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包含原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包含原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fàn)南。 佚(yì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 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 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 (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秦将王翦(jiǎn)破赵,虏 (lǔ) 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 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yè) 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yì)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gāng)之地图献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 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wū) 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 母宗族,皆为戮(lù)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 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suǐ) ,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 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 (zhèn) 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fǔ) 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hán)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 (cuì) 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wǔ) 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 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 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 yì )冠(guàn)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hè) 而歌,为变徵(zhǐ) 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 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guān)。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 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 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mán)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shǎo)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è),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 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 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 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chuāng)。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jī)踞(jù)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 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 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 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 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 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 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 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 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 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 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 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 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 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 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 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 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 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 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 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 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 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 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 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 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 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 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 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 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 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 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 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 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 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 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 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 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 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 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 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 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 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 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 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 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 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 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 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 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 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 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 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 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 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 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 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逝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 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路,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 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 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 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 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 蹑履向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 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 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 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 .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 .府吏见丁 宁: 恐此事非奇 . 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 .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 .蹑履 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 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 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 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 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 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 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 ) .自名秦罗敷( ) .谢家事夫婿,( ) .交广市鲑珍,. ( ) 千万不复全,( )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 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 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 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 “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 ) 足以荣汝身,( ) 便利此月内,( )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 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 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 “他”、“它”。 .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 . 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 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 伯乐相马 无物相之六、文言实词 不堪: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徒:徒留无所施 徒有虚名 谢: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 见: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 迎: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 区区: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适: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念:念母劳家里 念与世间辞 却:却与小姑别 令:便言多令才 岂合令郎君 莫令事不举 令母在后单 何:何意致不厚 隐隐何甸甸 汝今何罪过 作计何不量 应:汝可去应之 六合正相应 零泪应声落 以我应他人 意:何意致不厚 吾意久怀忿 处分适兄意 故:大人故嫌迟 知是故人来 故遣来贵门 故作不良计 为: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非为织作迟 阿母为汝求 始尔未为久 慎 勿为妇死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 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 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1]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 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 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 (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 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 (1)东 a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 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 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b 歌曰 (名词 歌词) c 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 (6)长 a 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 b 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四、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 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其 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 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 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 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 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 (shēng)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fǔ),余弟安国平父(fǔ)、 安上纯父(fǔ)。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多义词 1.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3.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 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六、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 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 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 之民至焉。”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2.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4.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 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 直……耳 只是……罢了,不过……罢了 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 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 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 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东割膏腴(gāoyú)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zòng)缔(dì)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 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 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zhái)景、苏厉、乐毅之 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 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 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 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 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 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 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 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之子,氓(méng) 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 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 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yǐng) 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 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qín), 非铦(xiān)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xié)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 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 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 2、赢粮而景从 ( 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 (向西) (向东) (向 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 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 (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伏尸百万 (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二、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 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 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 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 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 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 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 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fǒu)?”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 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 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 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 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 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nì)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 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 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 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 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 曰:“秦自缪(mù)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 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 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huò)。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 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 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赵王畏秦,欲毋(wú)行。廉颇蔺相 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 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 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 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fǒu,下文中“缻”通“缶”)秦王,以相 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 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 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 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 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 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 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苏武传》知识点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时汉 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 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 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 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 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 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 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 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yǔ)发,以状语(yù)武。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 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 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 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 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 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 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 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 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 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 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 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 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 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 持,节旄(máo)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 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 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 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 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 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 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 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 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 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 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 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 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 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 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 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 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 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 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 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守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 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 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 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 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 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 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 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 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 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 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 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 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 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 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 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 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 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 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 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 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 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 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 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 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 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 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 (“傍”通“旁”)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2.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属 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 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 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 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 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 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3、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 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 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 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 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zhǔ)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 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 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 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 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 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 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 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知(在人教版中为“移” 根据数本权威古籍也可为“知”) 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 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 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 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 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 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 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 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5、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 北冥有鱼 2、 小知不及大知 3、 汤之问棘也是已 4、 此小大之辩也 5、 而征一国者 6、 而御六气之辩 二、 古今异义 1、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虽然,犹有未树也 3、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 野马也,尘埃也 6、 小年不及大年 7、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三、 词类活用 1、 而后乃今将图南 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 彼于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 此小大之辩也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3、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 翱翔蓬蒿之间 5、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 众人匹之 7、 而莫之夭阏 8、 彼且奚适也 9、 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五、 一词多义 1、 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闻强识 2、 穷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 振固穷,补不足 穷根穷底 3、 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岁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4、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5、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隳名城,杀豪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名列前茅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 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 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 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 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 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 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 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 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 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 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 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 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 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听:听臣微志(准许) (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3、一词多义 (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4、词类活用 (1) 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 5、古今异义的词 (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②今义:第六月)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6、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