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5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五编 热点2 热点2情境运用之生动表达——修辞、仿写、
热点2:情境运用之生动表达——修 辞、仿写、文学短评 【案例精析 复盘避误区】 【典题一】 【高考真题】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 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 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 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 饼。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 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 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 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 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 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 光,又心满,又意足。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 【审题笔记】 阅读文段前,先看一下题目要求,即对画横线句子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分析 比喻的相似性。 通读第一段不难发现,此段写“我”步行回家时所见到的情景,而画横线句子是 “我”走进二环路西侧看到的情景,从画横线句子看,描写的是二环路较为严重 的塞车的情形,文段中作者把二环路比作一条极具特点的河,结合题干中“比喻 具有相似性”的提示,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可得出“把塞车 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状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 性,可得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从状态角度,扣住“黏稠” 一词,分析车流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可得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 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 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考试现场】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处方笺 答题卡1 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 借助车流和水流相似的特点, 形象地写出了北京塞车严重, 路堵塞严重。 注重比喻效果 的分析,不能扣 紧相似性进行 具体分析。 审题时准确理解比 喻的相似性,能够 结合具体语句进行 分析。 答题卡2 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 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塞 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 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 相似。 能够理解比喻 的相似性,但具 体分析不够全 面。 明确题干指向后, 要从不同角度组织 答案,力求完整、 全面。 【典题二】 【典题再现】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 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 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答: 【审题笔记】 ①写文学短评要理解和赏析作品内容,把握其情感,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 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 ②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 示例: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意 《乡愁》这首诗含意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 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 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 思念大陆故土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 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 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的失望的情绪,从 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考试现场】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处方笺 答题卡1 《乡愁》这首诗含意丰富、 深刻,结构紧凑,句式整齐,饱 含深情,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 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 土的悠悠情怀。 评价笼统,针 对性不强,内 容太散,不合 短评要求。 选准角度。这也是 至关重要的一步。 角度要准,即能透视 作品的主要意义或 能表现作品的主要 写法。角度宜小不 宜大,以免下笔力不 从心而流于空泛。 答题卡2 诗歌开头写出思乡情调。末 节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 的海峡,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 年思念大陆故土和亲人的悠 悠乡愁。 【规则构建·状元实验室 】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修辞 ①对常见修辞概念不熟悉;②题干指向不准确;③不能结合具体语句 进行全面分析。 仿写 ①不明确仿写例句的句式特点;②不考虑结构和内容的一致性;③语 句表达不准确。 文学 短评 ①对作品读不懂,不理解;②评价笼统,针对性不强,内容太散,不合 短评要求。 二、敲黑板——化身阅卷者,从阅卷者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阅卷老师关注重点 考生解答原则 原文(句)内容理解是 否准确,并结合其内容 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①立足对原文(句)内容的理解。 ②能够结合具体的原文内容作答。 ③针对性评价,别答非所问。 答题思路是否符合要 求。 ①熟悉修辞、短评、仿写的必备知识,熟悉和 理解常见概念。 ②看清题干要求,有序、全面作答。 一、修辞 【典例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 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 肺,心胸顿觉空明。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①句中把小雪比作轻纱,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小雪和轻纱的颜色相似;③小雪 之小,和轻纱之薄相似。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认真审读题干 注意题干中的修辞类型、结构、内容、分类和作用等关键词语。 【第二步】仔细分析,寻找要点。 认真比对“小雪”和“轻纱”,二者在颜色和质地上存在相似。 【第三步】条分缕析,组织答案。 答: 【解密·满分秘诀】 【第一步】 认真审读题干。 “比喻具有相似性”是答题提示。“据此”限定分析内容是相似性上。 【第二步】 仔细分析,寻找要点。 梳理修辞相关知识,针对题干指向,认真分析内容、手法、效果。 【第三步】 条分缕析,组织答案。 二、文学短评 【典例2】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某同学朗诵了下面一首现代诗歌。这首 诗歌颇受同学们喜爱,请从思想和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 片 叶 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①诗歌选用树桩、嫩叶等意象,运用象征手法,用嫩叶的歌唱表现对生机、希望 的赞美和渴望。 ②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三片绿叶比喻为三只 小鸟,又将小鸟拟人化,写它们的歌唱和呼喊。③语言清新,通俗易懂,情真意切。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读懂文本 。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比拟和象征。诗人把三片绿叶比喻为三只绿色 的小鸟儿,同时,又将小鸟拟人化,写它们的骄傲,写它们的歌唱和呼喊,并通过 “还要为”“也要向”等诗人的移情和想象之词,赋予它们人格化的自觉意识。 诗中的大树、树桩、三片嫩叶是三位一体的连续性意象,大树被砍伐后留下树桩, 树桩又长出新的幼芽,它们统一于生命,是整体的生活、现实中的人和人的心灵 世界的象征,也是横遭摧残而又悄然复苏的生活变动和人生过程的象征。“满树 春光”的被剥夺和被憧憬,也因上述三个主干意象的象征意味而具有隐喻和暗示 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联想到历史性转折后人们重新充满的新的希望,既是很自然 的事,也是本诗的应有之义。 【第二步】选准评论对象。 题目要求“从思想和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表明是主题思想和艺 术手法的鉴赏。 【第三步】写好短评。 首先要分条作答,每条答案应先总后分,表明分析角度。 答: 【解密·满分秘诀】 【第一步】 读懂文本三步骤。 【第二步】 选准评论对象。 高考的鉴赏评价题从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构思技巧等三个方面设 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能结合作品的来谈,最能深入地阐 发的题目来作答。 【第三步】 写好短评。 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提出你对其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 介绍、引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 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 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 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 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① ,于是洛 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 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 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 好奇也未可知。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 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 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裏,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 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 ② ……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愣伴随着失望和疑虑——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 颂? 1.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下列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比拟、比喻、排比、借代 B.比拟、比喻、引用、反问 C.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D.比喻、引用、借代、设问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却偏偏要千里万里,天南海北,揣着焦渴与翘 盼的心,来到洛阳城。”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 么?(4分)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① ② 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 同。(6分) 示例:康德和黑格尔,著书立说,善思辨敢批判,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理性精 神。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杜甫 岳飞 苏东坡 张衡 张自忠 钱学森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保家卫国 感怀时事 答: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个描写对象,拟写两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对比的 修辞手法。(6分)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 视人生的真谛。 答: 6.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李谷一第一次为这首歌录音的时候就把歌词 中的“脉搏”改成了“温情”,但作词者张藜仍坚持自己原来创作的“脉搏”。 请你为张藜说明他坚持的理由。要求:理由不少于3点,100个字左右。(5分)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温情)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 答: 7.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理由不少于3点,100字左右。(5分)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 1.C “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运用了夸 张、排比的修辞手法。“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运用了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昂然挺起”“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手法。第二段引用欧阳修的诗句。最后一句是设问而不是反问。选文没有运用 借代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运用排除法,故选C项。 2.原句列举了交通工具“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可见心情急切,不管乘坐什 么交通工具,都要来洛阳城;(1分)在“千里万里”后加上“跋山涉水”,可以看 出不管多么艰辛,也阻挡不了人们的脚步;(1分)在“天南海北”后加上“不约而 同”,“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想去洛阳城看牡 丹的人很多,想法一致,原句表达更为形象生动,更能突出人们想去洛阳城看牡丹 的急切心情和对牡丹的由衷喜爱之情。(2分) 3.①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②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每 句2分) 4.示例:杜甫和苏东坡,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和张自忠,保家卫国,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张衡和钱学森,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5.示例: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 者顿悟宇宙的深意。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 命的奥秘。 6.①由“心窝”到“脉搏”能产生自然的联想,便于理解;②“脉搏”比“温情” 更富有动感,形象性更强;③“脉搏”与后面的“诉说”联系紧密,自然流 畅;④“搏”与前后句的“窝”“说”等押韵,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7.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 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 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 美感。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11分) 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个小孩子。① 。尽管是在它的家,它还是 要羞怯,会脸红,尽管没有让它脸红的事情发生。小孩子在羞怯和脸红中欢迎客 人,它的眼睛热切地望着你,用牙咬着衣衫或咬着自己的手指肚。你越看它,它越 羞怯,直至跑掉。但过一会儿它还要转回来。 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一样新鲜,没一寸老皮。初夏带着新 鲜的带白霜的高粱的秸秆,新鲜的融化才几个月的河流,新鲜的带锯齿的树叶走 向盛夏。它喜欢虫鸣,蛐蛐儿试声胆怯,小鸟儿试声胆怯,青蛙还没开始鼓腹大 叫。初夏喜欢看到和它一样年轻幼稚的生命体,它们一同扭捏地、热烈地、好奇 地走向盛大的夏天。 人早已经历过夏天,② 。它不知道什么是夏天,就像姑娘不知道什 么叫妇人。这是无知吗?这是财富啊。就像白纸在白里藏的财富、清水在清里藏 的财富,这是空与无的财富。 1.下列对文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一样新鲜,没一寸老皮。(夸张) B.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个小孩子。(比喻) C.它们一同扭捏地、热烈地、好奇地走向盛大的夏天。(拟人) D.这是无知吗?这是财富啊。(设问)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带白霜的高粱的秸秆、融化才几个月的河流、 带锯齿的树叶都是新鲜的。初夏带着它们走向盛夏。”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 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① ②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4、5题。(8分) 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敬献花篮仪式在辽 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朝鲜平壤中朝友谊塔、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四地隆重举行。 4.请你向自己5岁的侄子转述下面的场面。(4分) 国歌毕,礼兵将花篮安放至友谊塔塔基平台处。红色缎带上题写着“中国人 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全体人员默哀,向志愿军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答: 5.请你写一段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要求:符合情境,语言连贯生动,不少于70 个字。(4分) 答: 1.A “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一样新鲜,没一寸老皮”是将“初 夏的肌肤”比作“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是比拟的修辞手法,不是夸张。 2.①原句运用排比句式强调了“新鲜”这一定语,突出初夏的特点,更富有画面 感。 ②原句“初夏”作主语,前后陈述主体一致,自然连贯。(每点2分,共4分) 3.①小孩子见到生人会不好意思 ②但初夏第一次经历夏(但初夏没有经历过夏 天)(每点2分,共4分) 4.国歌结束了,献花篮的士兵把花篮放在底下的台子上。红色的布上写着“中国 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所有人低着头不说话站着,向牺牲的志愿军们表示 尊敬。 5.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70年来,我们始终 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今天,我们以国之名,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