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二诊”模拟试卷A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二诊”模拟试卷A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2020级“二诊”模拟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 28 -‎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D.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B.‎ - 28 -‎ ‎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国”仪式则逐渐消亡。‎ 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D.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项,“承袭于远古‘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B项,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其实列举的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 B项,错在“仪式则逐渐消亡”这个地方。由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 D项,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的表述错误,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8 -‎ 材料一: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和提高。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的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中国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新华社2019年4月22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 材料三:‎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已超越北美自贸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贸易红利正在显现。“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至2017年已达13.4%,体量相当于欧盟内部贸易的65%。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贸易投资仍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今后应大幅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消除非关税壁垒,加强铁路、航空、管道等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等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摘编自李晓喻《“一带一路”沿线已成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 28 -‎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各国突破困局、谋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可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的背景下,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暗流。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力促制造业和跨国企业巨额资本回流;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出台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摘编自曹文炼《“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进口比重均在30%以上,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的重要性。‎ B.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比重整体上呈上升态势,进口比重则有一定起伏。‎ C. 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超过进口额,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势头。‎ D. 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均扭转了连续四年负增长的局面,进口增速反超出口增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沿线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B.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了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C. “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D. 在当前世界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通过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 28 -‎ ‎6. “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从三个角度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 ‎6. ①对国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②对沿线,充分激发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③对全球,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从其他角度划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扭转了连续四年负增长局面”的表述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负增长局面主要出现在2014—2016年,即不是“连续四年”。‎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一带一路’沿线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错误。原文为“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 B项,“实现了世界经济的再平衡”错误。根据全文最后,可以看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是正在做和未来实现的事情,不能表达为“实现了”。‎ - 28 -‎ D项,“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错,结合“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三个角度简要概括“一带一路”建设的好处。我们首先要找到角度的切分点和划分依据。从“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的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等看出这是“一带一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沿线区域已超越北美自贸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贸易红利正在显现。‘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等语句是说“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作用;从“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可得出“一带一路”对全球的作用。总而言之,“一带一路”的(好处)作用,从小到大来看,依次为对中国,对沿线国家,对全球三个层面。‎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做客 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除了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他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 28 -‎ 这天下午劳动,润生突然来到他跟前,说:“少平,我姐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 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一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 尽管润叶她爸是村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 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窑里拉尿,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一直到收工,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 孙少平反复想着,走到了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拉着他的袖口拉他说:“走,跟我吃饭去!”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小陡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少平一边跟润叶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一边瞥了一眼这家著名人物的院子:一共有四孔窑洞,一个不大的独院;墙那边看来还住着另外几家领导,格局和这院子一模一样。‎ 他心慌意乱地跟润叶进了边上的一孔窑洞。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 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 - 28 -‎ 不一会儿,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 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一大碗猪肉烩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她拿着木盘出去了。‎ 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摸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 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他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刨了个精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他本来还可以吃两个馒头,但克制住了,这已经吃得不像话了!‎ 这时,润叶姐进来了,润叶收拾他的碗筷,他立在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了……”‎ 润叶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马上说:“那好,我去送送你。”‎ 少平在衣服襟子上把右手冒出的汗水楷了楷,就跟润叶来到通往中学的石坡路上。‎ 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的景物描写细致真切,不仅交代了时令的变化,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环境,而且渲染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 B. 选文中对革委会大院的壮观景象进行了描写,这样的环境给孙少平一种压迫感,更增加了去做客的孙少平的紧张感。‎ C. 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紧紧地捏住”“鼻子一酸”等细节充分表现孙少平此时激动的心情和对润叶姐的感激。‎ D.‎ - 28 -‎ ‎ 选文以孙少平做客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孙少平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8. 请简要分析文中孙少平去润叶姐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 ‎9. 简要分析文中润叶有哪些形象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特点的?‎ ‎【答案】7. D 8. ①孙少平接到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的邀请后,很惶恐、矛盾、不知所措。他一方面对润叶姐有亲切的感情,见她是乐意的,但另一方面,想到要去县革委会副主任家,因自己现实的窘况而为难。②润叶到宿舍来找到他后,他只好跟着润叶姐去“做客”,从学校到润叶姐二爸家的路上,他都被紧张感包围着。“咚咚地跳”“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都可看出他的紧张。③从润叶二爸家出来后,他的心情变得无比轻松了,眼前的夜景也变得分外美丽了。 ‎ ‎9. ①善良、朴实。通过孙少平的回忆,写出了润叶对待村里人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善良、朴实,没有架子。②善解人意、细心。通过润叶亲自到宿舍等孙少平,找借口出去好让孙少平一个人吃饭,塞给孙少平粮票等细节描写,从正面表现了润叶的善解人意、细心等品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项,从“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等语句看出选文主要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孙少平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故选D。‎ ‎【8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孙少平去润叶姐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一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这些语句看出他内心是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但是面对亲切的润叶又有一种不好拒绝的矛盾心理。从“他心慌意乱地跟润叶进了边上的一孔窑洞。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展现了孙少平到润叶家后的局促不安和心慌意乱。从“这时,润叶姐进来了,润叶收拾他的碗筷,他立在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了……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等语句看出他由忐忑紧张到轻松愉快的心理。‎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润叶有哪些形象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特点的?第一问回归文本,找到相关语句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去归纳即可。而第二问要求从人物描写的方法角度去回答。从文中“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等语句可看出润叶的朴实善良,没有架子,这时通过孙少平的回忆来塑造的。从“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她拿着木盘出去了”“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这些语句看出润叶的善解人意和心细如发的特点。这时通过润叶和孙少平的对话和动作描写来刻画的。‎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要善于结合人物的相关事迹,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四字短语去归纳,然后用文中的材料或语句佐证这个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28 -‎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②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③,考验首服④。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⑤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广陵吴普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节选自《三国志 华佗传》‎ 注:①差:同“瘥”,病愈。②太祖:曹操的庙号。③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④考验首服:拷问认罪。⑤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B.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C.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 28 -‎ D.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11. 下列对文中后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合汤不过数种”中的“汤”指“汤剂”。它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四肢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意思相同。‎ B. “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的“辟”,应解释为“征召”,不能理解为“躲避”。‎ C.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中的“节度”指(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D. “谷气”即“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故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多种经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术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 华佗医术高明,性格倔强,不畏权势,不喜逢迎,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医。‎ C. 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 华佗倡导体育运动,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国养生医学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被杀害,其医学著作没有直接流传下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 ‎【答案】10. A 11. A 12. C ‎ ‎13. (1)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以为:认为。货:财物。无何:没有多久。)‎ ‎(2)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蛔虫、赤虫、蛲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三虫:三种寄生虫。藏:通“脏”。轻: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轻便)‎ ‎【解析】‎ ‎【10题详解】‎ - 28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中,断句抓住关键词“但”“血脉“病”“譬。”‎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A 项错误,“四肢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指热水。‎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C项错,根据原文可知,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自己跑开,以此来激怒他。‎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 28 -‎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以为:认为。货:财物。无何:没有多久;(2)三虫:三种寄生虫。藏:通“脏”。轻: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轻便。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剂的分量、比例,不用再称重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同时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就痊愈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 28 -‎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属于这一类。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使得病情加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向曹操告假)说:“刚收到家信,正想暂时回家。”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的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依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因此古时的仙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摹仿熊悬挂树枝和鹞鹰转头顾盼,伸展腰部躯体,使各个关节活动,用来求得不易衰老。‎ 樊阿向华佗求取可以服用而对人体有好处的东西(药物),华佗传授给他“漆叶青黏散”:漆叶的粉末一升,青黏的粉末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蛔虫、赤虫、蛲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 - 28 -‎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15.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4. C 15. ①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③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壮志难酬”说法错误,诗歌塑造的是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但无“壮志难酬”之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先注意审题,对于第一问注意抓住意象以及意象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图景;对于第二问要注意体会与之相应的情感和意图,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着手分析。‎ 对于第一问注意抓住意象以及意象的特点。首先明确第二联的意象有:云、薄暮、雪、风。云用了一个“乱”字来形容,雪是急雪,风用了“舞”、回(回旋)来形容,综合以上分析,颔联描绘的是黄昏时候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对于用意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来把握。内容上联系全诗(“野哭多新鬼”等)、写作背景(安史之乱中)、作者等可以知道作者借哀景抒哀情,这样的景越发衬托出作者战乱中的悲凉,同时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结构上,雪景的描绘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这一句情景交融,也为下文写个人感遇写对战事时局的忧虑做了铺垫。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 28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子以“ ______,______ ”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2)杜收《阿房宫赋》中,用反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财富而又肆意挥霍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 ”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答案】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纷纷暮雪下辕门 (6). 风掣红旗冻不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藏、锱、铢、暮、辕、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甲骨文是 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环境下,可能早已 。同样, 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也是 。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这似乎是商代晚期礼制构建和等级区分的一系列新尝试之一,可视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变革现象,而非传承有序的制度或传统。‎ 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 )。我们不应以小概率的文字、王陵、都城的性质确定与否,来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 - 28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可望而不可即 淹没 憧憬 强人所难 B. 可遇而不可求 淹没 憧憬 强词夺理 C. 可遇而不可求 湮没 期待 强人所难 D. 可望而不可即 湮没 期待 强词夺理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低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B.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C.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D.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 B. 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 C. 大概率事件的是,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的存在 D. 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小概率事件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8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可遇而不可求:只能因机缘而得,无法强求。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第一空,语境中的“甲骨文”的出土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是靠机缘而得,故应选择“可遇而不可求”;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第二空,语境指夏时期的文字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可能早已被历史所湮灭,故选“湮没”;期待:期望;等待。憧憬:向往。期待是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主导是他人想的;是为理想的事物或境界所吸引而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对象多是美好的尚未实现的事物或境界,是书面用语。第三空,应该选择“期待”。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强词夺理:把没理硬说成有理。第四空,根据语境,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是指具体的事件,故应该选择“强人所难”。‎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语序不当,“新出现的”应移到“殷墟”后面。‎ 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 C项,搭配不当,“区分”与“社会等级高”不搭配;语序不当,“新出现的”应移到“殷墟”后面。‎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部族、商王朝、周代与上文“社会发展的阶段”衔接紧密,“是大概率事件”与下文“我们不应以小概率……”衔接紧密;“是小概率事件”与后文内容“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不符。‎ 故选B。‎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 28 -‎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不超过80个字。‎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答案】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文物保护要确保文物古迹的真实性,保持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关联。“保护性拆除”的说法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 就如同对病人进行“杀死性治疗”的说法一样荒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驳论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驳论。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驳论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 本题,要求针对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也要弄清楚相关方面论题的症结所在,其症结就在于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揭露其荒谬性即可。考生可以从“保护”和“拆除”本身的矛盾性的角度出发进行驳斥,“拆除”就是在破坏,和“保护”毫无关系,创造出“保护性拆除”这样的名词不过是是一种借口而已。驳斥的时候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也可以采取一些假设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另外,注意字数要求。行文时,可以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然后进行具体驳斥。‎ ‎21.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就“长江经济带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假设你是某新闻网的记者编辑,请你为以下专家的发言拟出一句话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20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 陆总编: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流媒体责无旁贷。本报对长江经济带的关注长期持续,而且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一方面,我们发挥光明全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新媒体产品,生动描画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图景;另一方面,我们沿着“智库化办报”的路径深入研究,主动以智库成果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为广大智库专家提供咨政建言、激荡智慧的广阔平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院长:去年我院成立了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研究重点由“长三角”范围,拓展到“长江经济带”,从而配合国家战略布局。作为高端智库,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数据库,推出长江经济带蓝皮书,为深化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曾市长:2017年7月以来,我市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建、治、管、改”并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交流各地经验,也为我市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诊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部长:“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是重庆的基本市情。所谓大库区,是因为长江横贯重庆,流经679公里,对整个重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7月以来,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建、治、管、改”并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交流各地经验,也为重庆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诊断。‎ ‎【答案】 (1). ①以媒体+智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媒体+智库,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智慧) (2). ②以学术研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3). ③以绿色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拟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标题,其实就是对新闻压缩,要注意新闻的“倒金字塔形”结构的特点,从新闻的导语中提取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词,同时新闻的标题要求简明、连贯、准确,要在提取信息、抓关键词的基础上组合出符合题意的答案。①根据重点句子“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流媒体责无旁贷”“主动以智库成果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为广大智库专家提供咨政建言、激荡智慧的广阔平台”,可知题目为“以媒体+智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②根据重点句“去年我院成立了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研究重点由‘长三角’范围,拓展到‘长江经济带’,从而配合国家战略布局”,可知题目为“以学术研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③根据重点句“本届论坛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交流各地经验,也为重庆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诊断”,可知题目为“以绿色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些图片引发了你哪些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一幅或多幅图片,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范文:‎ 致敬守护万家灯火的最美“逆行者”‎ 今年的元宵晚会也不同以往,一是取消了现场观众的设置;二是调整为抗疫特别节目,整台节目围绕打赢防疫阻击战振人心传真情,由多个情景报告和诗朗诵组成,将主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鼓励信心、为武汉加油、打赢阻击战”理念。‎ 不一样的元宵节,氤氲着一样的情感,坚定着一样的信心,传递着一样的信念。情感不因时空相隔而变淡,信心不因重重困难而减弱,信念不因诸多挑战而动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期,今年的元宵节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 28 -‎ 值此元宵佳节,要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基层党员干部、建筑工人等等,各行各业劳动者担当作为,坚守阵地,冲锋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勇敢的战士,用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疫情警报响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勇往直前,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安逸,放弃了团圆,用坚固盾牌保卫着万家平安,用无悔付出成全了万家团圆,用家国情怀守护着万家灯火。‎ 因为有最美“逆行者”的坚守付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交付使用,多所“方舱医院”加紧建设,赴鄂医疗队从全国各地驰援,缓解了湖北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2月7日,在湖北宜昌,一名91岁的老人治愈出院,这位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军人说,“只要有信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份信心源自最美“逆行者”的奉献付出,源自祖国的强大后盾,源自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致敬守护万家灯火最美“逆行者”,因为他们心中有大家,胸中有大局,肩上有大任;因为他们在这场阻击战中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坚韧;因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不畏艰险的最可爱战士。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担当奉献,有“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合力,有“越是艰险越向前”昂扬斗志,我们相信,一切困难都能战胜,一切沟坎都能跨越,一切战斗都能打赢。‎ 元宵佳节,愿此刻所有的汗水,都将化为幸福之花的甘霖;愿此刻所有的付出,都将托举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愿此刻所有的坚守,都将奔向以后的阖家团圆。向战斗在最前线的“逆行者”致敬,普通人能做的也有许多,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拒野味,等等。做到这些,就能为前线的战士守护住后方,就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致敬最美“逆行者”,尽己所能,同心协力,纵使万水千山、不能相聚,心是连在一起的;纵使岗位不同、职责各异,劲是用在一处的,这就是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带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积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图片材料作文,属于漫画类。观察漫画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对漫画中的一笔一画,包括插入的文字以及漫画的题目,都要认真审视,切不可粗枝大叶,遗漏信息。这幅漫画的意思应该是:认清自己,正确看待。动笔写作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漫画,力求看懂画面,并准确理解漫画的意思。所以首先完成第一步——图文转换。‎ 审题:‎ 题目提供了四幅图片。第一幅为钟南山赶去武汉时坐在高铁上的图片,标题是“逆行”;第二幅为医生带着病人欣赏“日落”;第三幅为疫情期间,一天的风雪,民警在坚守岗位;第四幅为我国疫情专家组驰援贝尔格莱德。这四幅画面表现了不同岗位的人在疫情期间所付出的努力。由图转化成文字后再根据四则图片的内容取交集或者并集。本题取交集即可。‎ - 28 -‎ 参考立意:‎ ‎“逆行者”——最美的英雄;‎ 以奋斗之姿,成英雄壮举;‎ 以担当之举,成英雄之气;‎ 致敬英雄,奋勇前行。‎ 可用素材:‎ ‎1.2020年春节,新型肺炎疫情严峻。疫情来临,全民奋战,白衣天使请愿上阵,解放军将士八方入列,医院建设日夜鏖战,党员干部奔赴前沿……这样一群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既指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也指在严峻背景下,依然默默坚守岗位维护基础服务功能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最美逆行者”们就是让美好生活继续的一群人!‎ 一场疫情考验,彰显新时代下我们面临困难所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团结力量。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坍塌。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2.忘不了面庞温润而美丽的南京中医院新冠肺炎防治专家徐辉,51岁的她在连续奋战多天后的溘然长逝;忘不了年轻的辅警章良志,一直为抗疫连轴转的他,大年初七那天也是忙到夜里11点才回家,次日凌晨就再也没有醒来;忘不了我们湖南的卫计委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辉也因抗疫殉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太平盛世,你们默默奉献;危难来临,你们挺身而出。你们不是超人,没有超能力,却将自己的大义转变成超能力,在钢枪铁炮、坚船利箭都无奈的病毒面前,守护住了一方安康。‎ ‎3.我感恩你们尊重生命,呵护弱小。“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你们负重前行,给生命以温暖,让每一位患者有安身之地。前有辽宁驰援的军队医疗队星夜整理刚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床位;后有为患者细细地整理衣服,为感染的小朋友精心准备零食和玩具的护士;还有于感染中降生的新生儿被护士妈妈精心的呵护……生命在病毒面前如此脆弱,你们用爱和智慧,又让脆弱的生命彰显韧性和尊贵。‎ - 28 -‎ ‎4.我感恩你们的爱国情怀,有召必回。“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祖国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上抗疫前线。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儿子女儿,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干部,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快递小哥……即使不曾有黄旭华的“隐姓埋名三十年,潜心为国铸利器”,也没有孙家栋的“呕心沥血六十载,造就东方红一号”,但你们在国难之时勇敢站出,心怀祖国,你们就是共和国的卫士,共和国的英雄。‎ ‎5.你们,最为逆行者,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是人民心中的守护神。世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控制疫情,打赢战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和责任。有你们的负重前行,我们后方也不能坐享其成。我们需要深刻反思:重视规则,恪守法律,不可贪于山珍海味,不可为一时利益铤而走险。我们民族从来不缺英雄,但不能因为人为的灾难而去让英雄买单。‎ ‎6.尊敬的抗疫英雄们,你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希望你们在照顾他人的同时也要多关心自己,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有了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更加昂首挺立,中华儿女终将实现伟大的复兴之梦!‎ 行文结构:‎ 题目切题《致敬守护万家灯火的最美逆行者》,首段从元宵佳节开始,“今年的元宵晚会也不同以往”,引出话题。第二段虽然元宵节不一样但意义重大,“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期,今年的元宵节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第三段“值此元宵佳节,要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第四段因为逆行者,介绍武汉现状;第五段,因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心中有大家,胸中有大局,肩上有大任”;第六段表达期望,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一段情感升华,“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带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积淀”。‎ ‎【点睛】在写作时,要注意联系周围的人和事,化大为小,写深写实写透,切忌空空而谈,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写出新意。由于切入点的不同,将有不同的思路,但不论怎样,我们应该抓住一点说深说透,千万不要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 28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