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语文读高频考点讲解:论述类文本阅读 (2)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一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 练习二 区块链发展尤需以人为本 练习三 中国道德的底线 练习四 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附录 答案与解析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 赵法生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献记载,周公 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巾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 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 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 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 以,若要认识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予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 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思想的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 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予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叉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便指点出礼乐仪式的内在精神基础,礼乐是以 人的内在真诚情感为基础的。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 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他同时强调“克已复礼为仁”,这又分明是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 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掇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 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 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 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 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 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 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 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儒家推行社 会教化的礼乐制度,被长期激进的反传统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 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 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雪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03 月 23 日) 1.下列关于原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 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礼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 D.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2.下列对原文沦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以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第 3 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礼”关系的认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义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确的一项是 ( ) A.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B.文化之问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容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 C.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D.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 会重建复兴。 练习二 区块链发展尤需以人为本 丁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 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历史已经向人类充分证明,科技是时代革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将深刻影响人 们的社会生活。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将同样如此。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技 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靠等特点。区块链技术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 心技术”,随着它的创新发展,我们必然将迎来一个全新而丰富的世界。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丰富生活,生活因科技而改变。每一次科技苹命给人类社会带来 的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技应当服务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共识却 是一以贯之的。也正因如此,在对区块链的认知存在差异和误区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尤需“以 人为本”,着力回答好谁来创新、为谁创新,以及如何实现安全、可靠、可控的创新等问题。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关键在于发挥人的积极性。谁 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占据科技创新的优势。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但区块链人才尤为稀缺。 只有尽快培养并储备大量区块链理论学术研究、底层技术研发、应用层软件开发、技术运维等各方面的人 才,才能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在激烈的竞争局面中掌握主动权,稳居领跑乏势。 “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 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 优质的公共服务。”把握好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机遇,除了技术层面的更新迭代,还在于从人民美 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实现民生领域落地场景全覆盖,让区块链技术越来越普及、普惠,让人民享受更多技 术带来的福利。 科技把想象变成现实,但科技创造的世界同样需要法规和伦理的维护。“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 和规范”“要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在 区块链技术研发运用中,同样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以捍卫科技造福人类的价值 导向。 科技创新是开启未来的密码,“以人为本”则是掌控密码的关键。我们经历了席卷一切的互联网“旋 风”,更将见证区块链形成新的历史趋势。区块链发展的春天已至,尤需“以人为本”,让科技更好地服 务于人,创造更加灵好的未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可促进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 B.作为新兴记账技术,区块链以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特点而获得极高的安全性。 C.区块链技术必将深刻影响社会生活,但对区块链认知的差异和误区仍然存在。 D.发展区块链技术需多方支撑,如理论学术研究、底层技术研发、技术运维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阐述区块链技术重要的现实意义。 B.文章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区块链技术谁来创新、为谁创新等重要问题。 C.文章论及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普惠,也谈到对它的引导和规范,有辩证意味。 D.文章末段预言区块链即将形成新的历史趋势,呼应开篇内容,结构严谨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块链技术是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必将推动时代革新和社会发展,创造全新丰 富的世界。 B,实现民生领域落地场景全覆盖,可以为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提供发展机遇,利于区块链实现技术层面 更新迭代。 C 科技能否造福人类涉及价值导向问题,因此研发运用区块链技术需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伦理道德。 D.区块链发展春天已至,如将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便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优质 的公共服务。 练习三 中国道德的底线 邓晓芒 中国人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它可以扩展到朋友或师生关系上,通过“推恩”推 广到其他人身上,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很难扩展到陌生人身上,更不用说扩展到敌人身上了。除 非他们先已经有一个过程,变成自己的熟人了,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或者“不打不相识”,成了朋 友。缺乏这一过程,那就不能适用这些道德原则。 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流毒两千多年,影响至今未绝。为孔子这一原则辩护 的人说,西方法律中也有容隐原则,最近我国刑法修正案中也添加进了近亲属容隐的条款,这是孔子的隐 亲原则的胜利。这种论调完全不靠谱。笔者曾指出,孔子的隐亲原则和现代法律的容隐条款有本质上的区 别,这就是:孔子的原则是作为一条道德义务提出来的,亲亲互隐是不允许违背的,违背了就属于不道德; 而现代的容隐则只是一项个人权利,它不是道德义务,而是可做可不做的。隐亲可以容许,但不做也不为 不道德。 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滑坡,最主要的就是家庭血缘的熟人关系遭到严重的解构,人们离乡离土,进入到 了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于是产生了许多在旁观者看来是突破道德底线的事情。其实在当事人自己并不认为 自己不道德,因为他做事的环境已不在传统道德底线的适用范围之内,如果有可能回到原来的环境,他仍 然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已经无法把传统家庭血缘关系的这一套道德谱系运用于我们今天日益陌生化了 的日常生活中,相反,这套道德谱系成了我们身上残留的一种可以被心怀叵测的人利用的“弱点”,谁要 用错了地方谁倒霉。所以那些已经习惯了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甚至在异地或国外专拿同乡和本国人开刀, 做缺德的事,这些人正是他们“杀熟”的靶子,似乎环境变了,熟人也变成生人了,于是天下人都成了陌 生人,也就是可以任意宰割的非人。 中国传统道德从正面弘扬的道理来看,显得道义凛然,天下归仁; 但是如果从道德底线这一负面角度 来看,则可以看出明显的漏洞,就是它只是适应于传统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静止不变的家族血缘关系, 而极不适应于今天在一个扩大了的、动荡交流中陌生化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在这些关系 领域中,我们缺乏传统道德的资源,这种缺乏正是我们今天全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本症结所在。传统道德资 源失去了有效作用的范围,而在现实生活领域中又没有道德底线的制约,中国人在今天显得特别无奈和无 所适从。要改变这一状况,除了建立健全的宪政法治之外,只有从思想上和文化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启蒙和 反思,用更广泛更普遍的人道原则来覆盖和提升传统道德的层次。这是今天中国知识界首先要做的最重要 的理论工作。 (摘编自邓晓芒《中国道德的底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传统道德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以及朋友、师生等熟人关系的基础之上。 B.近亲属容隐原则是一项个人权利,执行与否,法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裁定。 C.离开乡土而进入陌生人的社会,缺少监督,这是造成道德滑坡的最主要的原因。 D.中国传统道德弘扬的道义充满正气,但是道义底线有着明显的漏洞,亟待提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一回生,二回熟”等熟语,是为了说明传统道德存在的道德隐患。 B.文章第二段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具体地阐述了隐亲原则和容隐条款的区别。 C.文章就传统道德的缺陷、本质、危害和道德建设的任务展开阐述,层层深入。 D.文章既肯定传统道德的道德正义,又指出它存在的底线漏洞,立论客观辩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忠君思想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要求在君臣关系上的推广。 B.按照传统道德要求,子女举报父亲的污腐败行为,是不道德的,不应该提倡。 C.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跟他的道德认知并无多大关系。 D.道德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务之急是提升传统道德,以适应时代要求。 练习四 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王一川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 列新情况新问题。从中国美学角度去看,这些新问题或许可以集中体现为心体群己之间的分离。一是身体 与心灵之间的悖逆越来越显著和突出,人们在身体需要与心灵需要之间的选择上陷入困境,往往为了身体 需要而淡忘心灵需要,也就是为了身感而遗忘心赏。二是群众与个人之间的对立愈益尖锐,体现为普通群 众的娱乐需要与知识分子的心灵提升需要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显著。这些表现在美学与艺术领域,就是欲望、 金融、资本或权势等成为艺术发展的强劲动因或严重桎梏。 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 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 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 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 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 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 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 美学在当代必须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 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即是关于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的学科。当前 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 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 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 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 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曾经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 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生活要超 越现实,将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到艺术水平。”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 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就是说,现实的身体感性与精神超越之思应当结合起来,艺术生活化既不 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 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 途径。 (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体群己之间的分离具有两重性,既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又是阻碍其发展的桎梏。 B.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产而此时,要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 C.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脱节,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 D.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分析蔡元培的美育主张,是为了说明必须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B.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身感心赏之学在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中引述张世英的话,是为了探讨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完美融合的途径。 D,文章多用“往往”“可能”“就是”等词语,体现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论证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身体感性和心性传统都需要向现代性转化,当前人们普遍重视前者但却忽视后者。 B.身感心赏之学是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互相融合的学问,它的建立可以使美学新生。 C.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要让身体感觉回归心灵。 D.艺术要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深层含义。 答案与解析 练习一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张冠李戴。由原文第 1 段中的“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 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可知,周代的礼乐制度直到西周中叶才正式完成,此 时已不是周公生活的年代,所以选项中的“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表述错谨。B.偷换概念。由原文第 2 段 中 的“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 而创立了儒家学 派”可知,是“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而不是“儒家学派”。D.曲解原意。由原文第 4 段中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 化内存空问,使得它足以涵融每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可知,“礼乐文 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而非选项所宫“形成于”。 【答案】 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办法。A.曲解原意。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 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二者的关系,并 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此要重建复兴礼乐丈明,颁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 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 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所以,选项中的“论证了中华更明的基础性作用”,论证 话题分析错误。 【答案】 C 3.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A.状态不当,混淆模态。原文第 2 段中说的是“没有孔子,则礼乐文 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于思想”,“若要……就 要……”是假设关系,选项改为充分条件关系,表述绝对化。C.曲解原意。o 原文第 5 段中说“儒家本身 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离儒家思想的恩辨性, 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原文是因果推导,选项中的“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蹙”变成了并列关系。D.夸失事 实。原文第 6 段中说“新时代,儒肇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 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这里只是说“关键所在”,选项中的说法 “就会重建复兴”,太过绝对。 练习二 1.本题考查筛选并并整含文中的信息。B 项关系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第 2 段中的“区块键是一种由多 方共同维护、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靠等特点”表明,“不可篡改”“可 溯源”“安全可靠”是并列关系,而选项却表述为因果关系。 【答案】B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A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 1 段中的“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 展”和原文第 2 段中的“最具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 潮的核心技术”等内容,运用了引用论证, 但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答案】A 3.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A.曲解原意。由原文第 2 段中的“区块铸枝术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 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可知,能够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有多种,这项遗漏了 “最有潜力触发”这个关键信息,救变了原意。B 项关系错误,因果颠倒。原文第 5 段中说“把握好区块链 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机遇,除了技术层面的更新迭代,还在于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实现民生领域 落地场景全覆盖,让区块链技术越来越普及、普患,让人民享受更多技术带来的福利”,句中“把握好区 块链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机遇”是因,“实现民生领域落地场景全覆蕴”是果。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D 项以偏概全、状态不当。从原文第 6 段看,影响区块链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如“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 导和规范”“耍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锚管理中”等; 选项“如……便……”表述绝对化。 【答案】 C 练习三 1.D 【解析】A 项,中国人的道德基础是家庭血缘关系,不包括朋友、师生等熟人。对待朋友、师生 等熟人的道德要求是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要求的扩展。B 项,“执行与否,法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裁定”有误,原文意思是说,作为个人,“亲亲”可以互隐,也可以不“互隐”,而不是说近亲属容隐 原则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C 项,“缺少监督”的分析有误,在陌生人的社会作不道德的事,是因为这 些事超出原道德规定的范围,而不是缺少监督。 2.A 【解析】A项,“存在的道德隐患”之说错误。文章引用“一回生,二回熟”等熟语是为了说明传 统道德推广的过程,而不是其存在的道德隐患。 3.C 【解析】C项,环境决定论错误。根据原文,一个人在陌生环境下的不道德行为,是因为他用原道 德来衡量,不觉得自己不道德。 练习四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A 项,“心体群己之间的分离具有两重性”于文无据,就是欲望、金融、资本或权势等“成 为艺术发展的强劲动因或严重桎梏”的是欲望、金融、资本或权势等,不是指心体群己之间的分离。C 项, 身感心赏之学是作者倡导建立的学科,“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分析不当。D 项,“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 生活”是“生活艺术化”的要求,不包括在“艺术生活化”的范畴之内。 2.B 【解析】文章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C。【解析】“目的是要让身体感觉回归心灵”的说法错误,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于安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