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1荷塘月色新人教版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1荷塘月色新人教版必修

练案 1 荷塘月色(1) 本练案共 2 页,满分 50 分,时间 40 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 ( D ) A.倩.影(qiàn) 羞涩.(sè) 笼.着(lónɡ) 含情脉.脉(mò) B.袅娜.(nuó) 畸.形(jī) 颤.动(zhàn) 蓊.蓊郁郁(wěnɡ) C.敛.裾(liǎn) 数.落(shǔ) 丛.生(cōnɡ) 不屑.一顾(xiè) D.独处.(chǔ) 藻.饰(zǎo) 乍.看(zhà) 令人咋.舌(zé) 【解析】 A 项,笼:lǒnɡ;B 项,颤:chàn;C 项,丛:có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 ( D ) ①芯片领域的一位专家说:“中国芯片的发展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既坚持自主创新,寻 求突破,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又要开放合作,抛砖引玉....。” ②在芯片研发上,我们要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亦步亦趋....,最后完成超越。 ③为招揽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全球商家打出种类繁多的“春节牌”,红灯笼、生肖狗 等中国元素在国外的大街小巷俯拾即是....。 ④苏轼将自己的深情厚谊和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慨倾注于几首悼亡词中,流露出无限的凄 凉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⑤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法治中国,不仅是庙堂之论,还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每一 个人都自觉守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⑥日前,2018 年新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各具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 在大厅里交相辉映....,久久不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解析】 ①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意见。②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 事。③俯拾即是:形容数量多又容易得到。符合语境。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 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符合语境。⑤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符合语境。⑥交相辉映:形容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不能用来形容歌声。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 ( C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 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 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 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 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解析】 C 项,“总”表示作者揣测的语气。 4.下列句子中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曲”具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 ( C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解析】 例句与 C 项皆为通感,A、B、D 三项都是比喻。 5. “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3 分) 导学号 ( D )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吻合。 B.这淡淡的月色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它使作者 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解析】 一定要联系语境,联系当时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这句再一次强调了淡 淡的月光,一切显得朦胧,作者说“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这样的景色恰是符合了作者淡 淡的喜悦心情。 6.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 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 分) 导学号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示例)悠悠白云下,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 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要求有显性 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 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 7.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 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 仿照其修辞手法写一句话。(5 分) 导学号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答:(示例)突然映入眼帘的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题干要求“仿照其修辞手法”,所给例句为通感手法, 是以听觉写视觉,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导学号 衰 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 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CE ) A.两首诗都写的是秋季到来后的“残荷”景象,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 B. 白诗主要写了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境,通过描写荷花败 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 C. 白诗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了秋天的肃杀,“白露”“凉风”突出了环境 的冷寂,还未“残”的花,刚刚吹干的“叶”,衰败之景跃然纸上,尽显工笔细描的艺术魅 力。 D.王诗先写荷花曾经花开十里、飘香十里的盛景,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 通过前后的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E.王诗三、四句中,“芳菲”指美好的花朵,也可引申为美丽的女子,“客”点明她 客居在外的身份。就全诗而言,过去的美好情景与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对比最为刺痛人心。 【解析】 通读这两首诗,找出白诗“花不残”“叶初干”和王诗“凋零尽”的特点, 分析时要扣住具体诗句。C“工笔细描”表述有误,诗中的语言是没有雕饰的白描手法。E“芳 菲”不是代表美女,后面的“客”也不是“她”而是客居的他乡诗人。 9.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1)白诗后两句议论抒情,诗人将“无人解爱”与自己“更绕衰丛一匝看”进行对 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之惑:为什么别人不爱凋零的荷花?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萧条景色的喜 爱之情;(2)王诗最后两句由写景引向写人,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却 送秋声到客衣”写出了诗人在秋风中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自己现在处 境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白诗可从“无人解爱萧条境”来分析, 王诗可通过对荷衰败前后变化的描写来加以鉴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 分) 导学号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 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 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 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0.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本节第一段是按照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塘上月色的。 B.描写景物的时候突出表现了塘上月色素淡朦胧之美。 C.《西洲曲》诗中采用了夸张、顶真、比喻、借代多种修辞方法。 D.惦记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解析】 C 项,《西洲曲》一诗中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11.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 分) 答: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在大动乱面前,他不知如何是好,心 里越发不宁静。 12.根据诗歌内容,谈一谈《西洲曲》描绘了一位什么样的女子?(6 分) 答:《西洲曲》写一个女子在别离后从春到秋对所爱男子的怀念。这里引用的是其中四 句。诗意是说,这个女子秋天在南塘采莲,莲花已高过人头,且结了莲子,她低下头来抚弄 着莲子,莲花清得如水一样,真象她爱怜的男子的心。莲和怜谐音,莲子,意味着爱恋对方。 清如水,比喻和自己喜欢的人相亲相爱,心地和行为都是纯洁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