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基础过关训练 3 大战中的插曲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基础过关训练 3 大战中的插曲 Word版含解析

- 1 - 基础过关训练 3 *大战中的插曲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襁.褓(qiǎnɡ) 柏.树(bǎi) 功勋.(xūn) 肩胛.(jiǎ) B.颠簸.(bǒ) 霓.虹(ní) 胁.从(xié) 锃.亮(zènɡ) C.红契.(qì) 褡裢..(dā lian) 老鸹.(ɡuā) 讹.诈(é) D.幡.然(fān) 包扎.(zhā) 殒.命(xǔn) 浩劫.(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豪劫 兵戎相见 咧嘴 唉声叹气 B.哺乳 殊死博斗 延绵 残无人道 C.文身 彷徨无依 安详 气势凶凶 D.窗棂 来龙去脉 账簿 不失时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大学这所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 也 了一代又一代人。 ②他不顾朋友的劝阻, 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 面而来,瞬间不见他的身影。 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 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抚育 径自 越发 B.抚育 径直 更加 C.哺育 径自 更加 D.哺育 径直 越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 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她那双眼睛一顾一看,满戏园子里便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 地上都听得见响。 - 2 - D.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既不用背井离乡....,还能 增收脱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里非常危险,随时塌方有可能再次发生,谁也不能保证你们 的安全。你们必须离开,这是命令! B.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 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 需要。 C.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 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D.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播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 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 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 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 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 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 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 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 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 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 - 3 - 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 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 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 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 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 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 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 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 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 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 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 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 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 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 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 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 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 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 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 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 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 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 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 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 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 - 4 - 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 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 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 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 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 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 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 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 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 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 念。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 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 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 - 5 - 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 抚摸之后, ①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 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 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 稼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 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 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 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 场里搬运。 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 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 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 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1.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拟 夸张 排比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夸张 比喻 引用 D.对偶 比拟 引用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 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基础过关训练 3 1.解析:包扎 zā,殒 yǔn 命。 答案:D 2.解析:A.浩劫;B.殊死搏斗,惨无人道;C.气势汹汹。 答案:D 3.解析:抚育:照料、教育儿童。哺育:喂养;培育教养。径直: 一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二指直接进行某事, 不在事前费尽周折。径自:一指凭自己的意愿行动;二指自己直接行 动;三指直接,径直;四指只顾了自己行动(忽略了其他因素)。越发: 表示程度加深;与“越……越……”的作用相同。更加:意思是表示 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比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 答案:C 4.解析: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吉 他”并不是自己的,用错对象。 答案:B 5.解析:A.应该改为:塌方有可能随时发生。B.把“近年来”调 到句首。C.主语缺失。删去“随着”或“使得”。 答案:D 6.解析:通读语段,②说的是“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总起句, 应放首位,排除 CD;④⑥说的是简化汉字的坏处,⑤③说的是不简化 汉字的原因,因为②①说的是简化汉字,所以先说简化汉字的坏处, 再说不简化汉字的原因,顺序是④⑥⑤③;故选 A。 - 7 - 答案:A 7.解析:A 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牵强, 其作用是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B 项,对女主人公的喜爱 太过牵强,因为首次电话就喜欢上人不合情理,只是喜欢上了她的声 音。E 项,“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言过其实;“表 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小说表现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和 心灵创伤。 答案:CD 8.解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首先必须抓住主要的故事情节, 从情节中归纳概括;其次,要抓住对主人公所作的描写刻画,本文就 要抓住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还要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我”与 “她”的交往过程与内容来看,作者着重展示了她性格上的三个方面: 生活态度、对待他人和热情机智的个性。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 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9.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效果。情节题要注意运用 “四要素一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联系读者作用)答题法。 小说的全部情节都围绕“电话”展开,“打电话”也就成为了组织情 节、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关键,同时,要考虑“打电话”的特殊性, 即男女双方并未见面,全文主要是语言描写,在充分袒露人物内心世 界的同时,又能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和主题。 - 8 -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 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 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 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10.解析:本题属于题目效果类探究,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无论合适与否,其解答都要注意以下几点:题干中“小故事”“战争” 的内涵及其联系,也就是弄清情节的来龙去脉、题目与情节的关系; 其次,题目与人物和主题的关系;题目与创作效果、与读者的关系。 答案: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 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 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 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 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11.解析:原文“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 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运用比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 运用引用,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 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比拟,“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 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运用排比,语段中未运用夸张,排除 AC, 语段中未运用对偶,排除 D 项。故选 B。 - 9 - 答案:B 12.解析: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 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拟人手法,用“迫不及 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人格化,更好地表现了农人 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 当农人推着辘轳车出小院时,先看到车子,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 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感和画面 感;从结构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 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生 动形象地表现男人和女人面对收获时浑身憋足了劲。 答案: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 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 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 头感和画面感。 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 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13.解析:题中,第一处,根据上下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 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 了劲的男人和女人”,这处写关于农人要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内容,可 填写“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第二处,根据上下文“能割的割, 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 - 10 - 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 些被遗漏的麦穗”,这处写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收麦,可填写“麦 收地里无闲人”。 答案:①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②麦收地里无闲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