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2019 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 321 次疫病流行,由 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 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 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 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 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 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 世纪 50 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 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 2003 年的非典型性肺 炎以及 2009 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 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 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 5.15 天,比单纯 西医少 2 天;体温恢复时间为 2.64 天,比西医少 1.7 天;平均住院天数少 2.2 天,CT 影 像好转率高 22%,临床治愈率高 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 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 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 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 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 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成“科学精神” 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 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 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 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 力之外的事情等。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 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 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 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 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 心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 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 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 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 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 - 2 - 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效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 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 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 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 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 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 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 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 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 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 用作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 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为 2.0, 美国 2.6,日本 2.4,欧洲国家多在 3 以上,奥地利则为 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 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 后,老龄化进程迅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 2000 年的 7.0%已上升到 2018 年的 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 2050 年,我 国这一数字将达 26%。 根据《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 71.5 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 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 2017 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 124.4 万人,其中,中 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 17 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 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 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 100 学时左右,少则 30 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 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 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対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医具有 明显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的疗效归为 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 科学”,却是“合理”的。 B.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些“科普作家”则对 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物予以否定。 - 3 - C.西医拥有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复”“可证伪” 和“可交流”的优势。 D.数据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医疗服务供需何题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策。 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载。 C.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同款的乐器都各各不同。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从材料三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 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若说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 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 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 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伤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 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 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个人 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 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 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 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 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 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 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 过濒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 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开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 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 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 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 4 -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 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 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 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 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 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 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 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 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 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 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 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幵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 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 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 的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 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 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 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 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 深地伤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砰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 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8.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 分) 9.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 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 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 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 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 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念争。武帝虽不显 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禁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 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 群臣将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 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 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 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①,望想于渭滨②,修学官,起淹 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 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 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 太守。元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 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所推服, 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 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初,楚除妇服, 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因以泛指栖隐之 处或隐逸之士。②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 后因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 /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B.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 /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C.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 /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D.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 /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上古时开始流行,长幼尊卑 - 6 - 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B.经年,经过一年。此处的“经年”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词义不太相同。 C.世族,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和书香门第为世族。如,韩愈《卢氏墓 志铭》中有“夫人本宗,世族之后”可谓佐证。 D.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 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孙楚出身官宦世家,其才学文章无与伦比,且性情爽朗超逸,但却常有凌侮他人居高 自傲的言行,故在当地缺少美誉。 B.孙楚自负才气过人,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虽然对其非常欣赏, 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将其停职处理。 C.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 廷应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D.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对其颇为推崇,称赞其才识突出,对孙楚悼念妻 子诗作大加赞赏,认为诗作情意深重,令人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 (2)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 14.针对“龙见武库井中”,孙楚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简要回答。(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 B.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 C.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 D.诗中“支”“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6.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曾子认为只有心胸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成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把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 - 7 - 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 ①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 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 上, ②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 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 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 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 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 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引用 比喻 夸张 B.对偶 反复 排比 C.对偶 夸张 拟人 D.排比 引用 比喻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 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4 分) 2020 年 3 月 3 日我国首个 5G 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目前正在进行封装测试。5G 微基站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线射频宽带芯片组的拓展。射频基带芯片组可实 现 600 兆每秒的下行速率,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在中国广播科学研究院进 行的标准测试中,相比对标的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抗衰减能力提升了 10dB 左右,这使其 更能适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射频芯片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 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可以说是为 5G 时代室内共享微基站量身定做的芯片。 22.下面是某高中学校所发的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的主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错误,请找 出并修改。(5 分)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 贫攻坚收官之年。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学校倡导全体师生用 实际行动,传承扶贫济困之传统美德,弘扬助人为乐之时代新风。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务必 参与“一日捐”活动;倡导名优教师联系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倡导党员干部冲 锋在前,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倡导莘莘学子们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帮助身边 那些生活困难的人。献出一点爱,温暖一颗心,有我们的鼎力相助,我们坚信,众志成城, 攻坚必胜。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生命赞歌、家国情怀、审美鉴赏、科学之趣、文化传承、英雄情结、思辨创新、自 然之美”,这是即将使用的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设定的单元主题。 请你以一名高考生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从以上主题中任选二、三个,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 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②在辩论赛上,反方认为语文学习不需要强调“思辨创新”,作为正方代表,请你写 - 8 - 一篇反驳词。 ③有同学认为:有了“家国情怀”这个主题,就无需“英雄情结”这个主题。请你结 合当下社会现实,给“语文教材大家谈”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19 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答案】1.D 2.A 3.B 4.材料二首先通过“科学”与“合理”的关系(1 分)介绍了中医的合理性(1 分)。然后分析了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1 分)最后补充交代了中医相对西 医存在的弊端。(1 分) 5.①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②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主要工作 于中医科,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③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占比 极小。④在医学院校中,中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 6 分) 【解析】 1. A 项,“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错误,由“西汉以 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 321 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 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可知, 选项缺少状语“西汉以来”。B 项,“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 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错误,由“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 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可 知,《本草纲目》是中药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C 项,“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 医具有明显优势”错误,根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 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 5.15 天,比单纯西医少 2 天;体温恢 复时间为 2.64 天,比西医少 1.7 天;平均住院天数少 2.2 天”可知,“中西医结 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更有优势。故选 D。 2. A 项,“‘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 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错误,强加因果。故选 A。 3. B 项,材料二的论点是是中医有其“合理性”,不能简单根据其“不科学”就 否定中医。“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 9 - 只能证明中医的“说不清楚”,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故选 B。 4.第 1 段中,作者首先提出疑问“‘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然后通过分析 二者关系,通过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等论据,证明中医的合理性。2-4 段, 重点论述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如: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 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中国传 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 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 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中医则更 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 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5、6 段分析了中医的优 势与缺点。如: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 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相对而言,传统 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 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 5.由“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 71.5 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7.5%”可 以看出,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由“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 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 全面参与”可以看出,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 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由“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 124.4 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 17 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 13.7%” 可以看出,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占比极小。由“尽管中医学在防 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 一门课程,多则 100 学时左右,少则 30 学时左右”可以看出,在医学院校中,中 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 【答案】6.C 7.B 8.①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②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 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③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答出 2 点 2 分,三点 4 分) 9.①“平凡的世界”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②“平凡的 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 己的幸福。③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 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每点 2 分) 【解析】 6. C 项,“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曲解文意,分析错误。 从原文“他听见了开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 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 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 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 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可知少平 并不是悄悄地离开了她们。故选 C。 7. B 项,“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分析错误,从原文“你啊!为什么 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 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 可知“鸵鸟心理”是少平指自己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 - 10 - 行为,并没有表现出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故选 B。 8.知本段选文从三方面写了少平的情感变化:1—8 段通过“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 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 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濒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 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等描写写出少平的心理是: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 法忍受别人的眼光;9—16 段通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 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 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 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等描写写出少平的心理是: 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 17 段通过“当天晚上,他 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他说他也许 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等描写写出少平的心理是: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 内心已平静下来。 9.从小说“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 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可知标题“平凡的世界” 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从前文对少平脸上的疤以及疤对 少平的心理影响的描述中可知“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 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从两个妹妹对少平的招待的描 写中可知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这 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10.B 11.C 12.B 13.(1)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藏潜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 在行伍里?所以龙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2)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 仅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 14.①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②修建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 的人;③明令三公九卿,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人中推荐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 (每点 1 分) 【解析】 10.“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文言文里并列成分之间需要断开,“符劭”“孙郁” 是并列的人名,作“遣”的宾语,“使”的主语,之间断开,据此排除 C。 “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将军石苞”作主语,“令楚作书遗孙皓”是兼语短 语做谓语,“孙皓”做“遗”(送给)的宾语,据此排除 A 项。 “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为”后省略了宾语“之”,“通”作谓语,通报, 独立的句子,之后需要断开;“楚”,人名“孙楚”的省略,作句子的主语,所以 “楚”前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 D。故选 B。 11. C 项,“世族,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和书香门第为世族”错 误,后泛称世家大族为世族,不包括书香门第。故选 C。 12. B 项,“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也不得不公布其 罪状”错误。原文只是说“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可见只是对石苞很是轻 视简慢;“武帝虽不显明其罪”,可见并未张扬公布其罪过。故选 B。 13. (1)岂独,难道只;隐伏,隐藏潜伏;厮役,服劳役的人;见,通“现”。(2) 惟,只;雅敬,很敬重;欲,想;枕,意动用法,以……为枕头;漱,意动用法, 以……来漱口。(每点 1 分) 14.首先提取信息: “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 - 11 - 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必先逸贱。”( “最近 听说武座的水井中出现了两条龙,众臣中有人认为是吉祥之兆而称贺,也有人认 为并非吉祥而没什么可贺的,可以说是楚人已错,而齐人也不算对。龙有时俯身 潜藏于深泉,有时高入云端游于苍天,然而现在盘伏在坑穴水井中,与青蛙小虾 同伍,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 伍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希望陛下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 用贤才,也托梦给在傅岩筑墙为奴的奇才,仰慕吕尚那样的高人、修建学校,起 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世俗的君 子,并举荐明达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政务疑难、 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不要拘泥于世袭贵族,而一定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 人中选拔。”)然后筛选整合为:希望陛下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修建 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 世俗的君子,并举荐明达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 政务疑难、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不要拘泥于世袭贵族,而一定要优先从隐逸 之士或普通人中选拔。 【参考译文】 孙楚字子荆,是太原中都人。祖父孙资,曾是魏骠骑将军。父孙宏,曾任南阳太 守。孙楚的才学文章(当时的人)无与伦比,爽朗超逸高于同辈,多有凌侮他人居 高自傲的言行,在当地缺少美誉。年纪到了四十多岁,才开始参与镇东将军的事 务。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国,将军石苞叫孙楚写信给孙皓。符劭等人到吴国, 不敢通报此信。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又参与石苞骠骑军务。孙楚既然自负其 才气,对石苞很是轻视简慢,刚来到时,拱拱手说:“天子叫我参谋你的军务。” 因此两人从此有了隔阂。石苞启奏孙楚与吴国人孙世山一起诋毁朝廷大政,孙楚 也上表申述论理,纷争混乱了一年,事情尚未判明,又和同乡人郭奕因事愤怒相 争。武帝虽然不张扬他的罪过,但因他小有轻贱而受人指责,于是被停职埋没多 年。初时,参军多不尊敬其上司,孙楚既已轻慢石苞,于是制订了参军要尊敬上 司的规定,这是从孙楚开始的。征西将军、扶风王司马骏和孙楚旧时友好,起用 他为参军。转任梁县县令,迁任卫将军司马。这时有龙出现于武库水井中,群臣 将要上表称贺,孙楚上奏道:“最近听说武座的水井中出现了两条龙,众臣中有人 认为是吉祥之兆而称贺,也有人认为并非吉祥而没什么可贺的,可以说是楚人已 错,而齐人也不算对。龙有时俯身潜藏于深泉,有时高入云端游于苍天,然而现 在盘伏在坑穴水井中,与青蛙小虾同伍,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 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 希望陛下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也托梦给在傅岩筑墙为奴的奇才,仰 慕吕尚那样的高人、修建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 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世俗的君子,并举荐明达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 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政务疑难、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不要拘泥于世袭贵 族,而一定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人中选拔。事实上,百战百胜的大势,兼并 统一的威风,那是(春秋)五伯和韩信、白起所建的功勋;至于制定礼乐,阐明和 弘扬道德教化,正是士人出力的时候。谨望陛下择用我这个狂人的意见。”惠帝初 年,任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去世。当初,孙楚和同郡的王济友好,王济为本州大 中正,访找考察乡邑人士的品行表现,访问到孙楚时,王济对同僚说:“这人不是 你所能了解的,我自己来办。于是就评述孙楚道:“天才博识,格外突出,超出一 般人。”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仅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 - 12 - “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误说是“以山石洗漱以江流为枕”。王济说:“江流 不能枕,山石不能洗。”孙楚说:“所以说以江流为枕,是想洗净耳朵;所以说用 山石洗漱,是想磨砺牙齿。”当初,孙楚在因妻死服丧期满除去丧服后,写诗给王 济看,王济说:“我不明白文生于情,还是情生于文,但读此诗很令我伤感,增加 了夫妇间的相互敬重。” 【答案】15.B 16.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未没有听说过烈士 会投降(树降旗)。(2 分)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更对所在国家的自称,衅 鼓意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2 分)运用典故表达自己临难 不苟的气节。(2 分) 【解析】 15. B 项,“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错误。而是“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无 畏的殉国精神”。颔联采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来写。“自经沟渎非吾事”化用了 《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语意,表明自己志向宏远,绝不做无谓的牺牲,而要为国 立功;“自经沟渎”又与下句的“臣死封疆”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 无畏的殉国精神。故选 B。 16.答题时需要明确使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和表达的情 感等。“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 血涂在鼓上行祭;“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更对所在国家的自称。结合注 释“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及首联内容分析,虽 然形势危急,小城难以支撑,但诗人在极端艰危之中并不动摇,表现出诗人守土 抗敌,坚忍不拔的志向和矢志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表达必死的意向,运用典故 表达自己临难不苟的气节。 17.【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 以修身为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空 1 分) 18.【答案】D 19.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每空 2 分) 20.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 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 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 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每点 2 分) 【解析】 18.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 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 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故选 D。 19.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 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 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 此空就应当提到“画”,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 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 - 13 - 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 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 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 句就不协调了。“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 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 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 “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 好。 21.【答案】①射频芯片由我国自主研发②下行速率快,能对标国际产品③适应复 杂、恶劣的网络环境④覆盖广电频段,兼容共享室内频段。(每点 1 分) 【解析】 本题共五句话,第一句话的关键信息是“我国首个 5G 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 第二句话的关键信息是“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三句的关键信息是 “射频基带芯片 下行速率快,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第四句的关 键信息是“能适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第五句的关键信息是“不光覆盖 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 22.【答案】①“打赢脱贫攻坚”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②“务必参与“改为 “积极参与”③“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改为“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④“莘莘 学子们”改为“全体学生”⑤“鼎力相助”改为“广泛参与”(每点 1 分) 【解析】 本题“打赢脱贫攻坚”成分残缺,“打赢……战”搭配,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务必参与”“务必”生硬,改为“积极参与”;“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语序不当, 先“示范引领”,再“辐射”,改为“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莘莘学子们”成分 赘余,“莘莘学子”就是一个群体概念,和“们”重复,改为“全体学生”;“鼎力 相助”敬辞,感谢别人的大力帮助时用,改为“广泛参与”。 四、写作(60 分) 23.【参考例文】 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我认为,结合旧版课文与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 选择“文化传承”与“思辨创新”不失为明智之举。传古以溯源,创新以启智, 正是发挥教材熏陶性灵的目标的落脚之处。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折射,是教育任务、家国期许的载体。优秀 的语文教材,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具有深浸意远、影响悠长的作用。新时代 立德树人,无论是对人才的内还是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中生厚植于 悠远文化传统,启智实践于科技生产、艺创造之巅,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任务,应 在其中鲜明表达。 作为新教材,不变的核心任务之一仍应是延续文脉,丰富内蕴,陶治性灵。 旧时的语文教材,为我们高中学子带来了兰亭之盛宴、滕王阁之壮美乃至蜀山之 奇险。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国之史仍是国家存在之生命,新教材也应延续这一风 格,让新的高中学生得以在文史的长河中溯源,在鲜活的文脉上与中华文化一同 呼吸。承古之文化精髓,以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以优秀教材延伸 华夏之文脉,云胡不喜? 响应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要求,还应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其培育学生品格的 突出作用,作为培育学生创新理念的一大助力。在旧版教材中,蔡元培就任北京 - 14 - 大学校长演说的创新想法,庄子《逍遥游》之思辦, 使我对思辨创新深深着迷。 相应的,新设思辨创新元,在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与优化练习中为高中学子培养 思辨之德创新之智,正是对立德树人的新诠释。当今的中国,是玉兔踏月,是天 宫辉熠,是长桥卧波,更是登峻岩、天下之国际新极。屠呦呦名传海外,林鸣提 振国家自信,外交部言辞犀利思维……值得选入的优秀文章事例太多,但都传递 着培养思辨能力、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心愿。新教材欲立德树人,思辨创新不可 或缺,这即是核心之二。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厚植文化传承,宣传思辨创新,培君子,育人才, 是新教材不可抛弃的两大重要任务。翱翔于古代瑰丽文史传统,立足于思辨创新 之巅,相信新教材于新时代立德树人,将会有突出效果! “我们一手执着科技的利刃开辟世界,一手提着传承的药箱为自己疗伤”,正 如中国智能研究院院长所言,传古与创新,于新时代语文教材是重要核心,对高 中生良好品格养成无可替代。愿新的高中教材能领学子传古溯源,创新启智,成 新时代亟需之栋材。 【审题】 关于题意理解: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第一 段为写作材料,罗列出八个单元主体,从不同层面体现当今时代高中教育、语文 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具体解读如下: 生命赞歌是人类对生命的诠释和赞美,主要表现的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各 种生命形式。精神品格、价值意义的理解和评价。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味着本单 元的课文应以赞美歌颂世间万物生命之美为主,旨在从生命之美的美育角度去熏 陶、培养高中生尊重热爱生命、追求坚韧的良好品格。 家国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体现了个人对家与国的认同感及 其对家国发展所承担的使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忠爱孝悌的情感认知及修齐治平的 使命意识,包括了重视亲情、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 思想。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增强高中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公民 意识,树立责任担当等。 审美鉴赏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主要是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理解和 评价,不仅包含感性的主观体验,更包括在此基础上理性的客观分析,利用想象 比较等方法、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理解美的个体差异与社会时代共性。主要表现 在对文章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审美鉴赏。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培养高中学生对美 的感知能力及正确的审美鉴赏思想,丰富美感体验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好的 发现美、认识美并践行美。 科学之趣,着重体现科学的妙趣以及学习研究科学的乐趣。科学范围广泛,根据 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 科学、哲学六个大类,其中高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 科学也不都是冰冷的理论,恰恰相反,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在我们生 活日常生活之中。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丰富与奇妙,培养观 察世界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实践习惯和逻辑思维,树立严谨辩证的世界观,激 发高中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传承”是指对学问、技艺等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文化传承就是指这两种财富 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这不仅指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指 对人类所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 - 15 - 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的继承与发展。以此为主 题选文意在引导高中学生正确地理解独特的文化现象,树立学生传承文化的信念 和责任意识,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创新者。 英雄情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望,凝聚着人类对无穷力量和完美道德的追求, 寄托着超越自身的美好期望。英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是种价值标准和 精神目标;英雄既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精神中;英雄可以是平凡的,更是为 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英雄内涵, 正确地看待评判英雄,追寻学习英雄伟大的精神品格;培养高中生的英勇气概, 并更理性的思考、审视自身。 思辨创新指的是针对现象的辩证分析、判断、推理、总结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有别于常规的见解,进而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维、路径等活动,是 一种抽象思维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思辨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 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 力。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开拓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 和视野,辩证地看待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自然之美,体现的是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大自然中所有的日月山川、虫鸟兽等等, 包括人类以一种极其独特且美丽的姿态存在着。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关 注自然,体验自然多种多样的美丽,学习欣赏美,尊重美,思考美,形成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引导高中生关注现实,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等问 题的严峻。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 ,设置了三种场景,规定了写作任务: 1.场景一中要求从以上主题中任选二、三个,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 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材料中的这八个主题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立意空间,共同指向了现代人类应该具 有的各种素养,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这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次回顾, 更是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指引。这些主题词之间也存在着内涵上的交叉重叠, 因而能够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辨的空间。“从中选择两个主 题”的任务要求,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这些主题词的组合,可以是并列方 式,也可以是递进方式。如由“”自然之美”和“科学之趣”去思考人类对自然 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呼唤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发展利用科学的正确态度;再如由“家 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去分析“家国情怀”对于“英雄”的意义,通过课文的 合理编排,加深学生对人类“英雄情结”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责任 担当意识。 (1)“选择两个主题”:考生必须从第一段材料中列举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两个;不 能多选也不能少选;这是对数量的严格要求。 (2)“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语文教材 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是对学生写作内容和方向的引导和限定。考生在 写作中必须充分阐释所选的学过的语文课文与自己良好品格的养成之间的关系。 关系的成立与否,明确与否,深刻与否,影响到作文的品质。“认识”对某一现象 的感性或理性的思考;“思考”要有理性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本次写作, “认识与思考”的对象明确为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 ②在辩论赛上,反方认为语文学习不需要强调“思辨创新”,作为正方代表,请你 写一篇反驳词。 - 16 - 2. 场景二中要求写辩论词。 (1)题目所设置的背景为学校将以“语文学习需不需要强调思辨创新”为话题进 行辩论比赛,正方观点即“语文学习需要强调思辨创新”,抛开这个立意任意发挥 都算跑题。 (2)内容限制。考生写作的内容必须围绕辩论赛展开,要站在正方的角度立意行 文。写作的内容必须有极强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几组关键词:语文学习、强调、 思辨创新。必须围绕这几组关键词展开辩论。如果断章取义,泛谈有关思辨创新 的问题,则属于跑题。 (3)文体限制。这是一道辩论赛反驳陈词类的作文,本质上属于议论文。材料规 定考生只能从正方的角度展开辩论,很明显,考生必须以反方的观点为靶子进行 反驳。因此,考生作答时,必须针对反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观点明晰、论证 有理有据。在写作辩论词时,写作顺序一般是:提出本方立场,再提出定义,然 后得出标准。 (4)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限制。辩论会是高三年级开展的,“以即将毕业的高三 学生身份”参与这场辩论赛,因此应该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角度来思考 这个辩题。 有同学认为:有了“家国情怀”这个主题,就无需“英雄情结”这个主题。请你 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给“语文教材大家谈”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 3. 场景三中要求发言稿。 (1)“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这两个主题有无必要共存:考生必须明确表态, 不能含混和稀泥。 (2)“结合当下社会现实”:这是刚性需求,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体现,如果没有, 则任务未完成。这一要求也暗示了考生应该选择的正确表态——这两个主题有必 要同时存在。 (3)“以一名高考生的身份”“给‘语文教材大家谈’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对 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文体格式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参考立意】 (1)生命赞歌和家国情怀最能养德树人 (2)倡家国情怀,谱生命赞歌 (3)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4)赏自然之美,悟科学之趣 (5)家国情怀引领英雄情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