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1 长春六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答题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让世界粮食问题成为衍生热点,也让国人对中国的粮 食安全战略关注度提高。危机总是验证一个战略“行不行”“好不好”的最好契机,把中 国的粮食问题掰开揉碎,在危机的聚光灯前“照一照”,有两个字很醒目,一个字是“藏”, 一个字是“紧”。悟透了这两个字,不仅会夯实信心,也能给人以启迪。 “藏”,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藏”。当然也包括藏粮于库。一个“藏” 字,体现了我们在粮食问题上的智慧。曾经我们只知道把粮食藏在农民的小粮仓、藏在国 家的大粮库,但粮食藏不了多长时间,时间一长就不能食用,变成陈化粮,新粮压旧粮, 这样藏在库里太浪费。既要藏粮,又不要浪费,怎么办?就要把握好库里粮、地里粮和土 里粮的平衡,库里粮好理解,地里粮也好懂,就是正在生长的粮,什么是土里粮呢?说白 了,就是有可以种粮的地,还包括水、肥、种、具。说到这里,藏粮于地的意思就很明白 了,就是要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急需时可以马上启动。18 亿亩耕 地红线绝不能被各种忽悠给忽悠了! 而“藏粮于技”呢?就是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技术,把粮食的生产能力藏在技术里。 这技术包括硬技和软技,所谓硬技,指的是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农机农具革新 等,这些都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所谓软技,指的是生产形式、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农 艺传承、市场能力等,以确保粮食种下后能收获最多、效益最大。有了硬、软两方面的技 术储备,只要老天爷不发大的脾气,粮食就能做到急需时能马上生产,生产了一定能丰收, 丰收了一定能增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本质上是始终保持粮食的生产能力。有了这两“藏”我 们不仅在粮食安全上能保持主动权,在决策上也有更大的腾挪空间,而且在国际博弈上有 稳固的战略后院。 既然讲“藏”,就不适合太推开天窗说亮话。因此,强调“藏”,就还有一种字面意 思需要我们心领神会,这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也是战略博弈的基本要素。中国文 化向来崇尚藏而不露,其实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常态。对我们这样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把实力藏一藏、藏好了,就能进退有据。 “紧”,就是紧张、抓紧、不放松、紧平衡。 所谓紧张,就是“紧张谁”的意思,就是把这个东西当头等大事,当作不能有闪失的 事,当作一失万无的事。粮食就是这个紧张的对象,这些年我们国家在粮食上实现的“十 六连丰”,除了“地”与“技”上的能力,上上下下对粮食工作“紧张”,是我们主观能 动性的体现。 2 所谓抓紧,主要指抓“两个积极性”,一是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二是农民种粮的积极 性。就是在粮食生产上,一定要让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 所谓不放松,就是时时刻刻都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根弦在粮食不够的时候要绷 紧,在粮食充裕的时候也不能松,特别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时候,更要防止思想滑坡、政 策滑坡、工作滑坡。这之中,思想滑坡是第一面骨牌,任何时候都不能倒。这是粮食安全 上最沉重的警示,也是一切工作最深刻的启示。 所谓紧平衡,既是对我们的粮食供求的一种现状描述,也是粮食供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不平衡肯定是不好的,紧缺和太多都不好,虽然多的烦恼比少的痛苦要好,但甜蜜的烦恼 毕竟也是烦恼。但紧平衡就不是这样,它总体保持平衡,不会有大缺大余,既保证了稳定 供应,又没有供大于求,同时又给市场以一定的张力,向供需双方都发送信号,给生产者 的积极性以一定的鼓励和刺激,为消费者的承受力增加一些预期和韧性,也能引导更多资 源投向粮食产业。同时,对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明里暗里的讯息,价格合适我就买一点,让 自己的土地歇口气:价格不合适我就不要了,大不了让自己的地再辛苦点:如果太贵了, 我还可以卖一点,赚一笔钱。这就是紧平衡的主动! (选自 2020 年 09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可以说,历史上的任何盛世都没有做到像如今这样物质极大丰盈,不怕买不到,只怕 想不到。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千山万水外的农产品,都能风雨兼程地给你送来。 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心目中,对粮食问题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亟待纠正。 一个是粮食一般商品论。认为粮食与其它农产品、甚至工业品一样,都是一般商品, 这犯了颠覆性错误。这些年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确实到了“触目惊心、令人 痛心”的程度。对全社会来说,粮食降格为一般商品,而且还是价格偏低的商品,人们又 怎么会打心里爱惜粮食、悯农崇农呢?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一旦成为一般商品,那它一 定会以它固有的特殊方法证明给你看,它不一般!只是这样的证明过于激烈,毕竟饿肚子 的感觉才走了 40 年。 一个是粮食国际购买论。这些年,一些人认为,不需要种那么多粮食,只要有钱,哪 里买不到粮食?对粮食尤其是主粮,必须始终坚持我们的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不动摇。一个 新冠肺炎疫情就导致了国际贸易链的问题、导致多国囤粮。到了危急关头,你买不到,即 使买得到,你也运不到。何况,国际战略博弈不一定讲究成本核算。你的对手,尤其是强 势对手,为了消耗你,不讲道义原则,不讲市场规则。只讲丛林法则。而我们对国际购买 形成了市场和心理依赖。撂荒了“自给”的物质和心理基础,危急时候必会手忙脚乱。 一个是粮食比较效益论。这种观点认为,生产粮食比较效益不高,我们为什么不发展 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呢?在他们看来,招商引资搞发展,搞工业、搞项目、搞城市化建设, 就业多、税收高、发展快,而且增长数字、政绩数字很亮眼,综合效益很明显。而抓粮食 呢?不但对一地的就业、税收、发展没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且还要多花钱,政绩作用也 不明显。如果每个地方的决策者,都这么想、这么做,大家都不抓粮食,都等着别人去抓 粮食,我们工业、城市、发展肯定会耀眼,但饿着肚子恐怕欣赏不了这“耀眼”!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和农业,粮食安全性命攸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 (选自 2020 年 09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 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上实现“十六连丰”,关键在于决策者与执行者对粮食工作的“紧 张”。 B.如果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会给供需双方发送一定的信号,从而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张力。 C.材料的论述,观点鲜明,由“藏”到“紧”,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层层递进。 D.两则材料分别以新冠疫情和当今时代物质的极大丰盈为背景展开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思想滑坡是第一面骨牌,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防思想滑坡。 B.粮食如果成为商品,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饥饿梦魇重现。 C.紧平衡是粮食供求的一种理想状态,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动性。 D.国际战略博弈不一定讲究成本核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并非不可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所提倡的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2019 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耕地红线。 B.将粮食长期藏于农民的小粮仓和国家的大仓库,积谷防饥,进退有据。 C.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硬技”与“软技”,用科技创新抢占粮油加工制高点。 D.五年来,我国没有出现大面积“卖粮难”,粮食供求总体上保持平衡状态。 4.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 分析。(4 分) 5.请结合材料一,阐释“藏”与“紧”的内涵。(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 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 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 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 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 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 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 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 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 着跑开了。 她的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 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4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 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 “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 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 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 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 “那是我儿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 25 岁。就在去年,人 家都说是在化工厂做工受了污染。”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中药, 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 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 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 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 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 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 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 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 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 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 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 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5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 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 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从联办笔会写起,写了小媳妇观看笔会,婆婆讲述原委,一番对话没有多少曲折, 但读后令人心酸不已。 B.婆婆两次对我说起小媳妇的“不听话”,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也体现出她对小媳 妇患病无钱医治的一种无奈。 C.“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主持人一语双关,既指小 男孩献的花,又赞美小男孩的纯朴。 D.小媳妇向小男孩许诺在桃园里天天写诗、年年写诗,让小男孩想她时就给她送花,蕴含 着小媳妇对儿子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眷恋。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出小媳妇热爱诗歌、疼 爱儿子、坚强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B.小说借助“我”与婆婆的对话,巧妙地交代了小媳妇的身世和病情,为小媳妇身患重症 却仍然热爱诗歌的品质做了重要铺垫。 C.小男孩给母亲献花,并让母亲写那么长那么长的诗给他看,这些细节衬托了母亲对儿子 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有多处伏笔,如写小媳妇“穿着羽绒衣”“脸色有些憔悴”“你抱不动我”等,与 后文婆婆说出小媳妇的病情相照应。 8.“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9.小说标题“花与诗”的内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也。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久 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拜参知政事。世宗谕之 曰:“卿年虽老,犹可宣力。事有当言。毋或隐默。卿其勉之。”一日,辉侍朝,世宗曰: “人尝谓卿言语荒唐,今遇事辄言,过于王蔚。”顾谓宰臣..曰:“卿等以为何如?”皆曰: “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辉对曰:“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苟有所 6 闻,敢不尽心。”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 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二十四年,世 宗幸.上京,尚书省奏来岁正旦外国朝贺事,世宗曰:“上京地远天寒,朕甚悯人使劳苦, 欲即南京受宋书,何如?”辉对曰:“外国使来,必面见天子,今半途受书,异时宋人托事 效之,何以辞为?”世宗曰:“朕以诚实,彼若相诈,朕自有处置耳。”辉以为不可,于是 议权免一年。会有司市面不时酬直,世宗怒监察不举劾,杖责之。以问辉,辉对曰:“监 察,君之耳目。所犯罪轻,不赎而杖,亦一时之怒也。”世宗曰:“职事不举,是故犯也, 杖之何不可!”辉对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十六年,以老致仕..。次年,复起 知河南府事,辉辞以衰老不任,曰:“臣犹老马也,刍豆待养,岂可责以筋力。今河之径 河南境上下千余里,河防之责视彼尤重,此臣所以忧不任也。”于是特诏不预河事。承安 元年卒,谥.曰忠简。 (节选自《金史·程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日/犁牛之子骍/且角欲勿用/山川其含诸/古礼不可 废也 B.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 不可废也 C.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 不可废也 D.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 不可废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宰臣,在文中指处于重要地位的大臣们,一般而言,“宰”字在古代可作官员的通称。 B.幸,指封建帝王驾临某个地方,用在人身上时,“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 C.致仕,指官员达到规定年龄时交还所任官职,办理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如 有疾患则可提前。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有美谥、平谥、恶 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辉是进士出身,曾被人说言语荒疏,被皇帝激励后变得遇事敢言;皇帝当众表扬他, 认为他议论朝政得失没有丝毫隐瞒。 B.世宗在晚年时,想在举行庙祭的时候用别的牲口,而不用牛,程辉上书表示反对,认为 不可废弃古代的礼仪。 C.程辉认为世宗体恤使者正月朝贺的劳苦而半途接受国书的做法欠妥,会给以后的宋朝人 留下仿效的借口,他的反对最终奏效。 D.面对世宗询问,程辉不苟同,而是指出皇帝在一怒之下做出的杖责决定惩罚过重,监察 官员所犯的罪轻,应先给其补救的机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 7 (2)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 14. 皇帝任命程辉为河南府事,程辉为何推辞?请简要回答。(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 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 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 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暮,秋云灰暗, 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6.本诗在音乐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 备,即使有“ ”的雄心,也难免“ ”。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3)《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高远胸襟而被后人传颂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秋意温凉,信步款款。一弦一柱,古筝柔柔,① ,叶脉清晰风妩媚,叶随风转沙沙 响,绕树三匝还恋树,迟迟不肯安逸躺,原是落叶也恋秋风,原是落叶也尽享秋意,舞出 一点点迷离舞尽柔美秋韵。此间谁敢与落叶争秋,此间谁敢与落叶媲美,自旋一圈伊人也 沉醉,自舞一段飞蝶也羞怯,自吟一句任是旷世诗人也让三分,自描一笔即使绝代画师也 惊叹于如此笔触。缕缕柔风,似是为落叶伴奏,倾国倾城此刻也不能描尽如此惊艳的一幕。 8 雅俗,飘逸,清新,恬淡……便是我这凡夫俗子一见也倾心,几点淡墨,也想为他倾尽; 几点情愫,也想为他燃尽;几点温柔,也想为他絮诉。 立于蜻蜓点水之岸,涟漪随风散,睡莲懒伸腰,蜻蜓舞水涟,落叶浮水面,倾听水莲 吟,点点滴淌醉迷离,荷叶随风唱秋吟,水光潋滟荡秋色。这一汪秋水绵绵含秋情,这一 汪秋水潺潺荡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这秋意温凉,心头泛起古筝柔柔。指尖 点起的古筝之音就如这水这般轻柔,就如这蜻蜓这般清逸,就如这睡莲这般脱俗,闭眼这 秋意竟让人如此沉溺,睁眼这秋色竟让人如此着迷,放逐那些胡乱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 旖旎风光,② ,尽享秋意温凉,尽享古筝柔柔。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排比、比喻、比拟 B.排比、夸张、对偶 C.借代、对偶、比喻 D.借代、比喻、比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指尖点起如这水般轻柔,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 般脱俗的古筝之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4 分) ①以“铺彩摛文”为特征的汉赋,是四百年间两汉最为流行的文体,②成为汉代文学 的代表,以至有“汉赋”的专名。③然而,几千年来,赋类总集不多。④对汉赋进行“总 账式”丛集整理的,则数费振刚等辑校的《全汉赋》。⑤该书收录汉赋 83 家,293 篇,其 中完篇或基本完整的约 100 篇左右。⑥由于受当时排版等条件所限,⑦虽《全汉赋》中不 无“鲁鱼亥豕”之处,但作为一个断代文体总集,其开创之功不可没。 22.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一道佳肴,刀工、火候、吊汤、调味,处处讲究;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一杯清茶, 香如幽兰,文人雅士,品之咏之,寻常百姓,啜之饮之,随着品衍生出的茶文化,涉及诗 词、礼仪、音乐、技艺等。一壶美酒,清浊不同,饮法亦不同,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 贤沽酒买醉,豁然开朗,陶渊明得酒诗自成,文人借酒抒怀、寄情,普通人则以酒表心意。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文化。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每年的高考季,总会有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出现,2020 年的高考季也不例外,比如考 了 635 分的盲人男孩昂子喻,考了 623 分的脑瘫男孩姚俊鹏,这些分数的背后实际上是一 种超强意志力的表现,实际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身残志坚的精神,这种精神总是在 鼓舞着很多还在磨难中摸索前行的人。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 9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 800 字。 长春六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A 项,“关键在于”错,“十六连丰”原因还有“地”与“技”的能力,二者 无主次。B 项,“从而”前后逻辑关系颠倒,原文说的是“同时又给市场以一定的张力,向 供需双方都发送信号”。C 项,“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层层递进”错误。无主次,也非层 层递进,是并列关系。故选 D。 2.B【解析】B 项,“粮食如果成为商品,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理解有误,应为粮 食一旦成为一般商品,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故选 B。 3.B【解析】B 项,观点片面,原文材料一关于“藏”的观点是把握好“藏粮于库”“藏粮 于地”“藏粮于土”的平衡。故选 B。 4.①材料一,从正面论述(1 分)中国粮食安全发展的智慧:一在于“藏”,二在于“紧” (1 分,大意对即可)。②材料二,从反面论述(1 分)应警惕关于粮食的认识偏差,批驳 了“粮食一般商品论”“粮食国际购买论”“粮食比较效益论”(1 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材料一第一段“把中国的粮食问题掰开揉碎,在危机的聚光灯前‘照一照”,有两 个字很醒目,一个字是‘藏’,一个字是‘紧’”,下文接着具体论述“藏”和“紧”,可见, 材料一主要从正面论述中国粮食安全发展问题。 材料二先指出“在一些人心目中,对粮食问题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亟待纠正”,然后具体 批驳了“粮食一般商品论”“粮食国际购买论”“粮食比较效益论”,是从反面论述应警惕关 于粮食的认识偏差。 5.“藏”:①指把握好库里粮、地里粮和土里粮的平衡,尤其要有可以种粮的地,急需时可 马上启动,即“藏粮于地”;(1 分)②指把粮食的生产能力藏在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技 术里,急需时能马上生产,即“藏粮于技”,(1 分)二者本质上是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 力;(1 分)③指为应对复杂国际形式和战略博弈,隐藏实力。(1 分)“紧”④指紧张粮食, 抓紧“两个积极性”,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1 分)⑤指达到粮食供求的理想状态---紧平 衡。(1 分)(以上几点,大意对即可) 【解析】“藏”的内涵可以从“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隐藏实力”三个方面概括,具 体可根据以下原文概括:“就要把握好库里粮、地里粮和土里粮的平衡”“‘藏’,是‘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的‘藏’”“说白了,就是有可以种粮的地”“就是要保持足够的粮食生 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急需时可以马上启动”“就是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技术,把粮食 的生产能力藏在技术里”“还有一种字面意思需要我们心领神会,这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 需要,也是战略博弈的基本要不。” “紧”的内涵主要抓住“紧张、抓紧、不放松、紧平衡”这四个关键词概括,具体可根据 原文:“‘紧’,就是紧张、抓紧、不放松、紧平衡。”“粮食就是这个紧张的对象”“抓紧, 主要指抓“两个积极性”,一是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二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放松,就 是时时刻刻都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紧平衡,既是对我们的粮食供求的一种现状描述, 也是粮食供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6.B【解析】B 项,“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理解错误,此处婆婆对小媳妇的感情应是 10 一种怜惜疼爱之情。故选 B。 7.A【解析】A 项,“豁达开朗”错误,由后文“呈现出淡淡的红晕”“想要亲儿子时,看 见了我们,有些羞”等描述可知,小媳妇实际上是纯朴腼腆的。故选 A。 8.①“我”的观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参加笔会没报节目,随意走动走动,这 才看见了小媳妇,遇到了她婆婆,有了后文一系列的情节,②文章以“我”为叙述视角, 便于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情实感。③通过写“我”的感受,人物形象(如纯朴真诚 的小媳妇)被刻画得更加立体丰满。(答对 1 点 1 分,2 点 3 分,3 点 4 分)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首 先要关注其自身作用。即他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 性格特点。其次,要关注他在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 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主题作用”是 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 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这道题考的是“我”的作用,所以,还一加上第一人称“我” 自身的作用是便于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情实感。 本题,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分析,遇见小媳妇,看到小男孩,看到老婆婆心疼儿媳继而得知 小媳妇身患重病之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 用。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我”是旁观者,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 写故事,能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感。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感知,表现小媳妇虽 重病在身但仍热爱生活、真诚纯朴等的人物品质和性格腼腆的人物特征,小说的人物形象 更加立体丰满。 9.①运用了象征手法,“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花(1 分),也象征着小媳妇花一般 的年华(1 分),“诗”,既指笔会上诗人朗诵的诗篇和小媳妇创作的诗篇(1 分),也象征着 小媳妇诗化的生命(1 分)。②表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对其诗化生命的礼赞。(1 分)③寄寓着人们对良好生存环境、美好生活的期盼。(1 分) 【解析】小说标题是“花与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花”既指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别献给台 上作家、诗人的野花,也指小男孩送给母亲的花,还象征小媳妇花一样的美好年华,“诗” 既指台上诗人朗诵的诗篇和小媳妇写的诗篇,也象征小媳妇虽然重病在身,但依然热爱生 活、心向美好的诗化生命,从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小媳妇正是花样年华,却不幸身 患不治之症,“花与诗”正是表达了人们对小她妇不幸人生的同情与对其追求诗意生命的赞 美,同时,文中小女孩和小男孩送花给台上的作家、诗人,小男孩送花给母亲,并希望母 亲一直将诗写下去,写长诗,说明“花与诗”寄寓着人们对良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综上分析,本题从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两方面回答即可。 10.C【解析】“犁牛之子”是名词性短语,而“骍且角”是并列结构,意为“长着红色皮 毛且两角整齐”,所以应在“角”后断开,由此排除 A.D 两项:根据句意,“勿用”的宾 语应为“骍且角”的“犁牛之子”,且“山川其舍诸”意为“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 B 项。故本题选择 C 项。 11.B【解析】“‘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说法片面。“幸”在古代指得到封 建帝王的宠爱,不分男女。 11 12.A【解析】根据文中“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可知,认为程辉议论朝政 得失没有丝毫隐瞒的是“宰臣”,不是皇帝。A 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1)我年纪老迈耳朵听不清,只怕听来的消息不准确,或者上奏回复有失误。(“聩” “第”“奏对”各 1 分,句意 2 分) (2)本职工作不干,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责罚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举”“是”“故” 各 1 分,句意 2 分) 14. 程辉深知黄河防务责任重大(1 分),而自己已年老体衰(1 分),害怕不能胜任(1 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如“臣犹老马也此臣所以忧 不任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译文】 程辉字日新,是蔚州灵仙人。皇统二年,考中进土,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过了很久, 任南京路转运使,因为宫殿火灾,降职为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被授予参知政事。世宗告 诉他说:“你虽年老,仍可尽力。有该说的事,不要隐瞒沉默。你尽力吧。”一天,程辉在朝 廷上侍奉,世宗说:“人们曾说你言语荒唐,你现在遇事敢说,超过了王蔚。”又望着朝廷重 臣们说:“你们认为如何?”都说:“程辉议论政事得失,完全没有任何隐瞒。”程辉回答说: “我年老耳聋,只怕消息不准确, 或者上奏回复失误;如果有自己知道的,怎敢不尽心尽 力。。”过去举行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想用别的牲畜代替,程辉奏对说:“凡祭祀用牛,是因 为牛是牲口中最重要的,因此称为太牢。《论语》中说:‘杂色牛仔,色赤角正,即使想不用, 山川之神会舍弃它们吗?’古代礼仪不可废。”二十四年,世宗到上京,尚书省上奏明年正月 初一外国使臣朝贺的事,世宗说:“上京天寒地远,我很同情使臣的劳苦,想在南京接受宋人 国书,怎么样?”程辉回答说:“外国使臣前来必定面见天子,现在在半路接受国书,以后宋人 借此仿效,怎样推辞?”世宗说:“我以诚实相待,他们如果欺诈,我自有办法处置。”程辉认 为不行,于是商议暂停一年。恰逢官府买面不按时付钱,世宗对监察官员不举报弹劾感到愤 怒,用杖刑责罚他们。询问程辉,程辉回答说:“监察官,是君主的耳目。他们犯的罪轻,不赎 罪而行杖刑,也是在一怒之下做出的。”世宗说:“本职工作不干,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 责罚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程辉回答说:“过去的事已不可挽救,今后的事仍可努力。” 二十六年,程辉因年老辞官。第二年,又起用为知河南府事,程辉以衰老不堪重任为由推辞, 说: “我就像一匹老马,用刍豆喂养,怎可要求它出力。如今黄河贯穿河南境内上下一千多 里,河防的职责在那里尤其重大,这就是我担心不能胜任的原因。”于是特别下诏让他不管 黄河治理的事。承安元年程辉去世,朝廷赐谥号为忠简。 15.D【解析】D 项,“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尾联两句写诗人听 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 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 者技艺高超。故选 D。 16. 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 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 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侧面烘托琴声悠扬动听;③用典。运用“高山流 水”和“霜降钟鸣”的典故,借音乐引发的共鸣表现蜀僧琴艺高超。(答对 1 点 2 分,其中 手法 1 分,解释 1 分。答对 3 点给满分) 12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3)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空 1 分,错一个字不得分) 18.A【解析】“想要风过江面去无痕的清淡,想要指尖拂絮柳眉剪愁的淡然,想要细雨点 梧桐点点私语的欢欣”“几点淡墨,也想为他倾尽;几点情愫,也想为他燃尽;几点温柔, 也想为他絮诉”等句子都运用到了排比;“叶脉清晰风妩媚”“睡连懒伸腰,蜻蜓舞水涟” 等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指尖点起的古筝之音就如这水这般轻柔,就如这蜻蜓这般清逸, 就如这睡莲这般脱俗”运用比喻的修辞。故选 A。 19.“如这水般轻柔,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般脱俗”是修饰“古等之音”的,原文将 这些修饰成分放在了最后,起到了强调作用(1 分),突出了古筝之音的“轻、清逸、脱俗” 的特点(2 分),使读者加深了对古琴之音的印象,而改写句子则起不到强调突出古筝之音 特点的作用(1 分)。 【解析】鉴赏作品语言主要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 这六个字的原则。解答本题,首先分析这句话的内容,描写的是古筝之音,表现古筝之音 的“轻、清逸、脱俗”的特点。然后找到两种句子表达上的区别,原句“如这水般轻柔, 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般脱俗”是“古等之音”的后置定语,修饰成分后置,起强调、 突出的作用。最后结合句意再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即可。 20.①立于叶落风舞之中 ②陶醉于古筝的婉转弦调(每空 2 分,共 4 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①是第二段写的是秋天叶落风舞的美景,第一句与第三段的第一句,照应第一段 的“信步款款”,写了作者在秋天的踪迹,第三段第一句是“立于蜻蜓点水之岸”,所以① 处可以写成“立于叶落风舞之中”类似的意思;根据“尽享秋意温凉,尽享古筝柔柔”可 知②处应该指出“古筝”这一意象,再根据“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风光”的句式,可以填“陶 醉于古筝的婉转弦调”。 21.(1)①“是四百年间两汉最为流行的文体”语序不当,应为“两汉四百年间”。(2)⑤语 意重复,删除“约”或“左右”。(3)⑥句式杂糅,删除“由于”或“受”。(4)⑦成分残缺 或语序不当,将“虽”放在“《全汉赋》中”后。 (每空 1 分,共 4 分。找出并修改正确可得 1 分,找出但未改对不得分) 22.中国文化,渗入生活。一饭一蔬、喝茶饮酒皆为文化。(关键词:中国文化、渗入、生 活、饭菜或饭蔬、茶酒各 1 分,共 5 分) 【解析】文段五句话,第一句“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渗 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中国文化,渗入生活”;第二句“一道佳肴,刀工、火 候、吊汤、调味,处处讲究;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说一顿饭;第三句话“一杯清茶, 香如幽兰,文人雅士,品之咏之,寻常百姓,啜之饮之,随着品衍生出的茶文化,涉及诗 词、礼仪、音乐、技艺等”,这是一杯茶;第四句话“一壶美酒,清浊不同,饮法亦不同, 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沽酒买醉,豁然开朗,陶渊明得酒诗自成,文人借酒抒怀、寄 情,普通人则以酒表心意”,这是一壶酒;第五句话“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 文化”,是总结。结合起来就是“一饭一蔬、喝茶饮酒皆为文化”。 四、写作(60 分) 13 审题: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列举了盲人男孩昂子喻、脑瘫男孩姚俊鹏考出优秀 成绩的事例,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写作的关键信息:“超强意志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身 残志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总是在鼓舞着很多还在磨难中摸索前行的人”。在高考中获 胜实属不易,遑论是有着身体缺陷、起居生活都存在巨大困难的学生。昂子喻、姚俊鹏正 是凭借不屈不挠的勇气、坚毅不拔的意志、身残志坚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崎岖坎坷却属于 自己的路,在高考中以高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负青春,不辜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学习 的榜样。写作的时候,要围绕昂子喻、姚俊鹏的精神品质来立意,可以抓住精神品质的某 一个方面重点构思,从而鼓励同龄人不惧磨难,勇敢拼搏。注意不要将立意圈定得太过宽 泛从而增加写作的难度。题目设定了具体的写作身份“学生代表”,规定了文章的体裁“演 讲稿”,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受众,语言要有感染力、说服力。 立意: (1)坚毅不拔,制胜之道。 (2)苦难是一种财富。 (3)斗志昂扬,砥砺前行。 (4)不惧磨难,疾风劲闯。 (5)能受天磨真铁汉。 坚毅不屈,那时花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坚毅不屈,那 时花开。 盲人男孩昂子喻,脑瘫男孩姚俊鹏高考突破 600 大关,分数的背后是他们的顽强意志, 是他们与命运的抗争,是他们的坚持不懈!他们多年的努力终于迎来花开之时。成功的背 后永远不是偶然,而是坚毅不屈的意志!炎夏已过,金秋将至,新的学期新的征程又如期 而至。过去,或许激动难忘,或许苦涩难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让我们秉 持坚毅之心,可待那时花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毅是宋濂冰雪中的手自笔录。 天大寒,砚冰坚,宋濂克服手指不能屈伸之苦,仍坚持坚持手自笔录。穷冬烈风,大雪深 数尺,宋濂克服足肤皲裂之苦,仍坚持负箧曳屣,行于求学之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 辛苦一分才”,坚毅,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坚毅, 是春蚕吐丝一丝一缕的环绕,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宋濂的坚毅没有白费,他的 成功之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终于迎来花开之时,那时花开,开出了 “开国文臣之首”之誉。 “合抱之木,生于微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夫差半途而 废终归国破家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 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要 灭越,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 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夫差半途而废,将一切付诸东流,而 勾践坚毅不屈二十载,终待花开之时,那时花开,开出帝王的王侯霸业。“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智士向我们讲述坚毅的道理。曹雪芹、 欧阳修十年一著,坚毅奠定了他们百世的文学地位。钱学森、黄旭华耕耘数十载,坚毅让 他们成为惊涛骇浪中的国家脊梁。相反地也有爱迪生半途而废,距离发明电话只有一颗螺 母之遥…… 杨绛先生曾经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 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的确如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 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雏鹰,只有在千难万险中坚毅不屈才能茁壮成长,翙 翙其羽,翔于蓝天。 习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身为学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坚毅不屈,立志成 才!我坚信风雨过后,眼前就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 蒙山色;坚毅不屈,前面就是开满鲜花的成功之路。同学们让我们放下昨日,重新背起行 囊,秉持坚毅之心,只待那时花开! 谢谢大家。 【点评】 文章开篇以演讲稿的格式致以称呼语和问候语,然后明确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坚毅不屈, 那时花开”。然后引述材料,进一步指出了“坚毅”的难能可贵。接下来,举出了宋濂坚持 负箧曳屣,行于求学之路的事例作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坚毅”能给人带来成功;再用夫 差半途而废、勾践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强调了“坚毅”的重要;又列 举了曹雪芹、欧阳修、钱学森、黄旭华的坚持从而取得成功与爱迪生的“一步之遥”作对 比论证。又引用杨绛的名言,论证了“只有在千难万险中坚毅不屈才能茁壮成”。最后联系 实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结,呼吁大家“坚毅不屈,立志成才”,总结全文,回扣题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