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20综合模拟卷四含解析
专题 20 综合模拟卷四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 李捷 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一部纪 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 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 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 统文化。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 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 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 起民族记忆的情感。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 浅。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 等。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 片。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不 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 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何 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 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修身、 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每 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一个个小山村里, 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族谱里,让人们 永远缅怀他们。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 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 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 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 ⑧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 四个字,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心中的共有共有精神家园。《记住乡愁》通过娴熟 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 了大家的共鸣。 (摘自《光明日报》2015 年 3 月 23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 情感。 B.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 同感。 C.乡愁展现出來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 传承。 D.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扑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 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 B.②段紧承①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 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 C.③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 领④⑤⑥⑦⑧段. D.④⑤⑥⑦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 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 接在一起的纽带。 B.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积极齐 家治国平太下。 C.文中所说的“理"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具有强大的 凝聚作用。 D.文中所说的"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 枳淀了丰厚的人文美。 【答案】 1.D 2.C 3.B 【解析】 ④⑤⑥⑦是分。 3. 原文是说“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义”不是说就一定要去治国平 天下。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较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 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 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 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 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 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 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 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 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 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 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 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 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 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 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 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 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 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 “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 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 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 2017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 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 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 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 2017 年 02 月 08 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 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 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 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 2017 年 02 月 09 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 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00 名 18~35 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 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 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 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 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 年第 12 期,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 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 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 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 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 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 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 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5 分) 答: 【答案】 4.C 5.A、D 6.①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或利用电视平台和黄金档期; ②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或多种多样的竞赛方式; ③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 ④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 【解析】 从方法、方式和思路等方面写出一些内容即可。若答“课堂教学”不给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较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南墙根儿北墙根儿 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 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 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 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说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 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 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栈哩, 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 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 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 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 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 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 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你也去坐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 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脑的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 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 松散,苍老。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 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 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 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 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 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 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 鸾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捆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 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地里跑, 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群,热了坐南墙根儿冷 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 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 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处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 (选自《21 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 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的情状。 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这说明他很享 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 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 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 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 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 8.小说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 图?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9.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 分) 答: 【答案】 7.D 8.①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 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②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 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 了他沉默的性格。③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 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苦闷。④增添了小 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 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 的“孝顺”,能说什么呢? 9.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生活的主要场 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②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 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 妥协,离不开墙根儿。③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 全儿子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 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⑤设置悬念。在南墙根儿北墙 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吸引人一探究竟。 【解析】 言而喻,这样写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 9.本题考查小说题目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线索)、人物、主旨、语言、效果等角度切入。 内 容 方 面 , 等死。语言方面。题目富有乡土气息,与文本内容契合;效果方面,引起悬念。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较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以进土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 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 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 综理精密。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 四辞不允, 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 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 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不报。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 愎,不谙大体。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 焉。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 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至 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 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 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 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 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B.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 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C.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 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D.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 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 以一甲的第二、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 B.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 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 C.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文中所谓“雷震 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 D.乘传即乘坐驿车。“传”音“chuán”,指驿站的马车。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 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廷机性格复杂。他特别廉洁,做事有主见,做事公正无私。同时他非常刻薄,偏执, 刚 愎自用。他为国尽忠,却没有大局意识。 B.李廷机人缘较差。在他入阁前,多有朝廷大臣阻挠他入阁;在他入阁后,依然有人对他予以 猛烈攻击,希望把他从辅臣位子上拉下来。 C.李廷机深受皇帝器重。在他受到攻击时,皇帝始终信任他,为了让他入阁辅政,并平息其怒 气,皇帝还把攻击他的人夺俸或罢官。 D.李廷机较有见识。四川巡抚主张讨伐安尧臣,贵州守臣则反对。这种情况下,李廷机力主撤 兵,并且结果平安无事,他因此受到人们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5 分) 译文: (2)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5 分) 译文: 【答案】 10.D 11.B 12.C 13.(1)正好遇上楚王华奎因为郭正域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而诬蔑攻讦郭正域做了几件不 法的事情。 (2)给事中王元翰等人担心李廷机将要人阁辅政,屡次暗中诋毁他。 【解析】 文中并未体现李廷机的怒气。 13.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较难 【参考译文】 李廷机,字尔张,是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他以进士第二名的身份被授予官职为编修。他 屡次升迁,做了祭酒。按照旧例,每位祭酒上任,就由两名生员共同举一块牌走到祭酒跟前, 牌上大书“整齐严肃”四个字,大概是由高皇帝所规定,用来警诫学习儒学的人。李廷机看到 它后就成惧起来,所以他在国子监进行教导,一概以严格为主。很久之后,他升任南京吏部右 侍郎,代理吏部的事务。万历二十七年,他主管考核京官,没有偏袒徇私的行为。他曾经兼管 户部、工部两个部门的事务,综合管理精细周密。京城外的皇帝陵寝的墙垣大都得到修缮整治, 费用都取自公款的盈余的钱,不借此事烦扰百姓。皇帝征召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四次推辞,皇 帝都不同意,过了两年他才接受任命。当时他已经普升为左侍郎,于是代替郭正域管理礼部的 事务,正好遇上楚王华奎因为郭正域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而诬蔑攻计郭正域做了几件不法 的事情。李廷机心里有些偏袒楚王,但他又悄悄替郭正城解脱。万历三十三年夏季,雷霆震击 了郊坛。他率领同僚分条上奏应该修身反省的事情,又称现在的过失,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矿税 的,应该罢除、撤消。皇帝没有答复。李廷机遇事有主见,尤其廉洁,皇帝了解他。然而他的 性情刻薄,也颇为偏激、刚愎,不懂有关大局的道理。给事中王元翰等人担心李廷机将要入阁 辅政,屡次暗中诋致他。万历三十五年夏季,朝廷推举内阁大臣,李廷机果然名在其中。给事 中曹于忭、宋一 韩,御史陈宗契不同意。皇帝向来看重李廷机,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 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李廷机多次推辞后才上任。王元翰和给事中胡忻不断攻击他,皇帝为 此剥夺了他们的俸禄,来安慰李廷机。不久姜士昌、宋焘又因为上疏弹劾李廷机被罢免,群情 更加激愤。李廷机不断请求离职,皇帝屡屡下诏对他进行劝说、挽留,并派遣鸿胪寺官员催促 他出来任职理事,他坚持卧床不起。到了万历四十年九月,疏己上报了一百二十多次,于是向 皇帝告辞,到都城外等待命令。同任大学士的叶向高进言李廷机已经离去,不可以再挽留.就 加封李廷机为太子太保,赏踢路费,让他乘驿车,由行人司派人护送他回乡。在家过了四年去 世,谥号文节。 李廷机〔名义上〉在内阁六年,实际上执政只有九个月,没有大的过失。李廷机辅佐政事 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意讨伐镇雄的安尧臣,与资州守将所持的意见对立、互不相让而不能决 定。李廷机极力主张撤兵,这以后终究没有发生事故,说起这件事的人都称赞他。福建人进入 内阁的,自杨荣、陈山以后,因为语言难以明白知晓,有二百年再无人进入内阁,到李廷机才 与叶向高一同受命为内阁大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惯。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 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感,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15.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 【答案】 14.DE 15.①起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②“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近会超越千里路遥, 没有真情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③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而今归退田园,不用 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 【解析】 15.在理解词句句意的基础上,指出“悲”在何处,何以见“旷”即可。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一般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 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赢得仓皇 北顾”。 【答案】(1)先天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3)封狼居胥 【解析】略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第Ⅱ卷 表达题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二项是(3 分)( )( ) A.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用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的照顾, 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B.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积不相 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C.在我们周遭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有些看似聪明、真诚的沟通,很大程度上等于在给自己埋地 雷,要小心陷入交浅言深的误区。 D.今天,你看比尔·柯莱的《第五个神秘世界纪》了吗?这篇文章内容固不必说,就是遣词造 句方面,也出神入化,精粹无比。 E.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来自各地的众多的记者的指责,他哑口无言,但还是要虚张声势,进行 狡辩,表示错不在他那边。 【答案】BC 此处不合语境,应换为“理屈词穷”(表示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 【题型】语言表达 【难度】一般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 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 B.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 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C.考古人员在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城门和瓮城, 这对研究我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D.若不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 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达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目的。 【答案】C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因白宫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B 项, 偷换主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的主语应该是《格萨尔》这部史诗,而不 是“格萨尔文化”。D 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 【题型】语言表达 【难度】一般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 ① 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在行使 自由的同时要承担责任, ② 一个人越自由,他的自我责任就会越重。世界上没有只有权利 没有义务、只有自由没有责任的事。 ③ ,我们越强调权利,就越要准备承担更多的责任与 义务。法治社会 ④ 是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护的社会,同时 ⑤ 是个人 ⑥ 承担相应责 任与义务的社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因为 因为 不仅 而且 应该 B 分别 / 所以 既 也 必须 C 如同 而且 当然 / 又 一定 D 犹如 如果 / 不仅 也 必须 【答案】B 【题型】语言表达 【难度】一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没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一 切 艺 术 都 要 有 一 个 创 造 主 体 和 一 个 创 造 对 象 , 因 此 , 它 就 既 要 有 人 的 条 件, ①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 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 ② , 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 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 ③ 。 答: 【答案】①也要有物的条件②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③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题型】语言表达 【解析】①是总结句,既要和“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构成并列关系,又要和“物的条件包括 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照应,因此此处应填也要有物的条件;②处根据语境应填“物”方面 的内容,据“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应填“工具、媒 介”之类的“物”方面的内容; ③处是结论句,应填艺术的特点方面的内容;根据其前面的内 容可知,艺术既离不开人的条件,又离不开物的条件,总之是需要主观客观两方面统一在一起。 据此填写即可。 【难度】较难 21. 阅读图一、图二,整合两个图表的主要信息,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几个阶 段。要求:(1)除年份之外,不能出现具体的数字;(2)需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两 个要素;(3)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图一:世界城市发展过程及趋势曲 图二:1949-2016 年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 答: 【答案】图表显示,1949-1979 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1979-2016 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中期。1979-2011 年为该期前段,发展速度快,城市化率大幅提 升;2011-2016 年为该期中段,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平稳发展。 段,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平稳发展。 【题型】语言表达 【难度】一般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后,一时间,似乎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被掩埋起来了 的诗词火苗又燃烧了起来。人们开始谈论生活当中应该有的情怀和高雅,气质和风度。这种精 神层面的交流和冲击,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得以华丽呈现。武亦姝成功登项,获得冠 军。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熟背古诗上千首,“飞花令”对得漂亮又淡定,武亦姝被 网友大赞,简直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也有人说诗词大会比的是记忆,不是修养!选手谁背诵的诗词多,谁就能获胜。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1)必的是修养。含英咀华,才可滋德养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洗涤心灵,完成人 格的重塑,让灵魂高贵。(2)比的是记忆。口诵心记,涵咏诗词,可以激发兴趣,提升自信。 (3)记忆是修养的前提,修养是记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