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5)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文言文阅读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淹好文学,有气尚。太和中,文明太后崩,萧赜①遗其散骑常侍装昭明等来吊,欲以朝行事,主客执之云:“吊有常式,何得以衣入凶庭!”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数四,执志不移,高祖敕尚书李冲令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遣淹昭明言:“未解魏朝不听朝服行礼,义出何典?”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数,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昭明遂相顾而笑曰:“幸借衣恰,以申国命。” 十六年,萧赜遣其散骑常庾荜、散骑郎何宪、主书宗庆朝贡。宗庆语淹言:“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言:“为王者,不拘小节。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宗庆、庾荜及行者皆相顾失色。何宪知淹昔从南入,而以手掩目曰:“卿何为不作于禁②,而作鲁肃?”淹言:“我舍危效顺,欲追踪陈、韩③何于禁之有!宪亦不对。 高祖幸徐州,敕淹与阔龙胸等主舟裤,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碻磝,淹以黄河浚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而者不得相纳”于时宫殿初构,兵民运材,日有万计,伊洛流渐,苦于厉涉,淹遂求,都水造浮航。高祖赏纳之。 淹小心畏法,典客十年,四方贡聘,皆有私遗,毫不纳,乃至衣食不充遂启外禄。景明三年,出除平阳太守还朝病卒曰定。 (选自《魏书》,有删改) 【注】①萧: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二任皇帝,在位时与北魏通好②于禁:三国时期魏国武将。襄之战中,给关羽后投降蜀汉。③陈、韩:指陈平、韩信。两人均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B.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C.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D.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又叫“驾崩”诸侯死为“”大夫死为“卒”士死日“不禄”,庶人死曰“死”。 B.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来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C.幸:指皇帝到某处。古代皇帝的行动、用品都有特定的称呼,如皇帝的命令叫“语”敕”或“疏”,坐的车子叫“御驾”。 D.溢: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淹善于以理服人。文明太后驾崩后,南齐派来的使者坚持要穿朝服吊,成淹最终说服了他们按魏朝的礼节行事。 B.成淹忠于国家。南齐使者以于禁背魏降汉的事试探他,他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要像陈平、韩信那样扶助君主成就大业。 C.成淹既忠君,又爱民。他曾劝高祖不要乘船渡黄河,也曾上书皇帝建筑浮桥以解除兵民践涉过水运输材料的艰苦。 D.成淹为官廉正,他担任典客十年,没有接受四方朝贡之人一丝一毫的财物,以至于缺衣少食,向国家请求额外的俸禄。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岂是大国善邻之义? (2)军次码破,淹以黄河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 答案:1.D 2.C 3.D 13.(1)南北通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近来你们背信弃义,断绝友好的关系,这是一个大国友善地对待邻国的态度吗? (2)军队驻扎在硫,成淹认为黄河水流湍急,担心出现船只倾覆的危险,便上疏劝谏。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请”都是动词,且“请”明显与后文联系紧密,故“行”“请”之间应断开。“丧”后的“之”是结构助词“的”,“遭丧之礼”是名词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千载之下”是时间状语,与后面的内容断开比较恰当。“称之”的“之”是代词,“卿”是人称代词,二者中间应断开。“远自江南”是句子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奉慰”是“卿”的动作,不能与“卿远自江南断开。“方”与后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应在其前断开。“典前的“何”是疑问代词,不能与“典”断开。“何”“其”连用,表示“怎么那样”中间不能断开。故选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疏”是大臣给皇帝的奏章。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向国家请求额外的体禄”错。“乞外禄”是请求外任地方官。 4.【参考译文】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成淹爱好文学,有气度志向。太和年间,文明太后去世,南齐萧派他的散骑常侍装昭明等人前来吊唁,他们想穿着朝服参加丧礼。负责接待他们的主客官抓住这点说:“吊有常规,怎么能穿红色的官服进入办丧事的场所!”裴昭明等人说:“本是奉朝廷之命来,朝服不容改变。”双方这样多次争执,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高祖命尚书李冲,让他挑选一名有学识的人与南朝使者论争,李冲奏请派遣成淹。裴昭明问:“不知道魏朝不让穿朝服参加丧礼,是出自什么典章?”成淹答道:“吉凶不同,礼节上是有规定的,戴着上朝时戴的玄色冠冕,不能参加祭吊,这是小孩们都知道的礼节过去季孙将要去参加丧礼,先请教吊丧的有关礼节,千百年来,还在被人们共同称颂。你们从遥远的江南来吊,不能遵守已有的规定行事还要问出自什么典章,同是使者,对错是多么不同啊!”装昭明于是笑着看他,说:“希望借给我们丧服丧帽,以完成我们前来参加丧礼的使命。”太和十六年,萧派他的散骑常侍庾、散骑侍郎何宪、主书宗庆等前来朝贡。邢宗庆对成淹说:“南北通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近来你们背信弃义,断绝友好的关系,这是一个大国友善地对待邻国的态度吗?”成淹回答:“做君主的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况且齐的先主几代侍奉宋朝,蒙受恩惠,怎么能找机会夺取人家的政权?邢宗庆、庚以及随从来的人都互相看着,脸上改变了颜色。何宪知道成淹过去是从南朝归附北魏的,便用手捂着眼问:“你为什么不做背魏降汉的于禁,而要做忠于东的鲁肃?”成淹说:“我舍弃违背天意的南朝,归降顺乎天意的北魏,想效法陈平、韩信,去做什么于禁?” 何宪再也无言以对。 高祖率大军到达徐州,命成淹与龙驹等人负责筹集船只,准备乘船由泗水渡入黄河,再逆流返回洛阳。军队驻扎在磝威淹认为黄河水流湍急,担心出现船只倾覆的危险,便上疏劝谏。高祖对成淹说:“我认为恒,代一带没有水上运根的道路,所以京城的百姓才贫穷现在迁都到伊洛,是想使四方交通运输便利顺畅,然而黄河水大流急,人们都认为难以渡过。我于是有这次出行,一定要乘船,就是要借此消除人们对黄河的畏惧之心,我知道你的奏章是出于至诚,但今天你的劝告我不能采纳。”当时,宫殿刚刚兴建,兵民每天运送的材料数以万计,伊洛的河流中有流动的冰块,运夫们苦于跋涉过水,成淹便启奏朝廷,请求朝廷命都水监负责建造浮桥。高祖赞赏并接受了他的建议 成淹为人小心,敬畏法律,担任典客之职十年,四方贡奉和馈赠的物品,都有私下送给他的,而他一点都不接受,以至于衣食不足,于是上奏请求任地方官。景明三年,他出任平阳太守还朝后,病逝谥号称定。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①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福复上书曰: 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通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 文皇帝②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由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爵,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③,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炫鬻④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⑤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0和从也。 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注】①轺:yáo,指轻便的迎宾车、先导车。②孝文皇帝:即汉文帝。③廉茂:孝廉与茂材的并称,是汉代察举、提拔的主要考核科目。④炫鬻:炫耀。⑤快心:以攻打胡越为痛快。 1.下列对文章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B.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C.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D.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 A."行在所",也简称"行在",意为"皇帝在的地方",也指天子行幸之地。 B."大将军",先秦、西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之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C."五等爵",特指古代五个等级的爵位,即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孝武",汉武帝刘彻的年号,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福忠于朝廷。辞官回寿春后,仍多次上书,他还曾求借驿站的辊车,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将皇上询问的紧急政事一一记录并逐条对答,虽然总是不被采纳。 B.梅福不惧权贵。他在王凤专擅朝政的情况下,面对忠臣王章被诛、群臣不敢言的危险局势,敢于冒死进谏孝武帝,足见其不畏权贵。 C.梅福熟谙历史。无论是箕子、叔孙通、陈平、韩信,还是汉高祖从谏如流,孝文帝遵循高祖法令,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他都了如指掌。 D.梅福针砭时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孝武帝攻打匈奴、南越,造成了积尸暴骨的深重灾难,还准确地判断出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不成是因为众贤士聚于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 (2)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 答案:1.C; 2.D; 3.B; 4.(1)汇集天下的智慧与威武,因此推翻秦朝就像举根鸿毛那样轻松,打败项羽如同弯腰拾东西那样容易,这就是高祖皇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关键词:知、举、拾遗、所以、亡) (2)等到山阳郡的亡命之徒苏令之伙造反时,他们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网罗追随他们的人,而没有逃窜隐匿的意图。(关键词:及、群、蹈藉、与、亡);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