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版高中语文选择性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1-1 氓 离骚(节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0-2021版高中语文选择性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1-1 氓 离骚(节选)

1 氓 离骚(节选)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无私无畏、高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 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开辟了 “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 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自主预习•素养奠基 【经典觅珠】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2.“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 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 3.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董必武 4.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 滩声似旧时。 ——汨罗江屈原祠 5.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三 闾大夫祠  二、背景回眸 弃妇的觉醒决绝之歌——《氓》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诗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 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地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 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氓》 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忧愁幽思之歌——《离骚》 屈原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 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 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 郢都(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离骚》是屈原根 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抒情诗。   三、文体知识 楚  辞 1.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2.诗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 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   “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合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 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初读任务】 1.《氓》是一首叙事诗,请简要概括本诗的主要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提示:《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相恋、结婚到 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 2.《离骚》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 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对 表现主人公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提示:(1)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放逐的原因及被放逐后的行为。 (2)用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烘托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形 象。在被疏远放逐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 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丘,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 “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 3.对《氓》和《离骚》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氓》一诗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出女主人公 对男主人公的痴情。 B.《氓》中女主人公被弃后“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表现她敢怒不敢言,依然期 待着男主人公回心转意。 C.《离骚》中屈原开篇就对以往生活经历进行回顾。叙述自己出身及其生辰名 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 D.《离骚》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 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解析】选B。女主人公已经对男主人公彻底失望,非常决绝。 一、通假字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___”同“___”,_____)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同“___”,___________)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同“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1.以 (1)秋以为期 ( ) (2)以望复关 ( ) (3)以尔车来 ( )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 无 毋 不要 说 脱 摆脱、脱身 泮 畔 边岸 ﹒ ﹒ ﹒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2.言 (1)载笑载言 ( ) (2)体无咎言 ( ) (3)言既遂矣 ( ) 3.于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 (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 ﹒ ﹒ ﹒ ﹒ ﹒ 动词,说 名词,预言,说法 助词,无实义 介词,到 “于”与“嗟”连用,感叹词 三、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名词用作状语,______________) (2)二三其德  (数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  (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 在早上,在晚上 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贫苦的生活 ﹒ ﹒ ﹒﹒ ﹒ 离骚(节选) 一、通假字 1.扈江离与辟芷兮 (“___”同“___”,___________) 2.来吾道夫先路 (“___”同“___”,_____) 3.偭规矩而改错 (“___”同“___”,_____) 4.何方圜之能周兮 (“___”同“___”) 5.进不入以离尤兮 (“___”同“___”,_____) 6.芳菲菲其弥章 (“___”同“___”) 辟 僻 僻静、幽静 道 导 引导 错 措 措施 圜 圆 离 罹 遭受 章 彰 二、一词多义 1.长 (1)长太息以掩涕兮 ( ) (2)长余佩之陆离 ( ) 2.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 (2)谣诼谓余以善淫 ( ) 3.以为 (1)制芰荷以为衣兮 ( ) (2)余独好修以为常 ( ) 副词,长久 使……加长 以为是好的 擅长 用……做 作为 ﹒ ﹒ ﹒ ﹒ ﹒﹒ ﹒﹒ 4.修 (1)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 ) (2)退将复修吾初服 ( ) 5.虽 (1)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 ) (2)虽九死其犹未悔 ( ) 美好 整理 虽然 即使,纵然 ﹒ ﹒ ﹒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 ( ) (2)字余曰灵均 ( ) (3)鸷鸟之不群兮 ( ) 2.动词作名词 谣诼谓余以善淫 ( ) 3.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 (2)不抚壮而弃秽兮 ( ) 取名 取字 同群 淫邪 品质 污秽的东西 ﹒ ﹒ ﹒ ﹒ ﹒ ﹒ 4.使动用法 (1)屈心而抑志兮 ( ) (2)高余冠之岌岌兮 ( ) (3)长余佩之陆离 ( ) 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使……加高 使……加长 ﹒ ﹒ ﹒ ﹒ 四、特殊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     ( ) 2.恐年岁之不吾与  ( ) 3.不吾知其亦已兮  ( )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 5.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 )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被动句 【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①我谋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 愆③期,子无良媒。将④子无怒,秋以为⑤期。 乘⑥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⑦涟涟⑧。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 卜尔筮,体无咎⑨言。以尔车来,以我贿⑩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⑪!士之耽 兮,犹可说⑫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⑬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 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 文本导学•素养形成 ﹒ ﹒ ﹒﹒ ﹒ ﹒﹒ ﹒﹒ ﹒ ﹒ ﹒ ﹒ ﹒﹒ ﹒﹒ 三岁为妇,靡⑭室劳⑮矣。夙⑯兴夜⑰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 ﹒ ﹒﹒ ﹒ ﹒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用赋的表现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蚩蚩”,足见其忠厚是表面的, 狡猾才是真的,也可以看出他求婚之切。 B.女子“送子涉淇”,又劝他“无怒”,最终答应了秋天办婚事。写出了女子 温柔而有主见,同时也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 C.这几句话写出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失望和伤心→焦急与盼望→欣喜与激 动。 D.恋爱终于有了结果。女子毫不掩饰自己的迫切心情,体现出她纯朴、热情的 性格。 【明确】选C。应是“焦急与盼望→失望和伤心→欣喜与激动”。 2.前两节中女子对“氓”的称呼不断在变化,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氓 女子——矜持、娇羞。 ②子 女子——好感、尊重。 ③复关 女子——甜蜜、幸福。 ④尔 女子——亲近、幸福、憧憬。 每次称呼的变化都体现了两人情感的变化以及女子心境的变化。 【字句夯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即:_________。 ②谋:___________。 ③愆: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 ⑤以为:___________。 ⑥乘:__________。 ⑦泣涕:__________。 ⑧涟涟:_______________。 就、靠近 谋划、商量 动词,拖延 动词,愿,请 把……当作 动词,登上 名词,眼泪 流泪不断的样子 ⑨咎:_____。 ⑩贿:_________________。 ⑪耽:________________。 ⑫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⑬三岁:_______。 ⑭靡:_________。 ⑮室劳:_________。 ⑯夙:____________________。 ⑰夜:____________________。 灾祸 财物。这里指嫁妆 动词,沉溺、沉醉 同“脱”,摆脱、脱身 指多年 无、没有 家务劳动 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 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妻子没有过错,是你德行有差错。做人全无准则,负德变心。 少年时我和你一起愉快地玩耍,谈笑之间和悦的样子。当年的山盟海誓,哪 料到现在违背誓言。违背誓言就不再想这个了,既已恩绝就算了。 离骚(节选) 【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宗,目的不仅是 表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表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 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 能献给楚国。 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这是诗人对楚王发出的警告。他警告楚 王应该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改变不善的法度。可见,屈原的 言行过于放肆。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为楚王引 路。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 自居。 【解析】选C。不是警告,而是对楚王的劝告;不是屈原言行放肆,而是表现出 屈原为国家着想的难能可贵。 2.屈原一生“好修姱以 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小人诽谤(“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揭示“謇朝谇而夕替”原因(小人诽谤,君王昏庸,洁身自好),表现“九死未 悔”的坚定节操。 3.屈原怎么对待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 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 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 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疾恶如仇的斗争精 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字句夯实】 1.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贞:_________。 ②揆:___________。 ③肇:_____。 ④辟: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搴:_____。 ⑥道:______________。 ⑦掩涕:_________。 ⑧谇:_____。 当、正当 测度、衡量 开始 同“僻”,僻静、幽静 拔取 同“导”,引导 掩面而泣 谏诤 ⑨替:_____。 ⑩众女:_________。 ⑪蛾眉:_______________。 ⑫谣诼:_____。 ⑬偭:_____。 ⑭度:_____。 ⑮溘:___________。 ⑯异道:_______。 ⑰尤:_____。 废弃 喻指小人 喻指美好的品德 毁谤 违背 法则 突然、忽然 不同道 责骂 ⑱伏:______________。 ⑲相道:_________。 ⑳及:_____。 止息:___________。 岌岌:___________。 游目:_________。 同“服”,保持 选择道路 趁着 停下来休息 高耸的样子 放眼观看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减损。 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我的心难道会因为受到惩罚而改变? 课堂探究•素养培优 【审美鉴赏】 1.《氓》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比兴分别有何作用? 【明确】(1)第三节以“鸠食桑葚”来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 起铺垫作用。 (2)第四节以桑叶的“沃若”到“黄而陨”的变化起兴,为男子由“信誓旦 旦”到“士贰其行”做铺垫。 2.《氓》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 分析。 人物 时期 对比的诗句 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 婚前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纯真、热情,渴望得 到美好的爱情 婚后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辛勤劳苦,任劳任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清醒、刚烈 氓 婚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忠厚、和善 婚后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粗暴、多变、对爱 情不专一 【明确】 3.《离骚》第一节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了什么? 【明确】(1)①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②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 风度、仪态。③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认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 日。 (2)诗人出生时气度非凡,又获得好名字,从而点出诗人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 内在美好的品质。 (3)指出这是诗人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 也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4.《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 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 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有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 美。   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 去掉,对偶之工整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综合素养实践】  结合本课的两首诗歌思考《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手法有何 不同,谈一谈你的观点。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离骚》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比兴”传统,广泛运用了象征手 法。《离骚》中的比兴早已超越了《诗经》比兴个别事物的简单类比,而把比 兴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完成了从比兴到象征即从现实的艺术联想到超现 实的艺术想象的转变和飞跃。   具体来说,《诗经》中的比往往比较简单,即“以彼物比此物”,即使复杂 如博喻,也不过是几个比喻的简单连缀;《诗经》中的兴往往在诗的开篇,“先 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对全诗起着标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比兴手法最先在阐释《诗经》时运用,其运用篇幅相对较小,含义较单 纯。《离骚》在继承《诗经》的同时,在篇幅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首抒 情诗中,表现的是作者对理想的坚持和对楚国的热爱的强烈精神。 拓展阅读•文化传承 【主题阅读】 守 望 诗 歌   在悠悠岁月此岸,在春雨淅沥的夜晚,我点亮橘红的灯,翻开古老的诗卷, 在《诗经》寂寞如潮的湖畔解开古树下的系缆,荡舟离岸,穿越千年的风雨,寻 觅《诗经》那青衣萧萧的朦胧背影,心湖凄婉。   残月下的河中之洲,萦回缠绵,青柳如烟,依稀似梦,几声“关关雎鸠”,幽 幽传来,落雨般打在我沉静的心潭,那是诗魄般的啼唤,回眸深处,无尽的相思 和眷念,总在那声声啁啾里彷徨流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美丽的诗句, 是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等候的风帆。 【品·国学】 三 闾 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赏析】这是作者游屈原庙的题诗。伟大诗人屈原毕生忠贞正直。满腔忧国 忧民之心,一身匡时济世之才,却因奸邪谗毁不得进用,最终流放江潭,遗恨波 涛。他的俊杰的人格和不幸遭遇,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景仰与同情。大历年间, 奸臣元载当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来往于沅湘之上, 面对秋风萧瑟之景,不由他不动怀古吊屈的幽情。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史记·屈原列传》),作者游屈原庙,感慨颇深,本诗就是作者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即景成章的。 我来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撷·素材】 诗心不老——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说,她风雨飘摇近一个世纪,历经国难、家殇 无数浩劫,还能安然行走于世,还能感受到内心的热情热爱, 完全得益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滋养与支持。她说过:“诗歌的 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叶嘉莹先生是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古典文学,她生活极度节俭,可她的 心灵、智慧、热爱,都与古典文学在一起,散发出永恒不熄的光辉。 所谓淡泊名利,是因为真心真意的热爱;而你真心真意热爱的,最终会真心 真意守护你。   是精神的高贵与情感的真挚,闪耀着永恒的光辉,以此照亮整个幽幽暗暗、 起伏无常的世间。   你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历尽劫难,一片冰心。你一开口,宛如飞天展袖, 古今悲喜,荡气回肠。七十年滋兰树蕙,融贯中西;集驼庵之诗话而别开生面, 启桃李之芳园而香远益清。你是擎灯使者,迦陵妙音。 【延伸阅读】 湘水苍凉话屈原 张坚固   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来自君王无故的怒气和指 责,被迫的疏隔和远离,对于屈子,就像是孩子第一次遭 受的不公平对待。我仿佛看到他的不知所措,他的执拗 不舍的背影。   他还是被疏远、流放了,虽然他一度倔强地辩解,说是自己主动走的,但我们 都不信,他自己也不信。屈赋中几乎每一句话,他的理智都是不相信的,但他的心 灵相信。 美人与香草,爱慕与背弃,远逝与归来,全部的屈赋都在纠结着。每个读者 都感觉到诗中话语和意象的一再重复,唯有屈子不自觉。他深深沉溺其中,唯 恐那个人不知、不信,于是一遍遍地诉说,一次次地表白。而那个人的反应如 何呢?——他掉过头去,“佯聋而不闻”。看到这里,不觉失笑了,他们就像一 对过家家的孩子。这个动作甚至让我觉得,怀王并非要刻意地伤害,只是他像 孩子一样任性和不耐烦,忽然就“不理你了”。这其中也许有旁人的挑拨,也 许是彼此人格中的不和谐因素慢慢凸显,让他们隐约意识到,彼此要走的道路 将是多么不同。怀王后悔了曾经赋予他的无限制的信任和权力,他要把它们 收回来,却用了最粗鲁的方式。他像孩子一样自私,并不去考虑这一切的后 果。于是,违背诺言、背弃情谊的痛苦,全部推压到了屈子身上。 他们终究不是孩子。两人之间的变故,牵动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而 这,更时刻折磨着屈子的身心。   是真的越来越远了。屈子从郢都离开,一路摇摇晃晃来到了湖南。这是我 的家乡。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对后世的文学家而言,是个最富诗趣的所在,他 的《离骚》,浪漫主义风格的吟诵,就是在这里写就的。但对于屈子,它更有可 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莫大恐慌。去年我在湘西采风,很多地方都还是渺无人 烟。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这里,是怎样荒芜一片。   长时间这样脱离社会的生活,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的,何况屈子本来就不 正常。于是,我们读到的诗句渐渐语无伦次了。我无法控制自己有这种感觉: 诗中的想象越是奇幻流丽,语言越是脱俗出尘,他就越是憔悴疯癫。如果有故 人看到他那时的样子,恐怕要心碎了。可是,没有人。  他是那么偏执的一个人。那里的食物,他怕不洁,把花瓣和露水当作食物; 那里的衣服,会玷污他清白的躯体,宁可穿着荷叶做成的奇异衣裳,行吟在寂寞 的泽畔。他自恋,比美人更美,比娇女更娇,比坚强更坚强!   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他清楚地看到国家一步步衰落,社会 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他厌恶那个浑浊的世界,面对那里,他一点也不掩饰 自己的清高和自豪。可是当他远离那里的时候,又是多么不舍。仿佛一次长途 旅行,从希望开始,却曲折不期,回返已是暮途,“屈心而抑志兮”,委屈身心, 压抑感情,不能遏制,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矛盾,永远的痛处。 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到了如何不堪的地步,才让屈子走向了汨罗江的 水波?诗篇中说得很明确,自沉是经过深思后的抉择,并非一时血气上涌或是精 神失常的冲动。这更让我心痛——没有人比他更热爱生命。他那么喜欢美丽 的花草,香洁的衣裳,那么害怕光阴流逝,他对尘世怀着极端眷恋。但最终给他 以归属感的,竟是滚滚波涛。屈子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证明了他 高洁的人格!这是一场人格的悲剧,这样的人,必然有这样的结局,无论我们如 何不甘。   如果我是江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千年来,端午落下 的龙舟雨,是那时牵留不住的泪水。 三言两语 话主题 (思想发 展与提升)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敬仰他对美、正直、正 义的坚守,歌颂诗人高贵的品质和爱国情怀;②对屈原的不幸 遭遇的同情,对屈原的悲剧人生深深的惋惜;③同时也对怀王 的自私、粗鲁和专横以及对污浊的社会环境进行否定和批判 。 一枝一叶 总关情 (文化传 承与理解) 2.为什么说屈子“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 参考答案:(1)“极疯癫”表现在他诗句中想象的奇幻流丽, 语言的超凡脱俗,这主要是赞颂屈原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 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指他始终不渝的美政追求,至死不悔的 高尚节操,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极清醒”是指他清醒地看到国家(楚国)一步步衰落,看 清了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所以他处在那样的庙堂不高 兴,同流合污又做不到。 所以“极疯癫”表现为其文采出奇和对美好品格的执着追求 ;“极清醒”表现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课时素养评价 一 氓 离骚(节选) (45分钟 51分) 一、语言应用(23分) 1.下面选项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①进不入以离尤兮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⑥竞周容以为度 A.①⑤ B.②⑥ C.②③ D.④⑥ 【解析】选B。①“离”同“罹”;③“泮”同“畔”;④“说”同“脱”; ⑤“无”同“毋”。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回朕车以复路兮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解析】选A。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两个“固”均为副词,本来。 ﹒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个不同类的是(3分) (  ) A.长余佩之陆离 B.佩缤纷其繁饰兮 C.亦余心之所善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解析】选B。A项,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加长。B项,缤纷:形容词作名词, 缤纷饰物。C项,善:形容词作动词,向善、从善。D项,高:形容词作动词, 使……加高。 ﹒ ﹒﹒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对爱情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 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女主人公思想上起了深刻变化,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 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 可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3)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5)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6)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5.对下面这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4分)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 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 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 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对于端午节的来历,____________ ①因为纪念屈原的缘故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把端午节定名“诗人节” ③端午节被赋予了诗意 ④唐代褚朝阳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句子 ⑤道出了端午时节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⑥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答案:⑥④⑤①③② 二、阅读鉴赏(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小题。(19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 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 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 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 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 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 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练、熟悉 B.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忌妒 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解析】选D。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 ﹒ ﹒ ﹒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 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 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解析】选A。将这段话放入原文中,通读后大致弄清其意思,“濯淖污泥”是 一个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皭然泥而不滓”中,“皭然” 与后面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 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 王、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 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 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解析】选B。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 要炫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 以至死不容于世。 附【译文】   屈原,名平,楚国王族的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 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在朝廷内与国君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 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处于同等位次,想争夺国君的宠幸,心里忌妒屈原 的贤能。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 看见了,上官大夫想更改,屈原不同意,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 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炫耀自己 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 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 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使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 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开端;父母 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 不喊天的;遇到内心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 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 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 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道近世的齐桓公,称道 中古的商汤王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世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 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显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练,用辞含蓄精深; 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 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离骚》里面 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 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世间污秽所染,保持 高洁品德。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9分)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 (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章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 B.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嫁娘早 生贵子。 C.第三章以累累硕果和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衬托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这 是最好的颂辞。 D.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 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解析】选C。不是“衬托”,是“象征”。 1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 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 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 趣盎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