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宏观读文__透过小说故事发现生活本质课件
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头戏,是高考的热点文体。高考对小说的考查,既重在整体把握,也重在对三要素 ( 人物、情节、环境 ) 和小说主题、标题的分析。在对整体把握的考查上,小说采用综合选择题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对小说的 “ 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 进行 “ 分析鉴赏 ” ,设题精细,表述严谨。有些选项需要我们透过小说的故事,准确把握小说的手法和主题。 (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理水 ( 节选 )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 …… 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 “ 国泰民安 ” 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 什么? —— 看明白! ” 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 ” 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 你们坐近一点来! ” 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 查的怎么样? ”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 —— 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 禀大人, ” 一位大员终于说, “ 倒还像个样子 —— 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 “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 ” 又一位大员说, “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 “ 这很好。 ”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 第三位大员说, “ 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 ” “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 ” 第一位大员道, “ 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 ” “ 放他妈的屁! ” 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 “ 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 ‘ 湮 ’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 ‘ 导 ’ !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 这是蚩尤的法子! ” 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 “ 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 禹一声也不响。 “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 我看大人还不如 ‘ 干父之蛊 ’ , ” 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 ” “ 要而言之, ‘ 湮 ’ 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 ” 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 别的种种,所谓 ‘ 摩登 ’ 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 禹微微一笑: “ 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 导 ’ 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 有删改 ) 速读点拨: 回扣一轮知识 , 解读文本信息 。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阅读,要紧紧把握小说的 “ 三要素 ” ,小说的三要素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关键点一: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 , 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 不同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同 。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 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 ,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个 的大禹形象。次要人物是陆续到京的大员们,作者采用 的手法,以大员们对百姓疾苦的漠视、对古有教条的固守表现大禹的 形象和 精神。 大禹和他的随员 一心为民、不守教条、采用疏导方法治水 反衬 爱民 改革 关键点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 、 演变的全过程 。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的情节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阶段,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甚至可以虚构。 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如下: 关键点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所做的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这篇小说中,虽然没有具体的自然环境描写,但却有社会环境的暗示: ;大员们 ;大禹和他的随员, 。这正是社会大劫难、大变动中社会各阶层的形象写照。 洪水泛滥,百姓水深火热 大快朵颐、 肉山酒海,肥头大耳、满面油汗,信口雌黄、胡言乱语 面目黧黑,形如乞丐,实地考察,力排众议 关键点四: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 、 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 , 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 , 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大员们和大禹及其随员等来揭示 。歌颂了大禹 的精神和 的胆识。 人性中的假恶丑及真善美 脚踏实地、埋头苦 干、拼命硬干 勇于改革 真题试做: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试题 。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 “ 水乡沿途的风景 ”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 “ 流出着一层油汗 ” ,与写祥林嫂 “ 眼珠间或一轮 ” 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针对禹提出的 “ 导 ” 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 “ 老大人 ” ,是以所谓 “ 孝 ”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 “ 水利局 ”“ 时装表演 ”“ 摩登 ” 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 “ 大禹治水 ” 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解析: D 项,说 “ 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 是错误的。本文选自鲁迅的 《 故事新编 》 ,是作者改编的中国传统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隐晦深刻地联系现实,塑造了大禹以及其他协同治水的实干家、昏庸的官员等鲜明的有指向性的形象,使用 “ 水利局 ” 等现代词语,增强了现实讽刺性。 答案: D 解析: 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 如何具体塑造 ” 其实就是要求回答作者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其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正侧面结合等。然后,找到文中最能体现 “ 禹 ” 及其随员的形象特点的句子,确定具体艺术手法,并考虑众大员的描写对禹及其随员形象塑造的作用。作答时,先答出描写手法,再结合情节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 答案:① 形象描写 。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 “ 乞丐似的大汉 ” ,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 “ 中国的脊梁 ” 形象。 解析: 题干已明确了答题角度,要求从 “ 故事 ” 和 “ 新编 ” 的角度分析。从 “ 故事 ” 的角度,要考虑本文大禹治水的情节是否有历史依据。从 “ 新编 ” 的角度,要考虑小说有哪些虚构,语言有什么特点,还要考虑主题的现实性。 答案:① 大禹治水的 “ 故事 ” 本身于史有据 , 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 , 富有历史韵味 。 ② “ 新编 ” 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 “ 故事 ” 进行 “ 新编 ” ,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以历史故事反映社会现实,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