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校际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校际联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信息技术应用之上,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问题,因此对于隐私应该有明确且可操作的定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让侵犯个人隐私更为便利,因此相关法律和标准应该为个人隐私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已有的对隐私信息的管制包括对使用者未明示同意的收集,以及使用者明示同意条件下的个人信息收集两种类型的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管制框架带来了新的挑战,原因是使用者所同意的个人信息收集范围不再有确定的界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很容易推导出公民不愿意泄露的隐私,例如从公共数据中推导出私人信息,从个人信息中推导出和个人有关的其他人员信息。这类信息超出了最初个人同意披露的个人信息范围。‎ ‎(摘编自《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 材料二:‎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逐渐模糊,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就成为当前工程师重要的伦理责任。‎ 大数据的应用会侵犯人类隐私。近年来,关于数据泄露的报道时有发生,如2018年3月脸书50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英国剑桥分析公司窃取;谷歌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专家项目”,“点击”任何建筑物、车辆、人群等,就能查看与之相关的一切信息。此外,政府、企业、医院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不当使用,都可能导致个人的健康信息被泄露。在大数据面前,人类几乎没有隐私可言,正如美国作家塔克尔在其《赤裸裸的未来》中描述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超级透明’的世界,我们泄露出去的海量信息无处不在。”由此促使人们对大数据的思考走向深入,如谁拥有大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由谁来负责大数据的监管以保证其被合理合法使用?‎ 物联网会使个人随时处在智能设备的监控之下。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所有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如衣服等均可能随时随地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不远的未来,万物互联将会走进现实,所有的人与物都将无一例外地卷入万物互联之中,类似智能手表的穿戴设备是将人接入网络的入口。通过各种穿戴设备,个人信息将会实现实时自动上传,并被收集、存储和使用。一旦使用不当,人类的隐私问题必将更加凸显。‎ 如何保护人类的隐私不受侵犯?我国不久前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的“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对于隐私保护虽然具有一定意义,但要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需智能时代的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并在关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监督等环节中尽力做到:收集要授权,使用需分级,存储应保护,追责当有力。具体来说,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快速检测恶意软件,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材料三:‎ ‎2012年,美国的塔吉特公司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通过对海量女性顾客购买商品品类和数量的数据挖掘,构建了“怀孕预测指数”。该案例一方面展示了大数据营销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在人工智能时代无法隐藏任何私密信息,但个人依然应当具备保守私密信息的权利,即“隐私权”。但本文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公众或他人利益。在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被合法采集,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地掌握人类活动的群体特征,最终所产生的成果不仅将造福于每个社会成员,其中一些甚至关乎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命运。随着人工智能所产生的信息成果不断应用于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全社会最终将不能允许任何个人完全保守自己的私密信息。因为保守私密信息的范围和程度很难取得全民的共识,一旦掌握不好,必然导致技术进步的停滞甚至倒退,有损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其次,从公平的角度而言,任何个人也不应保有不公开自己信息的权利。信息化社会中的每一个自然人都必须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等价交换双向、对等的特性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所在。不愿公开信息的人,自然也不能获得由信息带来的便利。‎ ‎(摘编自施国强《人工智能时代对隐私问题的新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语境下政府部门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更加便利,但使用不当会伴随着潜在的危害。‎ B.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既有对人类隐私造成巨大威胁的负面作用,又有保护人类隐私的正面作用。‎ C.三则材料都涉及了隐私容易泄露的问题,材料二还对如何保护人类隐私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D.材料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这与材料二论述的隐私保护问题相矛盾。‎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时代即使数据所有者不公开个人的所有信息,也不能确保个人的隐私受到完全保护。‎ B.既然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没有隐私可言,那么我们没必要保护自己的信息。‎ C.如果人们不穿戴智能设备,个人信息就不会上传至大数据库,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隐私泄露。‎ D.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自觉担负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就不会出现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相关政策、法律和标准应直接规制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而不能仅仅征得数据所有者的同意。”‎ B.“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成果的应用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但是否使用这项权利,应由当事人决定。”‎ C.“个人信息与隐私在覆盖范围上存在重叠,公开的个人信息在于合理利用,而隐私在于为所有者掌控。‎ D. “正如改革开放的提出一样,打开窗户必然放进苍蝇,但不能因为拒绝苍蝇而不敢改革,放弃隐私权也是这个道理,危险、弊端肯定有,但为了个人和公众利益,不能因小失大,何况放弃不一定意味着失去,可能会因此收获更多。” ‎ ‎4.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 ‎5.智能时代对人类隐私产生威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D 2.A 3.D ‎ ‎4.材料二的侧重点为:在智能化时代隐私权受到挑战,大数据和物联网让隐私问题更加凸显,提出应该让工程师使用智能技术保护人类隐私。材料三的侧重点为:提出为了公众或他人利益,应该大公无私地部分放弃隐私权。 ‎ ‎5.(1)从个人而言应该具有自我防护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2)从国家层面而言,应该加强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措施,制定并颁布一些安全有效的法律法规,防患未然;(3)从智能技术而言,在大数据、物联网的智能时代更需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努力提升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水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D项,“材料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这与材料二论述的隐私保护问题相矛盾”错误。二者并不矛盾,前者“材料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 是从信息化的实用角度而言,后者“隐私保护问题”属于信息化过程中带来的弊端,大数据时代需要个人信息以便惠及大众发挥人工智能的便捷、高效作用,只要使用过程中趋利避害,就可以保护隐私,规避问题,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智能时代即使数据所有者不公开个人的所有信息,也不能确保个人的隐私受到完全保护”符合文意。原文材料三第一段说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可见这个时代谁也不能确保隐私收到完全保护。A项表述正确。‎ B项,“既然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没有隐私可言,那么我们没必要保护自己的信息”,错误。原文信息说“如何保护人类的隐私不受侵犯?我国不久前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但个人依然应当具备保守私密信息的权利,即‘隐私权’”。可见我们依然有必要保护自己的信息。‎ C项,“如果人们不穿戴智能设备,个人信息就不会上传至大数据库,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隐私泄露”错误。原文信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D项,“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自觉担负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就不会出现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错误。选项表述绝对,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自觉担负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但也不能确保隐私安全,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中的论点和选项所给论据的理解分析能力。既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对所给论据是否能够佐证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而言题干要求 ‎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找主要观点,即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主要观点对应,而且是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A项,“相关政策、法律和标准应直接规制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而不能仅仅征得数据所有者的同意”,属于材料二的信息“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可见强调的是如何保护隐私权,不能论证材料三中应该部分放弃隐私权的观点。‎ B项,“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成果的应用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但是否使用这项权利,应由当事人决定”,也是对隐私的尊重,属于材料二的内容,不能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C项,“个人信息与隐私在覆盖范围上存在重叠,公开的个人信息在于合理利用,而隐私在于为所有者掌控”中“而隐私在于为所有者掌控”,不属于材料三“部分放弃隐私权”的内涵。‎ D项,“正如改革开放的提出一样,打开窗户必然放进苍蝇,但不能因为拒绝苍蝇而不敢改革,放弃隐私权也是这个道理,危险、弊端肯定有,但为了个人和公众利益,不能因小失大,何况放弃不一定意味着失去,可能会因此收获更多”,通过类比、比喻等论证强调放弃隐私权的重要性,可见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 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题干为: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先总说个人隐私权受到挑战,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是伦理责任。然后分别从大数据的应用会侵犯人类隐私的角度论证“谁拥有大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由谁来负责大数据的监管以保证其被合理合法使用?”以及物联网会使个人随时处在智能设备的监控之下一旦使用不当,人类的隐私问题必将更加凸显。最后提出“如何保护人类的隐私不受侵犯?”“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快速检测恶意软件,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可见材料二的侧重点为:在智能化的时代隐私权受到挑战,大数据和物联网让隐私问题更加凸显,提出应该让工程师使用智能技术保护人类隐私。‎ 材料三的中心内容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公众或他人利益。其次,从公平的角度而言,任何个人也不应保有不公开自己信息的权利。可见侧重点为:提出为了公众利益应该部分放弃隐私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本题题干为“智能时代对人类隐私产生威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科技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让侵犯个人隐私更为便利;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逐渐模糊,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工程师保护隐私权的意识和伦理责任还不是很强。更需智能时代的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并在关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监督等环节中尽力做到:收集要授杈,使用需分级,存储应保护,追责当有力。具体来说,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快速检测恶意软件,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2)国家层面:相关法律和标准缺乏强有力的保护。我国不久前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的“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对于隐私保护虽然具有一定意义,但要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需智能时代的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并在关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监督等环节中尽力做到:收集要授杈,使用需分级,存储应保护,追责当有力。具体来说,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 ‎(3)个人方面:2012年,美国的塔吉特公司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通过对海量女性顾客购买商品品类和数量的数据挖掘,构建了“怀孕预测指数”。该案例一方面展示了大数据营销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 ‎(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 ‎(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稻草人 侯发山 日头挂在半空中,像个热鏊子似的,照得大地暖烘烘的。麦子由青变黄,空气中弥漫着成熟麦子特有的那种味道,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香甜,那样的润人肺腑,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庄稼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切都会云消雾散。香草走在田埂上,脚步不由得变得轻快了。‎ ‎“妈妈,等等我。”‎ 香草这才想起儿子还在后边。大军走了,不是还有儿子吗?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有这样一句台词,女主人公喜欢,香草同样也喜欢——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不能给别着了心!也正因如此,香草在家闷了多天,这才到田里看看,换一下心情。‎ 儿子说,妈妈,麦子为什么都低着头?‎ 香草本想说“麦子成熟了”,话到嘴边却变了,她说,麦子是在向土地公公鞠躬,因为土地公公养育了它们。‎ 儿子停下脚步,摘掉草帽,转身向香草鞠了一躬:“妈妈,谢谢您,您也养育了我。”‎ 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香草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里一下子凉爽了许多。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得好好活着,把儿子抚养大。这,怕也是大军所牵挂的。对,好好过,不能让大军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他自参加工作,就没黑没夜,没有节假日,太辛苦了。他走了好,是该好好歇歇了。‎ ‎“妈妈,地里怎么都有稻草人啊?它们会干活吗?”‎ ‎“孩子,麦子成熟了,那些麻雀闻到香味就会来偷吃。所以大家就弄一些稻草人吓唬那些麻雀……”‎ 没等香草说完,儿子抢话道:“妈妈,我知道了,稻草人是不是就是保护麦子的警察?就像爸爸一样——”儿子的话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妈妈眼里藏着的泪水。‎ 香草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怕吓着儿子,忙说:“儿子,汗流进妈妈眼里了,妈妈没哭。”‎ 儿子说:“妈妈,您说爸爸太累了,去睡了,他什么时候才醒来啊?我想让他带我去海洋馆玩。”‎ 儿子还小,还不懂得死亡的概念。唉,能骗一天是一天,等他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香草拭了一下眼角的泪珠,平静了一下心情,说:“儿子,等收割了麦子,妈妈带你去海洋馆。”‎ ‎“行!”儿子歪着头想了想,“不行!爸爸答应我好几次了,他得说话算数……我们拉过勾。”‎ 香草轻轻叹了口气。‎ ‎“妈妈,咱的麦地里也有稻草人吗?”‎ ‎“有,都有。”‎ ‎“麻雀真可怜,它吃什么啊?”‎ ‎“这……《十万个为什么》里有答案,你回去好好看看就知道了。”香草为自己的机智而高兴。对,以后回答不出来儿子的问题,就让他去书本里找。‎ ‎“妈妈,咱家的麦地在哪里?”‎ ‎“拐过前面那个弯就是。”‎ 眼看着麦子熟了,地里怎么都不见人呢?麦熟一晌,蚕老一霎。不该啊。前几天收割机来了,老贵说今年天旱,麦子焦,不能经机器。老贵是村里的支书,他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敢违抗,再者,他说的也是实情。即便麦子不焦,收割机过后,麦粒飞得到处都是,看着真让人心疼。不过,这下可喜欢坏了那些麻雀,一个个飞到地里拼命地啄食。它们若是和田鼠一样聪明,怕是过冬的食物都能储存下来……哎,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个答案呢。自己还是笨,还以为聪明呢。‎ 收割机走的时候,香草还有点不舍得。看到大伙儿都不用,她也不好意思。有两年没用机器,大军又没在家,两亩多的麦子不都是自己一个人割的?村里好多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不都是妇女?她们能干,自己也能干!她是警察的妻子,不能让人小瞧了。‎ ‎“哇,妈您看,好多好多稻草人!”‎ 香草收回思绪,看到自家的麦田里有好多人!定睛再看,是老贵带着乡亲们在收割麦子——一个个都带着草帽,儿子以为是稻草人呢。‎ ‎“妈,您眼里又流汗了。”儿子说罢,摘下草帽,使劲给香草呼扇着。“我长大了也要当稻草人,保护庄稼,帮您干活。”‎ 香草眼里的泪流得更欢了。‎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儿子说,妈妈,麦子为什么都低着头?”“香草说,麦子是在向土地公公鞠躬。”前者表现儿子的天真好间,后者表现香草的机智。‎ B.“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在文中前后两次出现,表明丈夫牺牲后,香草终于走出了痛苦,表现出她对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 C.“眼里藏者的泪水”,“眼里的泪流得更欢了”,两个情不自禁的流泪细节,分别表现出香草的伤心和感动,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 D.小说结尾处写老贵及乡亲们帮助香草收割麦子,既表现出人们善良友爱的品质,又侧面写出大军的美好精神在人们身上的延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日头挂在半空中,像个热鏊子似的”“麦熟一响, 蚕老一霎”,比喻和熟语的使用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使作品具有乡土气息。‎ 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了香草儿子懵懂好奇、善良懂事、灵动可爱的儿童形象,给读者以美的愉悦。‎ C.小说虽然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却用大量笔墨写了香草的内心独白,交代了香草在丈夫牺牲后逐渐走出低谷的心理历程。‎ D.“稻草人”设计巧妙、内涵丰富,既指成熟麦田的守护者,又指在帮助香草收割小麦的乡亲,还指为守护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大军。‎ ‎8.作品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作品对大军着墨不多,有人却认为他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6.A 7.B ‎ ‎8.(1)情节安排上本文采用双线结构形式。(2)以乐观坚强的香草为明线,通过母子间的问答串联成篇。(3)暗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公而忘私、为守护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大军。 ‎ ‎9.我同意说大军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这种认识。(1)首先从内容而言,香草母子的言谈话语里都离不开大军,明写香草母子暗写英雄烈士大军,可以说寥寥数语间大军高大的形象清晰可见。(2)其次从情节安排而言,本文采用双线结构,明写香草暗写大军,香草只是用来串联情节的线索;(3)然后从形象塑造而言,香草的乐观坚强贤惠睿智仁义友善都是用来衬托大军形象的,是丈夫的高尚无私感染影响下,让香草富有了人格魅力,写香草更是为了突出大军的责任和担当,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奉献、勇敢无畏、为集体利益献出宝贵的生命;(4)从主旨立意而言,作者的用意在于塑造一位公而忘私的英雄形象,讴歌赞美为大爱、有担当的伟大英雄。写其他人物(香草、儿子、邻里乡亲)都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大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本题四个选项侧重对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以及结尾段的赏析。答题思路一般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看所给信息是否合乎语境,是否吻合主旨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A项,“后者表现香草的机智”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有“儿子说,妈妈,麦子为什么都低着头?”“香草本想说‘麦子成熟了’,话到嘴边却变了,她说,麦子是在向土地公公鞠躬,因为土地公公养育了它们。儿子停下脚步,摘掉草帽,转身向香草鞠了一躬:‘妈妈,谢谢您,您也养育了我。’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香草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里一下子凉爽了许多”,这里的香草表现出的是对孩子的用心抚养,思想启迪,教育孩子要感恩、懂事。后文还有“‘这……《十万个为什么》里有答案,你回去好好看看就知道了。’香草为自己的机智而高兴。对,以后回答不出来儿子的问题,就让他去书本里找”,可见这里体现的才是“香草的机智”,选项杂糅信息,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熟悉常见的艺术手法:正面或侧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类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人称的妙用。其次需要具备一颗细心耐心敏感的心,善于发现问题,快速做出答案。‎ B项,“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手法”错误。本文塑造孩子形象没有心理描写,主要是语言,其次是动作和神态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的理解分析能力。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题干为:作品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本文情节安排可谓独具匠心,最用心处却巧妙无痕,让读者对于“外在(形式)美”毫无觉察,这是最成功的艺术创作,用心却了无斧凿痕迹。最高明的创作者所追求的极致美。所谓用心是指作者独出心裁的使用了双线索结构方法。其一为明线,其二为暗线。明线当然是大家看得着的,主要写香草母子间的对话,以此串联成篇。移步换景,依景换言,容纳了所见所言所感所思,所角度多侧面展示内容并塑造人物形象。暗线是大军,通过香草和儿子的对话间引出大军,巧妙无痕地介绍,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眼前展现了一位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公而忘私、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伟大英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主要人物的探究解读能力。这类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立场观点,比如我认为……我同意……;然后用充足的理由加以证明,一定要结合文本,并亮出相关术语,即理论证据。判断一篇小说谁是主人公,一般从四方面考证:用墨(字数)多少或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多的往往是主要人物,侧重的是主要人物;形象塑造上是否性格特征鲜明突出;情节安排上是否均有涉及;中心思想或者主旨大意是否息息相关。本题题干为:作品对大军着墨不多,有人却认为他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首先明确观点:我同意说大军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的这种认识。‎ 其次从多角度多侧面简要分析,即找出大军是主要人物的证据,比如内容方面、形象塑造方面、情节发展、主旨立意等。‎ ‎【点睛】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开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项籍使将兵。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臣敢献计。”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滕公日:“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约:“布数为项羽窘上,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职耳。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贵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乃许曰:诺。”果言如朱家旨。上乃赦季布。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邮将。单于尝为书谩吕后,吕后大怒,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 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生。曹丘生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B.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C.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D.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古代的刑罚,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住项颈叫“钳”。‎ B.褐衣,古代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后来代指物质贫乏的平民百姓。‎ C.股肱,大腿和大臂,喻指帝王的得力大臣,文中指河东郡地位重要。‎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者晚辈称长辈,一般同辈之间不能相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富有才能,得到救助。季布曾为项羽做事,后被高祖追捕;由于先后得到周氏、朱家、滕公的帮助,得以脱险。‎ B.季布敢于直言,说服吕后。吕后遭单于书信谩骂,樊哙夸言能领兵横扫匈奴,季布厉声陈述危害,最终吕后改变主意。‎ C.季布善于进言,河东辞官。孝文帝听信他人,认为季布喝酒误事,将他召入宫中,季布因为文帝草率,决定辞去官职。‎ D.季布看重名声,遭人吹捧。季布先是鄙视曹丘生的为人,后因曹丘生巧言善说,遂改变原来认识,将曹丘生待为上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2)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14.季布得到搭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D 11.D 12.D ‎ ‎13.(1)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2)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 ‎14.原因有:(1)季布是个“为气任侠”“贤者”助人为乐、侠肝义胆、德高望重。(2)季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了周氏的帮助,宁可化身为卑贱下等的罪奴,能屈能伸的大丈夫。(3)遇到了同样侠肝义、胆乐于助人、能言善辩的朱家,诚心诚意地说服皇上放弃悬赏捉拿的做法。(4)遇上了善于纳谏、爱护人才、以大局为重的帝王。‎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对称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主语或宾语)来断。‎ 根据句意断句:“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根据语法等技巧断句:“陛下无故召臣”中“无故”作“召臣”的状语,这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句子,“臣”后断开,排除AB。“罢去”,意思是召见结束后让季布离开,完整的句子;“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定语后置句,“必有以毁臣者”作“人”的定语,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根据以上分析可排除后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者晚辈称长辈,一般同辈之间不能相称”,错误,因为平辈之间也可以称呼“足下”。‎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 D项,“决定辞去官职”错误。“布辞之官”的意思是“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可见并没有辞去官职,“布辞(上)之官”,是省略句。‎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1)夫,发语词,不译;忌,忌恨;资,资助;“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鞭,名词动用,鞭打。‎ ‎(2)于,到;创痍,创伤;瘳,愈合、恢复、治愈;面,名词作状语,当面;谀,奉承、迎合;欲,想;摇动,使动用法,使动荡不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题干为“季布得到搭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信息主要在开头部分,注意原因分析题力求提取筛选全面准确,另外还要结合文本信息进行宏观的归纳概括,形成“面+点”的答题模式。‎ 原因(1)季布“为气任侠”, 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也就是说好助人为乐,是侠肝义胆的志士,深得人心,所以周氏出谋划策助他一臂之力。另外就是确实有才,令爱才惜才指人心生救助之意,并真心鼎力相助,文中说:“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原因(2)季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非刚愎自用的任性自我性格,文中可见:“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臣敢献计。’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意思是: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我敢出主意。”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 原因(3)遇到了同样侠肝义、胆乐于助人、能言善辩的人,文中说:“朱家心知是季布,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滕公日:“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约:“布数为项羽窘上,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职耳。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贵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乃许曰:诺。”果言如朱家旨。”‎ 原因(4)汉高祖善于纳谏,也是爱护人才从大局出发之帝王。原文说“果言如朱家旨。上乃赦季布。”‎ ‎【点睛】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人。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项籍让他领兵。汉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我敢出主意。”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有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滕公说:“他是贤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而已。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汝阴侯滕就答应说:“好吧。” 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季布接受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 chán)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 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②,出关书信过泷流③。‎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④。‎ ‎【注】①韩愈因触怒皇帝被贬为湖州刺史,途中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传到京城,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本诗。②华岳:西岳华山,在京城附近。③泷流: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④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阁。‎ ‎15.下列对这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心与韩愈一同到达遥远的潮水尽头,表现了作者甘愿陪同友人受苦的深情。‎ B.韩愈的诗作传到京城长安,随后书信也越过泷水而至,表现了韩愈对诗人的关切。‎ C.颈联写由京城去潮州的路途艰险,潮州的处境凄苦,友人的遭遇诗人也感同身受。‎ D.本诗首联重在写意,颔联重在写实,颈联重在想象,字字句句均由内心自然流出。‎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设题角度主要有诗歌内容或大意的考查,以及主旨思想的探究、艺术手法的判断等等。做题时对每一个选项力求仔细分析深入理解并与原文全面对照,以便耐心细致地找出问题,不能直接确定答案时可以借助排除法。‎ B项,“韩愈的诗作传到京城长安,随后书信也越过泷水而至,表现了韩愈对诗人的关切”错误。韩愈因触怒皇帝被贬为湖州刺史,途中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传到京城,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本诗。参考注释和韩愈诗作的题目可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写给侄子的,并非表现对诗人贾岛的关心。‎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题干为“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题区域为尾联两句,设置问题为简要分析“含义”,含义侧重浅层内容和深层情感。解答此题先翻译诗句,再剖析思想内涵。尾联两句“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意思是“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首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诗句中“瘴烟风”“月明”等均具有象征比喻义,可谓一语双关。祈愿韩愈早日洗清冤屈官复原职返回京城,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贾岛对身处逆境中的韩愈的关心惦念、期待,从中可见深厚的友谊。‎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对个人志向的提问,子路的理想是治理千乘之国,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 ”一句,用神话故事写出开凿山道、修建栈道“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入蜀旅人难以归来的忧愁。‎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写出了落月西斜海雾弥漫,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 ‎【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畏途巉岩不可攀 (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望)相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崩”“摧”“壮士”“ 畏途”“巉”“攀”“已”,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虽然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但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规则缺失、监督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外卖行业急需一位( )的食品安全“中门员”。谁来担此重任?诚然, _①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随着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无序,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__②__.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情况( )。因此,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司空见惯 尽职尽责 迫不及待 了如指掌 B.日益凸显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日益凸显 尽职尽责 迫在眉睫 了如指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项是 A.外卖业快速崛起,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发展滞后,导致市场竞争无序。‎ B.外卖业快速崛起,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导致市场竞争无序。‎ C.随着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发展滞后,市场竞争无序。‎ D.随着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无序。‎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8.D 19.B ‎ ‎20.①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不可推卸。②外卖平台更适合“守门员”角色。‎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空,日益凸显:一天天显露出来。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含贬义。语境中应该是一天天明显的意思,所以选择“日益凸显”。‎ 第二空,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尽职尽责:尽字意思是,全力做出,竭力做到最好;职,职责;责,负责。尽职尽责的意思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和对其负责。前者强调要担责,动词性,后者强调怎么担责,形容词性。根据上文“在一个规则缺失、监督缺位的市场环境里”,意思是要尽心尽力、竭尽全力,而且后语境为“外卖行业急需一位( )的食品安全‘中门员’”,所以填形容词“尽职尽责”来作定语。‎ 第三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强调客观。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强调主观。根据前语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此处强调客观迫切性,应该填“迫在眉睫”。‎ 第四空,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情况()”,语境中强调清楚,应该填“了如指掌”。‎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不合逻辑,前语境说“在一个规则缺失、监督缺位的市场环境里”,说明“规则”还没有很好的制定颁布,谈不上“发展”,所以应该改用“建设”。‎ B项,没问题。‎ C项,缺主语,因为介词“随着”和动词“导致”在句首的连用,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且“发展”一词运用不当。‎ D项,缺主语。删掉“随着”或“导致”。‎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第一处,根据前后语境“因此,外卖行业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中门员’。谁来担此重任?”推出横线处必然有诚然,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迫在眉睫,再联系现实生活,答案显而易见,宏观上应该填国家,或者政府相关部门,照应“担此重任”应该用“责无旁贷”或者“当仁不让”等褒义词。另外还可以根据后文“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很明显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所以第①处填“国家或政府监管部门责无旁贷”或者“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可或缺”‎ 第二处,前后语境为“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__②__。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关照后文横线处必然有“外卖平台”这词语,再联系上文“外卖行业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中门员’”来断定陈述内容为“守护”类的信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答案为“外卖平台无疑更适合守门”‎ 一定要注意字数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标点计算在内。‎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请概括2019首届全球能源新基础设施峰会的主要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019首届全球能源新基础设施峰会于‎11月29日-‎12月1日在日照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全球各地1000余人参加。会议邀请的嘉宾有全球能源行业知名企业和国际公司的负责人,著名金融投資机构的高管,新能源领域、出行合作平台的负责人,还有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在内的百余家重量级媒体。峰会期间,500多家全球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席并见证山东数字能源交易中心启动仪式。同时,货拉拉、有车以后、龙懿能源、梧桐车联、淘车夫、亿人亿车、腾讯微保等30多家出行能源生态圈企业现场签约入驻数字能源交易中心。这次能源大会对日照市加快推进招商引智工作,推进数字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答案】(1)与会者来自全球各地。(2)嘉宾分量举足轻重。(3)签约入驻企业多。(4)意义重大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里压缩语段能力。“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高考中,压缩语段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概括主要内容型、提取关键词型、新闻概括型等。本题属于“概括主要内容型”。概括主要内容是压缩语段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题型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层次大意。应对这类题型可采取以下方法:(1)层次切分法。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可运用“层次切分法”,把语段的层次分清后,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将各点综合,最后进行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干的要求。(2)关键语突破法。对议论类语段的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突破法”,如果有中心句,中心句即是语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就必须找出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压缩。(3)舍偏取正法。对于描写类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的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从句法和语法两个角度对语段进行分析,保留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舍弃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的句子或词语。‎ 本题涉及的内容是新闻段,可以先使用“舍偏取正法”删除一些信息(比如第一句话),剩下的内容再使用层次划分法,分为四层,然后分别概括层意,四个层次为:(1)“来自全球各地1000余人参加。”(2)“会议邀请的嘉宾有全球能源行业知名企业和国际公司的负责人,著名金融投資机构的高管,新能源领域、出行合作平台的负责人,还有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在内的百余家重量级媒体。”(3)“峰会期间,500多家全球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席并见证山东数字能源交易中心启动仪式。同时,货拉拉、有车以后、龙懿能源、梧桐车联、淘车夫、亿人亿车、腾讯微保等30多家出行能源生态圈企业现场签约入驻数字能源交易中心。”(4)“这次能源大会对日照市加快推进招商引智工作,推进数字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后概括层意加一整合归纳即可,注意“不超10个字”这个要求。‎ ‎【点睛】提取关键词型压缩方法:‎ 提取关键词就是从某一语段中,提取重要词语,使之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应对这类题型可采取以下方法:‎ ‎(1)仔细研读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明确材料所陈述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然后尽可能简练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对原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将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原文的主要信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 ‎(3)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一般说来,关键词就镶嵌在主要信息中。‎ ‎(4)回头看所提取的关键词。正确答案中,所提取的关键词,连在一块能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所以,提取关键词后,再将这些词语连缀在一起,看是否连贯,是否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5)注意提取与概括的差别。一般说来,提取关键词,该词必在语段中;而概括关键词,则可以根据大意选择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词语不一定在文段中。‎ ‎22.请为下面题为“我的父母是老漂”的漫画说明寓意,字数不超过50字。‎ ‎【答案】近些年异地就业人数的增加和流动人口的增多,不少老人为了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分担家务而漂泊异乡。‎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解读漫画的能力。漫画题答题技巧:1.看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因此,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2.看漫画的画面及细节。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笔法,勾勒出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说明某种观点。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3.看漫画的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因此,要认真思考这些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4.看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本题中“为儿为女忙到老”这些文字非常重要,有助于解读漫画和寓意。另外注意画面中人物的年龄和象征意义。两位老人和怀里的孩子是关注点。漫画启示我们:年轻人在上班、照顾孩子的同时,要多关心父母,周末、节假日多花一点时间陪老人,如果其他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平时要多问候沟通,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精神安慰”。‎ ‎【点睛】观察漫画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对漫画中的一笔一画,包括插入的文字以及漫画的题目,都要认真审视,切不可粗枝大叶,遗漏信息。‎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阅读,主要读网络小说或社交媒体分享推送的文章等,内容比较浅易,读起来轻松。有人认为这种浅阅读现象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人们可以获得内容丰富、实时热门、图文并茂的各类资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寄托。也有人认为碎片化的浅阅读挤占了人们纸质阅读的时间,改变了传统阅读习惯:而且内容鱼龙混杂,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 关于浅阅读,你有怎样的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浅阅读,有何不可?‎ 社会进步总带着阵痛,但我却宁要它进步了才好。——鲁迅 当今时代,随着手机等移动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阅读浅易内容的“浅阅读” 的产生和扩张,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反对会“毁掉专注力”的浅阅读。‎ 在当今信息时代,我认为,与其对浅阅读喊打喊杀,不如淡然待之,并加以好好利用。‎ 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世界正日新月异地前进着,各种新想法、新思考就如火石上迸发的电光,繁多而灿烂。而在浅阅读之下,这些新思想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在信息蛛网中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在浅阅读的帮助下,这些想法能很快被人认为或接受,可以说,浅阅读在活跃人的思想方面,在推动促生新思想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深层阅读,未必就适合所有人以及时间和地点。‎ 不仅是催发作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浅阅读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无论是在地铁飞机,还是路边公交站人行道,都常常能看到低首阅读的人们。毫无疑问,在这种零碎的时间里,要好好利用,自然不可能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但无论是需要时间短,耗费精力少的浅阅读却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整块的长的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越来越只能从碎片的时间中休息与阅读。那么,浅阅读就更加会占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间,取代深阅读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习惯。‎ 而对于反对者,他们认为浅阅读把人们的大脑变成信息的跑马场,毁掉人们的专注力。我认为,从长远的时间轴上看,这是可笑的。就像认为汽车出现会使人的脚退化,袋子的出现会使人的手退化,帽子的出现会使人的头发退化一样,如今这一些担忧早已消失,那么与之相似的对浅阅读的担忧,不也是毫无理由与根据的吗?既然知道了浅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并且知道人终究是回不到过去的,那么,何不更加正确地看待浅阅读呢?‎ 所幸的是,虽然有这些反对之音,人们还是在一点点地接受浅阅读,浅阅读也更加向读得深刻的名著书籍方面发展。我相信,在未来,浅阅读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使用。‎ ‎【解析】一、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利用抓关键词法来确定话题或立意,再结合要求部分“关于浅阅读,你有怎样的看法?”可见本次作文无审题难度,只要围绕“浅阅读”这个话题写作即可。材料可以划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生活现象:“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阅读,主要读网络小说或社交媒体分享推送的文章等,内容比较浅易,读起来轻松”。第二层为思路启示:有人认为这种浅阅读现象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人们可以获得内容丰富、实时热门、图文并茂的各类资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寄托;也有人认为碎片化的浅阅读挤占了人们纸质阅读的时间,改变了传统阅读习惯:而且内容鱼龙混杂,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看法共分两种,有褒有贬,所以本次作文可以可定“浅阅读”也可以否定“浅阅读”提倡深阅读,也可以辩证而论:既要“浅阅读”也要“深阅读”。“关于浅阅读,你有怎样的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从要求或者任务里可见本次作文适合写成议论文,结尾部分一定要有“希望与建议”。‎ 二、参考立意:‎ ‎(1)如何看待“浅阅读” ‎ ‎(2)跳出碎片化 回归深阅读 ‎(3)浅谈浅阅读 ‎(4)浅阅读与深阅读 三、可用素材:‎ ‎(1)读书是分类型的,起码有四类,一是“学习型阅读”,其目标是促进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为人生做准备,他们的阅读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二是“职业型阅读”,和前一类有交叉,但主要是成年人围绕自己业务而进行的阅读,包括专业阅读,其目的性很强。三是“消遣型阅读”,目的性不强,主要为了消遣,现今流行的网络小说阅读和各种自媒体阅读,大多数属于此类。四是“检索型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浏览检索的阅读。这四种阅读类型只是大致分类,各种阅读的功能不一样,彼此会有交叉融合。生活中多数人都会进行这几种类型的阅读,只是因为年龄、职业、性格、爱好等不同,阅读类型的选择与偏重也不同。‎ ‎(2)现今互联网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和思考方式。沉迷于网络,很多人已不再花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去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通常都是不断地打开电脑或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信息。大家很容易变得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那记忆就可能技术化,生物记忆变成物理记忆,这对人类的情感、性格、思维都会产生影响。浅阅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寄托。即使是专家学者,也不会整天都进行职业型阅读,或者深度阅读,也要有一些浅阅读,或者消遣型阅读。如果一个人出于生存或者发展需要,必须有职业型阅读,很自然他们就会找相关的书进行深度阅读。当然,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可能会把较多精力用于深度阅读,而且会把几种形态的阅读协调得比较好。这是一种习惯,需要毅力。‎ ‎(3)消闲文化,包括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往往都比较吸引人,带给人娱乐和刺激。要求青少年不去接触流行文化不现实,也没必要,好的流行文化有利于青年人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这种接触必须适度,要让中小学生学会把持自己,不是被动地卷进流行文化,尽可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保持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4)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本来是个人的、私密的事情。社会可以提倡读书,但很难规定和限制读什么书。成年人的阅读不必过多干预,但中小学生的阅读还是需要引导的。学生的阅读多是学习型阅读,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功课上,尤其是语文课,对阅读有许多要求。学生的阅读不完全是自由的,也有目的性,比如为了中考和高考。但如果目的性太强,读书只是瞄准考试,甚至连课外阅读也全都纳入考试体系,那就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除了“为高考而读书”,我们要让学生保留自由阅读的空间,可以读点“闲书”,让他们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学生时代如果有读书的兴趣,又形成习惯,成年以后就会有喜爱阅读的良性生活方式。若要提倡全民阅读,最重要的是鼓励中小学生阅读,这是为他们的人生打底子,也是改进社会阅读状态比较有效的办法。‎ ‎(5)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深阅读是大海,那么浅阅读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阅读是蓝天,那么浅阅读只能是浮云;如果深阅读是草原,那么浅阅读只能是绿坪。大海,永远充斥着的,只有河水跌撞而来的轰轰涛声。有时表面上默默无闻,但那叫波澜不惊,不为外界所动,然而小溪,整日呜咽,用全身力气叫喊也只不过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为是地亮着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龙,滕溪而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大海般的深阅读中你可以做翱翔万里的蛟龙,小溪般的浅阅读中你只能是无知的青蛙。‎ ‎(6)蓝天,深邃旷远,雄鹰飞翔,奇山美景在蓝天臂腾之下。浮云,只有漂浮,居无定所,只追逐视觉的刺激,有的只有雾霭与你相伴,可之后呢?雾霭惹上一身污垢,迷失自我。蓝天般浩瀚无穷,广阔辽远的深阅读可让你感受鹰击长空的洒脱与豪放;浮云般的浅阅读只能让你污垢染身,迷失自我。视觉的享受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碧蓝的草原,一望无际,广袤无垠,骏马飞奔,鹏跃鸟鸣。绿萍,只能在钢筋水泥间炫耀仅有的绿意,偶尔只能引来蝶虫蚯蚓嬉闹。似乎蝌蚪进入泥潭之中。无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阅读中,你可成为飞驰的骏马,悠婉鸣叫的小鸟,仅有数点绿意的绿萍上,你只能成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在浅阅读中你只能寻求到视觉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没营养,有时甚至会吃坏脾胃,浅阅读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很有可能让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深阅读中,你可以品味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可以体会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慕名利。深阅读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辽阔。浅阅读只能与呜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无定所的浮云相比。到深阅读中去,感受大海给你的威颜,蓝天给你的旷远,草原给你的无垠!‎ 四、行文结构:‎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应该秉承只要读就是好的这样一种理念,不要因为“浅”而憎恶厌弃。所以本文论点“浅阅读,有何不可?”是切题的。小作者开篇使用反问句,很有气势,开头的题记也增添了哲理意味。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可信度。结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来谈浅阅读,非常巧妙,让与时俱进提升了“浅阅读”的必要性。正文主体部分破立结合,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充分有力,深刻独到。结尾再提论点并发出号召,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作文即是做人,《浅阅读,有何不可?》一文,其旁征博引,逻辑缜密的雄辩技巧让人欣喜,其针砭时弊、心忧天下的责任担当更令人欣慰。‎ ‎【点睛】写作时,切忌把全部名言杂糅在一起,以为能面面俱到,其实反而没了重点。要注意时鲜素材的运用,不能一味在故纸堆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外,文章结构圆融,可题记先声夺人、态度显豁,结尾画龙点睛、收束有力,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