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新闻传记报告)教师用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新闻传记报告)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新闻、传记、报告) 考纲 要求 最新《考纲》规定: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 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 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情 研读 1.考查情况。新闻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对其考查围绕理解、分 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这四个层级。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对新闻所含信息的筛选 和概括、对新闻文体特征的分析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新闻阅读考查的重点 2.试题样式。题型由原来的一道客观选择题和三道主观简答题,变为二道客观选择 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细处的理解,主观简答题侧重对 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3.设题内容。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具有正能量、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较 多等特点。从高考对新闻的考查趋势来看,选材上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 具有的实用价值 2017 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多年来热门考点 传记悄然隐去,虽然不排除未来还有考查的可能性,但已不会再有以前的热度。 而作为高考新宠的非连续性文本,选文内容涉及较近发生的事件,一般是与人们生活相 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消息、新闻评论、通讯等多则材料的组合,往往是围绕一个事件;也 有可能是人物传记的多个片段组成的材料。这样可以增加信息量,引入同类或同一主题的不 同情景或不同观点。选文形式多为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点多为筛选整合信息(包括图表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等,强化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 根据高考的变化,本专题拟从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等文体特点入手,点拨阅读技巧, 教学生快速读文,然后从热点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两个角度着 手复习。 一、新闻 1.新闻内涵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 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4)六要素: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常用的记叙文六要 素是一致的。可以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 为何(Why)和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要素。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 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 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 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 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 “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 的一个大白天。 (5)基本写法:新闻写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导语)——次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 ——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结构。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在写作技巧上,醒目的标题、事件的倒装、细节的贴切、语言的精练等等,体现了更多的个 性化特征。 (一)常规类单材料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六步法” 第一步,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第二步,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第三步,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析表达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第五步,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第六步,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二)多材料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四步法” 这里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多以文字、图表、图画、 数据或清单等形式呈现,其主要特点是直观、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 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根据上述文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强化,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 一,考查的方向也会逐渐向“多种材料组合”和“较为复杂”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不同,这也决定了阅读策略有所区别。 第一步,读题干,明指令——明方向,节省时间 准确审清题干,明确问题指令,找准勾画筛选的方向。可以把几个题的题干、选项全部 读一遍后再读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读文法”。 第二步,边浏览,边勾画——把握主要非连续性文本内容 迅速浏览各个材料,还要勾画标注新闻的关键信息点。如新闻的陈述主体、陈述的侧重 点、新闻的价值信息点等,在勾画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文字材料好勾画,如果材料中有图 表,就需要会读图表,读图表时需要抓以下几点: ①抓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抓分类图例。首先要确定其类别,在阅读中,要看纵轴、横轴、图标等,这样我们就 能迅速得知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抓数据。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④抓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 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第三步, 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做准备 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 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 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关注细节。最后还要思考命题者为什么将这几则新闻材料放在一起考 查,就是在阅读时问个“为什么”。 第四步,边比较,边概括——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然 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 除了第一步,后面三步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第二步,边浏览,边勾画 第三步,边思考, 边筛选 第四步,边比 较,边概括 原文呈现(2017·高考全国卷 Ⅰ) 勾画理由:把 握文本内容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 日 8 点整,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正式开 (1)告诉读 者材 料 一 新 闻 的 陈 述 对 象。 (2)这是这 则新 材料一: 1.主要内容:央 视纪录频道的播出特 点及目的。 1.四则材料三则 是介绍中央电视台纪 录频道的,一则是介 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 第一个国家级的 专业纪录片频道 (1),也是第 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 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 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 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 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 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 (2),以 期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3)。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 闻 材 料 有 价 值 的 地 方:央视纪录频道的 播出特点。 (3)这是央 视纪 录频道的预期目的, 是材料一新闻的价值 点。 2.关键信息:播 出特点。 3.高考命题:第 7 题的 A 项、第 8 题 的 A 项。 的。 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 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 聚焦:2010~2011 中国 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 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 频道在 71 个 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 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 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 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 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 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 (4)这是材 料一 新闻的另一有价值的 地方:和国际纪录片 频道的相同点。 (5)材料二 是图 表,代表了非连续性 文本的典型特点: ①标题在图表的 正下方,告诉了图表 的主要内容:中央电 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 构成和集中度。 ②图表上面是图 例,告诉柱状和点线 各代表什么;图表横 轴由三部分组成:性 别、年龄和学历。纵 轴 需 要 看 左 右 两 部 分:观众构成和集中 材料二: 1.主要内容:哪 些人在看央视纪录频 道,哪些人更喜欢央 视纪录频道。 2.关键信息:中 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 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 群分别是:男性、45~ 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3.高考命题:第 8 题的 B、C、D 三项。 材料三: 1.主要内容:央 视纪录频道实行的制 播运营模式及其优劣 势。 2.关键信息:运 营模式及其优劣势。 2.相同点:都介 绍了制播运营模式。 不同点:制播运 营模式是不一样的。 3.命题者意图: 把几则相关联的信息 放在一起,考查考生 读文、读图能力以及 筛选概括能力。 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 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 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 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 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 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 平均水平。(5) 材料三: 在 制播运营模式 方面, 央 视 纪 录 频 道 实 行 的 是 频道化运 营模式 (6) 。 央视 是 纪 录 片 的 主 要 制作基地 (7) , 制作出的 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8) 。 当 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 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 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 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 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9)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 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 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 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 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 理模式做好准备。(10)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 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 度。 ③数据:既要看 每一个观众构成和集 中度的数值,又要对 比它们之间的差距, 从 而 找 出 规 律 和 特 点。 ④ 解 析 是 以 “注”的形式呈现, 具体解释了“观众构 成”和“集中度”的 问题。 (6)表明材 料三 的新闻陈述主体及运 营特点。 (7)表明新 闻价 值:央视纪录频道的 制作特点。 (8)这是央 视纪 录频道实行频道化运 营模式的优势。 (9)这是频 道化 运营模式的劣势。 (10)表明央视纪 录频道正准备做的工 作,一定注意时态。 (11)表明材料四 陈述的主体。 (12)这是美国国 家地理频道的三大优 点。 (13)告诉读者这 则新闻材料的陈述重 点 是 制 播 分 离 的 模 3.高考命题:第 7 题的 B 项、第 8 题 的 E 项及第 9 题的部 分答案。 材料四: 1.主要内容:美 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 播运营模式。 2.关键信息:制 播运营模式的优势及 模式简介。 3.高考命题:第 7 题的 C、D 项,第 9 题的部分答案。 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11)。目 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 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作 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 得 如 此 卓 越 的 成 就 , 除了高质量、高观赏 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12) 。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13):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 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 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 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 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 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 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 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 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 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 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 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 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 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 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 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 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 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 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 伸,有机互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式。 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 纪录频道 ――→播出特 点为 四大主体内容 六大主题时段 ――→预期目 标为 达到规模化 的播出效应 B. 中央电视台 纪录频道 ――→节目制 作方式 以央视自制为主 ――→其优 势为 节目品质 有保障 C. 美国有线电视 节目提供商 ――→提供节 目给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拥有并 运营 有线电 视系统 D. 美国国家地 理电视公司 ――→提供片 源给 国家地理频道 ――→节目制作后 传送给 电视 观众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地理频道承担节目制作等 任务,而承担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任务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 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 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 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 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 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解析:选 B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由材料一“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 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可知,选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错误。D 项,由材料二目标观众年龄“55~64 岁”集中度的比值最高,且“65 岁及以上” 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可知,选项所述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在不断地攀 升错误。E 项,“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于文无据。由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频道化运营模式有此劣势,并不能推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的制作管理模式不存在这些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 模式方面的不同。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 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材料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 式上的特点,对应的句子主要是“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 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注意题干只是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 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须回答现在制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材料四介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 制播运营模式,文中对应的句子主要有“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 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本题要 求考生“概括说明”,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要作具体分述。 答案: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 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二、传记 (一)传记及其特点 内涵 特点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通过记述传主的人生经历或事迹(事),以选择、剪辑、组 接等形象化的手法(法),来展现传主的精神、风貌、品质(人)以及历史背景的一 种叙事性文体,这里面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情) 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 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文学性 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 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 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灵活性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 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 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 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二)传记种类 自传 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 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 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小传 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传主的一生经历,也 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 评传 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 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 名人物,如《孔子评传》 画传 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 其他 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 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录: 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 生》 (三)依文体特征和命题点来读文 高考对任何一种文本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本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因此,高考对 传记的命题就是从人、事、情、法四方面命制的。考生对传记的阅读,可从传主入手,梳理 传主事件,来洞悉传记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态度、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具体读文“四 步骤”: 第一步: 明事 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件是传记的主体。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 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不同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 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明事时要先画出叙述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 语句,如时间、地点等,然后筛选概括出主要事件 第二步: 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 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为 什么要写传主,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第三步: 辨法 所谓辨法,就是考虑作者在运用事件展现传主形象时运用的各种手法,包括选 材组材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通过这些方法来领会作者的 创作意图 第四步: 察情 所谓察情,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涉及作者想通过传主反映 怎样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等方面。作者为传主 立传,力求客观真实是其原则,但在这一原则下,作者并不是没有情感的投入, 也不是没有评判的态度,把握这一情感态度,对理解传记的内容、正确评价传 主的事迹和品格都有重要作用 (四)例析读文技巧和命题着眼点 (2016·高考全国卷Ⅰ)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 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 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 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 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 月 25 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 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 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 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 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 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 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 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 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 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 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 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 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 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 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 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 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 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 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 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 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 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 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 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 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 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读文技巧] 第一步:明事 请先在文中用横线标记出记叙陈忠实人生经历的时间性语句,然后根据文意,在下面横 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以概括传主陈忠实写作的关键阶段。 1965 年,发表散文《夜过流沙沟》,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1979 年,发表小说《信任》, 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自我感觉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1979 年 9 月 25 日,加 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 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赢得“小柳青”的名声,是其 由业余作家到专业作家的转折→1985 年,陈忠实的作品特色与个人风格形成→1992 年,创 作了《白鹿原》,奠定了其在文坛上的地位。 第二步:知人 要“知”陈忠实需要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标题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属于自己的句子”指什么?“寻找”经历了 哪些历程? 解读:陈忠实的“属于自己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联系文章内容,“属于陈忠实的 句子”应该指陈忠实在文学生涯中的探索、体悟和取得的成就。他的“寻找”历程: ①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 ②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 ③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 ④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2)要真正认知“陈忠实”需从 1985 年开始,因为文章说“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 标志性年份”。1985 年,陈忠实做了哪些“标志性”的行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解读:①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②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③多年以后,作家 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 的。 第三步:辨法 本文在以时间为序写陈忠实的人生经历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这篇传记为什么要写传主“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这一细节? 解读:这一细节是为了表现传主陈忠实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实现精神 的脱离;这种精神的脱离也体现在他创作的《蓝袍先生》里,便于展现文章的主旨,也体现 了传记的真实性。 (2)文章为什么要详写 1985 年的陈忠实? 解读:因为 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陈忠实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在 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产生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也说明陈忠实是一个善于思考生 活,提升自己的人,敢于超越自己的人,正因如此,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所以详 写 1985 年的陈忠实是为了题目和主旨的需要。 第四步:察情 要解答本文的写作意图,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是受了哪些因素的影 响? 解读:①西装事件的联想;②泰国之行的触动;③“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的影响。 这些因素其实就是当时陈忠实所处的写作社会环境,正因为这些因素,陈忠实才想着超 越原来的自己,实现了文学创作上的突破,创作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白鹿原》。 (2)相关链接①②各有什么作有? 解读:相关链接①是为了表现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 陈忠实由此确立了在文学上的地位,人要有不断的进取精神是文章的写作意图之一。 相关链接②是为了展现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 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这也是本文要展现的主旨。 [命题着眼点] 1.(高考真题改编)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忠实高中毕业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中文系,但他依然追寻自己的文学梦想,才有他《夜 过流沙沟》的发表,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命题着眼点:明事] B.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这年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穿上西 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并由此产生了联想。[命题着眼点:明事] C.陈忠实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过程中最终发现先要对人物有深刻体验,结构方式就 会自然出现。[命题着眼点:明事] D.《白鹿原》的发表奠定了陈忠实在当代文坛上的位置,2016 年作家虽然去世,但属于他 的句子却永留人间。[命题着眼点:明事、察情] 解析:选 A。文本没说他没考上大学,只是说“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也可能是社会 原因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同时选项“才有他《夜过流沙沟》的发表”强加因果。 2.(高考真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 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命题着眼点:明事]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 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命题着眼点:明事]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 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命题着眼点:明事]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 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命题着眼点:知人]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 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命题着眼点:知人] 解析:选 AD。B 项,从文中第二段的表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 专业作家了”,可见陈忠实“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应该是他第一个短篇小 说集《乡村》的出版。C 项,“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错误,这是陈忠实受到刺 激后的真实体验,是一种正确的判断。E 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分析 错误,陈忠实的文学生涯经历了很多曲折和磨难,这从他不断寻找和剥离的经历中可以看出。 3.(高考真题)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 明。[命题着眼点:明事、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概括中心要点的能力。结合全文,可以从陈忠实身上看出, “剥离”和“寻找”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剥离”和“寻找”贯穿于陈 忠实的整个文学创作之路。先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依次概括出答案。 答案:“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 离的愿望。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 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 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 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三、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 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 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条件有哪些? 2.文章有何语言特色? 3.联系文本,简要评点本文作为一篇调查报告的写作特色。 4.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5.请就这一调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对于“调查报告”文体的阅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步:整体阅读 进一步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提升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考生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往往 是囫囵吞枣,缺乏整体把握的意识,文章的结构还没有理清晰,就急于解答题目,因而答案 出现离题万里的情况。 第二步:提炼、概括 进一步强化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训练。在把相关的文字信息勾画圈点出来之后,注意 不能把那些词语或语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必须对文本语言作必要的调整、删削加工,该 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没有条 理的要使之条理化。同时要学会转述,调整表述的角度。 第三步:规范答题 答题要规范。注意作答语句与题干自然衔接;该分点作答时就分点;要避免语病、错别 字。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分层读,分点答;概括整合,答后还原。 语言表达,要注意语意的清晰明确,学会概括及转换,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味照抄原文。 在概括转换原文时,要仔细辨析转换后的表述意思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是否与题目所问一 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息尚存的二手书店顶住! 经营十载,广州资深二手书店文津阁难逃涨租命运,宣告于本月底结业。该消息经媒体 报道后,二手书店生存状况立即成为本地文化事件关注焦点。文津阁老板陈晓平向羊城晚报 记者表示,不少二手书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有的兼售字画碑帖,走高雅路线;有的以价格 低为优势,而文津阁则“高不成低不就”,导致撑不下去。但他相信“其他旧书店各有所长, 继续延续下去不成问题”。 二手书店被誉为“与广州老城区共同成长的‘活遗产’”,是否真能一直撑下去?它们 各自有着怎样的特色?其经营状况又如何? 2007 年经营至今的小古堂,是位于海珠区新港西路边一店铺阁楼的二手书店。“我们小 古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学术!所有书籍都是精品,我们不卖畅销书、教科书。”老板李金亮靠 着椅背,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说:“我自己就是一名学者。”除了普通的文史哲艺术类 书籍,小古堂书店最特别的是它的金石碑帖,这是李金亮的个人爱好,“小古,‘古’就是 古典经典的东西”。 面对房租人工高昂、网络书城冲击、文津阁的黯然离场,李金亮依然乐观地笑着对记者 说:“经营二手书店有三个条件,有店、有人还要有其他赚钱方式,如果只想靠着店面的收 入维持经营,那干脆还是别搞旧书店了。”他透露,自己的“其他赚钱方式”就是通过拍卖 会出售一些古字画碑帖,“现在还能勉强维持下去,做我们这一行是没可能赚大钱的”。 提起“两脚书橱”,不少爱书之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天河五山那家书店,鲜为人知的是, 中山大学宿舍楼里也有一个同名的二手书店。“这可能已经不能叫作书店了,只能算一个仓 库罢了。”店主张超告诉记者。“如果你不提前打电话来预约,我这里平时是不会开门的。” 谈及书店的窘境,张超无奈地表示,于 2004 年在石牌东正式营业的两脚书橱,在 2007 年搬到中大教工活动中心,后在 2011 年又搬来了中大的西区宿舍,原因只有一个:场地租 金贵。“要是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我也不想放弃实体店。”他向记者说,要拿到实体店的营 业执照,首先要有符合条件的铺位,而 50 平方米以上的商用店铺,成本至少要 20 万元。这 对于他来说,是无法负担的巨款。因此,即使蜗居在学生宿舍区,两脚书橱实体店平时也并 不开放。“我搬来这里这么久,从来没有学生到过这里,来的都是老朋友、老教授,只有他 们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天河区中山大道的一家旧书店,处在暨大和华师两所高校之间,店面不过十几平方米。 但就是在这间小屋里,堆满了各色各样的旧书。这些书,虽然年代久远,却保存得很完好。 该店老板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书店已经营业几年,在开业头两年里,经营不善做了亏 本生意。但是后来知道这小店的学生越来越多,旧书店的经营才慢慢好些了。这里的书,很 多都是绝版的,市面上已经不再印刷了。” 这家书店店面很小,也名不见经传,书店老板一边整理旧书一边向记者说,“之所以坚 持经营,是源于对回忆的一份执着。有旧书店的城市才有都市的味道,才显得有文化气息。 经营旧书店,不图赚钱,但求有一方安静读书的空间。书店是大家的,知识和旧书的感觉也 是大家的。在广州,也许旧书店才能让人真正安静地汲取学问。”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文津阁宣布结业的消息为切入点,引出对广州几家旧书店现状的调查,反映出当 前旧书店生存艰难窘迫的现实。 B.文津阁的倒闭,主要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作为二手书店,没有自己的特色,是很 难支撑下去的。 C.面对房租人工高昂、网络书城冲击、文津阁的黯然离场,李金亮并没有感到悲观,相反, 他相信用“其他赚钱方式”会让书店收入大增。 D.天河五山的那家两脚书橱虽然是实体店,但蜗居在学生宿舍区,学生都没有来过,来的 只是那些老朋友、老教授。 解析:选 B。A 项,“反映出当前旧书店生存艰难窘迫的现实”不全面,文中有的书店并不“艰 难窘迫”。C 项,“他相信用‘其他赚钱方式’会让书店收入大增”错,文中没有说“收入 大增”,只说“现在还能勉强维持下去,做我们这一行是没可能赚大钱的”。D 项,根据文 章内容,选项中所说的书店应是张超经营的在中山大学宿舍楼里的两脚书橱。 2.文章为什么以“一息尚存的二手书店顶住!”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为什么以“一息尚存的二手书店顶住!”为标题。这一标题,应该是对 文章主要写作内容的概括,体现着作者写作的背景、意图,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一 标题中,“一息尚存”突出了当前二手书店的生存现状,“顶住”是作者对这一现状表达的态 度。这样,在具体分析时,就可以围绕文章的主旨,组织恰当的语言,对标题进行深入理解。 答案:①在这一标题中,“二手书店”是陈述对象,“一息尚存”是对当前二手书店生存状况 的概括,表明二手书店生存形势并不乐观;②“顶住!”则是作者对二手书店的一种期望, 希望这些书店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去;③这一标题,表达了作者对二手书店处境的关切,也 有作者对二手书店发展的期待。 3.文章结尾书店老板说:“有旧书店的城市才有都市的味道,才显得有文化气息。”对此, 你有怎样的理解? 答: 解析:题目要求对书店老板说的“有旧书店的城市才有都市的味道,才显得有文化气息”这 句话的内容进行探究。应该说,这句话道出了书店老板经营旧书店的原因。在具体探究时, 只要围绕这一点展开,突出旧书店与城市的关系即可。 答案:二手书店被誉为“与广州老城区共同成长的‘活遗产’”,“在广州,也许旧书店才 能让人真正安静地汲取学问”。这些认识,让我们感受到了旧书店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广 州,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旧书店,都应该为旧书店留下一片空间。这样,人们能有一个可 以安静地读书的场所;这样,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旧书店,是一种文 化的载体,旧书店的发展,也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意思对即可) 鉴于 2017 年高考对新闻考查的题型和新闻的文体特点,建议对新闻、传记、调查报告 的复习从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两大角度入手。 题型一 客观选择题 通过对 2017 年三套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这两道客观选择题的 命题意图和命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解答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可以分别复习。 一、“四选一”——在细微之处摘硕果 分析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是对 原文内容转换另一种表述方式,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而这些选项几乎没有照录 原文语句的,大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有文字的概括转述,也 有由图到文字或由文字到图的转述,所以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有出入,是解答这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关键。并且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 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都在一则材料中。因此解答这类题,需要在“细”上做文章, 需要“在细微之处摘硕果”,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原则,具体需要三“细”——细读,细 对,细查。 第一步 ――→细读 就是细读文,细读图,细读选项。细读文指在读文时能读出文本的陈述 重点,读出文本细节之处的信息点;这在读文时就要勾画出来。细读图就是能读出各类图表 中蕴含的各种信息点,特别是图表中的数字蕴含的信息,特别注意前文提到的读图“四抓”。 细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的侧重点,圈画出关键词语,便于确定下面“细 对”时的区域。 第二步 ――→细对 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 照。“四选一”这道客观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比较单一,因此命题者在命题时就 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命题者有意在转述时设置一些人为 的错误,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出这些隐蔽的错误。其隐蔽的 错误如下: 模糊范 围大小 选项在文章内容范围上做文章,或是内容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内容太广,判断 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 切”“全”“都”等修饰词语,也要注意内容涵盖的范围,如包括几点、几个方 面、几个层次等。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ⅠT7D 项范围就缩小了 混淆程 度深浅 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绝 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项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则改变 原意。这里包括对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内容的选项表述。如 2017 年高考全国卷 ⅢT7B 项中“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过于绝 对,图表中“2003 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亦有所减少” 混淆已 然未然 选项在对内容的判断上故意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 的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一谈,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 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 混淆主 次本末 文中提到多方面的信息,但原文并没有将它们加以比较,也没有明说谁主谁次, 但选项表述妄加臆测,说其中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者说甲比乙 更为重要,等等;或者原文已有比较,但选项表述故意颠倒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之 间的主次本末关系。如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T7D 项“主要原因”,从原文中材料 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混淆 对象 文中提到多个对象,命题人在命制选项时会有意在对象上做文章,如 2017 年高考 全国卷Ⅰ原文是“康卡斯特电信公司……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 的……任务”,T7D 项却换成了“国家地理频道”,对象混淆了 第三步 ――→细查 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细致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 地方,“细查”时的思维趋向就是命题人命题时常常“隐蔽的错误”,进而确定答案。 “细对”和“细查”是同步进行的,在细对时往往就能发现选项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 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 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 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 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 垃圾分类》,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 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 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 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 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 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 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 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 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 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 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 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解题示范]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一步,细读 第二步,细对 第三步,细查(对错) A. 大多数 民众都知道 垃圾分 类的概念 , 而 50.9%的民众“仅 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 垃圾” 。 细读选项中“垃圾分类的概 念”“ 50.9%”等词语,可确定 选项对应第一则材料中的图表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 情况”,读图时要横着读,读出 每个数字背后隐含的信息,然后 细对;在“认知”一栏,94.6% 表示的是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分 类的概念,6.0%表示少数人对垃 圾分类知识不了解 横着读出的图表中的信息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 分类的概念”对应 94.6%, 正确,后半句 50.9%是直接 表述的“认知”图中的第 三项,选项 A 正确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 度与实践情况 大致吻合 ,基 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 都是 少数 。 此选项依然是对图表的解读,考 查纵着读图,细对选项中圈画的 关键词,分别从认知和实践两个 方面着手即可 “大致吻合”是从认知和 实践的总体上来看数据; “少数”指的是“基本不 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 图表中与之对应的是 6.0% 和 9.2%,选项 B 正确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 垃圾分类 意识 ,而是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 位、不完善 , 由选项中圈画的关键词,可以确 定这一选项对应材料二,根据材 料中问及原因的语句,可知选项 中“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 意识”正确,后半句直接对应原 “细查”“垃圾分类意 识”,虽然原文没有具体 字眼,但是“有人说”这 个细节表明了这点;其他 圈画的关键词在原文都能 挫伤了他们分类 的积极性 。 文“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 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 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 性” 找到,选项 C 正确 D.居民分类投放的 参与率和 准确率较低 ,是 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 有效推进的 主要原因 。 由选项中圈画的关键词,可以确 定答题区域在材料二,“细对”原 文“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 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 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 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 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 积极性” “细查”选项“主要原 因”,从原文材料二第二 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 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 低”仅仅是原因之一,“分 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 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 不完善”也是原因,选项 D 错误 答案:D [课堂巩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5 月 18 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 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釆中获得连续 稳定产气的国家。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发出贺电,贺电指出,这是在掌 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力攀世界科 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又称气冰、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 21 世纪最理想的潜在替代 能源。主要蕴藏于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海底,全球海洋总面积 90%的区域具备天然气水合物生 成条件,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枯竭,人类急需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无 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合形 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外观像冰且点火即可燃烧。 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 21 000 万亿方,可满足人类 1 000 年的需求。目前已有 40 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勘查,其中加拿大在陆 地永久冻土区、日本在海域进行了试开采。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首先,平台从 动员位置自航至作业井位,然后进行钻探、安装实验设备、降压试气等一系列试采作业程序, 直至点火试采成功。 据测算,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 700 亿吨油当量,与全国陆海常规与非常 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总和大致相当。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实施,将提升我国天然气 水合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先机,加速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 整。 (摘自《第一财经》2017 年 05 月 22 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报》网站 5 月 18 日报道,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消息,中国石油专家 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釆出“可燃冰”。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丰富 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国土资 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 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在开采“可燃冰”上占据了 领先位置。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 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采“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 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 1.2 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 东南方向 285 公里处。据悉,1 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 160 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 100 升 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 300 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 100 升“可燃 冰”可跑 5 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不过,目前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未来会有多远?无疑,中国不会将该计划束之高阁。 (摘自《参考消息》2017 年 05 月 20 日) 材料三: 可燃冰的优点吸引了全球大国竞相研究开采手段,除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开采 可燃冰。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 12 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 构合作,于 5 月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 日已经开始了一次钻探。 美国十分重视可燃冰研究,2000 年曾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采法案》。此后美国 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冰研究。最近一次是在 2016 年 9 月,宣布投入 380 万美元支持 6 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开展本次钻探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就是受支持的项目方之 一。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 4 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日本近 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此次试验开采海域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附近的太平洋近 海, 估计该海域拥有的可燃冰估量达 1.1 万亿立方米,约是日本天然气年消费量的 10 倍。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 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 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 6 天就被迫中断。本次试验持续 12 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 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12 天产气量只有 3.5 万立方米。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 年 05 月 21 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可燃冰开采的问题,除第二则材料外,另外两则对当前正在试开采 可燃冰的行为,持以期望和鼓励的态度。 B.材料一侧重描述了可燃冰开采的发展史、规模、前景等,还阐述了目前试采所产生的效 果和意义。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开采可燃冰的国际竞争状况,表明开采可燃冰的行动涉及中国能 源战略。 D.第一、三则材料都谈论了世界可燃冰的储量和应用,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第一则材 料较为详细深入。 解析:选 B。“可燃冰开采的发展史”,原文无此信息。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三则材料均来源于国内的报纸,都及时捕捉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详细地叙述了新 闻的背景。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可燃冰开采的难度这一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三则材料更能反映开采难 度之大。 C.因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所以各自报道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参考消息》比《第一财经》 更具国际视野。 D.三则材料为了突出新闻的客观性,都使用了政府报告、专业术语和具体数据,以做到事 实确凿。 E.三则材料都没有关于可燃冰研究方面的报道,而重在阐述开采可燃冰的紧迫性以引发人 们的思考。 解析:选 BC。A 项,“详细地叙述了新闻的背景”错,第二、三则材料没有详细叙述“新闻 的背景”;D 项,“都使用了政府报告、专业术语和具体数据”错;E 项,“三则材料都没有 关于可燃冰研究方面的报道”错,第三则材料报道了一些机构对可燃冰的研究。 3.中国成功开采可燃冰,将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答: 答案:①显示了中国掌握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的实力,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 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②提升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 力,抢占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先机;③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④积极探索 应对传统油气资源枯竭的问题,为人类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 二、“五选二”——“四步三想一原则”,融会贯通夺满分 五选二这道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 推断能力。 (一)选项的特点 1.部分选项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概括的是文本的段意、层意,或每则材料、图表的内 涵。 2.部分选项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或评价,分析的方向是文本中材料的性能、作用、意义; 评价的方向是文本中有关材料的引申与分析,然后推断出其发展趋势等前瞻性的内容。 (二)选项错误类型 实用类文本五选二题型,五个选项,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不一样,但不论是对原文 内容的概括方面还是对内容的分析评价方面,命题者在命制选项时设置的错误类型除了和 “四选一”的“模糊范围大小”“混淆程度深浅”“混淆已然未然”等错误类型相似,还需 要注意: 混淆推断与臆断:主观臆断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或意思,命题者有意给强加上的。 主观臆断和合理推断不同,合理推断是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命题者对原文这部分内 容进行了合理分析与推断,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 这类选项主要是对原文内容及其意义、作用的判断。判断这类选项是主观臆断还是合理 推断,首先要看原文有没有类似的表述。如果有,看它是否与原文表述一致,看它在原文中 的地位和作用,与选项分析的是否一致。如果没有,看它分析是否符合原文隐含的前瞻性的 信息。 其次,要看选项的思维推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是通过其他媒介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的过 程。思维特性在选项的设置中主要表现为方向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方向性主要体 现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上,深刻性主要体现在补充省略和揭示隐含信息上,逻辑性主要体 现在迁移、类比、归纳、演绎上,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拓展、延伸、预测上。弄清这些命题特 性,有助于我们运用思维推断精准作答。 1.(2017·高考全国卷Ⅲ,选项 T8-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 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原文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 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 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错误类型] 范围缩小 [比对分析] 原文是“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 社会公众所共享”,选项变成了“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 2.(2017·高考全国卷Ⅲ,选项 T8-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 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原文信息] 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 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 接贡献。 [错误类型] 范围扩大 [比对分析]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错,免费开放弱化的只是其 直接经济贡献。由“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可知, D 项中“通过博物馆……全部贡献”选项范围也扩大。 3.(2017·高考全国卷Ⅲ,选项 T8-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 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原文信息] 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 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错误类型] 程度加深 [比对分析] 原文“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说明博物馆对国民 经济是间接贡献,没有“重要”的含意,选项程度加深了。 4.(2017·高考全国卷Ⅰ,选项 T8-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 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原文信息]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 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 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错误类型] 主观臆断 [比对分析] “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 题”属于主观臆断。由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频道化运营模式有此劣势,并不能推出美国国家 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不存在这些问题。 (三)解题步骤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四步走”——细读选项抓关键,精准定位找区间,两相比较想三想, 原则定音答案选。 第一步 ――→细读选项 抓关键 此类题的五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 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键词语,给第二步打好基础。 第二步 ――→精准定位 找区间 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语,迅速浏览文本,找与之匹配的关键词,从而 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 第三步 ――→两相比较 想三想 “两相比较”就是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 可以“想三想”:选项有没有篡改内容(原文范围、程度、时间等内容),有没有混淆逻辑(原 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没有主观臆想(选项内容往往是无中生有)。 第四步 ――→原则定音 答案选 不论选项怎样变换,比较时坚持一个原则:看选项的内容信息点与原 文信息点是否完全匹配。 “四步三想一原则”在具体解题时需要综合运用,不能截然分开。 [解题示范] 阅读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文本见“‘四选一’——在细微之处 摘硕果”),完成后面题目。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第一步:细读选项抓关键 第二步:精准 定位找区间 第三步:两相比较想三想 第四步:原则定 音答案选(对错)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 (1) 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2) 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 (3) 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 出破解之道 。 (1)材料一的 第一自然段; (2)材料一的 图表;(3)材料 二的第二自然 段是“原 因”,第三、 四自然段是 “破解之道” (1)垃圾污染将由城市扩 展到农村,所以才有“必 要性和紧迫性”,与原文 相符;(2)图表上的文字 已经明确“认知”“实 践”,与原文相符;(3)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 确率较低,分类的目标和 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 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这是“原因”。政府主体 责任,个人责任,制定完 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 措施,这是“破解之 道”,与原文相符 选项的内容信息 点与原文信息点 完全匹配,此项 正确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1) 认知与 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 (2) 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有助于形 (1)结合材料 一能概括这一 观点;(2)原文 两个材料中都 没有这样的文 (1)与原文的观点相符; (2)原文没有这样的观 点,无中生有,属于命题 者的主观臆想 此项与原文不完 全匹配,错误 成舆论 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的 意识 。 字,也没有这 样的观点 C.生活垃圾既有 资源属性 ,可以 回收再利用 ,但也有 污染属性 ,会 对环境 造成污染 , 所谓垃圾 法并不准确 。 材料二第三自 然段 “所谓垃圾是‘放错了 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 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 第三自然段可知,垃圾的 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 不矛盾,作者认为“并不 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 方’而已”,并没有否定 “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 一说法,篡改原文观点 此项与原文不完 全匹配,错误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 各种理由 对垃圾分类工作 拖延、观望 的情 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制定了 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 政策措施 。 材料二第三自 然段最后一句 话 “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 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 文是“应当……制定完 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 措施”,选项变“未然” 为“已然”,篡改了原文 的时间 此项与原文不完 全匹配,错误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 (1) 发布 ,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 工作的 总体规划 ,具有重要的 新闻价值 ,受到 (2) 主流媒体的关注 。 (1)材料二第 三自然段第一 句话;(2)关注 细节,材料出 自《人民日报》 (1)与原文相符;(2)《人 民日报》是主流媒体,材 料二已经报道,说明“关 注” 选项的内容信息 点与原文信息点 完全匹配,此项 正确 答案:AE [课堂巩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16 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 《2016 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 事、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方面,以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 是以转载新闻媒体相关报道为主,且解读回应形式单一;超过 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 馈或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 轨,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 多元化、移动化的趋势等。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 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29 日人民网)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 2017 年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 年年底前,将建成 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 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 率。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17 日大河网) 材料三: 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 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 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 更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 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 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 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 有的业务功能。 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 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节选自《河南日报》) 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 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 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 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彰显了国务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 度性交易成本的决心。“三个不得”则给各地政府划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线:加快信息跑路、 减少群众跑腿、没有回头路。而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必须舍得“割肉”。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将办事大厅搬到了“网 上”,群众却只能浏览办事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申报;有的虽然开放了网上受理渠道, 但核心审批仍要群众跑腿;有的政府部门固守各自数据信息,导致部门信息无法互通互联, 信息跑路遭遇“梗阻”。 (节选自 2016 年 9 月 20 日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材料一发布的两个评估报告中,第一个是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第二个是对“互 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二者的问题包括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B.材料二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政 务服务”的前景规划,明确了 2017 年年底前及 2020 年年底前所要达到的目标。 C.材料三解释了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互联网+ 政务对政府工作部门的作用等。 D.材料四介绍了国务院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三个不得”具体、 实用,明确了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 解析:选 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二者的问题……有待提升等” 表述错误,由材料一可知,“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属于“互联网+政务 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如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 领域的信息解读不到位且回应形式单一等。 B.材料一列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方面如政府在线服务 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权力办事资源不断整合、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等。 C.材料二和材料一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二是意见,材料一是评估,换句话说就是材料一是 根据材料二的预定准则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内容已有或将有的效果。 D.材料三中的“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说明文本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证 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 E.材料四在讨论问题时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信息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 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务信息不畅通的状态,更易于读者理解。 解析:选 AD。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解决方式”表述错误,于文 无据。D 项,“反感和嘲弄”表述错误,这句话主要说明之前的有些证明是没有必要的。 3.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该问题,应注重 把握题干中的“有哪些具体的好处”的内容,即要回答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 府部门、普通民众在哪些方面存在便利或好处等。比如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分析,有信息共享、 提高效率等方面;从民众的角度分析,能够接受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等。 答案:①通过政府部门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让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能够共享,提高 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②让居民和企业享 受信息带来的便捷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居民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 率。 题型二 主观简答题——非连续性文本的三大命题方向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较大, 两道客观选择题九个选项又都是在文本的细节处设 置,命题者在主观题设题方面不会太难,高考备考应关注文本阅读的整体性,多在内容的归 纳概括、把握文本观点等方面下功夫。 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整合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题型,本考点要求从整体 上分析文本的角度与侧重点,比较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异同,把握文本内容等。 命题方向一 筛选整合材料的主要内容 [讲一讲]——知解题思路,明规律技巧 概括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指筛选整合几则文本材料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 筛选整合某则材料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1.材料一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反映了哪些问题?请简要分析。 3.阅读材料一,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 4.阅读上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材料反映的某类问题有哪些。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第一步 ――→筛选 首先要确定对象,即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 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文本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主要关 注最具价值的信息点。 第二步 ――→整合 即调整组合所筛选的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题干要求分类,用准 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在整合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1.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文本的中心内容而言,文中陈述的有价值的事实文 字等,都是关键部位,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概括时各则材料要有机结合。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 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 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 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 容要点。 [学一学]——学规范答题,成满分思维 [题 1] 阅读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文本见“‘四选一’——在细 微之处摘硕果”),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第一步:筛选 第二步:整合 结合题干“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 分类”,注意“结合材料”的提示,从文本中筛 选出相关信息 根据筛选时的关键词“有效”“垃圾分 类”,重新从民众和政府两个角度分类整 合 从材料一的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 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一直坚持分类存放、 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这阻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 有效推进;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 也是影响垃圾分类的因素 这是从民众角度说的,可以整合为:应强 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 的习惯 注意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 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这是从政府角度说的,可以整合为:政府 也要负起责任,从制度、措施等方面来推 进垃圾分类 [参考答案]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 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命题方向二 比较异同,筛选整合 [讲一讲]——知解题思路,明规律技巧 对多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既然多则材料放在一起考查,那这些材 料一定是有着共性的,通过对客观选择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两道选择题的九个选项已经把几 则材料的局部内容充分挖掘了,主观简答题就要从这共同点或不同点上设置。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1.(2017·高考全国卷Ⅰ)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 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指出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 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新闻都报道了××事件,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 息有哪些异同之处。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具有指示性,考生要认认真真审读题干,揣摩 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要筛选比较哪方面的信息: 1.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对象。这类题目,在报道的对象上基本相同,都是针对某一现象 的,但也有细微的差别。 2.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深度。就新闻来说,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典型的特征是仅有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而有的新闻,除这些新闻要素之外,还有深厚的新闻 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 3.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宽度。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涉及面。如 2017 年高 考全国卷Ⅰ题干已经明确“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 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如果考生答成“现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播运营模式”就不符合 题干要求。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在材料中搜寻相关答题区域,并仔细筛选相关内容。 第三步,把筛选出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使之成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最好 分条作答。 [学一学]——学规范答题,成满分思维 [题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8 个班级,264 名幼儿,只有 26 名教师,且年龄均在 41 周岁以上,均为学校直接委 派,所学专业均为非学前教育专业。2010 年以来,只有 5 名教师外出参加过培训。”这是 一所农村校办园的真实情况,类似的校办园在农村屡见不鲜。 在吉林省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农村校办园占很大比例。一所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取决于 有怎样的师资队伍。笔者通过对吉林省 24 所农村校办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阻碍当前农村 校办园发展的重大瓶颈,恰恰是师资问题。 调查显示,这 24 所农村校办园平均师幼比为 1∶12,远低于国家规定的 1∶7 的最低标 准,其中最严重的一所幼儿园,师幼比竟达 1∶37。据园长介绍,当前农村校办园师幼比普 遍不符合要求,幼儿教师极其短缺。 农村校办园师资来源以学校直接委派为主,学校自主招聘为辅,学校作为主办方,其行 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数量。据园长介绍,多数学校在为幼儿园委派教师时,往往 不会优先考虑幼儿园的需求,只把学校富余的教师下拨给幼儿园,无论幼儿园师资是否充足, 学校对其均采取放任的态度;同时,也不乏部分学校自身师资本就捉襟见肘,难以为幼儿园 提供师资支持,为维持幼儿园运行,只能为其安排为数不多的教师;再者,农村校办园自身 经济实力普遍较弱,除维持幼儿园日常开销外,很难有大量结余,学校因此也无法通过外聘 教师这一途径来填补幼儿园师资空缺。 在受调查的 232 名教师中,52%的教师年龄在 40 周岁以上,其中超过一半的教师年龄在 45 周岁以上。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主要由学校直接委派,由于年龄较大、素质偏低,他们 不能承担中小学教学任务而被下派到幼儿园。据园长反映,这些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很难更 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呆板、落后,严重影响农村校办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在受调查的农村校办园中,67%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75%的教师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毕 业。当前,农村校办园教师学历普遍较高,但专业素养却不尽如人意,这些教师以往主要从 事中小学教学工作,鲜少接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 知识,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师所必备的绘画、跳舞、弹琴、唱歌等专业技能非 常薄弱。他们虽然坚守着幼儿教师岗位,但因专业知识匮乏,无法满足幼儿园科学保教的需 求。 (摘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在教师调配方面,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时,校长向幼儿园派遣教师,很少征求园长的意 见。“校长派谁来幼儿园,我们无权过问。”一位园长说。在这个过程中,园长处于被动地 位,没有发言权。通过调查得知,派到幼儿园的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不合格的占总数的 25%。 在教师考核方面,由于幼儿园教师与所在中小学教师同在一个编制系统中,对幼儿园教 师的考核最终要按照中小学的标准进行。两类教师一起参评,幼儿园教师评优评奖的机会很 少。而且,两类教师工作内容不同,考核时参照一个标准,有失妥当。园长作为园所的管理 者,对幼儿园教师的情况最了解,却往往对考核缺少发言权。正如一位园长所说:“我们幼 儿园就像小学的一个年级,虽然我是园长,但幼儿园的事情还是校长说了算。” 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园长具有高水平的领导能力,农村幼儿园更是如此。在促进 城乡教育公平上,农村校办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按照当前的管理体制,幼儿园的财务和 人事统一由中小学校长负责管理,园长只负责幼儿园内部的具体事务,没有园所经营的自主 权与决策权,缺乏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那么,幼儿园便会失去自身发展的活力和生机。 (摘自《中国教育报》)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指出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明确是“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可以从“对象”“深度”“宽度”三个 方面思考。 第二步: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可以概括每一则材料的各个部分内容,从而确定“异同”。从整体方面看,这两则材料 在报道的具体对象方面,都谈了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从深度上看,材料一前三 个自然段谈幼儿园在师资方面的现状,第四自然段谈师资的来源,第五自然段谈师资的年龄 特点,第六自然段谈专业素养。材料二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园长在教师调配、教师考核方面 没有发言权以及幼儿园没有经营的自主权与决策权。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指出了农村校办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同点:①材料一侧 重于从师资来源、年龄特点、专业素养等方面指出农村校办园师资的现状。②材料二侧重于 讲幼儿园园长在教师调配、教师考核方面没有发言权。 命题方向三 分析报道角度 [讲一讲]——知解题思路,明规律技巧 就新闻来讲,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同样一个新闻事件,角度 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较新闻报道的角度,要关注新闻的内容和手法。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就××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第一步 ――→概括 材料 通读文本,抓住新闻的中心内容,看各自报道了什么事件,或是某一事 件的哪一个阶段、进程。 第二步 ――→分析 角度 结合文体,把握新闻采用的手法。(文体如消息、时评、通讯,手法如 特写、点面结合) 第三步 ――→分点 作答 这类题目,一般要分别指出每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或手法上的不同 处。 [学一学]——学规范答题,成满分思维 [题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 12 月 4 日电(记者王宇、王希) 国家统计局 4 日发布公告,2014 年全国粮 食总产量达到 60 709.9 万吨,比 2013 年增加 516 万吨,增长 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 “十一连增”。 根据公告,2014 年全国谷物总产量 55 726.9 万吨,比 2013 年增加 457.7 万吨,增长 0.8%。谷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31 个省(市、区)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的全面统计,2014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112 738.3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0.7%。粮食单位 面积产量 5 385 千克/公顷,比上年提高 0.2%。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 4 日发布公告,2014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60 709.9 万吨,比 2013 年增 加 516 万吨,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全国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关键是近些年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力,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缓解了资源要素 约束偏紧、自然灾害多发的不利影响。 第一,得益于新品种的大力推广。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紧密相 关,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国审品种的推广面积已占种植面积的 60%以上,特别是两优系列超级 稻品种、高产玉米品种的推广,有力支撑了粮食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此外,一些突破性新 品种的成功选育和推广,扩大了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使传统粮食低产区一跃成为全国 粮食增产区。 第二,得益于技术集成的大应用。近年来一批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的集成推广, 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土壤深松、播后镇压、越冬浇水、一喷三防等常规技 术的集成推广,我国小麦亩产水平近十年提高了近 70 千克。 第三,得益于农作物结构的大调整。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一靠播种面积扩大,二靠单产 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增长既有各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普遍提高的因素,也有高产作物替代低 产作物的结构调整贡献。玉米、稻谷等高产作物替代大豆等相对低产作物,对促进粮食总产 量增加作用很大。 第四,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实施大中型 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农田水利 设施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水旱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所缓解,对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论是基础设施的大改善、农业科技的大发展,还是作物结构的大调整,背后重要支撑 是“三农”投入的大增长。2003 年以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由 2 144 亿元增加到 13 799 亿元,翻了两番还多,年均增速 20.5%。今后,要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大 “三农”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摘自《农民日报》)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网记者与《农民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报道的侧重点”的不同处。材料一运用大量数字来展现我国粮 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这一事件;材料二是先简要概括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的事件,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十一连增”的原因。 第二步: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材料一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第二段是具体陈述,属于新闻主体,因此材料一属于消息; 材料二第一段是“十一连增”的事件的概括,下面是事件背后的四个原因分析,是比较典型 的新闻评论。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新华网记者侧重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这一事件本身,侧重数 字的比较,是消息;《农民日报》报道侧重分析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的原因, 是新闻评论。 [课堂巩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 的高校有通讯社;45.9%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 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 跃居第一位。报纸、广播、微博等紧随其后。 对比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2011 年发布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传统校园媒 体数量均有缩减。其中报纸下降 8.95%,广播下降 5.91%,电视台下降 12.1%,新闻类杂志 波动最小,下降 0.33%。传统的校园媒体形态中,仅通讯社类校园媒体呈上升趋势,上升 1.6%。 相比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多,专业性更强,普及 率相对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64.57%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 生产的视频类型最主要的三种为文艺娱乐类(74.32%),新闻类(61.08%),谈话类(42.16%)。 调查发现,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在此次调查中,4.19%的校园媒体组织仅有一种 媒体形态,其他校园媒体组织均具有一种以上的媒体类型。而在 2011 年《校园媒体发展白 皮书》中,单一类型的校园媒体组织占总数的 76.7%。 数据显示,39.92%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 2013 年以前成立,16.53%在 2013 年成立,2014 年达到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 24.6%;2014 年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 趋势减缓,2015 年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 13.91%,2016 年仅为 5.04%。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校园媒体顺势转型,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 等新的媒体形态寻求长远发展。在已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的校园媒体类型中,92.37%的通讯 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7.65%的纸媒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2.86%的电视台有微信公众号, 广 播(电台)有 78.02%,网站有 76.32%。 (摘编自《2016 年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 材料二: 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几乎是手不离机。绝大部分大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最 新信息。 校园市场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大学生是“下一代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越 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下一代消费者、保持品牌的持续年轻态。从 2013 年开始,广告主数 量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16 年,校园广告主数量达 95 万个,预估 2017 年会达到 120 万个,随着消费升级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子女进入大学,未来进行校园营销的企业将会持 续高速增长。 然而,传统媒体并不能高效地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高校新媒体的出现,部分解 决了这一困扰,但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70%的高校新媒体主要通过软文广告来 实现盈利,在当下的高校品牌营销,软文投放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企业营销诉求。 (摘编自《2016 年中国高校新媒体蓝皮书》) 材料三: 当前一些校媒的“媒体融合”只能算作“多媒体合作”,并没能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 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没有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反而使不少受众产生了信息雷同的阅 读疲劳。 (摘编自左军《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研究》) 材料四: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多优势,如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 与感强等。 材料五: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微信公众 号的普及率跃居第一位。 B.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数量,除通讯社类校园媒体略有上升外,其余 的均不同程度地呈现缩减趋势。 C.超过六成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有文艺娱乐类、新闻类等,这 表明,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 D.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转型加快,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态 以求长远发展是一大趋势。 解析:选 C。“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于文无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校园电视台普及率相对偏低,是因为校园电视台与其他校园媒体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 技术与资金,而且专业性更强。 B.2014 年以后,中国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 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 C.调査表明,2011 年,只有 23%左右的校园媒体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到了 2016 年,融合 型校园媒体占比已超过 95%。 D.现在的校园媒体融合,不是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只是多媒体合 作,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 E.高校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它以软文广告等形式实现 盈利,这是传统媒体办不到的。 解析:选 AC。B.“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这一推断于 文无据。D.“现在的校园媒体融合”错,范围扩大,应是“一些校园媒体的融合”。E.“这 是传统媒体办不到的”,这一表述缺乏依据。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高校校园新媒体为什么具有很高的营销价值。 答: 答案:①新媒体营销,回报率高:校园新媒体广告投放回报率不低于预期的达到 80%;②新 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而新媒体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最新 信息的途径;③新媒体有优势:新媒体较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 户参与感强。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综合提能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共享单车以低成本、高便捷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除了自由度高、取用 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之外,共享单车亦具有极大的正面社会效应,减轻了政府主导公共自 行车项目的财政负担,并有效倡导了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共享单车也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会,共享单车产业链千亿价值有待挖掘。 2016 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 12.3 亿元,用户规模达到 0.28 亿人。预计到 2017 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 102.8 亿元,增长率为 735.8%。用户规模预计在 2017 年将 达 2.09 亿人,将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共享单车需求量约 1 000 万辆,蕴藏着 281 亿元的市场,加上上游的单车、车锁制造,以及下游的大数据、导流等增值服务领域,产业 链价值可达千亿规模。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主要包括使用租金收入、押金形成资金沉淀收 入,以及后期的广告收入和大数据的出售收入等。未来随着盈利模式的不断成熟以及用户规 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前景无限。 共享单车正处于大规模投放车辆和提升软硬件水准的阶段。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有多 达 20 余家公司,各路玩家跑步进场。 (摘编自陈莜《共享单车研究报告》) 材料二: 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消费者吐槽的问题也不少。想骑单车要注册、交押金,还要充车 费。其中,部分单车押金过高,很多消费者接受不了。四成消费者不能接受预充值。能接受 的消费者,也希望预充值金额在 50 元以下。但是,实际调研中,只有小蓝单车不需要预充 车费,其他都需要。而且如果要退预充的车费,需要通过客服人工操作。 着急用车的时候附近没有车,约两成消费者表示,高峰期单车数量短缺。 骑共享单车发生意外,运营商要不要负责?从省消协了解到,目前只有 ofo 已实现为每 一位驾驶人购买保险,其他品牌都在推进中。 共享单车的集中投放,导致车辆违停,甚至出现了大量“僵尸车”的情况,给车辆停放 以及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中国人才网《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7 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竞争进一步升级,以 ofo 和摩拜为代表的多家平台开打价 格战。相继采用限时免费骑、充值返现等方式吸引用户尝试共享单车出行、提升共享单车用 户使用频率,进一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从 3 月 13 日开始,摩拜单车周一至周四 10∶00- 16∶00 免费。3 月初,摩拜单车启动“充 100 得 210”充值优惠活动。用户通过最新版摩拜 单车 APP 或微信小程序充值,即可享受“充 100 得 210、充 50 得 80、充 20 得 30”的福利。 2 月 20 日,摩拜单车在济南、上海等地推出免费骑行活动。3 月 9 日,小蓝单车宣布全国范 围内免费骑行一周活动。此后,小蓝单车又宣布将实行更大的优惠政策:扫描返现 300 元。 (摘编自艾媒咨询《2017Q1 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因其低成本、高便捷、减轻政府负担、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末梢 的诸多好处,受到了政府及民众的欢迎。 B.共享单车的产业链价值惊人,除租金、押金收入外,上游的单车、车锁制造,下游的大 数据、导流、广告等增值服务前景无限。 C.从文中图表可以看出,进入市场越早的企业,其知名度越高,盈利也就越多,比如摩拜 和 ofo,后进入的企业往往面临着破产。 D.正是因为共享单车利润可观、前景无限,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会,各路玩家纷纷跑步进 场,不甘落后,抢占先机,赢取知名度。 解析:选 C。图表只显示了知名度的大小,看不出盈利多少以及后进入的企业必然破产。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共享单车快速发展,遇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B.2017 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恶性竞争逐步升级,各家出台优惠措施,不恤血本吸引顾客。 C.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尚待成熟,盈利空间尚待扩展,广告收益将是一笔很大的收益。 D.使用共享单车如果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共享单车所属企业必须承担责任,积极理赔。 E.广告、押金、预充车费是共享单车企业最主要收入来源,大量资金沉淀产生收益。 解析:选 AC。B 项,从文中看不出其竞争是恶性竞争;D 项,并非所有的意外伤害事故,共 享单车所属企业都必须承担责任;E 项,广告收入还不是最主要收入来源。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共享单车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答: 答案:①增加车辆投放。②提升软硬件水准。③简化手续。④降低押金。⑤加强管理。⑥完 善服务。⑦避免无序竞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市场规模自 2014 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国家邮政局近 日公布的 2017 年上半年快递行业运行情况让不少人激动了一回。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我 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从 2012 年的 56.9 亿件到 2016 年的 312.8 亿件,再到 2017 年上半年就已达 173.2 亿件。 不仅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快递服务时限水平也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全 程时限处于 58~60 小时,72 小时准时率从 2012 年的 72.4%提升到 2016 年的 75.53%;距离 在 1 000 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 84.62%能在 48 小时内送达。此外,快递申诉率更是创下历 史新低,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为百万分之 6.6,同比减少 3.9 个点。 (摘自新华网《“世界第一”实至名归外国人:我爱中国快递》,有删改) 材料二: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 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 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的,尤其离不开法 律法规的规范约束。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 瓶颈。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 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 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 闭流动。 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 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有删改)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高健《中国快递行业结构性分析》) 材料四: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下滑已是大势所趋,而快递业务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作为国家基本 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发展的立业之基。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 2015 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 年全国函件业务同比下滑 18.3%,包裹业务同比下滑 29.6%。下滑幅度最小的是订销报纸和杂志业务,下滑幅度分别为 1.7%和 7.1%。 (摘自《邮政普遍服务全线下滑,快递业务还有机会提升 5 个百分点》,有删改) 【注】 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要求邮政承担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即邮政服务网点要 普及、资费要低廉、对传播文化类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邮件要给予优惠,并力求做到国家 每个公民都能使用邮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限缩短、准时率提高、申诉率降低是快递服务时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表现。 B.解决快递产业遇到的问题,需要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C.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既需要快递业为数据把关,也需要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D.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必须实现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和邮政总局之间的共享。 解析:选 A。“申诉率降低”不属于“快递服务时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表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国快递业发展喜人,市场规模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从 2017 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快 递业务量单日已达亿件,进入“单日亿件时代”。 B.从材料三可知,国有企业无论在吸纳人员就业方面还是在行业收入方面,都高于其他四 类企业,是快递业的主力军。 C.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限制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受到《快 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关注。 D.外资企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它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给广 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E.与快递业务较大增长形成对比的是,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呈现下滑势头,说明该业务已不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被快递业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解析:选 BC。A 项,原文是“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是指正常的状态下可 以达到单日快递亿件,但不是指任何时候、任何状态都可以达到单日快递亿件。D 项,无中 生有,材料无法证明外资企业的不断壮大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有利。E 项,无 中生有,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具有公益性,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文“邮政 普遍服务业务下滑已是大势所趋,而快递业务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只是说邮政普遍服务业 务下滑、快递业务有较大增长空间,无法证明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会被快递业务取代。 6.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快递业的继续发展除了法治化,还需要如何做?请概括说明。 答: 解析: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二,材料二最后一段讲了快递业发展的改革问题,注意其中的 句子“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①引入智能设备(机器人)来缩短服务时限;②开放多家经营,引入竞争机制。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综合提能练(二)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 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 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 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 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 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 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 认为这是标准的“老皇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 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 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 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上基本没有脱离原 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 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 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 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 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 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 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 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 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自乡村社 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 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有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 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 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会、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 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会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 传承与保护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 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 后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根本原因。 B.材料二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接着阐述了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C.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接着阐述了“二十 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D.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文 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有机联系。 解析:选 B。“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表述错 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 关注,这使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新闻价值。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 化为基准,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髙,“二十四节气”对于 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 D.南北方的网友对具体时节吃什么的“论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二 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E.“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 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解析:选 AD。B 项,指代错误,“这正是它……根本原因”指的是“‘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 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C 项,“对于农田作物耕 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表述错误;E 项,“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焕发出新 的活力”中“必定”一词说法绝对化。 3.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 答: 答案:①使项目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有的社会效益; ②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 各项义务和责任;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 性。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7 月 27 日,中国电信率先宣布 9 月 1 日起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随后联通和移动 也先后响应,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正积极贯彻国务院提出的“提速降费”的要求。 长途漫游费起源于模拟时代的“高端商旅服务”。手机刚面世时,没有数字蜂窝网络, 老式的模拟机信号很差,出了当地基站的信号范围就用不了了,各地的模拟手机网只能供当 地的“大哥大”使用。你去外地还想用原归属地手机卡,首先要打电话到运营商去“申请漫 游”,告诉他们你要到外地。手机号归属地就通知外地,这个号码是我们的合法用户,明天 它接你们网络,请允许接入并提供服务,这需要非常麻烦的沟通、调试环节。你在外地打电 话,占用了外地的频段资源,所以归属地的运营商会收取你更高的话费,把多收的分给外地 的运营商,这就是“漫游费”!到数字 2G 时代末期,GSM 网络不存在分省注册的问题了,但 各省移动基站建设、维护还各自为政,外地的手机用户来当地,占用了当地的网络频段,当 然要为当地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另外,各地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投入、运营成本都会有高 低差异;还有只能在本地使用的超低资费套餐的存在。所以,为防止各地通信发展的不平衡, 漫游费继续收,依然是有道理的。 (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通信技术升级,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为零,但利润可观,2012 年中国的移动漫 游费收入累计达到 718.5 亿元,占通信收入的 8%~10%。运营商们很长时间不愿放手由此带 来的收益。 2015 年 10 月,欧盟决定将于 2017 年 6 月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漫游费,引发了我国“取 消漫游费”的讨论。受经济建设“多城联合”的推动,国内部分地区小规模试行了取消漫游 费:2013 年,广西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通信资费同城化,2015 年,云南取消昆 明、曲靖、玉溪、楚雄之间的长途通话费、漫游费,京津冀也首次实现了跨省取消漫游费。 另外,随着基站密度逐渐增大,对新建基站的需求也就不再迫切,同时,出现了统合三 大运营商基站资源的“第四势力”——铁塔公司。 (有删改) 材料三: 2016 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 13.2 亿,不同年份,用户手机资费支出情况明显不同。 下面是通信运营业统计的信息: (有删改) 材料四: 目前 4G 套餐用户已基本没有漫游费,此次取消漫游费主要针对超过 4 亿的 2G、3G 用户, 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用户、运营商都有好处。但随着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 现在人们对流量的需求早已多于通话,用户对运营商取消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的区别、手机 流量价格下降的渴望愈发迫切。 漫游费和长途费的取消,象征着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运营商而言,应以此为契 机摆脱那种依靠收取漫游费、长途费“躺着赚钱”的经营模式;对于整个通信业来说,则要 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信成本,提升宽带速度,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社会 发展夯实基础,建好“信息高速路”。因此,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与其说是一种结束,不 如说是另一个开始。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网络发展经历了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模拟机信号很差,各地的模拟手机网信号覆 盖范围小,手机只能在当地网络范围内使用。 B.以前出差到外地,你需要先向手机号归属地运营商申请漫游,通过归属地、外地运营商 的沟通、调试,你的手机才能接受外地网络提供的服务。 C.长途漫游费的产生,是因为外地的手机用户来当地,占用了当地的网络频段资源,当然 要为当地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 D.取消漫游费,对 4G 套餐用户影响甚微,受益者主要是超过 4 亿的 2G、3G 用户,但资费 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运营商也有好处。 解析:选 A。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模拟手机并非只能在当地网络范围内使用,当地手 机通过申请漫游也能使用外地网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模拟时代,漫游是一种比本地手机服务更高端的商旅服务,由于电信运营商要付出较高 的成本,所以要求高回报多收费,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B.图表显示,从 2015 年开始,漫游业务开始缩减,这是运营商取消漫游费的根本原因。 C.随着通信技术升级,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为零,但运营商们长时间内不愿放手由此带 来的收益,是其“躺着赚钱”的思维模式在作怪。 D.强化通信业基础设施建设,使通信成本降低,让“提速降费”的目标早日实现,这是对 整个通信业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之后的新期待。 E.随着微信等通讯软件的普及,居民对流量的需求多于通话,2016 年流量费用占了资费总 支出的 36.4%,用户迫切渴望流量价格下降。 解析:选 AD。B 项,只是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C 项,“躺着赚钱”是经营模式而非思维 模式;E 项,36.4%是指流量费占运营商收入的百分比而非占居民资费总支出的百分比。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三大运营商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的原因。 答: 解析:在解题的时候要抓住与取消长途费和漫游费相关的信息。如材料一显示,取消国内长 途费和漫游费是符合国务院制定的“提速降费”的要求的,符合政策。此外,手机网络不存 在分省注册的问题了。材料二显示,随着通信技术升级,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为零。欧盟 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漫游费的决定引发了我国“取消漫游费”的讨论,而国内部分地区小规模 试行取消漫游费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对新建基站的需求不再迫切,出现了铁塔公司。 材料三显示,从 2015 年开始漫游业务缩减。材料四显示,取消漫游费,资费计算简化、套 餐简化对用户和运营商都有好处。 答案:①环境推动:欧盟及国内部分地区取消漫游费带来的影响。②政策要求:国务院提出 了“提速降费”的要求。③技术发展:数字时代,手机网络不存在分省注册的问题了。④成 本下降:随着基站密度逐渐增大,对新建基站的需求也就不再迫切,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 为零。同时,出现了统合三大运营商基站资源的“第四势力”——铁塔公司。⑤利润降低: 从 2015 年开始漫游业务缩减。⑥惠及双方: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用户和运营商都 有好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