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出题人:蒋文娟)‎ 第Ⅰ卷(共48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 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沾(diàn)辱 迤逦(yǐ) 天理昭(zhāo)然 安然无恙(yàng)‎ B. 讥诮(qiào) 憎恶(wù) 一蹴(cù)而就 酩酊(dīng)大醉 C. 蠕(rú)动 辗轧(yà) 窸窸窣窣(sū) 模棱(léng)两可 D. 睇眄(miǎn) 付梓(zǐ) 锱(zī)铢必较 逸兴湍(chuán)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本题,A项,沾辱(玷);‎ B项,酩酊大醉(dǐng);‎ D项,逸兴湍飞(遄);‎ 故选C。‎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B. 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 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其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D.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答案】A ‎【解析】‎ - 21 -‎ 试题分析:不厌其详:不嫌详细。 指越详细越好。举案齐眉: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三个错误选项均为对象错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 B. 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的争执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 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 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避免……不再”不合逻辑,删除“不再”‎ B项,“由于……使”导致主语残缺,删去“由于”或者“使”。‎ C项,“能否……,是否……,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前面是两种情况,后面是一种结果。‎ 故选D。‎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答案】A - 2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A项,句中的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分号表示两个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故A项正确。‎ B项,句中的引文,语义完整,独立成句,句子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C项,句中的引文不是作为独立句子使用的,它与“这句话”一起作为“真正含义”的定语,故引文末尾“光阴”一词后的句号应删去。‎ D项,句中“两大难题”后的标点应用冒号,表示提示下文;且两个分号应改用逗号,表示句子之间的停顿。‎ 故选A。‎ ‎5.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学》、《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 - 21 -‎ 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首先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突出重点的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可以采用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要重点掌握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例如: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C项,“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说法错误,惠特曼是美国诗人。‎ 故选C。‎ ‎6.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同质化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企业内部的竞争埋下了隐患。‎ ‎②以西餐和中餐为例,麦当劳里的汉堡包,在世界不同国家,口味一定是一致的。‎ ‎③而中餐菜式很少有告诉你每种配料放多少,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味可谓天壤之别。‎ ‎④国学是应对复杂性和偶然性的智慧。‎ ‎⑤这种差异化不仅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大避免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⑥西学是应对简单性和必然性的智慧,‎ A. ⑥②①④③⑤ B. ⑥④②①③⑤‎ C. ④⑥②⑤③① D. ④③⑤⑥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排列。观察语段,发现“以西餐和中餐为例”是关键,结构明显是总分式。⑥④为总说,置于句首,所以排除A、D项。②①一组,谈西学同质化对企业的影响。排除C项。③⑤一组,谈国学差异化对企业的影响。‎ 故选B。‎ ‎7.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 21 -‎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 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节 B. 春节重阳节元宵节 冬至清明 C. 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 D. 元宵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诗句由“登高”可知为重阳节,②词句由“夜放花”可知为元宵节,③诗中由桃符可知为春联,④词句中有“鹊桥”可知是七夕节,⑤句由“粽”可知是端午节。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传统节日习俗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传统节日文化,浅一点的了解节日中的主要文化习俗,知道其代表性的节事就可以了。深一点,可以去了解节日文化传统习俗的渊源。‎ 二、温故知新:(15分)‎ 回顾课文《陈情表》,完成各题。‎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臣洗马 除:革除 B. 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9.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 愿乞终养”的要求。‎ B. 第二段“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 第二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 在第四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成立     成立:成长,能自立。‎ B. 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润泽。‎ C. 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 21 -‎ D. 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8. A 9. D 10. C 11. B 12. 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除:革除”解释错误,“除臣洗马”应译为拜官受职太子洗马。“除”:授予官职。‎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不正确,只是为了打动皇帝。‎ 故选D。‎ ‎【10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C项,“郎中:医生的古称”不正确,“郎中”是官职名,尚书省的属官。秦、汉时“郎中”为皇帝侍卫,管理车、骑、门户,有时也从军出战。晋代称尚书曹司之长为郎中。‎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掌握课内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A项,“蓐”通“褥”。‎ C项,“有”通“又”。‎ D项,“闵”通“悯”。‎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掌握课内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型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二、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三、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也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 A项,“告诉”古义为“申诉”,今义为“说给人听”。‎ B项,“奔驰”古义为“奔走效劳”, 今义为“快速奔跑”。‎ C项,“辛苦”古义为“辛酸苦楚”, 今义为“劳苦”。‎ D项,“零丁”同“伶仃”,意思是“孤独”,古今意思相同。‎ 故选D。‎ 三、学以致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 技 蒲松龄 - 21 -‎ 李超,安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憎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边境。‎ B.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逢、恰逢。‎ C.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14.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幸先以名告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眄庭柯以怡颜。‎ C. 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之。 水击三千里,挖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 见一少年尼僧弃艺于场,观者填溢。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僧笑,命李试其技。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 ④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⑤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⑥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A. ②⑥ B. ②③ C. ④⑤ D. ④⑥‎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21 -‎ A. 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B. 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 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D. 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答案】13. B 14. C 15. A 16.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意思是“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地方,看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适”是动词,到……去。‎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前一句中的“之”为代词,后一句中“之”为动词,到。‎ B项,前一句中“以”为介词,把,后一句中“以”为连词,表目的,来。‎ C项,前后句中“而”均为连词,表修饰。‎ D项,前一句中“于”为介词,在,后一句中“于”是介词,比。‎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然后抓住“李超”“武术技艺不精”这两个信息进行排除。‎ - 21 -‎ ‎①⑤用僧和尼的表现侧面说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②⑥则是直接表现李超武术技艺不精;③“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是李超向和尚学习后的情况,“如猿飞,如鸟落”,不能体现“武术技艺不精”;④“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这里是说李超自以为武艺很精,想要和尼姑一较高下,不能体现“武术技艺不精”。排除包含③和④的选项。‎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错误,这些与原文不符,文中讲述李超与憨傻和尚以及李超与尼僧之间的比试,两次比试的结果都是李超失败,可以看出李超武术技艺是不精的;当尼僧知道憨和尚是李超的师傅时,她说“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是李超再三请求才和李超比试,可见尼僧并非“争强好胜”之人。‎ 故选D。‎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1 -‎ 李超,字魁吾,家住淄川县的最西边,他性情豪爽,好施舍。一天,偶尔有个和尚托着钵盂到他家化缘,李超让和尚饱餐了一顿。和尚很感激,便说:“我是少林寺僧人,有点武艺在身,愿意教给你。”李超非常高兴,请和尚住在家里的客房里,供给丰盛的伙食,天天跟和尚学武。学了三个月,李超已觉得得心应手,不禁洋洋自得起来。和尚问他:“你感到行了吗?”李超回答说:“行了!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和尚听了,笑着让他练练看。李超便脱下外衣,往手上吐了口唾沫,飞拳踢腿地练了起来。只见他一会儿像跳跃的猴子,一会几像掠过的飞鸟;练完了,很骄傲地站在那儿。和尚笑笑说:“可以了。你既然已全部学到了我的武功,就让我们来比划比划,分个高低。”李超欣然同意。二人拿好架势,便你一拳我一脚地打在了一起。李超时时想找和尚的弱点攻击。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还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已仰面朝天,跌在了一丈开外。和尚拍手大笑说:“你并没学到我的全部功夫啊!”李超既惭愧,又沮丧,跪伏在地,请师傅指教。和尚又教了他几天,才告辞离去。从此后,李超以武艺高强闻名,走遍南北,很少碰上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有事来到济南。见一个少年尼姑正在摆场练武,四周挤满了围观的人。尼姑练了一会,对众人说:“我一人在这里翻来复去地练,也太冷清了。有哪位行家,请不妨下场来玩玩!”一连招呼了三遍,大家面面相觑,始终没一个下场的。李超在一边看了,手不禁痒痒起来。一时心盛,便下场了。尼姑笑了笑,合掌行礼,两人便打在了一起。才一交手,尼姑忽叫停下,说:“这是少林派的拳法。”问李超;“你师傅是谁?”李超起初不肯说,尼姑再三询问,李超只得把和尚师傅说了出来。尼姑拱手说:“憨和尚是你师傅吗?既然这样,我们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再三要求和她比试,尼姑坚决不肯。众人在一边怂恿二人,尼姑才说:“你既然是傻和尚老师的弟子,那我们都是一路上的人,不妨玩玩。但点到为止,你我明白就行了。”李超答应下,心里却轻视尼姑生得文弱;加上他年轻气盛,好胜心强,一心要打败尼姑,以博得个不败的名声。于是,两人重新打在了一起。刚一会儿,尼姑忽然住手不打了。李超不解地询问缘故,尼姑只是笑着,也不说话。李超以为她胆怯了,非要和她比到底不可,尼姑才又动手。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拢五指,手掌像利刃一样,往下轻削李超的小腿。李超只觉膝盖下一阵巨痛,像被刀斧砍中了一般,一下子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尼姑笑着谢罪说:“太冒犯您了,请不要见怪!”李超被人背了回去,养了一个多月才好。过了一年多,师傅来看他,李超便向师傅讲述了这件往事。和尚听了大惊说:“你也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腿早就断了!”‎ 第Ⅱ卷(共42分)‎ 四、默写翻译:(31分)‎ ‎(一)(共15分,每空1分)‎ ‎17. 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2)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 ‎(3)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 ‎(5)闾阎扑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 21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9)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 ‎(2)俨骖騑于上路 临帝子之长洲 ‎(3)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4)烟光凝而暮山紫 ‎(5)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 ‎(6)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7)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8)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9)洞庭波兮木叶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轻飏、骖騑、长洲、销、霁、孤鹜、钟鸣鼎食、舸舰弥津、迥、隅、桑榆、笃。‎ ‎(二)(8分)‎ ‎18.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案】(1)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2)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3)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4‎ - 21 -‎ ‎)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句子翻译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注意重要实词的意思,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还要注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等是否译对。‎ 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引”,端起;“自酌”,自斟自饮;“眄”,观赏;“怡”,使……愉快。‎ 第二句关键点:“特”,特地;“下”,下达;“拜”,授予官职、任命;“寻”,不久;“除”,授予官职、任命。‎ 第三句关键点:“野马”,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以”,由、用;“息”,生物的气息;“吹”吹拂。‎ 第四句关键点:“益”,更加;“宁”,怎么;“移”,改变;“穷”,处境困窘;“且”,反而;“坠”,放弃。‎ 五、诗词鉴赏:(7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绉:皱纹似的纱。棹:船浆,代指船。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 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19.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20.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能否改为“浓”或“盛”字?为什么?请运用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学到的方法,写100余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9. 诗人惜春、恋春、留春,情真意切,想像新奇。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 ‎ ‎20. ‎ - 21 -‎ 不能调换。因为“闹”,乃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它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评价为“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如本题“‘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接着分析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所写的内容,从中体会诗人的情趣。“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意思是“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持酒”是人物的行为,诗人端起酒杯想要挽留斜阳,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诗人想要挽留的是春光,因为上阙诗人极力描绘春日绚丽的景色,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生发挽留之意就自然而然了;“为君”这两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所以这两句首先是表达对春光、生活的热爱;“晚照”指夕阳的余晖,诗人想要挽留的不仅仅是春光,应该还有时光、生命,所以这里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先分析字词的意思,接着分析该字词修饰的对象,使用什么技巧,体现对象什么特点,也就是分析表达的效果。从题干的提问方式来看,考生需要先回答“是否调换”,接着分析理由,也就是分析该字的表达的效果。“红杏枝头春意闹”意思是“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这一句专写杏花,“闹”意思是“热闹”“热烈”,用“闹”来形容杏花,可见杏花开得热烈,这是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同时用“闹”来形容杏花,这也是使用拟人的手法,这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果换为“浓”或“盛”则没有这些效果,所以不能调换。‎ 六、课外延展:(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 21 -‎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 21 -‎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 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 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 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 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22. 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 ‎23. 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 ‎【答案】21. CE 22. 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在一起。(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 ‎ ‎23. 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说法错误,张冠李戴。原文第五段里说“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由此可知,“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 E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说法错误,错解文意。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这种智慧不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可知,该项的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故选CE。‎ - 21 -‎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该概念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阅读全文,“有机的宇宙观”出现在文章的第四节,且“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句前的“因此”起到总结作用,所以“有机的宇宙观”的含意在此句之前的语句中寻找。接下来要精读第四节中“有机的宇宙观”这一概念之前的句子。根据其前句“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概括为: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考生要可以直接提取答案为: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概括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在一起。考生也可以概括答案为: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这是一道内容要点概括题。解答方法: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答案均在文中,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转化,可以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④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阅读原文,根据第六节中“以上这些思考方式”的提示,可以确认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二——五节中,筛选信息时尤其要注意每节中的开头第一句话。‎ 第二节,“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概括为: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 第三节,“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概括为: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 第四节,“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概括为: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 第五节,“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概括为为: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 21 -‎ 综上分析,本题从以上四个方面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重要内容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尤其要注意首尾段以及每段中的首尾句,因为这些段落或句子往往是答案所在的有效区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 七、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流浪陌路饥饿难耐者,获赐一捧粗食,无疑是一种幸福;在沙漠里跋涉渴极几近气绝者,蓦然发现一泓清泉,则又是一种无比之幸福;平生景仰膜拜的人物,得以见上一面,握一次手,照一次相,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幸福;常受老师的批评,这次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幸福之情会油然而生;度过三灾六难,七挫八折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 请你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述经历,或阐说见解,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答案】【习作例文】‎ 幸福的真谛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 ——题记 幸福是什么?蜡烛告诉我,幸福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自己的一点热来温暖人们,尽自己的一点光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骏马告诉我,幸福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尽情地奔跑。雄鹰告诉我,幸福就是展翅高飞博击长空,朝着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地飞近……哦,原来幸福就是奉献,就是自由,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一位老人在回答一个身处困惑中的年轻人的提问时,说:“我可以坦然地回答你我什么时候是最幸福的。我年幼的时候被父母抛弃,但在孤儿院里我却得到了无数的朋友,那时的我是最幸福的;年轻的时候失去工作,却靠自己的力量开创出一番事业;那时的我是最幸福的;现在的我失去青春,却拥有深受我的妻子,因此,现在的我是最幸福的!‎ 为什么老人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那是因为他从来都不对已经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在他眼里,拥有的东西才是珍贵的。‎ 蜡烛拥有的是悲壮的幸福,骏马拥有的是豪放的幸福,雄鹰拥有的是拼搏的幸福,而我们所拥有的是什么样的幸福呢?‎ - 21 -‎ 小时候的我们,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现在的我们,能和好朋友一起谈天说地,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幸福。成年的我们,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的我们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幸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是一种幸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幸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幸福,……既然我们不能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幸福,那就让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个平平淡淡的幸福吧!‎ 在快乐时,能让人感到幸福;在悲伤时,更能让人反思幸福。人生时时刻刻都有幸福,需要我们用心体验,人生处处都有幸福,需要我们努力抓住。‎ 岸与岸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桥,或者翅膀;山与山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路,或者脚步;人与幸福也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爱,或者努力,跋涉沙漠的旅人,攀登高峰雪山的勇者,他们从战胜困难到取得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幸福。‎ 离开了家,能让你了解家;离开了幸福,能让你懂得幸福。也许经过痛苦的洗礼,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诀这幸福的真谛吧!幸福是自己去寻找的,而不是上帝施给你的。只有忍受折磨和痛苦,经历艰难的寻找和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幸福”是一个名词,名词性作文题目要弄懂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按照幸福是什么,为什么幸福或不幸福,怎样才能幸福来思考问题。话题作文的材料通常起到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材料中指明有些事物即使微小,如一捧粗粮、一泓清泉、一次表扬在困难时、失意后出现是一种幸福,能与崇拜之人见上一面,也是幸福,立意可以从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入手,来反映人的主观愉悦感受知足常乐。‎ 构思时刻参考题中材料展开联想。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类因为有了情感,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对情感的正确认知,是青少年人生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情感的内容非常广泛,外在的,有家庭、朋友、故乡、祖国;内在的,则有悲观、乐观、慷慨、孤独等等,不管哪一种,都与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写作本文要真正品味情感的内涵,正确认知情感的意义;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抒发自己对幸福的感悟,什么样的幸福才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最持久的幸福呢,如何让灵魂散发香味——给别人爱。如此可以对一般意义的幸福进行升华。‎ - 21 -‎ 参考立意:①谈幸福是理想的实现,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②谈幸福是爱心的奉献,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生大境界。③论述金钱与幸福的关系。④从“勤劳”的角度谈幸福,指出“幸福是抹去汗水后的微笑”。⑤谈家庭美满会带来幸福。⑥谈自立自强会产生幸福。⑦从思想关怀的角度谈幸福。‎ 行文构思:首先拟定一个与话题密切相关的标题,如“幸福的真谛”;然后以幸福是什么开篇,引出话题,并启发读者思考;正文部分就不同的幸福抒发感慨,谈自己对幸福真谛的认识;结尾部分收束全篇。‎ 素材:‎ ‎1.可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记叙一件或几件与幸福有关的事情。‎ 公园里的幸福 我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座小小的公园,每天都有幸福的场景上演,有时是年轻的父母在逗弄牙牙学语的孩童;有时是亲密的情侣在携手漫步,有时是老年人在里面打拳、舞剑或一板一眼地唱京剧。我有时觉得,这真像人一生中幸福的剪影……‎ ‎2.从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写一篇抒情散文。‎ 感受幸福: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存在。它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人们用真心去感受。它可能是父母端上桌的热腾腾的饭菜,也可能是恋人送上的玫瑰。它可能是孩子熟睡后的嘴角的微笑,也可能是农人收获时脸上的汗……‎ ‎3.采用采访录的形式,说明不同的人对幸福的不同认识。‎ 幸福访谈录:假设你是一名记者,可以采访古今的任何人。你先去古代采访古希腊的伊璧鸠鲁,他说幸福就是享乐;又去近代采访了马克思,他说幸福就是斗争。接着回到当代采访,我先去采访国家领导人,他说幸福就是能彻底消除贫困,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接着采访了一名大众都熟悉的影视明星,他说幸福就是自己的作品能被观众欣赏;去采访农民,农民说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外加科技致富;去采访工人,工人说幸福是能不断地接受教育,永远没有下岗的危险……‎ ‎4.反向思考,讲述一个众人眼中的所谓的幸福的故事。‎ 幸福的假象 :从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的角度,说明幸福有时只是人们亲眼目睹的假象。如某单位一对才子佳人结婚,众人前去贺喜。新郎新娘都笑意盈盈,幸福之状羡煞众人。新郎却在想:买房子、照婚纱照、租车等花的钱力争在三年之内还上;新娘却在想:开口喊公婆只得到一只黄金的戒指,真是老土,不知道现在时兴白金啊……‎ ‎ ‎ - 21 -‎ - 2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