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树德中学高 2017 级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有成就得多,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对此,除了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外,更多的学者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去求解,但都没有深入关注到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直觉体悟式思考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看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建构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统一模式。直觉体悟的特点是摒弃逻辑推理,通过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如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理学讲“求理于吾心”,均是直觉体悟式的思考方式。‎ 这类思维方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方面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应。‎ 其一,不利于分析和追求精确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天人合一”的思维导致传统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注重对客体进行精确分析,只是满足于将朴素直观的认识和生产经验进行简单的综合和抽象,获得一种整体性认识。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坚持实体论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使西方人重视探索自然,以分解的观点看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恰恰需要分析和追求精确的思维方式,但中国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没有催生出这种追求精确性的精神。‎ 其二,不利于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直觉体悟式思考虽然具有突破认识程式化的作用,但这种重直觉、轻论证,不求精确与严密解释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走向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性的观察与综合是科学知识形成的重要前提,但经验性知识的综合如果少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 - 28 -‎ 如我国在唐朝时期,建筑与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力学:我国在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经验认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文学。‎ 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路线,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中国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只是到了近代在有些方面显得不适应,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得一无是处或者认为已经丧失全部意义,更不能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就一定是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摘编自熊燕华《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B. 传统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着眼于整体性认识,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 C. 直觉体悟式思考不讲究逻辑和实证,故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 D.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有历史必然性,与同期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各有优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B. 文章在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特质时,注重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其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适应,论证结构清晰。‎ D. 认为思维方式与文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思维方式影响科技发展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孟子和宋明理学家看来,人可以通过“心”的意识活动,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B. 西方人追求精确性的精神传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C. 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 D. 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并不只是历史的偶然。‎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表述不准确,原文指出“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并不等于否定该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B项,“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说法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强调的是“不能”而非“从不注重”。C项,“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不恰当,从文中看,“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并非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说法错误,本文的题目是:《李约瑟难题新探一一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可见,文章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适当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C项“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说法不准确,由原文可知“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是科学知识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条件,但不能得出“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就“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的结论。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 28 -‎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控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 材料二:‎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一辈子当“庄稼汉”研究玉米,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 ‎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华莱士创造春玉术亩产2500斤的消息让他心里暗暗较上了劲几。那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李登海说:“他是美国的农民,我是中国的农民,他能开创美国的高产纪录,我要开创中国的高产玉米纪录。”‎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震惊世界。南方的口粮问题解决了,可北方呢?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于是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三次。他一次次从山东到海南,犹如大雁般迁徙。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整天跟着玉米转。几十年,他没回家过过一次春节。‎ ‎1988年,李登海率先育出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掖单13号,此后六次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但他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摘编自邢斯嘉王茂盛《李登海:一粒种子寄家国》)‎ 材料三:‎ 中国政府14日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用事实表明,14亿中国人非但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奇迹。‎ - 28 -‎ 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白皮书介绍,目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其中,哀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 当今世界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白皮书宣示,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锐评《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起因以及探索之路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B. 材料二,李登海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表明主人公因投身科学研究而忘记了时间的意义。‎ C. 材料三,主要介绍《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内容,并结合数据说明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取得的成就。‎ D. 李登海和袁隆平在探索之路上有许多共同点: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坚定执着;面对艰辛,不断突破自己创造的记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是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袁隆平、李登海都是粮食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B. 我国的杂交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都已经非常高,这充分表明,单就粮食的产量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非常牢固的。‎ C.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展现了中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明了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决心。‎ D. 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积极分享粮食市场,表明中国是坚决反对国际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 ‎6. 请从文本特征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如何表现袁隆平、李登海二人优秀品质的。‎ ‎【答案】4. D 5. B ‎ - 28 -‎ ‎6. ①材料一是一篇人物访谈,通过主持人精心设计的访谈问题和袁隆平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表现出袁隆平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②材料二是一篇人物通讯(或人物传记),精心选取李登海的典型事例,在对事件的叙述、对人物的描写中,结合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李登海好学和勤奋的优秀品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A项“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错误,从材料一的第一段主持人所说的“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看,只用此句话点出,并没“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 B项 “忘记了时间的意义”分析错误, 根据材料二内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三次。他一次次从山东到海南,犹如大雁般迁徙。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根据原文可知,并不是忘记了时间的意义,而是说他一心把时间用在了玉米育种上。‎ C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内容”错误。从材料三的第一段“中国政府14日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用事实表明,14亿中国人非但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奇迹”看出,只是评价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并没“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内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单就粮食的产量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非常牢固的”判断绝对化。从材料三第三段“中国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看出,中国的粮食安全“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水稻、玉米的产量高”并不能得出后面的“单就粮食的产量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非常牢固的”的结论。‎ - 28 -‎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文本是怎么塑造人物的,如通过人物对话等。第二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性格方面进行概括分析。‎ 从材料一看出,是主持人和袁隆平的对话,应是一篇人物访谈,主持人精心设计“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等访谈问题,通过袁隆平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同答,如“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等,表现出了袁隆平的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从材料二第一段,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可看出,材料二是一篇李登海的人物通讯,作者精心选取李登海的1972年、1973年、1988年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叙述、议论,向读者展现了李登海的优秀品质。如材料二第三段“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通过叙述和议论,写出李登海的好学和勤奋的品格。‎ ‎【点睛】选择题做题技巧: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巴黎 张清华 - 28 -‎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海上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富有的黄金之都,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你听见叮当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19世纪的巴黎你听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巴黎。‎ 一个不可想象的存在,一个尤物。‎ 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卡西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浮的垃圾、污秽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美丽和丑陋,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切的传奇和艺术。‎ 因此卢梭也来到这里,孟德斯鸠来到这里,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马克思、周恩来和邓小平来到这里;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梦。‎ 一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 我常想,如果不是它们互相遇见,一个城市就永远是平平常常的城市,一条河就永远是一条平平常常的河,它们谁也不会有如此的名声,更不会走进罗曼司和神话。可是它们遇见了,在一个文明的拐弯处,这一遇见,就几乎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 - 28 -‎ 一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 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轻就不会有梦的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国。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青年们给巴黎带未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斯蒂涅[注],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一部分。‎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来,排着队想挤进巴黎但又不得的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者,无法不显得寒怆和局促。‎ 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 ‎(有删改)‎ ‎[注]于连和拉斯蒂涅分别为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所塑造的形象。‎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全文重在写巴黎,第一段却从“东方之夜"写起,这样安排既突出东方之夜的梦幻色彩,也表现出巴黎对世界的影响,为后文写“梦巴黎”作铺垫。‎ B. “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表明巴黎是一个有包容胸襟的城市:由塞纳河与巴黎的互相滋养可以看出巴黎是个重视自然环境与城市有机整合的城市。‎ C. 文章最后一段,“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一句耐人寻味,体现出作者对巴黎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感到迷茫。‎ D. 文章以“梦”串联全文,作者对巴黎的历史文化既有感性认知,又有理性思考: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整散句的结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8. 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因此小偷和胃险家们来到这……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的含意。‎ ‎(2)文中写到:“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请简要赏析 - 28 -‎ ‎9. 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答案】7. C 8. (1)各种各样地位卑微的人汇聚到巴黎,他们的故事也是巴黎传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运用拟人(或“比喻”)修辞,把“远郊的高楼”拟作(或“比喻成”)“莽撞和没有教养”的“粗俗汉子”,生动地 嘲讽了 各种各样的现代建筑在优雅而高贵的巴黎面前格格不入的现实。 ‎ ‎9. ①巴黎是想象的会聚,是一种理念,充满了神秘而传奇的气息;②巴黎与塞纳河互相滋养,拥有梦幻的色彩和充沛的激情;③巴黎既古老又年轻,拥有不竭的创造欲望和生命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对巴黎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感到迷茫化”理解错误。作者借此表现了巴黎城市文化精神的丰富性,也引发读者的思考。‎ 故选C。‎ ‎【8题详解】‎ ‎(1)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本句与下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有相照应的内容。本句中为我们列举了各类身份卑微的人,与下文中“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相照应。说明他们的故事也是巴黎传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说明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本句中将“高楼”当“粗俗汉子”来写,表明现代建筑在巴黎的不协调,这也是一种生动地嘲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文章结构上着手分析,这句话处在文中的第二段,从结构上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引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而是一个梦”‎ - 28 -‎ ‎ 散见于以下各段,作答时,逐段阅读,找出答题要点进行归纳即可。根据原文“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可以概括为,巴黎是想象的会聚,是一种理念,充满了神秘而传奇的气息。又比如,“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可以归纳为后两点。‎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28 -‎ ‎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漕运等事务。‎ C. 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 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 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 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风阳遭受灾荒,盜贼将要起事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 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停止购买羊角为灯,此事就搁置了,在灾异发生时所提意见也得到了皇帝肯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2)耿九畴请求皇上延揽(邀请)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颁布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解析】‎ - 28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系……狱者”指被关在监狱的人,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AC。“已”是“后来”的意思,表示时间,其前后可以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漕运等事务。”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错误。文本是说耿九畴和江渊商议贬去章瑾的官职,受到章瑾女婿王汝霖的衔恨,因而王汝霖与叶盛等人认为刑部不公平,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 故选B。‎ ‎【13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注意以下几处得分点:‎ ‎(1)以:因为;见:被;下吏:管理;白:洗清罪名。‎ ‎(2)延:请;简:选择;优诏:下达褒奖的诏书;报:回复。‎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 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 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 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 - 28 -‎ ‎ 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 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 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①‎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②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中央,出任苏州刺史。②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③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______‎ A. 夏日的午后,树阴繁密,环境恬静幽雅,诗人独自来到池中的亭子上吟诗。‎ B. 在池亭上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诗人得到了积极的启示。‎ C. 诗人虽然遭到排挤,却不甘沉沦,借饮酒来调适精神,用抚琴来调养性情。‎ D. 颔联和颈联有虚有实,有形有神,写出了诗人美好高雅的情趣,耐人寻味。‎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 ‎【答案】14. B 15.‎ - 28 -‎ ‎ ①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心胸开阔坦荡,已经看淡名利得失,毫无机心了。②化用刘向《杖铭》之句,讽刺朝廷不能任用贤士能臣。③含蓄地表达诗人受到排挤后内心的不平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错误,“闲想鹤仪形”是想的,并非是看到的。‎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思,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这属于综合赏析诗句,然后要从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这是以反问句结尾,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两句含蓄表达了诗人内心再遭到排挤之后的不平与愤懑。同时结合注释三“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可知,最后两句还化用诗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诗歌赏析: ‎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 - 28 -‎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郭璞《蜜蜂赋》),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出句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则从“想”字着笔,是虚写。相传鹤是君子所化(见《抱朴子》),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在他另一首《鹤叹》诗里有:“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两句,就可以想象出“鹤仪形”的神态,及诗人曲折表达的高尚人格。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 ‎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古人饮酒,有的纯系纵情享乐,有的是为了消忧,诗人饮酒则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说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一致的。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紧承上联仍从“静”、“闲”两字着笔。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显然,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 ‎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澹荡。“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几杖”在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是说“杖”。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本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8 -‎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_ ”,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_______________”,这样秦蜀才得以相通。‎ ‎(3)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答案】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不与秦塞通人烟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渺渺兮予怀 (6). 望美人兮天一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辩、受、焉、栈、渺、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 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 ),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诊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这就是许多人 中药的原因之一。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 ,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 - 28 -‎ ‎,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纳入 信奉 相辅相成 若非如此 B. 纳入 笃信 相反相成 反之 C. 写入 信奉 相反相成 反之 D. 写入 笃信 相辅相成 若非如此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中药治病是中医的特点,中药有“气”的概念 B. 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的概念讲究“气”‎ C. 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有“气”的概念 D. 用中药治病是中医的特点,中药的概念讲究“气”‎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药的这种特性,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认识这种特性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 B. 中药的这种特性,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这种特性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 C. 中药“四气”的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认识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 D. 中药“四气”的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 ‎【答案】17. B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空,“纳入”,指放进归入,多用于抽象事物;“写入”,写到;文中是说将中医放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中,应使用“纳入”。‎ 第二空,“信奉”,信仰敬奉;“笃信”,深信不疑。语境是说人们对中药的相信,应使用“笃信”。‎ 第三空,“相反相成”,意为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前面“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可知,“寒”“热”是相反,应使用“相反相成”。‎ - 28 -‎ 第四空,“若非如此”,如果不是这样;“反之”,与此相反。语境中,上文说“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下文说的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前后相反,应使用“反之”。‎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括号内所填语句处于第二段的开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由第一段的“中医”话题转换到第二段“中药”及中药“气”的话题,BC承上启下衔接连贯的作用较AD来得恰当,所以排除AD两项。‎ B和C的次句都有“中药”和“气”,符合文意,但B项以“气”收尾,与下一句开头“这个“气”形成顶针的效果,故B项最恰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主要错误有三:一是被动句错用,“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应改为“中药的这种特性,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二是关联词语误用,导致强加因果,删除“因为”;三是句中“它”指代不明,可以指代“这种特性”,也可以指代“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此处当指“这种特性”。‎ B项,没有解决强加因果的问题。‎ C项,未修改被动句使用错误和指代不明的问题。‎ D项,未修改原句语病。‎ 故选A。‎ - 28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这段文字存在五处逻辑病误,涉及过于绝对、强加因果、推断错误等,请指出逻辑病误,并作出修改。‎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启迪和思想滋养。只要你读完了他,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① 修改: ‎ ‎② 修改: ‎ ‎③ 修改: ‎ ‎④ 修改: ‎ ‎⑤ 修改: ‎ ‎【答案】①“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说法过于绝对,修改:在“是新中国”前加“可能”,或去掉“一本”在书后加“之一”。‎ ‎②“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说法过于绝对,修改:许多作者读了这本书,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③“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强加因果,修改: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相信你也可能一口气读完它。‎ ‎④“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启迪和思想滋养”条件关系错误,修改:“只要读(完)了它,就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智慧启迪和思想滋养”‎ ‎⑤“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条件关系错误(或“过于绝对”),修改:“你读完了它,也许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解析】‎ - 28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和逻辑相关的综合题目,涉及过于绝对、强加因果、推断错误,注意判断并加以改正,“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说法过于绝对;“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强加因果;“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启迪和思想滋养”“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21.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和图示完成题目。‎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 电话咨询 健康宣教 假期,小明作为志愿者来到社区医院进行咨询引导工作。一位老奶奶对社区医院正在推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心存疑惑,向小明咨询。小明对照流程图为奶奶介绍了这项服务:“奶奶,这是一项便民措施,您必须尝试一下。如果您在医疗中心、服务站、社区等地与家庭医生签约,① 。这种签约服务很有针对性,② ,如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着重保健:对疾病高危人群会进行疾病筛查,定期干预;对一般人群也会电话咨询,进行健康宣教。另外还可以根据您的要求提供按需服务,如预约门诊、家庭病床、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转诊服务等。您看,这种服务是不是让您感同身受呢?”‎ ‎(1)小明的表述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 和 。‎ ‎(2)根据图示补充①②两处内容,要求表述完整、准确、连贯,一共不超过50字。‎ ‎【答案】⑴必须;感同身受 ‎⑵①家庭医生就会为您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提供签约服务。②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提供分类服务。‎ ‎【解析】‎ - 28 -‎ ‎【详解】(1)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的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此题中,“必须”是命令别人做某事的用语,小明作为年轻志愿者不能对老奶奶如此说话。“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本题涉及语境为医院服务,说老奶奶“感同身受”不得体。‎ ‎(2)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所要补写的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①处,根据前文语境和图示,根据箭头所标方向,可推断此处填写“家庭医生就会为您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提供签约服务。”②处,根据图示“签约服务”下边的箭头方向,再结合前文“这种签约服务很有针对性”,推断出此处填写“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提供分类服务。”‎ ‎【点睛】做好这种题型,既要对题目素材有着准确的整体把握,又要对句与句之间内在的逻辑或语法关系有着明确的领悟,还需要能细处观照,准确找到呼应的内容,加以合理推导。我们可以将相应的答题技巧,提炼为:提中心、筛语词;理结构,明关系;找呼应,善推导。‎ 一、提中心、筛语词 快速读完材料,把握语段的中心含意,提炼出能够代表这段材料中心的关键词。一般来说能够体现材料中心的关键词往往是材料所要说明的对象及其性质、特点等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则是论点。‎ 二、理结构,明关系 对一些较难补句题,可以采用划分层次的方法来明确整则材料的结构,进而明确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语法关系,从而有利于推导出需要填写的大致内容。‎ 三、找呼应,善推导 补句题所补的句子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相关联的,在整体把握和层次分析的同时,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推递关系,为便于考生理解掌握,可以通过实例告诉考生标点、关联词、句式等特殊标志,根据这些标志从而得出所需填写的内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8 -‎ 疫情当前,正常的寒假尚未结束,网课突然在全国铺天盖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各省市公立学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网课,无数中小学生投身其中。关于这场网络授课的风潮,“语文匠”微信群内爆发了不小的争论。‎ 湖南哪吒:网课的授课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这种形式主义何必存在? ‎ 广东妮姐:疫情当前,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吧。‎ 青海敏敏:网课基本就是一言堂,还有连续看一天对学生视力更是伤害。‎ 河南龙王:但是你们不觉得未来的趋势就是网课吗?你们是不是太小看它了?‎ ‎……‎ 身为中课之中了吗?针对这次网课,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向教育报刊《中学生心声》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宇文强);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网课课开播以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忧虑者有之,叹息者不乏其人,更有人主张叫停。而正参与网课课课好,它有利于我们享受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老师、家长和学生执着的追求。如何提高?向课堂要质量。而今的网课将它真正落到实处。若留心,你就会发现,今日的网上课堂:教材的处理,板书的设计,教法的选择,作业的布置……都在优质上下了功夫。这是因为,且不论每节课都要面对广大的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有哪位老师愿意对自己所承担的教课任务有半点的马虎和随意呢?这样一来,网课不优质也就难啦!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定能提高,因为我们正在享受优质课堂。‎ 网课好,它有助于我们学生的长远发展。据调查,那些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那些在学术上名满天下的科技巨人,无一不是靠醉心自主学习才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而我们当下开播的网课就是培养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最好平台。试想,这里没有老师的监督,家长的陪伴也是极为有限的,更多的时间则是靠学生本人的自主学习。这样久而久之,量变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养成了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你的前脚也就迈进了成才的门槛。朋友,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我们今后长远的发展,让我们踏上网课学习这条快车道。‎ 网课好,可以甜蜜尝试高度人性化 - 28 -‎ 另类课堂。君不闻,西方国家早已开设这种颠覆常规教学的课堂。桌凳,不再放在教室中间,而是放在教室的四周;学生,也不再是中规中矩地抬头挺胸眼望前方,而是可坐可站,即使钻到桌子底下或躺到地上,也不算违规。而今,网课也给予我们这样的待遇。上网课,我们也可以在高度集中且绝对不分散听课注意力的前提之下,根据自己当时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觉得怎样合适得法、怎样更为有效,就采用怎样的学习姿态。这可能会让我们的家长大为惊慌,甚至深感忧虑。其实别怕,请听美国教育专家詹姆斯科里森是怎么说的:“这种课堂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正是因为它不仅合乎人性;而且,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智力开发都更为有利。”‎ 勿庸讳言,网络授课,较之常规课堂,确实存在不少局限与不足;但是,这已经是特殊时期最好的补救措施。惟有乐观地面对它,愉快地接受它,积极地适应它,用心地珍惜它,有效地利用它,才是明智之举。一个人,能在“大逆”之中站起来,他才有“大顺”的美好未来,所以我必须说,也只能这样说:网课学习,真好!‎ 宇文强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作文的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题目提供的材料讲的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热点问题。这件事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题目中给了四个观点。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网课是形式主义,收效甚微;乙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网课是疫情期间不得已而为之;丙的观点是网课互动性差,伤害视力;丁的观点是网课是未来发展趋势,不容轻视。题目要求的任务是“身为中课之中了吗?针对这次网课,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向教育报刊《中学生心声》投稿。”这样的任务很宽泛,可以就以上四种观点中的一个来谈,也可以综合谈利弊,也可以抛开这四种观点,谈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不管采取哪种观点,都要态度明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参考立意:‎ ‎1、网课利弊皆有,取舍因人而异;‎ - 28 -‎ ‎2、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 ‎3、网课诚可贵,育人价更高;‎ ‎4、网课的优劣需要时间的检验;‎ ‎5、请让网课健康发展;‎ ‎6、教学不在形式,而在内容。‎ 素材:‎ ‎1、据报道,全国“停课不停学”产生了两个新名词:十八线女主播和网课学困生。十八线女主播是指疫情期间,被迫网上直播授课的女老师们,她们觉得自己从光荣的人民教师被转岗成了一名十八线(没有名气的)女主播。网课课教学中不符合要求的速不好,不开摄像头,一提问就闭麦,上课吃零食、躺被窝,时不时还传来“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之类的声音。‎ ‎2、什么是网课?网课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跨空间上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老师在家里上课,学生在家里听课,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但是,网课却能够实现老师面对多人讲课,老师和学生不在一起却胜似在一起。正因为如此,网课才会成为家长心目中的战斗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着重强调优点,必然会忽视它的缺点。‎ ‎3、网络教学现在已经是各个高校普遍使用的另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既方便又灵活快捷。学生可观看下载讲课录像、电子教案、课件等授课内容,弥补课堂中的不足,起到了加深理解、解惑问题、复习提高的作用;同时络教学平台上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获得疑问的解答,得到学习的动力,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络教学活动中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交流环境,能够使得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师生方便的交流,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而且目前还有了校际间的网络平台,这样能够整合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 ‎4、网课的缺点:首先,由于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因此常常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有时会出现看了好几遍课件、好几遍书,还是不太理解,没有老师的指点迷津,常出现遇到难题就想逃避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容易中断。其次,网络的不规范也使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受到威胁,有些人由于认知水平的缺陷,常常受外界影响,而耽误学业。再次,师生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通。网课中,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给予答复或是答复不明确,常常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误会。同学间的交流更加缺少,让很多学生感到遗憾。‎ - 28 -‎ ‎5、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是教育心理络科技和网络视觉艺术美学、再加上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丰富的知识数据库,给学生提供课内学习外的一些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又更加完善的评价系统,不至于让学生惰性增强。再就是既然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方式,就不应该是让一部分人去运用,应该让更多的或是全部的老师都尽快的熟悉、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网课学习,真好”紧扣材料,精准立意;开篇点题,指出“而正参与网课课学习,真好”;接下来采用三个小标,从三个方面“网课好,它有利于我们享受优质课堂”、“网课好,它有助于我们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网课好,可以甜蜜尝试高度人性化的另类课堂”展开论述,进一步阐释网课的好处;最后再次点题,写“勿庸讳言,网络授课,较之常规课堂,确实存在不少局限与不足;但是,这已经是特殊时期最好的补救措施”。‎ ‎【点睛】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 ‎ - 28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