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上册学案:第六单元 议论的针对性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上册学案:第六单元 议论的针对性 Word版含解析

- 1 - 议论的针对性 中学生写议论文,在说理分析时的常见表现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空泛议论、空洞 说理、无病呻吟,很多时候是在四平八稳地说正确的“废话”。究其根本,缺乏分析说理的 内在动力是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不妨用一用“设置‘假想敌’”这一招。 所谓“设置‘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假定自己存在一个论辩对手, 引出与自己对立的观点,树立论争的“靶子”,并据理与对方辨析的一种论证方法。苏洵在 《六国论》中,开篇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作者开篇指出“赂秦而破灭”这一观点,可事实是六国之中只有三国贿赂秦国,为了弥 补逻辑漏洞,作者立即引出“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一句,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 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此处,作者正是借助假定的(“或许”)“论争对手”(“有人”), 通过反驳辨析来增强论证说服力。 1.分析实质。透过现象,阐述分析“假想敌”的内在本质,并让这些本质特性昭然若揭, 从而给予对方沉重一击。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听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努力干什么,顺其自然吧”之类的话, __这些被人们奉为人生格言的“金句”背后,无所作为而又追求好结果的心态不言而喻。人 们对于成功时刻投入过多的关注,导致偶然运气的因素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运气决定论的 拥趸。这样看来,“佛系”心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运气主义论?但生活绝不是靠运气来 经营的,年轻人对命中注定的肯定,无疑是对主观努力的否定,是对人生掌控权的放弃,是 对自己的放任自流。__ ——选自《用努力打破运气决定论》 片段中加线句子在引出“假想敌”之后,用“无所作为而又追求好结果”“运气决定 论”“变相的运气主义论”点明对方观点的实质,又用“对主观努力的否定”“对人生掌控 权的放弃”“对自己的放任自流”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对其实质做进一步的阐释,凸显出对 方论调的错误。这样的论述分析有理性,不是在乱扣帽子,表现出明显的逻辑力量。 2.指明危害。分析负面现象或对方态度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或产生的严重危害。实际上 就是通过分析危害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当下,“佛系青年”“积极废人”……这些热词广泛传播,这些青年“人设”大行其道。 有的人会说:这些热词不过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这么严重呢?确实,单独看来, 这一系列“丧系”名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但是,当这一堆“丧系”名词频繁 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流行乃至火爆,它可能不是一种人的自嘲自解,而是一个群体的自哀 自怜。这些青年“人设”,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我已 - 2 - 经足够努力了,歇一会儿理所应当。而且这样的想法在群体内不断得到响应,在不知不觉间 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如果放任这样的“丧系”思想传播,会懈怠了 气力,软化了精神。_ ——选自《警惕“丧系”,远离颓废》 片段中的加线句子在分析相关“人设”的实质(“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 想法”)之后,用“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 揭示了“佛系青年”“积极废人”等青年“人设”可能产生的严重危害。这样的辨析方法也 往往和分析实质结合在一起来使用。 3.归谬反驳。为了反驳某个论题,先假定其观点为真或者逻辑成立,然后由它推导出荒 谬的结论,来驳斥对方论点的虚假性,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有人认为:满屏都是“小鲜肉”的“娘化”现象是时代审美的倒退。我倒不以为然。近 年来,娱乐圈、艺术界,作为公众人物的集合,自始至终便存在着“硬汉”和“奶油小生” 之争。无论是早期的蔡国庆和姜文,还是如今的众多小生和吴京,观众总要有个比较。但是, 现在的文化获取渠道不再单一,人们受教育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审美观也更趋多元,倘若每 天一打开电视,用上手机,看到的都是战争剧中满身伤痕的壮汉,抑或是各种健硕的肌肉男, 这和“文革”时期翻来覆去听八大样板戏有什么区别?_ ——选自《审美标准应多元开放》 片段叙述“文化获取渠道不再单一”“审美观也更趋多元”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假定 “每天一打开电视”“用上手机”,会出现“看到的都是战争剧中满身伤痕的壮汉,抑或是 各种健硕的肌肉男”这类现象,进而推导出“这和“文革”时期翻来覆去听八大样板戏有什 么区别?”的结论,以类比凸显对方观点的荒谬性。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迂回的方式来论 述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 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 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 “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 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 - 3 - 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 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 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 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 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赏析】 在概括出敌论后,鲁迅用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来否定敌论:“如果单据这 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即,确认“信‘地’”、“信‘物’”和“信‘国 联’”为事实,那么,就自然推出结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实际上,正是在这 个清楚的推理的背后,鲁迅还隐含了一个人们不得不承认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有原先 具备自信力的人,才会失去自信力;而中国人原先就没有自信力,所以,说中国人失去自信 力是不合事实的。”乍一看,鲁迅似乎在弥补敌论的不足,甚至比敌论还要变本加厉:敌论 只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鲁迅却进一步说“中国人本来就没有自信力,因为早就失 掉了”——岂非推波助澜?其实不然。鲁迅立论的攻击点已落在“他信力”上。 精致不是“娘化”的借口 匡谢祎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国内好像掀起了一阵精致风:坐地铁,坐公交时,总会看到一些脸 施薄粉,唇有饰色,眉显黛黑的精致“仙男”。他们以讲究的穿搭、精致的修饰、新潮的发 型以及不凡的气质出现在路人眼中,让人赏心悦目。但这股精致风吹着吹着好像变了味,吹 成了“娘化风”。①如果说日常对自己进行打扮以追求生活质量的行为大众还能接受,那么 因过度包装自己而丧失男性该有的血性和担当,恐怕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吧。 估计有人肯定会反驳: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英雄的勇与谋无处施展,每个人都 有权利追求精致的生活和精致的人生,男性“娘化”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现象,无须小题大做。 ② 这话可能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我不接受。 - 4 - 每次看到这样的论调,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英国的绅士之风。有一篇文章曾介绍:英国 学校要求男生上学必须穿制服,必须打好领带,鞋子必须是黑色皮鞋,袜子必须是黑色的…… 国家要求孩子从小就得学会精致,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没有娘化?英国的绅士,举手投足都是 贵族气质,自带阴影的轮廓,深邃有神的双眸,也有颜值,为什么不让人有“娘”的感觉? 在我看来,英国培养的精致是修养与内在,而国内小鲜肉表现出的精致是对“韩流”的 模仿,体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因为小鲜肉有“颜”,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化妆,便纷纷模仿。 在得到一定心理满足感后,思想和行为便受到了一定影响,渐渐衍生成一种“伪精致主义 者”,即以修饰来掩盖内心真实,活在别人眼中,丧失个性,表面精致,背面令人无法想象。 殊不知,没有思想和内在的精致,完全没有男子汉的风骨与气度,③那不叫精致,只是“娘 化”而已。就如一个热评所说:“有些人身在‘娘’中不知‘娘’,固执地认为自己是精致, 是讲究。” 其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这话说得真的没错。一个人只活在“娘化”风 当中,必定没什么发展前途,某些当红人气男偶像在“小鲜肉”人设前止步,没有任何突破, 靠爆料、靠粉丝刷“存在感”,当青春年华逝去,他们的好日子差不多也就到头了。④而反 观那些勇于担当、心有抱负的偶像,则潜力无穷,不断超越。硬汉吴京凭借《战狼》系列, 把中国硬汉电影推向新高度;张一山凭借《余罪》这一部剧,摆脱了观众心目中的童星形象, 真正把硬汉小生这个形象印在观众心里。他们比当下的韩风“小鲜肉”更硬朗,也受到更多 观众的喜爱。 所以,我希望“娘化”之风快快散去——我们喜欢的,是如阳光般灿烂,也如绅士般优 雅,更有铁肩道义的男生。 精致可以,请别“娘化”。 【赏析】 例文中,加线句子①引出“娘化现象”,加线句子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一种 典型论调——作者成功设置了“假想敌”;加线句子③分析本质,“浮躁的心态”“伪精致 主义者”以及相关阐释——“没有思想和内在”“没有男子汉的风骨与气度”都属于揭示本 质的内容;加线句子④分析“娘化现象”对当红人气偶像自身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些内 容揭示了对方观点的错误,从而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根本上说,通过设置“假想敌” 来展开论述,就是借鉴一些驳论的思路,结合立论,有驳有立地展开论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某校的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交流学生平时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时这样说: 我们不太让孩子做家务,更不用说做农活儿了,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脱离农村劳动, 做体面的城里人。 ——家长甲 我们的孩子很少做家务,因为做家务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而且即使孩子帮忙做家务, - 5 - 也只会越帮越忙。 ——家长乙 不少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很多手工制作的作业,往往都是家长代劳的,根本没有起到 锻炼动手能力的作用。 ——美术老师 现在企业招聘,不一定需要最优秀的人,但它们需要合适的人,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很 强的人。 ——班主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如果让你代表班委会在下一次家长会上发言,请 针对此次家长会上交流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思考或建议。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话题:青少年一代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材料:两位家长和两位老师围绕这一话题的表述或观点。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指令:一是主题指令——以“青少年一代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 力”为话题,代表班委会针对此次家长会上老师、家长的交流内容写发言稿;二是文体指令 ——发言稿;三是对象指令——家长会发言稿,对象为家长。 这三项指令暗含着这样一些基本要求:1.结合本次家长会中谈到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 分析,并提出建议,既要兼顾各方的态度或观点,又要有所侧重;2.注意发言稿的基本格式和 文体的口语交际特点;3.语言表达要符合对象身份特点,尊重家长,尊敬长辈,用语要客气委 婉,不能过于生硬直白。 立意和说理的侧重点:1.充分认识劳动对于每个个体和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尊重劳动 和每一个劳动者(包括自身),用良好的观念和态度影响自己的孩子,积极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劳 动意识和劳动观念。2.从广义学习的角度来说,一切学习(包括劳动),都需要实践,都是在实 践中不断完善的;家务劳动与学业学习不是对立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促进;适度的家务劳动 还有其他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如了解生活艰辛、促进亲情交流、培养感恩意识、锻炼自立能 力等。3.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要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包括动手类型的作业和适量的家务劳动, 不要在这些事上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要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动手能力。4.从现代社会 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说,动手实践能力是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品质,也是踏入工作岗位后安身 立命的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