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断句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断句 准确判定文言语句的停顿 【考点解读】 对于文言文断句(即停顿)的知识考查,历年高考的《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文阅读”部分都没有对此作明确的要求,只是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部分作了如下规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试卷上也没有出现过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试题。只是从2004年开始,部分省市的高考试卷上陆续出现了文言断句的试题,试题不要求考生给文言语句加标点,只是要求考生判定语句停顿的位置,并用“ / ”做出标记即可。 【文言断句步骤】 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2、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断该段落大意。 3、抓住文言特征,依据断句技巧句读。 4、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5、根据断句情况,理解段落内容;对照全文意思,逐句进行检查。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即文言句子的特征。 【文言断句技巧】 技巧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或宾语来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高 帝 曰/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子 房 功 也/自 择 齐 三 万 户/ [当堂演练]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贤 相 也/方 仁 宗 初 立/章 献 临 朝/颇 挟 其 才/将 有 专 制 之 患/迪 正 色 危 言/能 使 宦 官 近 习/不 敢 窥 觎/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章 献 亦 全 令 名/古 人 所 谓 社 稷 之 臣/于 斯 见 之/ 技巧二:借助表对话的谓语动词来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谓语动词来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2:或 谓/郊 岛 谁 贫/曰/岛 为 甚 也/曰/何 以 知 之/以 其 诗 知 之/郊 曰/种 稻 耕 白 水/负 薪 斫 青 山/岛 曰/市 中 有 樵 山/客 舍 寒 无 烟/井 底 有 甘 泉/釜 中 尝 苦 干/孟 氏 薪 米 自 足/而 岛 家 俱 无/以 是 知 之 耳/ [当堂演练]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数/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乃 曰/皆 非 良 材/朕问 其 故/工 曰/木 心 不 直/则 脉 理 皆 邪/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技巧三:借助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表停顿或第二分句开始的虚词、表时间或逻辑的词语来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要明辨句读,语气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句子开头和结尾的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其、岂、敬、故”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耳、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还有经常出现在句中表停顿或第二分句开始的虚词,如“者、而、已而、是以、是故、是则”等,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就有助于断句。 例3:给划线的部分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齐谋臣)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当堂演练]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故 曰/勇 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战/又 奚 独 怪 于 狗 而 烹 之/嘻/过 矣!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史 官 曰/交 友 之 道 难 矣/人 当 意 气 相 得 时/以 身 相 许/ 若 无 难 事/至 事 变 势 穷/不 能 蹈 其 所 言/而 背 去 者/多 矣/况 既 死 而 能 养 其 亲 乎/吾 观 杜 环(人名)事/虽 古 所 称 义 烈 之 士 何 以 过/而 世 俗 恒 谓 今 人 不 逮 古 人/不 亦 诬 天 下 士 子 哉/ 技巧四:借助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来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便于诵读。其中以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为多,这可为我们断句时提供较好的参考。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另外“顶真”、“反复”句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句子前后相承或反复出现,按顶真或反复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例4:夫 明六 经 之 指/涉 百 家 之 书/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敦 厉 风 俗/犹 为 一 艺/得 以 自 资/父 兄 不 可 常 依/乡 国不 可 常 保/一 旦 流 离/无人 庇 荫/当 自 求 诸 身 耳/ [当堂演练]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昔 吾 先 君 桓 公 出 游/睹 饥 者 与 之 食/睹 疾 者 与 之 财/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有 妾 二 人/其 恶 者 贵/美 者 贱/杨子 问 其 故/逆 旅 之 父 答 曰/美 者 自 美/吾 不 知其 美也/恶 者 自 恶/吾不 知 其 恶 也/杨 子 谓 弟 子 曰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以 是 知 藏 书 之 难 也/然 藏 之 之 难 不 若 守 之 之 难/守 之 之 难 不 若 读 之 之 难/尤 不 若 躬 体 而 心 得 之 之 难/是 故 藏 而 弗 守/犹 勿 藏 也/守 而 弗 读/犹 勿 守 也/夫 既 已 读 之 矣/而 或 口 与 躬 违/心 与 迹 忤/采 其 华 而 忘 其 实/是 则 呻 占 记 诵 之 学/所 为 哗 众 而 窃 名 者 也/与 弗 读 奚 以 异 哉/古 之 善 读 书 者/始 乎 博/终 乎 约/博 之 而 非 夸 多 斗 靡 也/约 之 而 非 保 残 安 陋 也/善 读 书 者/根 柢 于 性 命 而 究 极 于事 功/沿 流 以 溯 源/无 不 探 也/明 体 以 适 用/无 不 达 也/尊 所 闻/行 所 知/非 善 读 者 而 能 如 是 乎/ 技巧五:借助文言固定句式来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 “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