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人教版
练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瀑布从高山半空中直泻而下的情状,是从湖口远望所见庐山瀑布的全景。 B.“万丈”状瀑布之长,“红泉”状瀑布之壮,“落”字似不着力却自有雷霆万钧之势。 C.颔联承“红泉落”,借杂树、重云等景物衬托瀑布直泻而下时冲决一切的气势与力量。 D.尾联渲染岀庐山天空水汽合而为一的空灵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超逸襟怀。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夏日途中[注] 李 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此诗作于李廓落第回家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8 - A.首句交代归来时行走在树木夹道的路上,“炎”字表明风是热的,点明诗歌题目“夏日途中”。 B.颈联写阳光照在镜子一般的水面上,就像槐膏点在白衣上,斑斑点点的,衬托出途中的清静。 C.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一事无成回家,心里惭愧,表达了诗人回乡途中因落第而忐忑的心情。 D.前六句写景叙事。写景着重突出夏日景物特征,形象传神;叙事简洁,语言质朴,如叙家常。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 嘏① 杜若②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③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④。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邈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 8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夕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8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C.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 8 -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①王学士无竞:即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增添白发。 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从手法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9分) 宿集庆寺① 仇 远 半生三宿此招提②,眼底交游更有谁。 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③。 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 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注①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②招提:指寺院。③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通过“金粟影”和“玉华诗”,写出了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 - 8 - B.颈联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园中的萧条冷落。 C.尾联通过静夜洞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寄托心中诸多感怀。 D.整首诗风格清雅委婉,含蓄蕴藉,体现了作为末世文人的家国情怀。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仇远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是如何抒发的。(6分) 练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1)D D项,“渴望归隐山林的超逸襟怀”属于过度解读,不符合文本实际内容。尾联赞叹瀑布与天地相接的宏伟境界。诗中在描摹和赞美庐山瀑布壮美景色的同时,蕴含着诗人豪放的风度和开阔的胸襟,说明诗人激情满怀,壮志凌云。这首诗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烦冗。 (2)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瀑布的色彩和声响。晴日照耀下瀑布幻化出七彩霓虹般的缤纷色彩,绚丽瑰奇;天清气朗之时,本无风雨,但万丈红泉直泻而下发出巨大声响,给人以疾风骤雨般杂沓的听觉感受。“虹霓似”“风雨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观赏庐山飞瀑时似真似幻的视听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奇丽景象的喜爱之情。 解析 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2.(1)B B项,“衬托出途中的清静”错,结合“欺”和注解可知,应为衬托了作者的失意。 (2)参考答案 ①视听结合,听蝉鸣,观蝶飞,画面灵动活泼。②以动衬静,蝉鸣蝶飞反衬出路途的静。③以乐衬哀,初蝉数声,戏蝶一团,热闹的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哀伤。 解析 颔联“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声”与“飞”是视听结合地描写动态、乐景;结合首联“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的环境之热,可知颔联以动衬静;结合写作背景“落第回家途中”可知颔联以乐衬哀。 3 - 8 - .(1)D D项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去,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流绕钓矶”,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2)参考答案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写作此诗时诗人身在异乡,怀念故土,“故园何处风吹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颔联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4.(1)B 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2)参考答案 ①用典和对比;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 倒数三、四句使用班超建立功勋的典故,最后两句使用李陵投降匈奴的典故,因此表现手法是使用典故。两个典故前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5.(1)A A项,“穷”并非指生活的贫苦,而是指境遇的困窘。“居穷道不穷”指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2)参考答案 ①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简析诗歌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作答时应先初步解读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词体会手法。如“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书案”与“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公心境的体现。 6.(1)D D项,“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理解有误,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 (2)参考答案 ①“晚岁”一语双关,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 - 8 - 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铁骨铮铮,象征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真挚情义的褒扬。 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颈联的意思是,一般的花草树木都喜欢在春天里争芳斗艳,只有高高山峰上的孤松,在一年将尽的冬季,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更显出它那顽强的性格和高尚的节操来。“晚岁”一语双关,“众木”和“孤松”既是比喻又是对比。 7.(1)A A项,“写出了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分析错误。颔联上句“顾恺漫留金粟影”中“漫”的意思是“模糊”。正用顾恺之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下句“杜陵忍赋玉华诗”中的“忍”的意思是“怎能”,反用杜甫的典故借古怀今,就算杜甫来到这里,看到如此衰破的景象,也会不忍写诗。构成今昔对比,更能表现荒凉寂静。 (2)①直抒胸臆,首联写出了知交故友离世后自己的孤独落寞。②用典,正用顾恺之在瓦官寺画维摩诘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写《玉华宫》诗的典故,表达叹息之情。③借景抒情,颈联中作者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如今沦为了草木丛生、无人打理的地方,抒发昔盛今衰、故国沦亡之情。④以景结情,尾联写在凄清的洞箫声中,皎洁的月光照在古松枝上,物是人非,王朝更替的感怀与清冷之景交融。 - 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