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散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散文阅读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重要的一个种类,考纲要求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 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 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题类型 1.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 2.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3. 探究散文的思想意蕴 4. 理解散文的词句含义 5. 分析散文的句段作用 6. 鉴赏散文的文学形象 7. 品味散文的语言特色 答题技巧 【结构思路分析】  分析材料关系法 关系类型 子关系 特点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 情、由写景到议论或递进关系 抒情、哲理的层层相 递。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 行的,它们之间或并 列或对照。 对照关系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 相反。分总关系  线索法 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分清线索后,自然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 层次法 根据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意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 次。 【鉴赏表达技巧】 答题模板: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 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 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 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 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 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 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 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 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 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 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 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 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 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 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8)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 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 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 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 表达方式 散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很多,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重点是记叙和描写两种。 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代人 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过程的表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鉴赏角度 分类 作用 记叙角度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 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有对话效果,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用 于物时,往往能产生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 多用于叙事散文中,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 反映生活。 记叙详略 详写 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略写 从侧面烘托中心。 记叙方法 顺叙 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 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 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 “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2.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 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它是散 文的主要表达技巧。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大致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1)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 形象。 (2)景物描写 鉴赏角 度 分类 作用 描写角 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等(形、声、色角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 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 度) 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 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 趣。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内外结合 描写方 法 工笔与白 描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 又称粗笔勾勒 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特征,浓墨重彩的描 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 白描,简练、生动传神。 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 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动静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以 动衬静、以静衬动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虚实描写 可分为虚实结合、以 实写虚、以虚写实 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了 景物 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扩大了意境, 或深化了主题。 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 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探究思想意蕴】  全文内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 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 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 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 主旨概括 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 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 题,明确主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理解词句含义】  分析词语含义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 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 分析句子含义:内容+手法+作用 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 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 了文章的主旨 【分析句段作用】  段落作用 1. 开头语段 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开篇点 明题旨(主旨作用);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 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 的抒情作用。 2. 结尾段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 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 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3.中间段 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近几年高考题 中多属此类,要求会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 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 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如 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 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②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 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 句子作用 模板: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表达作用+读者作用 1.内容上 写了什么内容,暗示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情感,与全文内容、主旨有何关联。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 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 反复出现的句段:突出主旨,强化感情;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运用反复,一唱三叹。 3.表达作用: 主要看该句、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技巧,有,则写出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无,则不必写。 4.读者作用: 吸引读者,增添感染力。这个作用不是必须要答的,确实有才答。 【鉴赏文学形象】  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1)从叙事情节中加以概括分析 (2)从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 (3)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 (4)分析作者带有倾向性的议论。 2.人物形象的作用 (1)形式上的作用:线索、伏笔、铺垫、照应等 (2)内容上的作用:深化主旨、寄托情感等  物象 1.物象的特点 (1)搞清物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如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和内在形象(性格、本 质、精神),以及物相所蕴涵的作者感情(爱、憎、喜、恶等); (2)理清物相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而恰恰是不能忽视的; (3)分析塑造物相的技巧,如表现手法中象征、对比、衬托,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抒情等, 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等。 2.物象的作用 主要物象:1.从内容主旨方面分析; 2.从结构技巧分析,主要有线索作用。 次要物象:1.从内容主旨方面分析,主要是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升华主旨等。 2.结构技巧方面:过渡、照应、伏笔、悬念等 3.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 【品味语言特色】  用词角度 散文写作时,作者会选用很多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等来加强表 达效果。  句式角度 1.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2.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 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 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 3.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 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整句是指一对 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 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 都属于整句。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 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整散结合,句 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 4.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 修辞角度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  描写角度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等。  语言风格 1.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如冰心 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 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 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 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 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 2.语言风格常用词语: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如话、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 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