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2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2 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基础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 ‎(1)舞榭(  )   (2)封狼居胥(  )(3)巷陌(  ) (4)烽火(  )‎ ‎2.辨形组词 ‎(1)    (2) ‎3.词类活用 ‎(1)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能饭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语释义 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图文感知。‎ ‎2.知文补白。‎ 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身经历,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____________以及愿望不能实现的____________心情,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爱国志士的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3.上片写孙权刘裕两个人,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5‎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与之相呼应的是哪句话?‎ ‎5.这首词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技法迁移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文本回顾:本首词是典型的咏史怀古类作品。它多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词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技法点拨:鉴赏咏史、怀古类的诗歌要掌握几把“钥匙”:(1)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感知作者的处境和心境。(2)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3)要领悟感情。作者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4)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往往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迁移运用:阅读下面的三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7.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5‎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1. (1)xiè (2)xū (3)mò (4)fēnɡ ‎2.(1)舞榭歌台/凋谢 (2)金戈铁马/游弋 ‎3.(1)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4.古义: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5.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喻指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文本互动】‎ ‎2.热切愿望 苦闷 愤慨 ‎3.他们这两人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况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从中作者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上片在塑造这两人时,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 作者以廉颇自比,抒发情怀,也包含了对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既不满又无奈的愤懑之情。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很可能他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就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回顾当年的抗金义举,相呼应。‎ ‎5.(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碍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 ‎(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委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迁移运用】‎ ‎6.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5‎ ‎7.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