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成都七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期高 2021 届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状况,第一种是起于邪恶的人物,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 然的机运,第三种是起于普通的地位对立和相互关系。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正足以显示“不幸” 乃人生所固有,即人生即苦痛,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所以真正的悲剧, 既不是“盲目的运命”,也不是因为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而是“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 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这样才是 最具悲剧美的。 曹禺先生的悲剧,也受到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曹禺先生对于《雷雨》的写作意图是 这样说的:“《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结果,并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 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错。”我们都知道周朴园是《雷 雨》人物不幸的制造者,是罪恶的元凶,他是鲁侍萍和蘩漪这两个女性不幸的制造者。 按理周朴园这个人物应该死去才应顺应人心,但是曹禺让周萍死,四凤死,他让鲁侍萍 疯,让蘩漪疯,最让人感到不平的是作为剧中唯一一个保持纯洁个性与充满理想与美好愿景 的人物周冲竟然也死了,他一直是为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而追求,多么天真、纯洁的人物,最 后还是为救自己所爱的人死去。唯独没有让周朴园死也没让他疯,曹禺让他活着,孤独地活 着,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点就非常符合叔本华的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即“普通之人物, 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曹禺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安排周朴园的结局,让他孤独 地活着,这才是最不幸的。 从这几个人物的安排,可以看出《雷雨》的实际情节和结局完全体现了作者的这个本意。 中国古代的戏剧家、戏曲家在戏中大多主要以塑造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模式来表现好人和 坏人之间的冲突,或者表现一些人间的悲欢离合、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等题材内容,或者表 现大团圆的结局。他不写好人坏人的斗争,他所塑造的人物像周朴园、蘩漪,像周萍、陈白 露,我们很难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常常是好坏兼备,丑美并具。两者复杂地扭结在一起, 这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他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不是好和坏的问题,而是致力于反映人物精神 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艺术手段把这种精神痛苦传达得 - 2 - 淋漓尽致,所以他就超越了传统戏剧模式。 曹禺同情的、批判的、痛诉的对象往往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也不是哪一个具体的阶级, 而是整个社会,是人类自身。曹禺极为出色地塑造了蘩漪、陈白露这两个悲剧典型,十分成 功地刻画了鲁侍萍和曾文清、周萍等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这是曹禺对现代文学的 贡献。曹禺悲剧给我们的启发是:关键在于要写出痛苦的深刻性。悲剧的“悲”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悲,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环境中,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他们 的地位逼使他们明知故犯地、争着眼睛地相互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 完全错误的”。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这样的悲就是深刻的悲,这是至悲,最美的悲。 (选自顾颖《从“叔本华第三种悲剧说”看悲剧美感》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叔本华说,“盲目的运命”和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所造成的悲剧,并不具有悲剧美,最 具悲剧美的是第三种悲剧。 B. 受到叔本华悲剧观的影响,曹禺创作《雷雨》的意图是表现天地间的残忍,这在四凤和周 冲的死上面得到了体现。 C. 周朴园是《雷雨》剧中人物不幸的制造者和元凶,他的专制直接造成了四凤和周萍的死, 他还逼疯了鲁侍萍和蘩漪。 D. 《雷雨》实际情节和剧中人物的结局,很好地诠释了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这使得《雷 雨》跟传统戏剧截然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出叔本华将悲剧分为三种状况,并重点运用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曹禺的 《雷雨》。 B. 文章的第二段引用曹禺的原话,印证了曹禺创作《雷雨》,受到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的影 响。 C. 文章将周朴园和部分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对比,主要是说明了周朴园的结局其实才是最不 幸的。 D. 文章由《雷雨》中周朴园、繁漪等主要人物谈到曹禺其他剧作的主要人物,增强了观点普 适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戏剧家、戏曲家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上,在剧本的结局安 排上,相对比较单一。 - 3 - B. 中国古代戏剧写好人与坏人的斗争,悲剧源自邪恶人物,结局是好人好报、恶人恶报,这 样的戏剧还不能称之为悲剧。 C. 曹禺笔下的人物很难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常常好坏兼备,丑美并具,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人物内心更有深度。 D. 曹禺刻画了繁漪、周萍、陈白露等一系列悲剧形象,表达的不是一般意义的悲,而是整个 社会、整个人类深刻的悲。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盲目的运命’和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所造成的悲剧,并不具有悲剧美”错误,“盲 目的运命”和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所造成的悲剧,也具有悲剧美,只不过不是“最具悲剧 美”。 C 项,“他的专制直接造成了四凤和周萍的死”说法绝对,且于文无据。 D 项,“《雷雨》跟传统戏剧截然不同”错误,原文说曹禺“超越了传统戏剧模式”,并非“截 然不同”。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主要是说明了周朴园的结局其实才是最不幸的”错误。主要是说明了《雷雨》的悲剧, 符合叔本华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无法推断出“这样的戏剧还不能称之为悲剧”这一结论,“悲剧源自邪恶人物”是叔本 - 4 - 华将悲剧进行分类后的第一种悲剧。 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 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 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现在的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 医疗产业,其发展模式从一种单一救治模式转向了“防-治-养”一体化模式。发展大健康产 业,就是要大力发展涵盖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支撑的养老养生保健 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康体运动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大健康产业 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经 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大推动力。大健康产业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民生产业,是 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服务身心健康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十分巨大。但是,当前我 国大健康产业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资金、项目支持等方面力度仍不够大。 (摘编自吴明兰《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时不我待》) 材料二: - 5 - 注:图一中每一年的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结构依次为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 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养老产业 (摘编自《2017 年我国大健康行业产业结构及市场规模分析(图)》和《2014~2016 年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材料三: 当前,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大量疾病不是单纯由生物因素引起,而是综合 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医学模式,关口前移,重 心下沉,才能较好地控制疾病。 国务院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方向,国家卫健委推行“互联网+医疗健 康”便民惠民活动,要求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结算、用药、公卫、家庭医 生服务、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应急救治、政务共享、检查检验等十方面的服务流程,这相 当于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打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局面, 整合并重新配置资源,重塑大健康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医疗体系需要联动医疗、医药、医 保三方,并对个体进行疾病前、中、后的全周期管理。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也在倒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大医院应主动打破“信息孤岛”, 以维护患者健康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优化服务流程,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就医需 求,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 措。 (摘编自李红梅《让“互联网+”托起“大健康”》) 材料四: 当前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机遇,潜力巨大。在庞大的人口数量、老龄化加剧、技术突 破、互联网+、医疗体制改革等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到 2020 - 6 - 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预计会突破 8 万亿元。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 体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让庞大的老龄人口变成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摘编自《“十三五”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健康产业这一新兴产业涵盖了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以达到维护 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 B. 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发展与“医”“养”“健”“管”相关的医药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产业,实现“防—治—养”一体化模式。 C. 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已发生变化,发病成因复杂,要改变传统医学模式,把全部工作重点前 移到预防上,才能较好地控制疾病。 D. 互联网医院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对个体进行疾病前、中、后的全周期 管理,倒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大健康产业结构来看,美国的发展比较全面,涉及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 长期护理服务等多个方面。 B.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则显得严重不足,而医药产业的占比又过高,整个 健康服务产业结构不太完善。 C. 我国保健品产业在 2011~2016 年间发展缓慢,增长不快,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迅速,这 不利于大健康产业均衡发展。 D. 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在众产业中占比最高,表现出国民对健康养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也 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6. 请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哪些方面的现实意义。 【答案】4. A 5. D 6. ①经济方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经济发展新引擎;②社会方面:体现先进社会发 展理念,带来社会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健康中国”;③民生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 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 7 -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项,“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发展与‘医’‘养’‘健’‘管’相关的医药医疗和健康管理 服务产业,实现‘防—治—养’一体化模式”说法错误。“医药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概括不全,还需涵盖以“养”为支撑的养老养生保健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康体运动产业。 C 项,“把全部工作重点前移到预防上”说法错误。原文中的“关口前移”并不等于“把全部 工作重点前移到预防上”。 D 项,“互联网医院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对个体进行疾病前、中、后的全 周期管理,倒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说法错误。张冠李戴,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 大“堵点”的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对个体进行……管理”的是“医疗体 系”。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 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 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 项,“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在众产业中占比最高,表现出国民对健康养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也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说法错误。“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在众产业中占比最高”错误, 由图表可知,应是医药产业占比最高。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 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 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哪些方面的现实意 义”,结合“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让庞大的老 龄人口变成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新引擎”“大健康产业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举措,是 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大推动力”分 - 8 - 析可知,经济方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经济发展新引擎;结合“互联网医院的建设, 也在倒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大医院应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以维护患者健康为出发 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优化服务流程,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就医需求,利用‘互联网+’,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分析可知,社会方面: 体现先进社会发展理念,带来社会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健康中国”;结合“发展大健 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质和生活质量”分析可知,民生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 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 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 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 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 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 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 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 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 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 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 “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 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 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 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 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 - 9 - 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 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 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 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 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 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 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 庹其五原本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 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 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 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 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 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然而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 那株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 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 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还 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 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 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 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 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 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 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 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 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 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 10 -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比较,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 文情节展开埋下了伏笔。 B. 第③段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又引出其话“让人觉得突兀难懂”,这些细 节描写完全是为了表现庹其五的书卷气。 C. 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小说主题紧密相关,也在结构上起到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第⑦段划线句不但表达了庹其五对茶的赞美,还饱含了他对儿子的怀念,以及对山村茶树 种植业发展的欣慰。 8. 文中写到老孙家茶铺子里银杏树,有什么用意? 9. “喝茶”作为小说构思的关键,是如何使情节紧凑精巧的?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描写银杏树的高大繁茂,写出茶铺处于古朴、苍郁的环境之中;②引 出庹其五对种茶树的感叹,侧面烘托他对茶树的深情;③心中老是惦记着茶树,为下文庹其 五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 9. ①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山村寄来的新茶结 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一事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②庹其五的 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是借助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呈 现的。③小说多次由“喝茶”引出中心事件外的其他内容,如人物的身世遭遇、帮助农村种 茶等。喝茶在小说中起到了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③段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又引出其话‘让人觉得突兀难懂’,这些 细节描写完全是为了表现庹其五的书卷气”说法错误。“完全是为了表现出庹其五的书卷 气”分析有误。引出其话“让人觉得突兀难懂”,目的在强调他自己的恬然自安:“自己的 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 故选 B。 【8 题详解】 - 11 - 本题考查小说中形象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文中介绍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 具体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可以从物象与情节的关系,对表现人物 形象的作用,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来分析,另外,如果该物象贯穿全文,则要考虑是不是 线索。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析小说的主旨。结合“银杏高四五 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分析可知,作者通过对银杏树长势的描写,是为了突 出茶铺的环境特点。结合“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 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分析可知,正是由于这颗银杏树的存在, 才使庹其五有后面对茶的议论,所以也起到了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也侧面烘托他对茶的 深情。再从结构、情节方面来看,对银杏树的描写在文章的第二段,那么它在情节上的作用 主要是和下文的关系密切,而文章的下文重点写了庹其五对茶的喜爱,甚至通过种植茶树摆 脱丧子之痛,并且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所以情节上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的这 些情节作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情节的作用要从五个角度考虑:1.从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角度考虑;2.从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角度考虑;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4.从情 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5.从情节与读者的关系角度考虑。本题,题干“‘喝茶’作 为小说构思的关键,是如何使情节紧凑精巧的?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结合作品内容陈 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具体作答时一定要紧扣文本、观点明确、言之有 理。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喝茶”是全文的结构 线索,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 结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一事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精巧;结合庹其五 “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后来 “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 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分析可知,庹其五“喝茶”时的心境不 同,人生态度前后有着变化,这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是借助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 和心理呈现的。庹其五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他并没有因失去亲人而痛苦郁闷,反而积极帮 助村民,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 “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 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这些事情都是借“喝茶”引出的,故喝茶在 小说中起到了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12 - 【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 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 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 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 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 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 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古文诗歌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祖嶷,魏河阳太守。父允,周万州刺史。衡幼怀志尚,有骨 梗风。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周武帝居太后忧.,与左右出猎,衡露髻 舆棺,扣马切谏。帝嘉焉,赐衣一袭、马一匹,擢拜汉王侍读。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 大旨。累迁掌朝大夫。 隋文帝受禅,拜司门侍郎。及晋王广为河北行台,衡历刑部、度支二曹郎。行台废,拜 并州总管掾。王转牧扬州,衡复为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夺宗之计,多衡所建。 迁扬州总管司马。熙州李英林反,署置百官,以衡为行军总管讨平之,拜开府。及王为皇太 子,拜衡右庶子。 炀帝嗣位,除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四年,帝幸 汾阳宫。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与纪弘整具图奏之。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为 请,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臣曰:“张衡自谓由甚计画,令我有天下。”时齐王暕失爱于 上,帝密令人求其罪。有人谮暕违制,将伊阙令皇甫诩从之汾阳宫。又录前幸涿郡及祠.恒岳 时,父老谒见者,衣冠不整。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曰: “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 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 以衡为不可。及与相见,未有所言,又先谓玄感曰:“薛道衡真为枉死。”玄感具上其事。 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祭具。帝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既而除名,放还田里。帝 - 13 - 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 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武德初,以为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北史•列传第六十二》)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B.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C.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D.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1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名字始于西周,夏称之为序,周称之为庠,是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忧,即父母丧,封建社会官员在职期间若遇父母丧事则须辞官归家守孝,是谓“丁忧”。 C. 祠,祭祀,文中指炀帝祭祀五岳之恒山,与《汉书·苏武传》中“从祠河东后土”意思一 致。 D. 赠,加封官职、爵位等,是古代朝廷对于国家有特别贡献的大臣的一种嘉奖行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在太学求学期间,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受到了同辈的推崇。 B. 张衡历仕三朝,炀帝继位除去给事黄门侍郎和银青光禄大夫,升他做御史大夫,对他很看 重。 C. 张衡因礼部尚书杨玄感及江都郡丞王世充参劾而惹怒炀帝,差点被杀,后被放归故里受到 监视。 D. 张衡临死前的一番话,表明他对自己被隋炀帝赐死很不理解,心中感到非常冤屈与愤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为请,帝意甚不平。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张衡一有机会就进言规劝,用连年劳役繁重,百姓困顿为由而为百姓请命。隋炀帝心 中很不满。 (2)有人到张衡处告宫监,张衡不予查究,反而将讼书交给宫监看,那人被宫监狠狠地整治。 【解析】 - 14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衡妾妄言衡怨望”,“衡怨望”是“妄言”的内 容,故本句不能断开,排除 A;“临死大言曰”,“临死”是“大言”的状语,可以断开,排 除 C;“我为人作何物事”,“何物事”是“作”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D。 本句译文:张衡的妾胡乱说张衡怨怪朝廷,诽谤朝政,隋炀帝赐命他在家里自尽。临死时, 他大声说:“我为别人做了什么事,只是希望活得长久!”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 项,“赠,加封官职、爵位等,是古代朝廷对于国家有特别贡献的大臣的一种嘉奖行为”说 法错误。赠是死后追封爵位,用文中张衡死后被追封之例可验证推知对“赠”的解释不正确。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炀帝继位除去给事黄门侍郎和银青光禄大夫”说法错误。原文“炀帝嗣位,除给事黄 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此处“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承间”,趁机会;“比年”,连年;“疲敝”,困顿; - 15 - 第二句得分点:“诣”,到;“讼”,状告;“为……所”,表被动。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祖父张嶷,魏时任河阳太守。父亲张允,北周时任万州刺史。 张衡自幼胸怀大志,有耿直的风操。十五岁时,到太学就读接受学业,精研深思,受到同辈 们的推崇。周武帝在为太后守丧期间,与随从出外打猎,张衡披发载棺,拦住马头恳切谏阻。 武帝赞赏他,赏赐他一套衣服、-匹马,提拔他担任汉王侍读。张衡又师从沈重学习《三礼》, 粗略弄懂了主要意思。多次升迁掌朝大夫。 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称帝后,拜任司门侍郎。等到晋王杨广主持河北行台时,张衡历任 刑部、度支二曹郎。后来行台废置,拜任并州总管属官。等到晋王转任扬州牧时,张衡又做 晋王的属官。晋王非常亲近信任他,张衡也尽心竭虑侍奉晋王。晋王夺取太子之位的谋略, 大多是张衡所策划的。升任扬州总管司马。熙州人李英林谋反,任命了文武百官,朝廷派张 衡做行军总管征讨平定了他的叛乱,拜任开府。等到晋王被立为皇太子后,拜任张衡为右庶 子。 炀帝继位后,授予张衡为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又升任御史大夫,很受亲信倚 重。大业四年,隋炀帝临幸汾阳宫。当时隋炀帝想扩建汾阳宫,命令张衡与纪弘整绘制图样 进呈。张衡一有机会就进言规劝,用连年劳役繁重,百姓困顿为由而为百姓请命。隋炀帝心 中很不满。后来曾经看着张衡对侍臣说(即对侍臣议论张衡):“张衡自认为由他做不一般的设 计,使我得到天下。”当时齐王杨睐失宠于皇上,隋炀帝暗中派人搜求杨昧的罪行。有人诋 毁杨昧不守臣规,带伊阙县令皇甫诩相随到汾阳宫。又奏告以前巡幸涿郡和祭祀恒山时,父 老乡公来拜见的人,很多人衣冠不整。隋炀帝责怪张衡身为御史都不能检举纠正,转调张衡 外任榆林太守。 第二年,隋炀帝又临幸汾阳宫,张衡监工修筑楼烦城,因而拜见隋炀帝。隋炀帝不满张 衡没消瘦,以为他不以过失为意,于是对张衡说:“您很是心宽体胖,应暂回郡府。”张衡又 - 16 - 回到榆林。不久敕命张衡监工修筑江都宫。有人到张衡处告宫监,张衡不予查究,反而将讼 书交给宫监看,那人被宫监狠狠地整治。礼部尚书杨玄感受命来到江都,那人到杨玄感处喊 冤。杨玄感本以为张衡处理不当。等到与张衡相见,还未来得及说话,张衡又先对杨玄感 说:“薛道衡真是死得冤枉。”杨玄感讲这些事全部上奏。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告张衡一再减 少沿途酒食储备。隋炀帝发怒,拘禁张衡到江都市,要斩了他。后来将他削职为民,逐回乡 里。隋炀帝常派亲信探察张衡的所作所为。 大业八年,隋炀帝从辽东回京,张衡的妾胡乱说张衡怨怪朝廷,诽谤朝政,隋炀帝赐命 他在家里自尽。临死时,他大声说:“我为别人做了什么事,只是希望活得长久!”监刑的人 塞住耳朵(不敢听),催促人杀死他。武德初年,朝廷认为他无罪被处死,追赠他为大将军、 南阳郡公,赠谥号为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②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 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③茂陵:汉武帝陵。 1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悲喜交加之感。 B. 颔联上句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下句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C. 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塞外归来人事沧桑的慨叹。 D. 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描写,表露出苏武对天子刻薄寡恩的怨恨和无奈。 15. 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做简要赏析。 【答案】14. D 15. (1)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君 臣却已不相见的伤悲之情。(2)用典,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化用出“逝川”二字。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赞颂了苏武的忠君爱国情怀。 (3)怀古讽今,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诗人想象苏武归来封侯受爵,哭吊先皇,表 - 17 - 达出对忠君爱国、心向故国的民族气节的呼唤。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D 项,“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描写,表露出苏武对天子刻薄寡恩的怨恨和无奈”说法 错误。此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归来封侯受爵,君臣却已不相见,只有空对秋水哭吊先皇, 哀叹时光不还。赞颂了苏武的忠君爱国情怀。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技巧、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 歌内容。抓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本题, 题干“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做简要赏析”,尾联“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 哭逝川”意思是: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表达技巧,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 汉武帝。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 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尾联集 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 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 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 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点睛】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 18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负荆请罪时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挟飞仙以遨游 (2). 抱明月而长终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鄙贱之人 (6).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遨,抱,摧,栈,钩,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出“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周某近日刑满释放,接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不少网络直播 公司,甚至有公司提出二三百万的签约价。虽然周某目前并未“签约出道”,但是这种“被 追捧”的现象真乃 ,令人大跌眼镜。热度是流量,流量是价值,这是网红经济的逻 辑,( )。其实,“网红”这一庞大群体,纷繁芜杂、 ,有的哗众取宠,有的则 有真才实学。近年来,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人”“文化人”被为“网红”,传递知 识与才识,成为有品位、有格调、有价值的典范。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 与变现之间,要想留存下来,不仅需要商业能力、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都弥足珍贵。只有 守正创新,以文化“赋能”,“网红”才会变“常红”。我们不仅需要有文化力的“网红”, 而且呼唤有生命力的“网红文化”。我们要警惕互联网之下的大众狂欢沦为突破底线的盲目 疯狂,也要避免商业逐利的需求对网络发展趋势形成 。人们想看到的肯定不是审丑、 窥探、炒作、冲击公序良俗的种种不堪,而是分享、协作、鼓励、创新、超越的可能性与可 塑性。即便是流量,也是“为湖北拼一单”“给白衣天使加油”“湖北重启、抖来助力”的 正能量更多一些。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文化癌变”、营造健康积极的互联网环境,需要从每 一个作品、每一份创意做起,更需要每个互联网平台不 ,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咄咄怪事 参差不齐 威胁 添油加醋 - 19 - B. 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裹挟 添油加醋 C. 咄咄怪事 参差不齐 裹挟 把薪助火 D. 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威胁 把薪助火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要想留存下来,具备一定的商业能 力固然重要,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都弥足珍贵。 B. 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要想留存下来,具备一定的商业能 力固然重要,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弥足珍贵。 C. 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网红要想留存下来,具备一定的商 业能力固然重要,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都弥足珍贵。 D. 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网红要想留存下来,具备一定的商 业能力固然重要,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弥足珍贵。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网红”需要流量,更要有文化 B. 目前,“网红”这一群体数量日益增长 C. 流量越大,创造的商业价值也越大 D. 商业价值成为衡量“网红”的标准之一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 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第一处,“咄咄怪事”,意思是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骇人听闻”,使听的人 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根据语境,指罪犯出狱被追捧这件事奇怪,应使用“咄咄怪 事”更恰当。 第二处,“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这里用来形容“网红”水平不一,应使用“参差 不齐”。 第三处,“裹挟”,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威胁”,用武力、 权势胁迫。根据语义,使用“裹挟”更加恰当。 - 20 - 第四处,“添油加醋”,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大,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 意而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把薪助火”,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 的加剧。根据语义,使用“把薪助火”更加恰当。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A 项,“要想留存下来,具备一定的商业能力固然重要,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都弥足珍贵” 错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因为“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 作状语,在“要想留存下来”前面添加主语“网红”;“也都弥足珍贵”错误,成分赘余, “弥足”前不能加“都”,删掉“都”。 B 项,“要想留存下来,具备一定的商业能力固然重要,思想内涵与文化魅力也都弥足珍贵” 错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因为“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 作状语,在“要想留存下来”前面添加主语“网红”。 C 项,“也都弥足珍贵”错误,成分赘余,“弥足”前不能加“都”,删掉“都”。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括号内的句子应起过渡作用。上文“热度是流量,流量是价值,这是网红经济的逻辑”,强 调“网红”因流量而带来的商业价值,下文“其实,‘网红’这一庞大群体,纷繁芜杂、参 差不齐,有的哗众取宠,有的则有真才实红”也需要有文化才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因此中间 过渡句应该是与“流量而带来的商业价值”“真才实学”相连贯。 B 项,侧重于强调数量; C 项,只强调了一个方面即“流量而带来的商业价值”,不能启下; D 项,只强调了一个方面即商业价值,而没有与“流量”相关,也不能启下文的“真才实学” 的内容。 - 21 - 故选 A。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 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 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①_________,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 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②_________?苏轼的《琴诗》恰能反映这种 困窘。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 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③_________,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 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答案】 (1). ①若说美在客观; (2). ②为何有公认的美的事物; (3). ③审美 是主客观交融的。 【解析】 【详解】“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 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 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语段阐明了“什么是美”的问题。第一处根据“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 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推断,应该是“若说美在客观”;第二处根据“若说美在主 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推断,应该是“为何有公认的美 的事物”;第三处根据前面“什么是美”的探讨及“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推断,应 - 22 - 该是“审美是主客观交融的”。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 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 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 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 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3 月 31 日,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 2020 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首先是坚持了“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切 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 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 持续加大。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其次是坚持公平 的原则,要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疫 情发生后,各地延期开学并安排高三学生居家学习,学生复习备考普遍受到影响。特别是由 于城乡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的影响更大。高考延 期一个月举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 8 月底结束, 专科录取预计在 9 月中旬结束。 【答案】2020 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高考后填报志愿和 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坚持了“健康第一”和“公平”的原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 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 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 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 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 - 23 - 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 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本题,本语段一共八句话。第一句,可以概括为:2020 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 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第二、三、四句可以概括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首先是坚持了“健 康第一”的原则。第五、六、七句可以概括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其次是坚持公平的原则。 第八句可以概括为: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将以上 内容进行整合压缩,句子简洁流畅,控制在 70 字内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截止 2020 年 4 月 30 日 9:00,世卫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超 320 万 例,累计死亡超 22 万例,其中,美国累计死亡超 6 万例。 (2)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 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 ——习近平 (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世界经济等诸多领域造成严重冲击。充 分发挥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才能给予每一个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国家和个体以希望和力量。 ——世卫组织 你对这些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面向全校师生,拟写一份倡议书,谈谈你的思考, 发出你的呼吁。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 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无数的人民失去了生命。大疫当前,唯有地球村 的各个国家共同团结起来,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地球才有机会渡过这场人类浩 劫。我向大家倡议: - 24 - 首先,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我们应当消除地域歧视,杜绝偏见。众所周知,中日两国 曾有极其严重的过节,但在疫情面前,两国人民坚定地放下偏见与斗争,积极向对方伸出援 手。疫情初始,武汉沦陷,日本女孩身穿中国旗袍,号召日本民众为武汉捐款;如今日本身 处危难,中国第一时间运送口罩及医护设备。无论何国何人、何种肤色、何种民族、在人类 共同的危难面前,都应坚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休戚与共的信念。 其次,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每人都应高擎责任的大旗。在人类浩劫当前,各国都要当 “剑客”,而非“看客”。鲁迅先生曾说: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中国便 像鲁迅所说的这样,在其他国家有困难时,都会及时关心并给予帮助。相反,新冠疫情肆虐 之初,美国首先对中国进行言论误导,大肆宣扬中国是病毒的始作俑者,使中国深陷于舆论 危机中,遭受全球各国的职责。美国的所作所为,抛弃责任,暗中中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处事态度,最终只会使自己孤立无援。可见,面对疫情,每人都应承担起责任,才能在浩 劫前保卫自身,保护自己的国家。 最后,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我们应当凝聚起来,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新冠疫情已延 续几个月了,总体情况好转,这少不了全球的努力。中国 90 后青年筑起坚固防线,德国医者 研发高尖技术,塞尔维亚紧跟中国防疫步伐……越来越多的国家联合一致,同心同德,共抗 疫情,卓有成效。倘若世界各国都各自为政,互不沟通,新冠疫情不但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而且还会肆虐全球,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守护人类所共有美丽家园,让人类早日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为了让世界各国 人民回归健康、正常的生活方式,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同心抗议,相信人类定能在这场病毒狙击战中终获胜利!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此文,首先理解材料,然后分析立意。考生在 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 内涵。 第①则材料讲述了全球累计感染新冠病毒确诊数据和死亡数据。 第②则材料呼吁全世界共建命运共同体,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战胜疫情。 - 25 - 第③则材料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诸多领域造成严重冲击,世界各国需相互支持、相互合 作,共渡难关。 结合三则材料,考生可以围绕“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一话题展开联想和谈谈自身感悟。 写作时注意题干要求,不能脱离材料,要注意倡议书的文体格式,文中不能透露考生的真实 信息。 【立意】1.放下成见,携手抗击疫情 2.不要想着“甩锅”,要积极合作,尽快研发疫苗 3. 多给那些抗击疫情有困难的国家以关爱和帮助 【结构】本文开门见山点题,呼吁全球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然后指出构建“卫生命运 共同体”应当消除地域歧视,杜绝偏见;每人都应高擎责任的大旗;应当凝聚起来,众志成 城,同心抗疫。最后得出结论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 心抗议,定能在这场病毒狙击战中终获胜利。文章结构清晰,思路清楚。 【素材】1.同顶一片天空,同踩一块土地,同存一个空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互帮互 助,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做之事。或许以前很多人并不在意,但 在这次疫情中,不少人体会到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2.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各种病毒频繁侵扰,让如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共 同挑战。命运与共,令人值得欣喜的是,在武汉出现疫情后,中国直与各国和国际机构保持 沟通协调,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1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 术文件,很多国家也纷纷向中国提供援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对中国战 疫情的支持。这也表明,构筑“人类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向,也是各国人民的共 同期待。 3.总说患难见真情,在这次疫情中帮助过中国的朋友中国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种族歧视、 地域歧视、被人反咬一口之后,我们还是能做到不卑不亢,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这 次疫情中,我们感受到全世界的暖意,日本一个小姑娘在街头募捐的横幅泪目: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中国向韩国捐赠爱心口罩的货车上悬挂“道不远人,人无 异国”。 4.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堂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教育课,通过这场疫情,也必将唤醒世界更多国 家和人民对构筑“人类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推动国际卫生事业的发展。我衷心希望,通过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世界各国更加明白, 只有加强合作,构筑人类卫生命运共同体,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 26 -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