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训练(全国)3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翻译 训练(全国) 二、请翻译下面各文段。 1.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答案: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把墙弄塌了,他的儿子说:“不把墙砌起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他邻居的父亲也这么说。天黑以后果然丢失很多财物,他家的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父亲。 2.汉人煮箦 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轹辘①,欺我如此。” 注:①轹辘,诡诈。 译文: 答案:有个中原人去吴国,吴国人上了道笋做的菜,(中原人)问是什么东西,吴国人回答说:“竹。”(中原人)回家后煮床上的竹席可怎么也煮不熟,于是对他的妻子说:“吴人诡诈,像这样来欺骗我。”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答案: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苗不长就把它们往上拔,(然后)疲倦地回家,对他家的人说:“今天很累啦,我帮助苗长(快)了。”他的儿子跑去看苗,苗都枯萎了。 4.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答案:鲁国有个拿了根长竹竿进城门的人,开始是竖着拿的,进不去;又横过来拿,还是进不去,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翁来到说:“我虽然不是圣人,但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从中间截断再进呢?”于是他就按照老翁的说法截断竹竿。 5.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译文: 答案: 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衣服出去,天下雨,就脱掉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来了,他的狗不认识他就对着他叫。杨布生气了,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是这样啊。如果先前让你的狗白颜色出去,黑颜色回来,你难道不奇怪吗?” 6.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译文: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译文: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译文: 解析:(1)“行”“动”的理解很关键,要翻译准确;“法度”放在副词“皆”后,此处应活用为动词,译为“符合法度”。 (2)“虽”译为“即使”,“以为”可译为“认为”,“与”译为“送给”“赠给”,“妄谋”译为“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其中“犹”与“况”相对应,翻译时要注意这种对应关系,译为“尚且”“何况”,语气贯通。 (3)“若”,代词,译为“这样的”;“损”译为“损害”,“益”与之对应,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使……获益”,意译为“对我有好处”。 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参考译文】 有品行(的人),(即使)很贫贱也可以去与他结交;没有品行(的人),即使大富大贵也不要去亲近他。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会有丝毫超出法理,违背本分的行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讲究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同乡和蔼,不把灾祸留给他人,以后也绝对不会有灾祸。没有品行的人,诡诈奸伪,(对人)凶暴忌恨,这些都充塞于他的胸间;他一心所想到的,都触犯到了法理,贪婪的口水挂满嘴边,吞并据有的心思很嚣张,一旦他有了时机,便会凭借权势强行夺取;(他们)即使死了,(对身后之事)也有所谋划,残余的恶行还是会毒害于人,必定难以善终。普通人有品行,就能保全自身,守住家业,保护子孙,(死后)遗留下来的善行也会被民间流传;公卿大臣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道没落,使国家败亡,丢失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为此作一个判断:没有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得到这样的人(有行之匹夫)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人在我这里,他却拒绝我,又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那些被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那样的人)了。随意地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小人了;能够自己反省自身,就不失为一个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当履行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我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的样子唯恐有所违背,有辱父母。希望能坚定地走入正道,希望最终能成为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告诫。 三、(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渝”应该引申为退步。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第一个是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是介词,凭借。B.“乎”,相当于“于”,介词,在。C.“于”,第一个是介词,比;第二个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于。D.“而”,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B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译文: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译出大意,力求字字落实。重点词语:“患”“乘”“徒”“伦”。(2)译出大意,力求字字落实。重点词语:“匪”“由”“济”。 答案:(1)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2)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10.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确定文章三、四、五段为要点范围,然后筛选出关于学习目标、态度、方法的关键词句,最后,组织概括出答案。 答案:①学习目标:立志、立德;②学习态度:立志、勤奋、执着、专心;③学习方法:正心修行,循序渐进,积累、贯通。 【参考译文】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亲虞秘,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举为孝廉,任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逐渐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亿万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 于是来求学者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诰勉励训诫他们说: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之流,年轻志盛,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年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觉得教化忽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染料,布和染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是颜渊之类的人。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中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有新的称誉,朋友敬而乐之,朝中大夫敬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积累一勺勺的水成为江河,积聚小土粒增高山峰,如果没有志气不勤奋刻苦,当然不能成功。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日积月累,那么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威严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