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威廉斯是美国著名诗人,因其意象派诗风为人们所熟悉,却很少有 人知道他还持有医学博士学位。1918 年暴发的流行性肺炎给了医生威 廉斯记录历史的机会。在他的作品中,《去传染病院的路上》就是他 接触和诊治传染病的证据。这首诗收录于诗集《春天与一切》,正如 题目所示,威廉斯描述了这条通向传染病院路上的荒凉景象,并以此 抒发自己在自然法则和人类生存方面的反思。当威廉斯说“传染病医 院”时,他指的是当时单独为传染病人准备出来的建筑,而这所传染 病医院很可能是现在新泽西州的圣玛丽教堂的前身,原本是安置和治 疗患有传染病的病人的地方。谈及此次流感时,有学者在《卡夫卡与 西班牙大流感》一文中猜测:“这次流感因为首先由西班牙媒体报道 出来,因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流感最初是在美国军营中暴发的。” 虽然这次席卷世界的流感在 1920 年逐渐退场,但它留下来的阴霾远未 退去。 在《自传》中,威廉斯这样记录这场毁灭性的流感:“流感袭来, 我们医生每天出诊六十次。我们其中有人感染了病毒,有些年轻的医 生去世了。我们没有有效的方法克制这种席卷世界的病毒。”由此可 见,威廉斯是这次大规模流感的见证者。 (摘编自陈浩然《春天里的威廉斯:值得敬仰的医生》) 材料二: 基辛格曾说过:“中国有几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其中蕴藏着丰富 的战略和治国之策。”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文明展现 出的不竭力量,印证了基辛格的睿智。 回望来路,展望未来,指引中国在较快时间内走出困境,同时又苦 人之苦、迈出国门扶危济困的,是千年文明滋养出的中国人克己复礼、 坚韧不拔的品格,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民爱物、乐善好施的基 因,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情怀。 仁政爱民,以人为本。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之时,是生命第 一还是经济至上?中国先贤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疫情暴发之 初,中国领导人就发出坚定而明确的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将其贯穿于中国抗疫行动的全程。已经习 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季度经济较大幅度下滑,这 背后是以人民生命安危为首要关切的决心。 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遭受病毒突然侵袭的中国展现了让世界瞩目 的决断力、行动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来中国考察的世界卫生组织总 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高度评价中国人因地制宜、灵活解决 问题的能力。他感慨道,面对无药无疫苗的困境,中国人“有什么就 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 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饮水思源,投桃报李。对于在中国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与中国 “风月同天”的人,中国都回馈以“与子同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从困境中逐渐走出的中国,已经把援助物资送到了 140 多个国家和国 际组织。感怀中国雪中送炭的恩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吻五星红 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英、法、德三种语言录制视频讲话感 谢中国帮助;柬埔寨网民用民歌《刘三姐》旋律配上柬语歌词,向中 国医疗专家组表达谢意:“多谢了!多谢中国亲人们,就算没有好饭 菜,却有一首家乡的歌送亲人。” 义之所在,坚定前行。人不知而不愠。对诟病自己的人,中国也不 吝伸出援手。美国医生通过视频会议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得了宝贵的诊 疗经验。中国捐助的一千台呼吸机等抗疫物资运抵纽约,州长科莫也 在社交媒体上深情致谢。怀着人溺己溺、民胞物与之心,中国向许多 遭疫情肆虐的国家伸出仁爱援手,却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 体以政治化的眼光曲解乃至诋毁。然而,中国没有因为种种杂音,就 放弃对痛苦的悲悯、对生命的救助,没有放弃对人间大义的坚守。 覆巢之下无完卵,小小的病毒以卷席之势不分国界夺去地球村里大 量生命,肆虐的疫情前所未有地把所有国家锁定在一条“生命方舟” 上,世界人民面临一损俱损的困境,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命运与共 的事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先贤以“天下之目” 洞悉了四海繁荣的秘密,与久远以来对“大同世界”的憧憬一脉相承, 今天的中国人民以坚定信念,笃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前路免不 了荆棘,而中国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就是那道光,穿透阴 霾,照亮前行的道路。 (摘编自李蓉《中华文明之光在抗疫中熠熠生辉》) 材料三: 自尼克松以来,尽管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中国和美国还是进行 了合作。当前的新冠疫情危机是一个考验。首先,双方应同意使宣传 战降级。第二,人们应该认识到,如果说 1918 年流感大流行是一个先 例,那么在第一波新冠病毒疫情消退之后,未来我们还将会看到几波 疫情来袭,因此人们必须更好地做好合作的准备。第三,新一波的新 冠病毒疫情将影响应对能力较差的穷国,中国和美国应该宣布慷慨捐 款,让联合国设立新的基金来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该基金向所有国家 开放。第四,鉴于人类对这种新病毒仍有很多需要相互学习借鉴的地 方,应该恢复十年前就存在的科学家和医学专业人士之间的广泛联系。 更好的做法是,增设两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高级别委员会,以提供政 治保障,减少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 (摘编自约瑟夫·奈《中美应“合作式竞争”对抗疫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国著名诗人、医学博士威廉斯见证了 1918 年暴发于美国军营、 由西班牙媒体首先报道、在 1920 年才逐渐退场的那场席卷全球的大 规模流行性肺炎。 B.对 1918 年的那场毁灭性的流行性肺炎,威廉斯在其《去传染病 院的路上》《春天与一切》《卡夫卡与西班牙大流感》《自传》等 作品中都有记录。 C.对中国政府在 2020 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所采取的抗疫行动,特 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不竭力量,基辛格给予充分肯定和 高度赞扬。 D.约瑟夫·奈希望中美两国在应对当前的新冠疫情中开展“竞争中 的合作”,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美国错 误做法的指责。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几千年文明中包含着克己复礼、坚韧不拔的品格,仁民爱物、 乐善好施的基因,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情怀。 B.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领导人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生 命安危,并迅速组织全民抗疫行动,成效显著。 C.流行性病毒不分国界,但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却对中 国的做法曲解甚至诋毁,对此,我们不屑一顾。 D.中美虽然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多年来还是进行了一些合作, 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危急时刻,双方应更好地合作。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 分) 5.面对全球性疾病传染,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请结合材料, 简要概括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节选) 冯骥才 矮男人自批判会那天被押走后,一直没放回来。此后据消息灵通的 裁缝老婆说,矮男人又出了什么现行问题,进了监狱。高女人成了在 押囚犯的老婆,落到了生活的最底层,自然不配住在团结大楼内那种 宽敞的房间,被强迫和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她搬到离楼十几米远 孤零零的小屋去住。这倒也不错,省得经常和楼里的住户打头碰面, 互相不敢搭理,都挺尴尬。但整座楼的人们都能透过窗子,看见那孤 单的小屋和她孤单单的身影。不知她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了,只是偶尔 才接回家住几天.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人,从容 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裁缝老婆下了断语:“我看这娘儿们最多 再等上一年。那矮子再不出来,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现在就离 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嘛,就是放出来,人不是人,钱也没了!” 过了一年,矮男人还是没放出来,高女人依旧不声不响地生活,上 班下班,走进走出,点着炉子,就提一个挺大的黄色的破草篮去买菜。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但有一天,矮男人重新出现了。这 是秋后时节,他穿得单薄,剃了短平头,人大变了样子,浑身好似小 了一圈儿,皮肤也褪去了光泽和血色。他回来径直奔楼里自家的门, 却被新户主、老实巴交的裁缝送到门房前。高女人蹲在门口劈木柴, 一听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着他。两年未见的夫妻,都 给对方的明显变化惊呆了。一个枯槁,一个憔悴;一个显得更高,一 个显得更矮。两人互相看了一忽儿,赶紧掉过头去,高女人扭身跑进 屋去,半天没出来;他便蹲在地上拾起斧头劈木柴,直把两大筐木块 都劈成细木条。仿佛他俩再面对片刻就要爆发出什么强烈而受不了的 事情来。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一切 如旧。大楼里的人们从他俩身上找不出任何异样,兴趣也就渐渐减少。 无论有没有他俩,都与别人无关。 一天早上,高女人出了什么事。只见矮男人惊慌失措从家里跑出去。 不会儿,来了一辆救护车把高女人拉走。一连好些天,那门房总是没 人,夜间也黑着灯。二十多天后,矮男人和一个陌生人抬一副担架回 来,高女人躺在担架上,走进小门房。从此高女人便没有出屋。矮男 人照例上班,傍晚回来总是急急忙忙生上炉子,就提着草篮去买菜。 这草篮就是一两年前高女人天天使用的那个。如今提在他手里便显得 太大,底儿快蹭地了。 转年天气回暖时,高女人出屋了。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 一层粉那样难看。刚刚立起的身子左倒右歪。她右手拄一根竹棍,左 胳膊弯在胸前,左腿僵直,迈步困难,一看即知,她的病是脑血栓。 从这天起,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搀扶着高女人在院子遛两圈。他 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矮了, 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他却掬出笑 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 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要抬起左脚,他 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团结大楼 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 禁地向他俩主动而友善地点头了…… 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矮小而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死神和 生活一样无情。生活打垮了她,死神拖走了她。现在只留下矮男人了。 偏偏在高女人离去后,幸运才重新来吻矮男人的脑门。他被落实了 政策,抄走的东西发还给他了,扣掉的工资补发给他了。只剩下被裁 缝老婆占去的房子还没调换回来。团结大楼里又有人眼盯着他,等着 瞧他生活中的新闻。据说研究所不少人都来帮助他续弦,他都谢绝了。 裁缝老婆说:“他想要什么样的,我知道。你们瞧我的!” 裁缝老婆度过了她的极盛时代,如今变得谦和多了。权力从身上摘 去,笑容就得挂在脸上。她怀里揣一张漂亮又年轻的女人照片,去到 门房找矮男人。照片上这女人是她的亲侄女。 她坐在矮男人家里,一边四下打量屋里的家具物件,一边向这矮小 的阔佬提亲。她笑容满面,正说得来劲,忽然发现矮男人一声不吭, 脸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裁缝老婆没敢掏 出侄女的照片,就自动告退了。 几年过去,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只在周日,从外边把孩子接 回来,与他为伴。大楼里的人们看着他矮墩墩而孤寂的身影,想到他 十多年来一桩桩事,渐渐好像悟到他坚持这种独身生活的缘故……逢 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 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 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丈夫入狱后,高女人被迫与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搬到孤零零 的小屋去住,静静地坚强地等待矮丈夫的归来,表现出她坚强而忠 贞的品质。 B.矮丈夫出狱回到家后,夫妻见面,没有言语,只见妻子跑回屋里, 丈夫拿起斧头劈柴。这些无言的动作,真实展现了他们悲喜交加的 心理状态。 C.“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人,从容貌看上去 很难说她还年轻”“一个枯槁”“显得更高”等多处描写,表明高 女人身心已遭摧残。 D.这对夫妻遭受了众人的冷眼和中伤,自始至终却没有对任何人进 行过言语上或者肢体上的还击,他们只是过他们自己的平静生活, 相伴到老。 7.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的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通过房子主人的变换,巧妙地反映了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矮丈 夫和高女人在生活方面的变迁,展现了他们身上隐忍大度的精神品 格。 B.“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一层粉那样难看”中,作者用 “刷一层粉”来形容高女人病情严重,为下文高女人病死埋下了伏 笔。 C.文中“团结大楼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团结大楼”中,但缺少真 正的团结,他们时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 果。 D.本文以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通过大量的描写,展现了夫 妇二人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践踏人性的社会环境。 8.文中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情节上?请简要概 括。(4 分) 9.作者在文中塑造的“裁缝老婆”这个角色,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作用?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 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 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历开封府推官、 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 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 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 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 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 琦闻其语,益自信。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 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 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 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 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谓: “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 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 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 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 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 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 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 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 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B.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 /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C.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 /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D.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 /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人称字是 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此 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C.司谏,是对君主、官吏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分左、 右司谏,右司谏为大。 D.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上奏文书又称为奏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琦风骨秀异,弱冠之年考取进士第二名,可是只任了个管理库 藏的小官,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合适,但他却并不在意。 B.任职谏官,韩琦敢于直谏,诤言谠议,为了罢免无所作为的宰相 王随等,接连上疏七十余次,终于王随等四人同日被免。 C.无论是多故之时,还是危疑之际,韩琦为官始终替朝廷着想,尽 力事君,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赵元昊反叛,宰相晏殊等想要听从赵元昊的无理请求,韩琦坚决 反对,接着又陈述应该做的多件事情,皇帝悉数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 万。 (2)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 14.韩琦在哪些方面得到过皇帝的赞赏(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伤 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 ①1129 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 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 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 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 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 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 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 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 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 16.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 容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 了。 (2)在《离骚》中,作者不愿意违背原则取悦他人,这使他陷入了 失 意 与 困 窘 之 中 , 他 用 “ , ”直接抒发了自己 的孤独烦闷。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宫中、府中官员应该是一个整体,因 此 在 赏 罚 的 原 则 上 要 做 到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 ( ① ),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________心,不可 执着,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 难处就在调剂安排,________。 自己不易对付,( ② ),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我们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自囿 于“我”的小圈子,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 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要 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 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________。我们像蚕一样,________。真正 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 “知道你自己”这句古训所以被称为希腊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妄自尊大 恰到好处 颠倒错乱 作茧自缚 B.妄自尊大 恰到好处 面目全非 作茧自缚 C.妄言妄听 恰如其分 面目全非 自作自受 D.妄言妄听 恰如其分 颠倒错乱 自作自受 19.上面文字节选自美学家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谦虚》,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我”改成“自己”好不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 分) 2020 年 7 月 10 日,①根据广东交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②港珠 澳大桥 5G 通信网络建设圆满完成。③目前港珠澳大桥上共设有 24 个 5G 基站,④桥上 5G 网络平均速率超过 600M/S 以上。⑤5G 技术的运用 是缓解大桥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难题的重要支撑。⑥而且 5G 将携手北 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 园家重点研发,⑦在开启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探索新阶段的同时, ⑧为相同类型的“生命线工程”提供支撑。 22. 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个 字。(5 分) 日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衔 的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 1000 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 突破,亩产创造了 1026.7 公斤的新纪录。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当日向袁 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 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传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大哥善于在病情尚未发作时施展医术, 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 不闻;二哥善于在疾病初起病症较浅时施治,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结果闻名乡里;扁鹊善于在人病入膏肓时动手术、下猛药让人起死回 生,结果闻名天下。 以上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定。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 B 项,信息来源主要是材料一,其中《卡夫卡与西班牙大流感》 一文的作者并未指明是威廉斯,原文说“有学者”。C 项,信息来源 在材料二第一段,从原文看,基辛格的话并不是“对中国政府在 2020 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所采取的抗疫行动,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展 现出的不竭力量”而言,只是他的话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印证;另外 “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也不符合文意。D 项,信息来源在材料 三,“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美国错误做法的指责”牵强附会。 2.C “对此,我们不屑一顾”于文无据。 3.C 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在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文明孕育的 精神品格所展现的不竭力量熠熠生辉。 A 项,强调忧虑劳苦才可以振 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自身;B 项,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D 项,强调人格的高贵、志向的尊严。 4.①开头借基辛格的话引出中心论点;②接着从两个角度阐述中华文 化在国内抗疫中的体现;③然后从两个角度阐述中华文化在国际抗疫 中的体现;④最后归结全文;指出中华文化的时代意义。(每点 1 分, 意思对即可) 5.①国际社会应以人为本,灵活应对,坚定前行。②国家之间要摒弃 成见,加强科学家和医学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相互借鉴学习,加强 合作,共同应对。③联合国等国际社会组织要加强协调,采取措施, 调动大国的力量支持应对能力较差的国家。(第一点根据材料二概括, 第二三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抄录原文的, 酌情给分) 6.D “相伴到老”,理解有误。 7.C “他们时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理解有误。 8.①鼓励并协助身患重病的妻子行走;②谢绝许多人帮他续弦;③保 留当年的结婚照片:④雨天上班时,仍保留髙高举伞的习惯。(每点 1 分) 9.①以裁缝老婆的妄下断语,折射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自私庸俗、 趋炎附势的小市民群像;②用她的唯利是图、钻营算计与高女人、矮 丈夫的重情重义、隐忍坚守作对比,凸显主要人物的美好品质。③用 裁缝老婆的执迷不悟与"团结大楼"其他居民的主动点头作对比,肯定 了大多数人身上人性的复苏。(每点 2 分) 10.A(原文:“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亊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夭 也,岂吋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11.C(宋袭唐制,以左为尊。) 12.B(进谏上疏七十余次并不全是为了罢免宰相王随等。) 13.①韩琦为了缓解赋调,免除赋税,将它供应给百姓,驱逐贪婪残暴 和不称职的官员,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关 键词:“汰”、“活”使动用法各 1 分,“冗役数百”“饥民百九十 万”两处定语后置 1 处翻译出来就可以给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②赵元昊凭借契丹作为外援,强行索要无法满足,宰相晏殊等讨厌 战争,将要一切听从赵元昊。(关键词“介”“厌”“兵”各 1 分, 句子大意 1 分) 14.①韩琦向皇帝奏陈事情时知无不言,皇帝赞赏他性情率直。②韩琦 熟悉边境事务,在处理赵元昊反叛一事提出不同意见,得到皇帝赞赏 采纳。(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译文】 韩琦字雅圭,是相州安阳人。他品格骨气很出众,二十岁左 右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官为将作监丞(主管土木营建的副职)、 通判淄州,到集贤院办公、监管左藏库(国库之一)。当时正重视科 举成绩优秀者,有很多途径去任显要官职,唯独韩琦滞留主管库藏的 职位,大家都认为很不合适,韩琦处在这个职位还像平常的样子。他 历经开封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任命为右司谏。当时宰相王随、陈 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省立议阐明的政事很少,韩琦 接连分条陈述他们的过失,四个人同一天罢免。又请求停止皇帝直接 任官,抑制侥幸求名利之人。凡是政事有不利的,不曾不说,常常把 阐明得失、端正法纪、亲近忠直、远离邪佞作为急务,前后七十多次 上疏。王曾做宰相,对他说:“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 惧顾虑,这样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像您这样讲话,可是说是深 切而不迂阔了。”王曾声望正高,所赞许的人很少,韩琦听到他的话, 更加自信。益州、利州这年发生饥荒,韩琦任体量安抚使。过去郡县 催促赋调频繁急迫,购置上供的丝织品等其他物品都不给钱,韩琦为 了缓解赋调,免除赋税,将它供应给百姓,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 官员,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一百九十万饥民。赵元昊叛乱, 韩琦刚好从蜀州归来,论说西边军队的情形十分熟悉,当即被任命为 陕西安抚使。赵元昊依靠契丹作为外援,强行索要贪得无厌,宰相晏 殊等讨厌战争,因此一切听从赵元昊。韩琦上疏陈述这样做的害处, 逐条陈述应当先办的七件事。在此之后又上疏陈述补弊端的八件事, 说:“这些举动,一定会有人反对,希望将计谋托付给辅佐大臣,让 他们自行决定。”仁宗对此十分赞赏并全部采纳。这时二府合班上奏 言事,韩琦一定言尽所知之事,虽然事情属于中书,也指陈其实情。 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偏偏赏识他,说:“韩琦性情率直。”韩 琦很早就有很大声名,才识气度英伟,面对大事喜怒不在脸色上表现 出来,评论的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汉朝的周勃,政事才能可比唐朝 姚崇。他作为学士到边境地区巡察,年纪刚刚三十,天下的人已称他 为韩公。嘉祐、治平间,两次(多次)决定大策略,来安定国家。在 这时候,朝廷多有事故,韩琦处在危险猜疑之际,他知道该做的事没 有不做的。有人劝他说:“您所做的确实对,但万一失误,岂只自身 保不住,恐怕家都没地方了。”韩琦感叹说:“这是什么话呢。作为 人臣尽力侍奉君主,死生都可付出。至于成败,是天意,难道可以事 先忧虑事情不成功,于是就停止不做吗?”听到的人都惭愧佩服。 15.C【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 项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 指春日美丽的景物。】 16.①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忧愤。 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 伤。③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的歌颂,意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17.(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8.A “妄言妄听(妄:不实。指说的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 认真看待。)”;第三空用“面目全非”与前文重复,有语病。 19.不好。①语法上,用“自己”与“自囿”重复赘余。②感情上,用 “我”拉近了与青少年的距离,表达了劝勉青少年的良苦用心。(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0.①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从下文的“不可无人格”推知应有“不可 无”字样;从下文的“妄自尊大心”可推知“自尊心”。) ②因为不容易认识(根据第一段一二句,要有“因为”二字;根据下文 “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应有类似“难以认识自己”的意 思。)(每处 2 分) 21.①删除“根据”或“称”;④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 上”;⑤将“缓解”改为“解决”;⑥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 “工程”或“项目”等名词。(每点 1 分,选出序号未修改或修改不 正确不给分) 22.答案:中国超级稻亩产创造新纪录。(或:中国超级稻亩产突破 1000 公斤。) 【解析:关键词“超级稻”“亩产”“新纪录”(或“突破 1000 公斤”) 必不可少。】 23.【审题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大哥防患于未然天下不闻,二哥消 灭于萌芽闻名乡里,扁鹊起死回生闻名天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大哥、二哥的角度: 故事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 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 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由此看来,防病治病于未发、始发之时, 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显露,便毫不留情斩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则, 及至东窗事发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惩戒、挽救,尽管对他人是一种最 好的警戒,但对一些滑到深渊的个人来说,追悔方已迟矣。这同时也 提示我们,在制度上必须强化对有可能发生行为的领域的预防与监督。 可以由此立意: ①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患于 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 ②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预防重于救 治 ③成名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默默无闻的事前英雄同样值得推 崇。/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 (2)从扁鹊的角度: ④社会不仅需要防患,当危机出现时,还需要能够砥柱中流的人, 敢当要任敢做大事。 (3)综合的角度: ⑤比之现实,工作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 之前;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对于 问题,就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