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 第1单元 精读 动人的北平 Word版含解析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精读】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1] 一、课内双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贫困农牧民不用背井 离乡,反而靠生态治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总面积为 2 115.67 万亩,其中流动沙丘 799.3 万亩, 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受影响人口约 74 万人。多年前,这 片茫茫沙海被冠以“死亡之海”的称谓,寓意不适宜人类生存和作物生长,表达着人们对恶 劣环境的________。 不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鄂尔多斯市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 25%。如今,穿沙公 路在沙漠腹地________,行车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樟子松憨态可掬地排成几排。在 它们后面,( ),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 道路的畅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库布其沙漠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在沙漠腹地,一座建 设豪华的七星湖酒店拔地而起,目前来自香港、安徽等地的旅客________,房源紧俏。在酒 店不远处,农牧民开的宾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娱乐项目 也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不论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B.尽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C.多数人不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D.多数人尽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解析】 A 项,“不论……但”搭配不当;C 项,“不管……但”搭配不当;D 项, 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有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而沙坡地势此起彼伏 B.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 C.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 D.满目的是此起彼伏的沙坡,和紧紧锁住流沙的沙柳、杨树等绿植 【解析】 根据括号后“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其中“像绿 浪”的主语只能是“沙柳、杨树等绿植”,而“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应该是 绿植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故选 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恨之入骨 纵横捭阖 不绝如缕 一应俱全 B.深恶痛绝 纵横交错 络绎不绝 一应俱全 C.恨之入骨 纵横交错 不绝如缕 无所不有 D.深恶痛绝 纵横捭阖 络绎不绝 无所不有 【解析】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恨之入骨:形容痛恨到极点。 对象一般是人。而相应空缺处的对象是“恶劣环境”,故选“深恶痛绝”。纵横交错:横的 竖的交叉在一起。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相应空缺处用来 形容“穿过沙漠的公路”,所以只能选“纵横交错”。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 续不断。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相应空缺处意思是说旅客多,不能用“不 绝如缕”,宜用“络绎不绝”。一应俱全:一切齐全,指应有尽有。无所不有:什么都有(多 指不好的事物)。所在句子强调“齐全”,故选“一应俱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种景象, 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性格”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B.开篇一段,总体上写北平人的特点,写出了北平人“老成”“豪爽”“宽大”“包 容”的品格。与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 C.第二段以下的几段就集中表达这两种特点:新与旧、雅与俗相杂共容,体现“包容”; “一株古木老树”之喻,体现“老成”。 D.从“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开始,文章从多个方面展现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 描写的方面有:宫殿亭园楼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杂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 市民生活、休闲方式等。 【解析】 写北平的特点,不是北平人的特点。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之所以写得非常成功,是和他善于选择特定的视角,紧紧 扣住城市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分不开的。 B.林语堂,他以一个“老北平”的身份,要着重告诉大家的是北平为什么会成为“理 想的居住城市”。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写了北平货贩众多,购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宽阔舒 畅的四合院,连坐人力车也格外便宜。进而又刻画了北平人那种悠然度日的心态和模样…… 所有这些描写,可说是原汁原味,绘形传神,给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 C.作者认为北平具有“老”“多”“新”三大特点。“老”即古老、历史悠久:“北 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多”即多样性,兼容并包。“新”即 时髦,“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新式汽车”等。 D.文章进行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内容很多而篇幅有限,自然只能概括地写,但一味 概括又容易枯燥,因此得在适当的地方稍作展开,形容几句,这是写此类文章应该掌握的一 种艺术技巧。《动人的北平》写到堂倌,没有忘掉他们“肩上搭着手巾”,写到老年人力车 夫,没有忘掉“一定要强拉你回家”的倔劲儿,写到居民在花园中拔白菜,不忘补充一句“抬 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凡此种种,都是花笔不多而收效颇佳,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和形象性。 【解析】 作者写北平的特点有二,一是老,二是多,没有“新”。 6.下面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从本文看他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神韵流 动其间。 B.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试看开篇一句:“北平好像一个 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 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 C.全文都是抒情的语句,前面提到的语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 的品格”,既是叙述,又是抒情。 D.全文有多种变化的句式,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 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 的语气。 【解析】 不是象征和拟人手法,是比喻。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寒风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 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 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 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 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 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 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 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 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 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 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 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 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 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 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 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 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 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 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 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 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 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 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 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 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 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 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 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 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 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节) 7.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 【答案】 __因为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山村的岑寂,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 洁,归于自然的道理。__ 8.文中第 3 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__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 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 会快乐的道理。__ 9.“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 【答案】 __秋天的果实或劳动的结晶(意思对即可)。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 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些与秋天的果实、 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__ 10.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 【答案】 __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②生命的追求 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 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__ 三、高考热点 11.请以“蒙娜丽莎效应”为表述对象,将下面句子组合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单句。不超 过 80 字。 很久以前就有传闻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 的眼睛似乎总在注视着参观者,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她。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蒙娜丽莎效 应”。 【答案】 __“蒙娜丽莎效应”是指传闻中人们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 莱奥纳多·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时,总感觉蒙娜丽莎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的现 象。__ 12.下面是机动车辆检测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20 个字。 【答案】 __示例:车辆进站后,首先进行登录登记,然后检查外观,对合格者进行排 气污染物检测,检测结果审核合格的发放检测报告,并将有关检验资料收集归档,最后,领 取环保标志,车辆出站;外观检查及尾气检测审核不合格的车辆,送汽修厂维修或治理后, 再行进站检测。__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阅读经典是要有获得,__①__,所谓“得利”,就是在经典中获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所谓“得道”,__②__,获得人生的升华,一般而言,__③__,一个人要想从阅读经典中得 利,只要有一定阅读基础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扰。 【答案】 __①即“得利”和“得道”__②就是用经典滋养我们的心灵__“得利”容 易,“得道”难__ 四、读写创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9 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 斗这一条。” 2016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 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2018 年 2 月,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 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18 年 5 月,习近平主席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 立足自身,放眼天下,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以“青春为何,青春何为”为主题的班会的发 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材料都是近期较为热门的话题,都是国家领导人对于青 年人和奋斗者的寄语。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自己对于“青春为何,青春何为”的观点。 “青春为何”,就是说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青年人要追求什么;“青春何为”,就是说青年 人为此应有怎样的姿态和行动。 “立足自身,放眼天下”,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 无论切入点如何,只要观点明确,自成其理,都可视作佳作。另外,对于班会发言稿的语境 要求也不可忽视。综合材料和写作任务,可以提供以下参考立意:(l)青春为何角度一:青年 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的旁观者、犹豫者、懈怠者。 角度二: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 (2)青春何为角度一:青年人要为梦想而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富足,奋斗的青年是 幸福的。 角度二:青年人要为梦想而持续奋斗,因为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佳作赏读】 为梦想而奋斗 同学们: 你们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为梦想而奋斗”。 人生短短数十载,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然而能坚定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奋斗,不失为一 桩幸事。秉承自己的梦想,哪怕付出再多的代价乃至生命,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在这充 满生机和艰险的人生里,我们应下定决心做一只逆流而上的“鱼”,即使会瞬间冻成“冰 鱼”。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 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悲惨而伟大的人。在命运的戏弄下,她并不 甘心被阻挠,奋力拼搏,她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尽管这一路经历了千 辛万苦。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都怀有梦想,为达目的勇往直前。越王勾践为实现复国大业甘为阶 下囚。他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朝着目标奋进的最震撼人心的宣言。 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不经过失败,不经过挫折,不花费较大的功夫是不可能成功 的。艰难困苦甚至失败打击固然会留下难以忍受的痛楚,但也正是在这种痛楚中才孕育出了 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一个人的梦想岂能向艰难险阻屈服?虽然命运总是爱开玩笑,美好的梦想往往不能有一 个相辅相成的结局,但这对一个为梦想不懈奋斗的人来说,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逆流而上的鱼儿,一路过险滩,趟急流,穿渔网,躲水鸟,过山涧,挤石隙,上高原, 览冰川,虽结局并不圆满,但鱼儿可能并不后悔。因为美在过程,人生亦如此,在追求梦想 的过程中获得精彩与辉煌。 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如果没有一个能使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那人生将变得暗淡无光,即 使平安无事也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成功的快感更是与你遥遥相望。此时,我才能深 刻感受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意。 当然实现一个梦想不仅仅是坚持不懈就足够了,当然也要有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人 活着,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了自己梦想不断地奋斗,拼搏!或许,在这途中我们会 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我们做的不是退却、质疑而是越挫越勇! 鱼儿虽然被冻冰,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看到了高原冰川,这难道还不够吗?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