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2精品教案(8 兰亭集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必修2精品教案(8 兰亭集序)

1 8 兰亭集序 从容说课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本课在语言和感情方 面的内蕴正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最好的范本。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 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 的巧妙。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或 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释句的意义。 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 背诵。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文言知识点,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3.背诵全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次”等词的多义性。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相信大家都喜欢旅游吧? 生 喜欢! 师 为什么喜欢呢? 生 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 见见世面,老在一个地方,很闷! 生 欣赏美景啊! 师 看来,同学们对自然美景都向往已久了。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一次旅游,一次特 殊的旅游。让我国古代的几位文学大家给我们做导游,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让我们 的心灵和思想充分地释放。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单元。今天我们先跟东晋的文学和书法大师王 羲之到兰亭去参加一个盛大而高雅的聚会。 师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 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 2 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摹本】 师 怎么样? 师 后人曾对这幅字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并被后世 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而王羲之本人则被尊为—— 生 (齐声)书圣! 师 看来,已经有同学看过课下注释了。这个习惯很好,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需要大家 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那么, 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这位书圣的情况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作者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 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 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 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 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 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 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 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师 看来,我们的导游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啊!谁又来说说,我们今天参加的这次盛会 召开的原因和与会的嘉宾呢? 生 这天是阴历三月初,他们来兰亭是一起参加祭礼,之后可以一起饮酒赋诗,不亦乐 乎。嘉宾嘛,除了王羲之,还有社会名流谢安、孙绰等 41 人,好不热闹。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李丽同学不但看书认真,而且善于从众多注释中摘取有效的信息,回答简练、准确, 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大家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注意难读的字 或生字的读音。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 好的,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听读的准确程度,请一位同学来注音。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师 很好。看来,同学们除了注意到注释中的注音之外,在听读的时候也准确地抓住了 重点字词。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师 同学们朗读得很不错,但还不够流畅。没关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中,我 们不仅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还能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对吗? 师 既然大家那么有信心,我们马上开始共同学习。给大家 10 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 务:第一,依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果遇到课下注释没有,而自己又无法理解的词句请 标出。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 知识拓展、问题探究 师 10 分钟真短啊,大家都完成任务了吗? 师 看来,还有一些同学没完成啊。好吧,既然是合作学习,我们就要共同进退,再给 3 2 分钟时间。没完成的同学努力,完成的同学重点看自己标出的疑难点,也可以与其他同学 交流。 【有的学生读书,有的学生交流】 师 从大家的反应,已经知道大家的收获不小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疑难,总结思路。 师 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啊,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吗? 生 老师,我们组的同学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 听之娱”的翻译有些拿不准。 师 哦?课下不是有注释吗? 生 可是不全嘛。 师 哪一组来试试呢? 生 我来试试。抬头观看宇宙的大,低头察看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 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 师 王军同学,你们组对马林同学的翻译还满意吗? 生 好像还是不够通顺。 师 是啊,有时直接照搬课下注释,准确是准确了,通顺优美就可能不足。我来改改: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 得到极大的欢娱。王军同学,你觉得怎样? 生 真的好多了,老师就是老师。我提议为老师鼓掌。 师 谢谢大家的信任! 师 还有难点吗? 生 老师,“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和“所以兴怀”的“所以”意思一样吗? 师 你认为呢? 生 我觉得不一样,可说不太清。 师 梁丽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两处的“所以”正是它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两种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表示凭借的手段,所以,课下注释把它翻译成“借以”。“所以 兴怀”的“所以”表示原因,翻译成“……的原因”,这句话就翻译成“所以兴叹抒怀的原 因”。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并加以积累,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 刚才,两组同学都提出了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生 老师,“俯仰一世”的“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还有“其致一也”的 “一”,意思一样吗? 师 好,又有一词多义啦。谁来帮助他? 生 我觉得“俯仰一世”的“一”是指我们常用的数字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 是指把……看做一样;“其致一也”的“一”指一样。 师 刘力同学回答得很准确。还有其他疑问吗? 师 看来,文章的大意,大家都弄明白了。那么,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吧。看看,效果 会不会好一些。 师 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 (齐声)好多了! 师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看来要朗读好一篇古文得先要掌握它的意思。 师 没错,古人说“熟读成诵”还是很有道理的。我想大家也注意到课后练习一的要求 “背诵全文”,我们还要多读啊。为了帮助大家再多读的基础上背诵,我们还得弄清全文的 思路。哪个小组来? 生 我们来。我们觉得文章应该分成三部分。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写出了兰亭的美 4 景和聚会的盛况;第三段是第二部分,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部分;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交 代写作的目的。 师 大家觉得张亮小组分析得对吗? 生 (齐声)对! 师 那么,三部分的感情一致吗? 生 不同,第一部分“乐”,文章里有“信可乐也”;第二部分“痛”,原文写道“岂不 痛哉”;第三部分则是“悲”,文章里有“悲夫”。 师 黄斯韵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重点词抓得很准。没错,这篇文章的感情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三读课文,这次应该会更好了。 师 流畅多了,感情还稍欠缺一些。下面,女生读一、二段,男生读后两段。比一比, 看一看,男生、女生谁更棒! 师 我看,女生把作者的赏景和聚会之乐读得很准确,女生读得好—— 师 当然,男生的声音也很适合读痛与悲,男生也很好。 师 下面是自由朗读时间,大家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 师 好的,现在,我给大家播放配乐,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再读课文。 师 经过五读课文,我想大家即便是还背不出全部课文,至少也记住了不少名句了。谁 来给大家背诵一下,你记住的句子。 师 看来,古人说的“熟读成诵”果然是经验所得啊。 课堂小结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 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 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 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 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和思路;掌握了一些学习和 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大家的表现很好。 布置作业 不过,背诵依然是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二;熟读课文, 争取背诵;思考课后练习一、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昨天给大家布置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师 看来,情况不大好啊,我先检查一下背诵,谁来? 师 没关系,试试无妨。 生 我试试吧。 生 老师,我只背到第三段。 师 好的,为你前两段的流利也值得鼓掌。 师 能说说,为什么前两段背得好吗? 生前两段写景优美,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还有,我有自己的方法。 师 是吗?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 好啊。第一段是按照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物的顺序来写的,我就按这个顺 序把课文分解,然后再组合。第二段是在此基础上抒情,比较短,所以好背。 5 师 好的,我们应该感谢李立同学,他教给我们一种很有效的背诵古文的方法,大家可 以借鉴的,谢谢李立同学!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我们就跟王羲之一起重温美景吧。写景的句子是—— 生 (齐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 非常准确,谁来分析一下? 生 作者用简洁雅净的语言,写出了聚会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 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 而又生机盎然,真想去看看啊! 师 分析得很好,还有文采!大家又有学习的榜样啦。接下来呢?写了什么? 生 参加聚会的嘉宾。 师 他们的活动呢? 生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 是情感的产品。他们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 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师 很好,下面我们欣赏,想象一下那时的盛况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流觞曲水”图片】 师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 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 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师 欣赏了美景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生 作者乘着快意,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 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他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 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 乐也”! 师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他乐的只是美景吗? 生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更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师 没错,曹操说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能跟知己畅饮美酒,同赏美景,这更是 人生难得的乐事。 师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下面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来加强第一、二段的背诵。 师 检验的时间到了,先大家一起背。 师 下面选两位同学来背。 师 看来,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再加上李立同学的方法,大家还害怕背诵古文吗? 生 (齐声)不怕啦! 知识拓展、提升 师 那么,我们再接再厉吧! 师 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接下来的一段中, 作者的心情陡然转变。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 生 (齐声)痛! 师 没错,那么,这是什么“痛”呢?痛苦?痛心?痛惜?悲痛? 【学生纷纷回答,但答案不一致】 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啊。那就先不忙作答,先想想作者是因何而痛。 生 因为快乐不长久。 6 生 因为作者想到了“死”。 师 难道作者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大家再认真读原文,找答案。 师 怎么样?有结论了吗?为什么作者会在“乐”之后,突然想到“痛”,想到“死” 呢? 生 我觉得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的确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 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 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生 我也同意她的观点。 师 是啊,越是在最美丽、最快乐的时候,人们就越是觉得“人生苦短”啊。王林同学 分析得太好了。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痛”,大家认为应该是什么“痛”,或“痛”什么呢? 生 是痛惜。 师 痛惜什么呢? 生 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师 大家同意吗? 生 (齐声)同意! 师 好的,我这里还要为大家补充一些材料,我想大家看了这些材料,就会更了解作者 的心情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师 好了,有了以上基础,再看最后一段就容易了。我们知道,这段的关键字是“悲”,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悲”,“悲”什么呢? 生 他“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相似的。 生 作者也“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 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 师 那么,这里的“悲”与上一段的“痛”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不同在哪里? 生 这里的“悲”,是对个人之痛的思考,应该是对上一段“痛”的深化。是由己悲人, 更加深刻感人。 师 分析得好。那么,作者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了? 生 有点儿,从老师展示的写作背景看。 生 我不同意。 师 为什么? 生 作者应该是批判当时士大夫的做法的。 师 何以见得? 生 文章里不是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 执著努力。随后他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 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师 大家同意吗? 师 我为大家的分析感到欣慰,王羲之也会为我们的理解而感到欣慰。当时的文学创作 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 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 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师 好了,由“乐”而“痛”,再由“痛”而“悲”,作者的感情的跌宕起伏,似乎比美 7 景更具有可观性啊。给大家 5 分钟时间,加强背诵第三、四段。 师 还是大家一起背一遍吧。 师 很好,全文背诵可以吗? 生 (齐声)可以! 师 那我就洗耳恭听啦! 师 为你们自己喝彩吧! 师 我们来看下一项任务:课后练习二。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文章的 意思,掌握文章思路之外,还需要—— 生 (齐声)积累词语。 师 没错。我请 4 位同学给大家解释这些词语。 师 4 位同学做得不错,请大家做好笔记。 课堂小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 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 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简单写 200 到 400 字的体会,可以是有关文章本 身的,也可以是有关如何学习文言文的,题目自拟。课后练习四,是选做的,可以帮大家更 了解王羲之。 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