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二)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郭 纶①‎ 苏 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③。‎ ‎【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郭纶本为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②寓目:过目,观看。③蛮毡:毡帐,借指来犯的贼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人们却不认识他了,因为他每天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 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对比,今日之落魄与往日之英勇形成了鲜明对比,形象生动。‎ C.郭纶自称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但他同时说一旦有了战事,他仍愿冲锋陷阵。‎ D.这首诗语言通俗平易,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歌尾联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的英勇。‎ E.这首诗借郭纶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对英雄失路的怜惜,对贼寇入侵的痛恨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答: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因为”分析不当。C“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无中生有。D“表现出了诗人的英勇”分析不当,是表现郭纶英勇而非诗人。‎ ‎2.诗中郭纶这一人物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本领高强,屡建战功。他是河西猛士,使用如椽大铁槊,善飞矢杀敌。②有勇于担当、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截发愿作万骑先”,说明郭纶希望截发为信,愿作痛击贼寇的万骑先锋。③怀才不遇,赋闲无事。本领高强的英雄无人赏识,只能日暮在渡口闲看渡船。‎ ‎[解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郭纶本是河西一带知名的勇士,如今的人们却都不识得他了,这位昔日的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路人只见他骑着一匹瘦弱的青白色马,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郭纶说,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一旦有了战况,他誓言愿冲锋陷阵。那时,我自当拭目观看,看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的军阵。答出一点可得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其中特点2分,分析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早发昌平岛①‎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自广西境内取道海上赴贬地途中。②鸣榔:敲响船帮,代指开船。③魏阙:出自《庄子》,原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后代称朝廷。‎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船出海,“春风”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 B.颔联“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描写了行程中所见明丽景象,对于赴贬地途中的诗人来说,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是非常幸运的。‎ C.颈联中的“冲”“溢”二字刻画出了海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这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表现了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匠心。‎ D.这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早发昌平岛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语言生动,诗人虽然遭贬,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 E.诗歌叙事、描写、抒情自然结合,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极为充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矛盾的内心。‎ 答: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分析不当。这里是乐景衬哀情。D“但并没有放在心上”分析不当。E“矛盾的内心”分析欠妥。‎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尾联表达了诗人身在江湖、心系朝廷的报国之志和贬谪途中孤独寂寞的内心。(2分)。采用了用典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魏阙”使用典故,表达心系朝廷之心;“泠然”直抒胸臆,表达孤独寂寞之情。(4分)‎ ‎[解析]尾联“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去国离家的人来说,如果他失去了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崇高节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中,那是多么让人伤心的啊!言外之意则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5~6题。(11分)‎ 乱 后①‎ ‎[金]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②,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叙事,直接点题,表明将士们已经撤离,老百姓已经从颠沛流离中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园中,交待了战乱已经结束。‎ B.次句以乐景写喜悦。战乱结束之后,看到天边鲜花盛开,大雪停止飞舞,天晴万里,一派祥和景象,为下文陡转张本。‎ C.颔联由近及远地描写战后的荒芜,“荒”与“动”二字是传神之笔,写出了满眼的荒芜景象,“宿”与“新”对比强烈。‎ D.颈联从听觉描写饥肠辘辘的田鼠和乌鸦,从正面描写战乱后的荒凉场面,其目的在于表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E.尾联一个“似”字让人充满联想,“人语乱”描绘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之图,自然引出人们对县吏“催钱”的愤慨。‎ 答: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以乐景写喜悦”分析不当,应为以乐景写哀情。C“由近及远”分析不当,应为由远及近,“川原”上的“荒草”是远景,“墟落”上的“新烟”是近景。D“正面描写”分析不当,应为侧面描写。‎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①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首句“兵去人归”直接点题,表明将士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中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园,战乱已经结束。“花开雪霁天”写战乱结束之后,天边花儿盛开,雪停天晴,心情本该是高兴的,但从全诗来看,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为下文张本。颔联写实,从视觉由远及近描写战后的荒芜。“荒”与“动”二字传神,写出了满眼的荒芜景象,透着一种悲哀的心情。“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不禁由悲转喜。颈联从听觉写战乱带给人民的祸害,即使卑微的田鼠、乌鸦也饥肠辘辘,何况人呢?尾联想象丰富。一个“似”字让人充满联想。“人语乱”三字描绘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之图。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甚至愤慨不堪,因为“县吏已催钱”。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得到修复,新的苛捐杂税又霜风相逼,与首联中“花开雪霁天”形成极大反差。‎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7~8题。(11分)‎ 寄赠吴门故人①‎ ‎[清]汪 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②,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③。‎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①吴门故人:指作者的挚友顾苓。顾苓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作者此时身系宦途。②顾恺之,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苑、短簿祠:都是苏州的游览胜地。‎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将顾苓比作才华绝世的顾恺之,通过对顾苓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的人生乐趣的歆羡,衬托出自己宦途的苦恼与无聊。‎ B.颔联“绿水”青山”描绘出了顾恺之所居环境的优美动人,“家临”“人在”刻画了顾恺之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间的自得。‎ C.颔联“绿水”对“青山”,“长洲苑”对“短簿祠”,既是实写景物,又使诗句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对友人生活在理想境界的自豪。‎ D.颈联从春季特有的景物入笔,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景象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春天的气息,与诗人所处的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E.尾联中的“恨”字下得十分传神,诗人内心苦恼、烦闷、彷徨、矛盾,明知身在官场就是对于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 答: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苦恼”夸大其辞,应为碌碌无为。B“顾恺之”理解不当,应为顾苓。C“表现了对友人生活在理想境界的自豪”分析不当,这些描写通过友人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间的自得,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生活情调的歆羡。‎ ‎8.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①歆羡隐居生活。由诗题及注释中可以看出。②仰慕才学。从“遥羡风流顾恺之”中可以看出。③喜欢写诗下棋。从“爱翻新曲复残棋”中可以看出。④喜欢游山赏水。从尾联中可以看出。‎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钦慕顾恺之卓尔不群,悠闲地过着谱制新曲,复录棋局的隐居生活。家在绿水之畔长洲苑,人能在青山之边短簿祠徜徉。芳草逐渐青绿,正逢归来的燕子;百花凋谢委地,已过了浴蚕的时节。整整一个春天不能游山玩水,只能任苦闷白了双鬓。读懂了诗意,结合诗中物象,概括人物形象也就有了途径。(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 利 州 南 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①,五湖烟水②独忘机③。‎ ‎【注】①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③忘机:忘却俗念。‎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写江景:宽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紧密相接,显得更加葱绿苍劲。‎ B.颔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声音好像出于波浪;未渡者歇息在柳荫下,等待渡船返回。‎ C.颈联写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只鹭正在飞翔,这些描写强烈地渲染了诗人心境的不平静。‎ D.尾联表面是说如今没有谁能懂得诗人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言外之意,诗人像范蠡一样心愿淡泊,与世无争。‎ E.这首诗描写诗人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景物描写中,江中与岸上交替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浓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 答: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紧密相接,显得更加葱绿苍劲”分析不当。诗句的意思是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C“渲染了诗人心境的不平静”分析不当。诗中这样描写,主要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E“色彩浓丽”分析不当,应为色彩清丽。‎ ‎10.前面三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这些图景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6分)‎ 答: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诗人把渡头所见景物描写得如此之美,为后文生发归隐之念作了铺垫。‎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图景概括3分,作用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