇子东街开了一家理发店,他仍用老式的理发推子,可是那种推子越来越不好买了。老梅不会用电推子,因而年轻人从来不到他那儿去剃头,到老梅店里去的大多是一些剃光头的老人,再有就是那些长了连面胡子的人。袁鳖也常常到老梅的店里去剃头,他们常常一边剃头一边闲唠。有一天袁鳖突然问老梅说,哎,你那剃头挑子还放着吗?老梅说,没有,十多年前就废了。于是两人就生出许多感慨来。那些往事现在讲起来,就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有删改) 1.小说开头详细介绍老梅的剃头挑子有什么作用? 2.袁鳖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老梅手抖到后来的手不抖,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①描绘出老梅剃头挑子的简陋,衬托了老梅的身份地位。② 为下文叙述批斗时关于剃头挑子的问答作铺垫。③与小说结尾袁鳖问剃头挑子的下落相呼应。④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内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小说中老梅的剃头挑子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副剃头挑子有何特点,然后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角度来思考。从对剃头挑子两头的事物的描绘可看出,老梅的剃头挑子是简陋的。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开头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老梅的剃头挑子,是为了衬托出剃头挑子的主人——老梅的身份地位。从情节结构上看,找出小说中提到剃头挑子的情节,不难概括出铺垫作用和首尾呼应作用。另外,剃头挑子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小说开头详细介绍老梅的剃头挑子,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彰显,因此,介绍剃头挑子也能增加小说的文化内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袁鳖允许老梅上厕所,批斗时只动口不动手。②勇于自省。袁鳖询问剃头挑子的下落,反映出他能反省自己多年前的荒唐行为。 3.①老梅在遭批斗和接受劳动惩罚时内心脆弱,看不到希望,感到恐惧,所以会手抖。②老梅的爹头上伤痕累累,却坚强无惧,还不断鞭策老梅,这使老梅获得了生活的力量,内心变得坚强,所以手不抖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阅读全文可知,老梅的手抖和手不抖,都是特定心理造成的,而心理又跟人物的处境、遭遇等有关。老梅在遭批斗后手开始颤抖,在摸到水车上的木棍后,手抖被进一步强化,老梅手抖跟当时他的处境所造成的绝望、恐惧心理有关。老梅给爹剃头后,爹头上伤痕累累,却没有丝毫畏惧,这感染了老梅,使他获得了生活的力量,他的内心产生了变化,所以手不抖了。 4.意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老梅和袁鳖冰释前嫌,相互谅解。情感取向:①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肯定与赞美。②揭示和批判了苦难历史对人性的严重戕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画线句是“那些往事现在讲起来,就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表明老梅和袁鳖都已经开始忘却一些往事了,这体现了老梅和袁鳖两人的相互理解,特别是老梅理解了袁鳖的所作所为也是时代使然,有了理解才有了忘却。作者这样写一方面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肯定与赞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苦难历史的否定和批判。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