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 12 月份考试试 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 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 《逍遥游》中的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那么,在中国文学或文化中,鲲鹏如何由 “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 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一 面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 们就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一丝精神慰藉。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 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题 解说,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就是一种逍遥。 也就是说,鲲鹏翱翔云空,斥鴳游蓬蒿,在逍遥这一点上,二者是没有差别的。于是, 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鲲鹏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 于嵇康。其《卜疑集》说:“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 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这里,“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于是, 大鹏也就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这就将大鹏意象的内涵诗 意化了。后来,阮修借助其创作的《大鹏赞》中的鲲鹏意象,表达出自由、高远、超然 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使之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 气象的审美呈现。如果说《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 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 则彻底改造了《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 无厥类乎比方”。至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 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 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 的代表。自此之后,鲲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也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 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何必不然”, 或是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的春秋时代的“赋诗言志”;或是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 间词话》借助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是自 由创造,只是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嵇 康、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郭象对 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的 《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一种激荡天地、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 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 则是审美创造。 鲲鹏意象的变化,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在积极接受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创造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也因此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 学意象。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受郭象对《庄子•逍遥游》中鲲鹏哲学解释的影响,嵇康将这一意象进行了诗意的转化。 B.鲲鹏意象的内涵之所以在魏晋时期发生转换,与当时文人追求身名俱泰、任诞逍遥有关。 C.魏晋时期的阮修与盛唐时期的李白分别借助《大鹏赞》《大鹏赋》赋予鲲鹏意象新的内 涵。 D.“断章取义”“引申说理”以及“自由创造”是中国文本领域常见的三种接受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文章二三段以时间为序,阐明鲲鹏如何从“有所待”转化为自由的象征,并指出了转化的 原因。 B.文章中列举郭象、嵇康、阮修等人的事例意在强调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是从魏晋开始的。 C.文章通过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阐释了文本接受方式也是鲲鹏意象内涵转换的重要原因。 D.文章通过对李白《大鹏赋》与《庄子•逍遥游》进行类比论证,强调鲲鹏形象在唐代发 生了质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从文学创作角度看,后代对大鹏意象的解读是对《庄子•逍遥游》中鲲鹏的“误读”。 B.李白《大鹏赋》取材于《庄子•逍遥游》的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大鹏形象仍不乏鲲鹏“有 所待”的影子。 C.郭象认为鲲鹏与斥鴳虽有差异,但在顺乎本性、称乎所能的逍遥这一点上,实质是一致 的。D.经典意象能够形象呈现并影响深远,一般都要经哲学世俗化解读与诗意形象化再现。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 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 2020 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 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师 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 本实现。 (摘编自 2016 年 7 月 12 日张烁《人民日报》) 材料二: 各级政府努力落实“三个增长”要求,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同时主动适应新型 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全面改薄”资金,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实施教育的精准扶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近四年(2013~2016 年)全国义务教育投入资金情况 (摘编自《2016 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 材料三: 城乡二元结构,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就拿最让人眼热的“编制”来说,过去,城乡 教职工编制是不一样的,按照师生比来算,乡村教师编制少,城市教师编制多。“现在我们 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小学是 1:19,初中是 1:13.5。” 教 师编制的变化只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方面。根据《意见》,将实行“四个统一、一个 全覆盖”,即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 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一个全覆盖”则是“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 盖。 刘利民介绍,针对“乡村弱”问题,《意见》指出,要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 村教育质量;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的问题;改革乡村教师待 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 (摘编自《教育部负责人解读<关于统筹 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材料四: “全面改薄”是在教育领域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补短板”、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任务。 在取得了重大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这项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各地工作进展不平 衡、部分地区资金落实不到位、审批手续仍繁杂等。未来,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 做好“全面改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改 薄”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做到强化省级统筹,确保责任落实;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 问题;细化项目管理,确保实施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步推进;坚持雪中送炭,建设 好教学点。 更重要的是,要坚决守住质量底线,质量安全是“全面改薄”工作永恒的主题, “全面改薄”工作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真正建成“安全工程”和“放心工程”,就必须牢牢守住质 量安全底线。(摘编自 2016 年 9 月 27 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材料一表明,到 2020 年,我国要做到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教育 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B.材料二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巩固县和达标县在全国义务教育投入资金中所占的比重 较大。 C.材料三表明,实行“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的政策能够根本解决教育“乡村弱”问题。 D.材料四表明“全面改薄”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是这项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部分,目的是加 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B.各级政府努力落实‘三个增长’要求,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同时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 和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 障机制;结合‘全面改薄’资金,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实施教育的精准扶贫。 C.城乡二元结构,是很多人心中的痛,但是在新形势下实行“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 即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 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一个全覆盖’则是‘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D.“全面改薄”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任务。 6、根据上述材料,请说明该怎样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 沟这个小村。 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 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 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 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 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 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 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 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 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 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 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 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 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 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 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 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 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 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 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 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 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 娇 !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 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 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 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 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 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 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 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 --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 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 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 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 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 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 !香雪!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 散文化的特点。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 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 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作者选取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 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的“铅笔盒”的作用。(6 分) 9、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 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 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 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 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 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 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 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䜣 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 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建元..二年,郎 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 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 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 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万石君徒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 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 万石君让曰:“内史贵 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从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 趋至家。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 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 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C.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 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D.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 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文中的“二千石”又代表了官吏的官阶、品级。 B.趋,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慢走,表示恭敬 C.年号,纪年的名称,一个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建元”“元朔”都是年号。 D.古人对死的称谓因等级而不同,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士称不禄,庶人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石奋出身低微、官至高位。石奋家境贫寒,年十五时为小吏,家中亲人只有失明的母亲 和会弹琴的姐姐,孝文帝时,他的官位已到大中大夫。 B、石奋以孝顺谨严闻名,恭敬谨慎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齐、鲁儒者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他。 C.石奋注重家教,润物无声。石奋在家教方面,面对子孙的过失,疾言厉色,并以不去吃 饭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石奋告老归家,不忘恭谨。子孙做了小官来拜见他,他定要身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称呼 他们的名字;皇上赏赐食物时他也表现得非常恭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①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②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 如,固当!”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龙宫滩① 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②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①龙官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公元 803 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 所谗,被贬为广东阳山县令;公元 805 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途中写下了这 首诗。②宵残:天亮之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首联从触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写出了滩水的浩渺和水声的时高时低。 B.颔联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疑”和“似”两字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感受。 C.诗歌前两联写龙宫滩之险奇,颈联则写诗人由眼前之景所触发的感情。 D.尾联写诗人梦醒之后与他人的谈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15、“宵残②雨送凉”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意解析此字的含义。(6 分) (三) 默写(本大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建筑阿房宫中所用的钉子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道出了音乐中暂时休止 的奇特功效,描绘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 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 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 ;刻画心理,能使 。有时,真是 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 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 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 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字面上的 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 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 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 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 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 。像上述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 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 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言简意赅 原形毕露 无微不至 咬文嚼字 B.言简意赅 穷形尽相 细致入微 字斟句酌 C.简明扼要 穷形尽相 无微不至 咬文嚼字 D.简明扼要 原形毕露 细致入微 字斟句酌 18、下列各句中,引号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 B.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 C.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 D.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B.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C.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 D.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 20 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 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 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年×月×日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③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④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⑤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1、如图是“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 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 费行为。 ② 9 月 1 日,江西婺源县一小学女老师吃学生剩饭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女 老师站在学生之中,端着不锈钢餐盘吃完了同学早饭剩下的包子、炒粉、油条等食物。该视 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一经传播便获得百万点赞。 ③“粮食问题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是极端重要的安全问题。”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谈到,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对当今社会粮食问题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 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近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原文第二段中只是说了“鲲鹏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受郭象对《庄子• 逍遥游》中鲲鹏哲学解释的影响”的说法于文无据。 2、D。“类比论证”的说法不正确,作者只是拿李白《大鹏赋》中的大鹏意象与《庄子•逍 遥游》中鲲鹏意象内涵的变化来阐明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只是强调了二者在内涵上 的不同,不是类比论证。 3、C 。A.“从文学创作角度看”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 《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B.“大鹏形象仍 不乏鲲鹏‘有所待’的影子”说法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中说“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 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 意象”,这里只是说“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已,大鹏形象是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 D.“一般都要经哲学世俗化解读与诗意形象化再现”说法以偏概全,不能因为魏晋时期对 庄子的鲲鹏有不同的解读就说“都要经哲学世俗化解读与诗意形象化再现”。 4、C。根本解决教育“乡村弱”问题绝对化,应该是很好地解决。 5、A.“目的是……”错,原文中没有依据,根据原文,我们可知“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三者是并列关系,不存在 谁是“目的”的说法。 6、①坚定执行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 若干意见》,这是解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②各级政府努力落实国家政策,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同时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度改革、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 ③要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 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④结合国家教育“全面改薄”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纳。(任答三点满分) 7、D。第三人称。 8、①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②香雪执意要得到铅笔盒,表现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 9、①本文描写了台儿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山野寂静,树木丰茂,月明风柔,充满诗 情画意。②本文讴歌山区人们美好的人性:山村的姑娘们活泼、善良、纯朴,有自尊,有 追求,读来让人悄然动容。③作者以自然美来烘托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 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10、A 11、B.小步快走。 12、C.很少疾言厉色。 13、①万石君一家凭借孝顺谨严在各个郡国闻名,虽然齐、鲁各位儒者品行质朴,也都自 认为赶不上他。 ②全宗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袒露上身前去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 乡里,乡里中的年长的人都要跑开藏了起来,而内史坐在车里态度自如,看来本来就该这 样!” 14、A 并非“触觉和听觉”,而是“视觉和听觉”。“滩水的浩渺”是看到的,属于视觉。 15、“凉”字好。①指天亮之前天气之“凉”。②诗人含冤遭贬,心情郁闷难消的“悲凉”。③ 诗人幸遇大赦后心境的“凉爽”(爽快)。 16、(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7、(1)B。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简明扼要:简单明了,抓住要点。第一空 处后面有“言简意少”,所以此处用“言简意赅”更合适。 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 (含贬义)。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这里形容 描摹物态力求刻画细致生动,所以第二空 处应用“穷形尽相”。 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 到。细致入微:描写、表演非常细腻,细小之处也充分表现出来。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 微不至。这里强调的是描写非常细腻,所以第三空处应用“细致入微”。 咬文嚼字:过分 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 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这里是指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所以 第四空处应用“字斟句酌”。 18、A 。A.引号表示风趣反语,不是取“啰嗦”本义。B.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突出强调, 强调山神庙的“破落”。 C.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突出强调,着重论述“繁”的好处。 D.表 示需要着重论述或突出强调,强调“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 19、B。“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中途易辙,排除 AC;用词不 当,“滥用”,没有限制的使用,指程度、数量等。“乱用”,不懂规则胡乱使用,指用得 不对。“乱用笔墨”应改为“滥用笔墨”,再排除 D. 20、①“贵体欠安”应改为“身体不适” ②“高徒”应改为“学生”③“务必”应改为“请” ④删 去“不得延误”⑤请假时间要明确,应改为“请假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构图要素:该图由一根缠绕的绳结和“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中英文字体组成. 寓意:绳结中央的“心”形表明运动会比赛心智,同时也沟通心灵.绳结像中国结,象征 运动员互相结缘、友爱。 22、略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了温县。高祖向东 攻击项羽,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十五岁,做了很小的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 喜爱他恭敬有礼,问道:“你家里有什么人?”他回答说:“石奋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 了。家里很穷。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问:“你愿意跟从我吗?”他回答说:“愿意尽 力。”于是高祖召来他的姐姐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了中涓,负责收受文书名帖,还把他的 家迁徙到长安城中的戚里,这都是因为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到孝文帝的时候,积 累功劳他的官位已到了大中大夫。他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慎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 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某甲,三子某乙,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温驯、孝顺谨严,做官 都做到了二千石。因此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二千石的官,作为臣子所能 得到的尊贵宠信竟然都集中到他们家了。”于是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孝景帝末年,万石 君按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按照每年中朝会的时间作为朝廷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 的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快走,见到皇帝的车马一定要用手俯按车前横木表示恭敬。 子孙做了小官吏,回家来拜见他,万石君一定要身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称呼他们的名字。 子孙有了过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对着桌案不去吃饭。他这样做了以 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罪,而且改正了错误, 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 整齐严肃的样子。家童仆人则应声和悦,特别谨慎小心。皇上时常赏赐饭食给他家,他 一定要叩头俯身跪拜才去吃,就如同在皇上的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非常地悲痛。子 孙遵从教导,也像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借孝顺谨严闻名于各个郡国,虽然齐、鲁各位 儒者品行质朴,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他。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善讲儒学而获罪。皇 太后认为儒者文饰过多而质朴欠缺,如今万石君一家言语不多却能身体力行,就让他的 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石建年老白了头,万石君还健在。石建担 任郎中令,遇到可以谈论的事情,就屏退旁人尽情地谈论,言语恳切极言直谏;到了朝 廷上朝见,却好像不会讲话一样。因此皇帝就亲近、尊重他,以礼相待。万石君迁居到 了陵里。内史石庆喝醉了酒回来,进入外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这件事,不吃饭。 石庆很恐惧,袒露着上身去请罪,没有得到许可。全宗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袒露上身前 去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中的年长的人都要跑开藏了 起来,而内史坐在车里态度自如,看来本来就该这样!”说完就吩咐石庆走开了。以后石 庆和众位子弟进入里门,就快步走到家中。万石君在元朔五年中去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