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虞美人》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虞美人》专项训练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虞美人》专项训练 一、(2020·江苏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本词作于南唐灭亡后。 1.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一赏析。 【答案】1.示例:活动形式一:“物候与诗词”主题知识讲座。活动形式二:“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知识竞 赛。 2.两首词都善用比喻、巧用意象(或借助特征性景物)来表达离愁:《虞美人》以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 的愁恨,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相见欢》以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喻离愁,突出离愁的繁多、 杂乱和无可解脱。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找出对比的情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美景与悲情,往昔与现在,景物与人事的对比,示例:“雕栏玉砌”与“朱颜改”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 沧桑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心中深重的亡国之痛、离愁之恨。 2.本题考查筛选诗句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选出的诗句符合条件。应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春水,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忧伤之多之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同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化无 形为有形。 二、(2020·江苏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词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传达无限怅恨之叹的句子是: 。 (2)“春花秋月”为什么会使李煜发出“何时了”的感慨?请简要说说。 2.王国维评价末二句时说:“真可谓以血书者也。”你能说说这两句如此感人的原因吗? 【答案】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可) (2)“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事物。作为亡国之君,这些曾经美好的事物与现实形成对比,让他触景伤情, 勾起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2.这两句以实写虚,以水喻愁,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深广无边、无穷无尽。轻 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解析】1.(1)仔细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词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传达无限怅恨之叹的句子是“雕 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或“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解释“春花秋月”在 诗中的含义,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 2.通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实写虚,以水喻愁,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深广无边、无穷无尽。 三、(2020·浙江模拟)阅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完成后面小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上阕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一字为全词的诗眼。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愁 2.下片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结构上与上片的“春花”、“东风”相呼应设问,一问一答,一起一伏, 增强文章的气势结语以水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愁绪的汹涌奔腾,又写出愁绪的悠长深远。 形象贴切,令人无限遐想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是多么的美好,可 是诗人却在说它什么时候完。所以说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二问,全词的诗眼为“愁”。 要分析好点明词意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愁”字。 2.赏析词句。除了读懂诗句外,还要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词人写到这里,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 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 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 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 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 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 四、(2020·四川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表现 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 色,真是不能忍受。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 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 思贯穿始终。 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B 2.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或蕴含着宇宙永恒 不变而人生之短暂无常的哲理,将词人心灵上的忧思难平曲折传出)。 【解析】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 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B 项“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有误,应为“回忆起过去明月下 的故国”。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朱颜”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 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胸中 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五、(2020·山东模拟)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题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为什么一江春水会“向东流”, 请分别用地理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解释。 【答案】1.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亡国的痛心等。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中国的地势是西 高东低;又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总是向低处流。 【解析】1.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 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文中“不堪”是不能忍受。运用这个 词语充分地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那种对往事的愧恨之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亡国带来的悲痛心 情。 2.(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 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 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 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思,极为贴切形象, 不仅显示了愁思的悠长深远,而且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与感慨。(2)我国 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地理学知识),再加上重力(物理学知识)的作用,自然是水“向东流”了。 ★迁移延伸★ 一、(2020·江苏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这二句写登临即景。杨柳如丝,细雨绵绵,霏霏雨幕中,柳丝轻拂。 远处烟雨笼罩,呈现出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 B.“楼儿忒小不藏愁”转入触景伤怀的心理表现。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句中的“藏”字,表现了词人对 如许愁苦的隐忍、按捺。 C.词的下片“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是词人在急切盼归不成之后的心理活动。词人拈来一个“天怜”, 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意思更深了一层。但“天”怜则怜矣,却不能赐以归舟,而只能“借与花消 遣”。D.“海棠”两句,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槛(栏杆),红绿相映。词人欲赏花遣愁,映人眼帘的,是 竞相吐艳的红海棠。欣喜之情,油然而起。 2.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以描写景物为主,勾画出清新明丽的春景图。首句中叠字的运用,增加了词作的韵律美,渲染出柔 美朦胧的春景,“丝丝”二字同时引出下文的抽象“愁绪”。 B.“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感情色彩显得更浓重。 然而,幻想毕竟不是现实,幻灭后只能更添忧愁。 C.“天怜”两句,一“怜”一“借”,自怜自悯,自我安慰,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以及思乡怀人、 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D.下片开头便揭示了这首词词的主旨,词人在外漂泊,心情惆怅,思乡归家之心热切。词人并不刻意雕琢 词采,而是随性而发,自然天成。纤细精巧的语句慢慢串联出一首哀婉悲切的游子思乡佳作。 【答案】1.D 2.A 【解析】1.这两句连轴而下,辗转多姿,曲尽其愁。故 D 项不正确。 2.“丝丝”这一叠词写的是细小的形象,在诗句中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 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结合全诗主旨看,丝丝一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故 A 项不正 确。 二、(2020·北京高一期末)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词是①________________(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 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 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3.“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 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答案】1.①中秋望月怀人 ②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与祝愿。 2.示例:下片开头写月光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而 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祝愿,感 情热烈而奔放。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要乐观看待人生的哲思,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 3.A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点明了“怀人”的主旨。上阙 写月景,表现了自己于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心理。下阙抒情,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和旷达胸襟。可概括为: 中秋望月抒怀。“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为: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 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看淡分离的旷达胸襟和对天下分离之人的美好 祝愿,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间的热爱和祝愿之情。 2.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表 达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抒发了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用“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入议论抒情,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 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最后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人发出美好祝愿,表 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传达出了词人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哲思。据此理解 作答。 3.本题考查对诗词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的是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A.“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抒发了作者 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 愁的情怀;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 形象和凄怆心情;故选 A。 三、(2020·湖南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古邺城①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②。 城隅③南对望陵台④,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⑤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注释:①邺(yè)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 (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飞云殿:无考, 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城隅(yú):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武帝:曹操死 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等等,与本诗的“东风”一样都在暗示春天已到来,并呼应结句“春色”。 B.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彰显其当年的兴盛。 C.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四句,春色依然,人事俱非,这两句既是对春色的感叹,又是对古人 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 D.这首诗通过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 景。 E. 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 结束。 2.试赏析次句的“空”字。 【答案】1.BD 2.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此“空”,既是对邺都故址败落凄清环境的概括,又是诗人身临其境所 产生的茫然无着心情的流露,悲戚怀古之情寓于其中。这首诗又以“空”为主线,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 寓情于景。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能力。B 项“依然彰显其当年的兴盛”有误。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 当年的气势。而今,在这样一个暮春的傍晚,却只有东风薛阵,野火飘飘,通过凄凉景象,写出“人去尽’。 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D 项“议论”有误。正确应是: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 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没有运用议论的表 达方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赏析。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 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 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本诗首 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此“空”,既是对邺都故址败落凄清环境的概括,又是诗人身临其 境所产生的茫然无着心情的流露,悲戚怀古之情寓于其中。“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 的具体描绘。以下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望陵台,为曹操当年钦酒作乐的地方,曾为曹操事业兴盛 的标志,而如今漳水依然东流,高台却只与曹操陵墓空对,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顶四句,再 度强调“空”,回应诗的开头,使“空”字成为首尾贯串的线索。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 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全诗语言素淡自然, 朴茂浑涵,颇有汉魏古诗的悲凉慷慨的风格。据此整理作答。 四、(2020·江苏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虞美人 周邦彦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①。 添衣策马寻亭堠②,愁抱③惟宜酒。菰蒲④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注:①篷:船帆,此代指船。②亭堠:古时观察敌情的岗亭。此借指驿馆。③愁抱:愁怀。④菰蒲:两种 水草名。 1.请结合上阕清静淡雅的景致,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两句展现的 画面。 2.请说说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 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一叶孤舟即将远行。 2.词人饮罢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马蹄声声,惊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鸭子,但很快它们又成双 地聚在一起睡着了。这里借景抒情,借此景衬托自己的孤单,寄托自己羁旅在外的愁绪。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 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描绘出晨雾迷茫,钟声响起,一叶孤舟即将远行的景象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 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词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羁 旅在外的愁绪。 五、(2020·安徽高一期末)阅读叶梦得(宋)的词《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①置酒来禽②花下作》,回 答小题。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③,我亦多情,无奈酒阑④时。 注:①干誉、才卿:皆叶梦得的朋友。②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③蛾眉:比喻女子 美丽的眉毛。④酒阑:酒已喝干。 1.“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化用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下列诗句 中也化用了前人诗意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2.赏析诗句“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的精妙之处。 3.结合下阙内容,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2.用拟人手法,将落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风中飞舞,飘散于黄昏小雨中的凄美景象,抒发 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感。 3.下阕写花下饮酒话别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惜别伤怀的情感。 【解析】1.B 化用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诗句。 3.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 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用拟人手法,将落花人格化,形象 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风中飞舞,飘散于黄昏小雨中的凄美景象,抒发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感。 3.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写花下饮酒话别的场景,抒 发了词人惜别伤怀的情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