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9月 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少人认为,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否超过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产业结构就越合理。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脱实向虚”现象,与此认识有一定关系。能否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需要深入分析。 从理论上看,此观点的源头是“配第——克拉克定理”。167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对从业者的收入进行比较后发现: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而后他预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重心将逐渐从有形产品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生产。具体表现为:当工业部门收益超过农业部门时,劳动力将从农业转向工业;当商业部门收益超过工业部门时,劳动力会从工业再转向商业。1940年,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根据配第的预言,对40多个国家(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和产出作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与配第的预言完全吻合。于是,学术界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合二为一,统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之后,一些西方学者撰文推介,该定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 从特定历史阶段看,配第的预言并没有错,但“配第——克拉克定理”并非“定理”,而是“定律”。在科学上,定理是用演绎逻辑推导出的命题,定律则是根据特定时空条件下大量经验事实归纳出的结论。定理可以不受时空条件约束;定律则受时空条件约束,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成立。无疑,“配第——克拉克定理”来自经验事实,属于定律。既然是定律,就要受时空条件约束。那么,约束该定律的时空条件是什么?配第和克拉克对此未作说明,但研读二人的著作可以发现,该定律在时间上要受经济发展阶约束,在空间上要受分工范围约束。 受经济发展阶段约束,是指该定律只在特定发展阶段成立。农耕社会没有出现分工与服务业,“配第——克拉克定理”显然不成立;在后工业化时期,该定律也不一定成立,因为前面说过,该定律是对经验事实的归纳,而无论是配第还是克拉克,由于受他们生活年代的局限,都未能对后工业化时期的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受分工范围约束,是指该定律的适用范围取决于分工范围。具体讲,在工业化初期到中期,如果分工范围局限于某个地区,则“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该地区;如果分工范围扩大,当一个国家形成地区间分工时,该定律就适用于这个国家而不再适用于某个地区。例如,假定一个国家甲乙丙三地的比较优势 分别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如果该国已形成地区间分工,甲乙丙三地则不必拘泥于“配第——克拉克定理”,可各自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这样一来,从某个地区看,产业结构演进不符合该定律;但从整个国家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则与该定律保持一致。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内各地区产业定位不是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而是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都去发展第三产业,结果会怎样?一是各地产业会高度趋同,二是经济发展会脱实向虚,三是整体结构会严重失衡。 综上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阶段性规律,并非永恒规律;而且其适用范围由分工范围决定,也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推动产业发展,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切不可盲目发展第三产业,陷入产业结构升级的误区。 (选自王东京《避开产业结构升级的误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重心将会逐渐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 B.“配第——克拉克定理”从特定历史阶段看揭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配第和克拉克共同合作研究的成果。 C.“配第——克拉克定理”是对特定阶段产业结构演进事实归纳后得出的,不是用演绎逻辑推导出的。 D.“配第——克拉克定理”具有局限性,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不必拘泥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的时空条件进行辩证分析,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B.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究产业结构升级陷入误区的原因,有其现实的指向。 C.文章第三段通过辨析概念论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不是定理而是定律的观点。 D.文章层层分析,最后得出了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容易陷入产业结构升级误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配第的预言表明,利益因素是推进三次产业重心转变的唯一驱动。 B.工业化初期的某一地区如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那么其产业结构越合理。 C.某地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产业高度趋同,说明该地经济存在脱实向虚问题。 D.经济学家如果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开展研究很难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定理。 【答案】1.B 2.B 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B项,“是配第和克拉克合作研究的成果”曲解文意,原文第2段说“于是,学术界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合二为一,统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可见并不是他们俩人共同合作研究的成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有误,属无中生有,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论述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A项,“利益因素是推进三次产业重心转变的唯一驱动”分析错误,属主观臆断,原文第二段是“具体表现为:当工业部门收益超过农业部门时,劳动力将从农业转向工业;当商业部门收益超过工业部门时,劳动力会从工业再转向商业”,并没有指出“利益因素是推进三次产业重心转变的唯一驱动”; B项,“那么其产业结构越合理”分析错误,属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4段“如果分工范围局限于某个地区,则“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该地区;如果分工范围扩大,当一个国家形成地区间分工时,该定律就适用于这个国家而不再适用于某个地区”,并没有提到“如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那么其产业结构越合理”; C项,“说明该地经济存在脱实向虚问题”分析错误,属强加因果,从原文第4段“如果一个国家内各地区产业定位不是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而是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都去发展第三产业,结果会怎样?一是各地产业会高度趋同,二是经济发展会脱实向虚,三是整体结构会严重失衡”可知提到的这三个方面都是按照“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都去发展第三产业并列关系的后果,三者是并列关系; D项分析正确。 故选D。 【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O%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 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市、区)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A5创业网《发展乡村旅游,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光明网·旅游频道)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6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分别是2015年、2013年。 C.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 B.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市、区)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 D.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 【答案】4.D 5.C 6.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成为国家扶贫的重要方式。②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局面。③增加创业机会;其他社会效益显著。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D项,“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分析错误,分析从图表一可知接待人次的增长率超出年平均值的没有三个年份。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 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 A 项,“最初叫‘农家乐’”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1段“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可知“农家乐”应是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初”现象; B项,“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说法绝对,材料二第1段“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而题干没写“俨然”,说法太绝对;“大部分”不够严谨,材料二第1段“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市、区)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里的具体数字不等同于“大部分”,“大部分”不够严谨; D 项,“拿出专项资金”于文无据,且材料三中谈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没有“拿出专项资金”的内容; C项分析正确。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比如考生通过阅读本题题干可知本题考查“概括乡村旅游的好处”,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后从材料中归纳整理内容。 本题可从国家、农民、社会三方面总结乡村旅游业的好处。从材料一“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O%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 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可得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从材料二“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市、区)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可得出: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扶贫的重要方式。从材料二“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可得出乡村路旅游业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从材料二“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可得出:乡村旅游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局面。从材料三可得出乡 村旅游业能增加创业机会;其他社会效益显著。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章节和句子。也指对古书章节句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指章句之学。 B.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C.国子,国子监的简称,朝廷设立的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D.金紫,指金印紫绶,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旧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要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答案】7.A 8.D 9.C 10.(1)大盗侵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 (2)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致仕”为退休,“即日”为当日,不应断在一处,所以BD两项错。“洛”指洛阳,“居”为居住,二者不能断在一处,故选A项。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中“金紫”后代指高官显爵。“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有误。故选D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由文中“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的意思是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知张策的晋升,并非都因太祖赏识, 故选C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题中第一句重点字为“奉”是侍奉,“多”是赞美;第二句中为“属”是恰好遇到,“行者”是路人,同时此句是被动句。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喜欢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了。鼎尚的文字多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张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 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乾化二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 B.打败了“千骑虏”,杀出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 C.“黄云断塞”“白草连天”勾勒出塞外沙漠黄沙飞扬、枯草连绵一望无际的边塞景象。 D.“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1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1.D 12.相同的是: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渴望。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悲叹。本诗尾联借少年之曰,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才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结构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D项,“都从侧面”错误。即使在风火间歇期也不忘“寻鹰射雁”切磋武艺,“寻鹰去”“射雁归”是对少年的正面描写,而非侧面。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仗剑报国的豪情与初唐杨炯同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如出一辙的。诗中热血“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悲叹。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渴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 (2)《阿房宫赋》首段写出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 【答案】 (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祠”“覆”“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不在意外界对他的评价,只是达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罢了。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写飞雪飘进珠帘,打湿了军帐,让人感到异常寒冷。 (3)《琵琶行》中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的琵琶女,只能“_________”,回想自己昔日“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时光,也只能“_________”。 【答案】 (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3)老大嫁作商人妇 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幕”“衾”“阑”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过_________的开发,便会引爆乡村旅游。因此,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_________。然而,( ),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对农民来说,_________和抛家别亲地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产业是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文化是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时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流离失所 耳濡目染 B.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流离失所 潜移默化 C.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背井离乡 潜移默化 D.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背井离乡 耳濡目染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B.现今乡村旅游活动,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C.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协同乡村旅游发展 D.现今的乡村旅游协同田园综合体发展 【答案】15.C 16.C 17.A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比较高”修饰“生活待遇”后,与横线前农民在本区内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更多收益的语意不符,因为不是“生活待遇”,而是获得工作收益后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故用“生活水准”更符合句意,据此排除BD; 语病二是语序不当,“支撑产业”应改为“产业支撑”,据此排除A。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在辨析时首先要弄清语境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色彩和风格等,这是解题的基础;然后弄清成语本身的意义用法,从结构、色彩、出处等角度进行了思考推敲;然后结合成语的理解与具体语境相对照,作出正确的判断。 先看第二空:“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第二空形容“这股大潮”,应选“应运而生”,据此可排除BD。 再看第三空:“背井离乡”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流离失所”指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语境为“农民进城务工”,应选“背井离乡”,据此排除 AB。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句子的话题“田园综合体”,交代的内容是关于“乡村旅游”之事,据此排除B; 括号后的“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说明功能增多,据此排除CD。 故选 A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 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答案】18.B 19.A 20.D 【解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因此排除C、D;“加大”与“处罚”搭配不当,排除A。(请注意文段中只有一处错误,2019全国卷三的病句改错中原句同样只有一处错误,要特别注意)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根据语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填入“突飞猛进”。 第二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根据语境“‘刷脸’已经”,填入“屡见不鲜”。 第三组,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根据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填入“方兴未艾”。 第四组,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根据语境“必须”,填入“未雨绸缪”。 故选D。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1.赵勇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资金不够,向李文借款人民币20万,双方约定月利率为1%,还款日期为一年后(2020年6月15日),赵勇向李文出具借条。借条中存在多处问题,请你找出5处并作修改。 借条 因自主创业需要,现借贰拾万圆整,所借现金现已收到,利率为1%,2020年6月15日到期时本息一并还清。 敬请惠存 借款人:小勇 6月15日 【答案】1.“借”前加“向李文” 2.“借”后加“人民币” 3.“利率”修改为“月利率” 4.“惠存”修改为“立此为据” 5.“小勇”修改为“赵勇” 6.“6月15日”前加“2019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本题是借条,所以要根据借条常见的格式来答题即可。故概括为以下几点:1.“借”前加“向李文”;2.“借”后加“人民币”;3.“利率”修改为“月利率”;4.“惠存”修改为“立此为据”;5.“小勇”修改为“赵勇”;6.“6月15日”前加“2019年”。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本题是借条,所以要根据借条常见的格式来答题即可。 22.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或“道”字作简要解析。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摆脱私心的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 【答案】“儒”左边是“人”右边是“需”合起来仿佛是说“人需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积极进取主动担当,即“拿得起”。 “道”左边(外面)是“走”,右边(里面)是“首”,合起来仿佛是说要“走脑子”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脑中要想透彻,依道而行顺应规律,即“想得开”。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理解汉字,参照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或“道”字作简要解析。先分析示例,先从结构方面对“佛”字进行拆解,然后后起来进行理解其含义,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理解其蕴含的道理。考生在“儒”和“道”字中任选一个即可。比如,“儒”字,先分析其结构,左边是“人”右边是“需”。然后合起来理解其字面意思,合起来仿佛是说“人需要”的意思。再理解其蕴含的道理,这分明是说要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积极进取主动担当,即“拿得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新中国历代领导人把“人民放在心上,使命扛在肩上”作为对人民的庄重承诺。《领袖谈治国理政》一书自始至终彰显“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和情怀。 (2)慕生忠和孔繁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长期扎根西藏,矢志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促进西藏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他们在氧气最稀缺的雪域高原,不断抒写和丰富“老西藏精神”。 (3)以钱学森和罗阳为不同时代优秀代表的航天航空人,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默默无闻,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他们用赤胆忠心讼释着“恪尽职守为国家”的信仰,用责任与生命托起导弹和战机完美升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星辰不畏黑夜的包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那一刻发出动人的光芒;冬日不惧寒风的凛冽,为正在瑟瑟发抖中的人带来一丝暖意。无论前面有多么困难,它们都敢于担当。 孟子曾道:“君子有终身之忧。”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担当,担当起本可以放下不管的责任,而且到死了还未放下,时时不忘。蜀国丞相诸葛亮出茅庐助刘备打江山,七擒孟获,为民族能和谐共处,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宋代名将岳飞,为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因为担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担当,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作文。试问,又有什么比担当更值得我们敬佩? 或许历史太遥远,但现实离我们最近。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他们两位,一位是革命先锋,在中华民族处在水生火热时担当起救国的重任而远 赴外国探寻救国之路,回国后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里程碑,就是在年老之时也还惦记着老百姓委托给他的生活发展重任,不肯放下;一位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为了让人民吃上香喷喷的稻米,他主动担当起培育杂交水稻的重任,不辞辛劳,日夜守护着得来不易的秧苗,历经各种磨难,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争了一口气。 相反,有些人却选择卸却。袁世凯,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曾向百姓许诺,说一定会将光明带给他们,然而,他那本被掩盖的“君皇梦”也逐渐地随着地位的提升而显露无疑,百姓托给他的重任估计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若为官者,就当以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越是圣贤豪杰,所担当的责任就越重大,只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才会使他们时时刻刻将责任揽在肩头,任何困难都不能使他们放下;担当,若为民者,就应以民之道来为天下负责,尽管自己渺小,但只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担当起哪怕是一份小的责任,在担当中长大成人。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题是一道由三则材料组成的多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还需要在理解三则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的立意。 首先,第一则材料是从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责任担当和政治情怀上谈的,“把人民放在心上, 使命扛在肩”,说的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 自己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我将无我,不服人民”则是侧重突出了领袖的治国理政观念,这里的“我将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指的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的崇高精神境界;这里的“不负人民”则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国家至上的远大格局,是把“人民放在心上,使命扛在肩”的精炼概括。 如果说第一则是以执政者的高度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和政治情怀,为我们高屋建瓴地构建出一种大境界,大格局,那么第二、三则材料则是从基层干部深耕基层和航天英雄筑梦航空两个层次将这种大境界、大格局的具体化,并点出了要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必须具备的各种精神品质和具体做法。如果说材料一提出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材料二和材料三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具体来看,材料二主要突出了以慕生忠和孔繁森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在基层建设中克服困难, 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为西藏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里考生可抓住材料中“艰苦奋斗”、 “默默奉献”和“老西藏精神”这三个关键词来诠释如何以“无我”之境行“为民”之实。其中,考生可能会对“老西藏精神”一词感到陌生,所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 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 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三则主要突出了以钱学森和罗阳为代表的一代代的航天人,以国家利益为先,牺牲 个人利益,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勇于创新,为开创和发展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材料以航天科学和归国学者为例,为考生开拓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促使考生展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默默奉献一切的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奋斗者的联想,有助于拓展本次作文题的外延。 综合来看,三则材料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例基础,考生只要围绕关于“无我”和“为民” 展开阐述、分析,或阐述其概念,或分析其价值、意义、影响,或论述怎么做,都应视为符合题 意。可以说,本次作文紧靠政治热点,关切家国情怀,既可站在政治大局的宏观层面做大开大合的阐述,也可从小人物大情怀的微观层面做情深意切的抒情呼告,考生可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思考 是大范围多方面的。 立意: 1.以“无我”之大境界打造“不负人民”的大格局。 2.“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3.执政为民,须有“无我”的担当和情怀。 4.以“大西藏精神”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5.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发展、人民的利益,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无私与忘我。 6.只要有一颗为国为民、干事创业之心,再平凡的岗位也是大舞台,再小的人物也有大作为。 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素材: (1)古有苏子卿威武不屈、持节牧羊,文天祥拒绝诱惑、坚守本心;今有黄大发凿渠利民、大行至朴,林俊德献身科研、隐姓埋名。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面对诱惑不忘初心,守住了国家民族大义。 (2)为国:民族脊梁民族魂。林则徐,于列强横行之时,万里销烟,雄壮虎门,壮我国人!是他,冷对昏君,怒对贪官,担当起“开眼看世界”的责任;是他,含恨被贬,忠而被忘,仍心念强国图存的责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拥有的是一个英武的民族魂! (3)李剑英,命运给他16秒,他就用凛然之生命担当起人民的安全。“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就让生命转向……”这位长空英雄,用人生最珍贵的16秒,践行了军人为民的责任。16秒钟,飞机陨落,却有一个侠义的灵魂化为明星,永保人民!侠之大者,满豪情,轻生死,敢担当,壮矣! (4)王继才32年与海洋为伴,与孤独相守,为祖国海防事业奉献一生;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驾着邮车小心行驶在崎岖的高原雪路上,几番历险,尝尽孤独,为藏区人民心中的那份期盼奉献一生。 (5)金晶,于“藏独”分子乱窜之时,孤身抵挡,紧拥火炬,展我国威!是她,用弱小的身 躯,抵住粗暴的“藏独”分子,担当起保护火炬,维护和平的责任;是她,在遭遇惊吓,再传火炬之时,依然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展现出了最完美的中国风范! 结构层次:文章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章开篇提出观点“敢于担当”,接下来文章列举诸葛亮、邓小平、袁隆平的担当,又从反面列举袁世凯的例子,阐述他没有担当起责任。文章结尾得出结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为官者,就当以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若为民者,就应以民之道来为天下负责。最后呼吁我们担当责任。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