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1课 1 长安十年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一课 一 长安十年 (2020·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的“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选哪个都可以。“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故选B。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 4 -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排除BD项;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排除A项。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语病有:“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本身来说”,排除BC项;“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中”,排除AC项;“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不当,放到“它”后面,排除AB项。故选D。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河内”指黄河以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以北称“河外”。 B.“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玺,印章,秦以后专指帝王的印。 C.“车驾”一指马驾的车,二指帝王所乘的车,所以“车驾”也常常用来作为帝王的代称。 - 4 - D.“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解析】 A项,“河内”应指黄河以北的地方,而不是“黄河以南的地方”。在古代,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其中,“河内”指黄河以北,“河东”指黄河以东。 5.下列对杜甫诗句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C ) A.“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如,在“三吏”“三别”中反映出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楚,对人民的痛苦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与关爱。 B.“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对祖国无比热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地流泪;“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旦大乱初定,消息忽传,他又会狂喜地流泪。他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相呼应的。 C.“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对统治阶级的安定边境、平定叛乱充满赞颂。如《兵车行》表现了唐玄宗的积极备战、居安思危。 D.除了与当时政治、社会直接相关的作品外,一些咏物、写景的诗,也都渗透着对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时时关注民生,因人民好恶而好恶,如,同样是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对于滋润万物的春雨,充满赞赏与热爱;但是当久雨成灾时,他却遏制不住愤怒:“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大雨》) 【解析】 “《兵车行》表现了唐玄宗的积极备战、居安思危”,与事实不符。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8题。 这是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的打击,同时他私人的经济情形也起了大变化。他父亲可能在奉天县令的任上不久便死去了;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当时有一小部分贵族承袭着前代的遗风,除去在他们的府邸园林中享受闲散的生活外,还延揽几个文人、乐工、书家、画师作为生活的点缀。他们在政治上不会起什么作用,可是据有充足的财富,随时给宾客们一些小恩小惠。宾客追随着他们,陪他们诗酒宴游,维持自己可怜的生计;有时酒酣耳热,主客间也仿佛暂时泯除了等级的界限,彼此成为“朋友”。杜甫就做过这样的宾客。除此以外,他还找到一个副业,在山野里采撷或在阶前种植一些药物,随时呈献给他们,换取一些“药价”,表示从他们手里领到的钱财不是白白得来的。这就是他后来所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这些“友朋”中最重要的是汝阳王李琎和驸马郑潜曜。他写诗赠给他们,推崇他们,说他们对待他是——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但实际的情况却在另一首诗里说得清楚: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 4 -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本段中引用的两首诗的诗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_不矛盾。因为杜甫当时经济上一天比一天穷困,仕途上又没什么希望,所以不能不暂时低声下气地充当达官贵人的“宾客”,奉承、巴结他们,以换得一些残羹冷炙来维持生活。但这样做是违背他的本心和良知的,所以他的内心又充满了辛酸和痛苦,在对知己倾诉时,这种真情实感自然就流露出来了。__ 7.从引用的两首诗的诗句看,杜甫当时的处境怎样? 【答案】 _处境是非常困窘的。一方面经济上一天比一天穷困,另一方面仕途上看不到希望,所以不得不违心地投在达官贵人门下充当“宾客”,以维持生活,继续他的求官之路。__ 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_诗眼是“潜”字,“潜”是隐藏着的意思,杜甫在权贵门下乞食、奉承、巴结他们是违心的,但为了生活和进仕又不得不这样做,因此内心充满了痛苦,但这种痛苦在权贵的面前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隐藏在内心深处,所以一个“潜”字,蕴含了诗人无限的痛苦和辛酸。__ - 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