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学案: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配套学案: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Word版含解析

- 1 - 【略读】 《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学 习 目 标 1.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中的形象意义,如“火”的形象意义,“合欢树”的形象意义。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1)梁遇春 梁遇春(1904—1932),福建福州人。1924 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 年毕业后任教于上 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 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所喜爱。同时写作散文,结集出版有《春醪集》(上 海北新书局 1930)、《泪与笑》(上海开明书店 1934)。其作品多致力于人生探索与内心世界的 剖析,既对现实的黑暗和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慨,又热忱地追求理想的境界与健全的人性。虽 因生活与思想的局限,试图以泪中的笑面对人世而陷于更深的苦闷,但其批判现实、探索人 生的态度始终严肃而执着。为文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博闻强识为根基,驰骋才思, 恣意放谈;同时注重独立思辨,敢于标新立异,从人们熟悉的事物中开掘出不同流俗的见地。 文体上颇受英国随笔体散文尤其是兰姆作品的影响,常以娓娓而谈的形式立论驳谬,思辨阐 新,展开议论时兼用记叙、描写、抒情、对话、想象、联想等艺术手段,且佐以旁征博引、 援古道今,洋洋洒洒而开阖自如,言旨归一。笔致活泼恣肆而不乏诗意与哲理。唐 评他走的 是“一条快谈、纵谈、放谈的路”,称之为“文体家”,并赞曰:“文苑里难得有像他那样 的才气,像他那样的聪明绝顶,像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晦庵书话·两本散文》)而 废名评其散文“玲珑多态,繁华足媚,其芜杂亦相当”(《泪与笑·序一》),均为中肯之论。 (2)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1958 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 年清华 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 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 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疗。1974 年到北 京北新桥地区街道工厂工作。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 夫人》。1981 年病情加重,遂回家养病。1983 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 1983、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 地坛》等作品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 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自 1985 年以来,开始思 考人的命运,略带哲理玄思,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 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后来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吸取了现代主义的因素。 - 2 - 2.了解背景 (1)《吻火》 这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 “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响,在 文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都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新月》月刊、《诗刊》等杂志先后 推出过《志摩纪念号》专刊。甚至对新文学颇有成见的《学衡》杂志也出版过纪念专辑。众 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新月派”的灵魂人物。胡适的 《悼念志摩》、凌叔华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都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代表性文章。 从相关资料来看,梁遇春和徐志摩似乎并无非常密切的交往,他的悼念文章却独辟蹊径, 别具一格,从数量极为可观的“悼徐”文章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与作者独特 的角度选择、高超的艺术功力是分不开的。 (2)《合欢树》 本文写于 1984 年 11 月,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优美散文。史铁生 20 岁时双腿残废,生活难 以自理,靠母亲料理日常生活。他多次尝试做点事情,都没有成功,最后学写作。史铁生 30 岁时,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这时他的母亲已不在人世,他深切怀念母亲,四年后,史铁生的 作品不断面世,他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坛新星,史铁生更加怀念母亲,写了这篇散文。它 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后面部分写母亲逝世后的事;前者以写 “人”为主,后者以写“树”为主。两大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 母爱的高度赞美。文章“形散神聚”,读来回味绵长。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虔.(qián)诚 胯.(kuà)上 侥.(jiǎo)幸 侍.(shì)弄 眸.(móu)子 2.掌握词语 (1)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2)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3)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结合《吻火》课文第一、二两段,分析对眼睛的描写揭示出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徐志摩的眼睛 具体描写 蕴含意义 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揭开宇宙的神 ①对人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 3 - 秘 银灰色、像希腊雕像的眼睛一样光 滑、含有无穷情调 ②深邃、浪漫、睿智的性格 惊奇着、有兴致、发现 ③积极、热情、乐观的人生态度 2.“吻火”有什么深层含义? 3.《合欢树》文章叙写母亲生前与自己相处的几个片断,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1)儿子病前 聪明美丽 ①作文写得好,长得最好看 童心未泯 ②和儿子比较童年的作文并被儿子“气得够呛” 兴趣盎然 ③为自己缝制蓝地白花的裙子 生活有情趣 ④喜欢花花草草,把合欢树误认为含羞草,将其带回家中,并悉心“侍 弄” ⑤聪明美丽、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慈母 (2)儿子病后: 迅速衰老 ①几年之间,母亲白发丛生 奔波劳累 ②全副心思给儿子治病,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稀奇古怪的药,花很多 钱,采用“洗、敷、熏、灸”等多种方法,悉心照顾儿子的身体 安慰鼓励 ③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坚强生活 鼓励写作 ④多方奔走为儿子借书,顶雨冒雪推着儿子去看电影 遗憾离世 ⑤长眠地下,没能分享到儿子成功的喜悦 ⑥坚忍执着、艰辛无私、可怜悲苦的慈母 4.合欢树与母亲、与“我”有着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 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作者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 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作者的绵绵情思,将 与之永远“合欢”与共存。 - 4 - (3)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 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合欢树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及他人。 (4)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 奈之感。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疑 难 点 析 阅读《吻火》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何特色? 本文短小精悍,采用了遗形取神的速写式技巧来表现人物,笔法洗练简洁而富含表现力。 作者在选材方面显然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既没有描写徐志摩的外在形象,也没有醉心于 诗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是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 动作,来展示诗人的灵魂和风采。另外,文章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方面也很成功。 “Kissing the fire”是徐志摩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幽默玩笑语言,却能很好地展示徐志摩的 个性风采,如出洋留学时间较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洋化”,对英语造诣颇高, 从口头到文字时常穿插英文等等,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徐志摩潇洒自如的生活和风度。 2.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文章结构严谨,构思严密。简言之,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 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 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 眼睛,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 接”。 阅读《合欢树》探究以下问题: 3.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的时候,作者 以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为托词来掩饰;但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的时候,作者却“心里一阵抖”, 这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刻表现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合欢树曾经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文章写道,第二年没有发芽的合欢树第三年竟然长 出茂盛的枝叶,为此,“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并因而更加精心地照顾 它,“不敢太大意”。合欢树的“死而复生”使母亲似乎看到了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 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文章以“合欢树”为题是颇有深意的。 4.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有何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文是通过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来表现母爱的。“我”双腿 残废之后心情沮丧,对母亲四处奔波的辛苦不仅不予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 举。对此,母亲依然坚持奔波,直到那次危险事件发生之后,母亲才对药物治疗“终于绝望”。 当发生危险之后,“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却“惊惶了几个月”, - 5 - 差点儿发疯。文章通过这些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母爱的博大、深厚与无私。 结 构 图 解 (1)《吻火》 (2)《合欢树》 总 结 中 心 (1)《吻火》 作者通过精选两个最能体现诗人个性气质的“特写镜头”,即其“惊奇”的眼神和“吻 火”的动作,传神地勾勒出徐志摩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诗人亲吻人生火焰 的人生态度和人格追求的高度赞美。 (2)《合欢树》 本文前半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后半部分写母亲逝世后的事。两大部分有机融合,表现 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