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1)
2020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写作提示这则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当前对家风的探讨有关联。中国传统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个人修养是社会风气之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和道德净化有很大的作用。正是个人传统修养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道德滑坡,小到个人的不尊重父母,大到社会上的路人跌倒少有人扶,都折射了某些人已经失去了道德的标杆,缺乏一种正人正己的力量。因此,重建中国的精神伦理传统十分必要,人心的改变、风气的改变是从个人伦理操守的形成开始的。 当然,“老规矩”可能有保守落后的一面,必须辩证分析;老规矩也必须与时俱进,吸纳新风尚中的合理部分,这样,推陈出新的“老规矩”才能焕发出持久的活力。 参考立意(1)礼仪是成人之本;(2)坚守做人准则;(3)老规矩,新青年;(4)老规矩要走进新时代,新时代要吸纳老规矩;(5)老规矩朽矣。 例文 有些老规矩非守不可 《弟子规》是康熙年间一个秀才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本以为这个秀才是定规矩的始祖,仔细一查,才发现,《弟子规》是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制而成,它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可见《弟子规》当中的规矩都是祖宗们定下的。 既是“规矩”,就该守着点;带一个“老”字,足见这个规矩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的。那些我们今天已经见不着的规矩,比如女子“裹小脚”之类,因为没有生命力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而那些留下来、在文明社会中人们还津津乐道的规矩,我们不能蔑视它的存在。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弟子规》说“出必告,反必面”,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并没有认为这个老规矩有什么不好,尊重父母,文明懂礼,是体现个人修养的基本要素,一个眼中连父母都没有的人,还能把谁放在眼里?守不守老规矩,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的。可见,有些老规矩还非守不可。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讲老规矩的,自己不乱来,别人也不准胡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开始有点乱了。别的且不说吧,单说生活中的小事情:在公众场合光着上身,随地吐痰的;有攥着大把的钞票,在欧美一路地掷洒过去,所到之处,“豪言壮语”,让人家不得不用中文写上“公共场所,请勿喧哗”的;最近还听说有为人子女的强行把家里的老人无情地扔进老人院的……这都让爱讲老规矩的人们心情大为凌乱。这些人还有“中国式过马路”“到此一游”等嗜好,所谓的“小规矩”在他们的心目中已没有了安放的位置。在他们眼里,不讲老规矩也不错,一者见得豪爽,二者见得先锋,唯独就是不记得古人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能先人预知子孙会不守规矩,所以一早就提出了这句警语。 如今,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当代有些人的不守规矩。因为有缺失才会受关注。以前不用大肆宣传礼仪道德,日不关门,夜不闭户,但少有盗贼之灾;如今公益广告天天播,不文明现象仍时有发生。可见,节气与操守有离我们渐行渐远之势。 规矩应该是人们的良心,是一把公平秤;规矩更是一方明镜,要时时拭擦,方能不沾尘埃。 规矩本来无所谓老与不老之分的,规矩就是规矩。它应该像一股清泉一样流进我们每一代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能量。规矩会变老,当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使然,更是人们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一些老规矩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规矩都是一个细节, 而正是这些小细节彰显着一个人的修养气度。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多典范:杨时“程门立雪”守的是尊师的规矩,缅伯高“千里送鹅毛”守的是诚信的规矩……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些规矩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我们的视野,不能在某次作文中要用到才去把它唤醒。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听到孩子们读《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尊长前,声要低”而不觉得大惊小怪,那这个社会也就真的变得规矩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有塑料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粗糙,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诗歌除外;(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则材料的内蕴其实并不复杂。审题时我们可“化整为零”,这样就能极大地降低审题难度。材料主要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质,而“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据此,我们可以围绕“本色”“舍本逐末”“本质与形式”等方面来构思行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材料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切忌孤立地抽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然后以此为话题或题目而“另起炉灶”。写作要求中的“选准角度”,不等于任选一个词语,哪怕是抓准了关键词句,也都必须要从材料内蕴出发。将材料完全抛在一边,而大谈特谈如“朴素”“忽略”之类,都属偏题离题。 参考立意(1)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但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拿最好的杯子,也就是我们在选择时只注重了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事物本身,可从外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构思作文。(2)好看、昂贵的杯子是人们的首选,但咖啡不会因杯子昂贵而变得更好,而只是变得更贵,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时候因为追求外在形式而付出更多的金钱与代价。可从追求无用的外在形式而付出更多入手。过多地追求外在形式,会让人忘记自己本来在追求什么(咖啡),也就是舍本逐末了。(形式影响内容)(3)我们要学会辨别内容与形式,看清什么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不要追求不重要的,而忽略有价值的。 例文 杯子的外表不是咖啡的味道 张爱玲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再美丽的外表终究不过是一个躯壳,这个躯壳为我们遮挡一些伤害,但真正可怕的,是从内心深处的腐烂。 老师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让学生随意享用,结果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朴素、便宜的杯子。其实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其实绝大部分的人,都容易被外表好看的事物吸引,当我们面对素不相识的人或物时,我们第一眼能够看到的,也仅仅只是外表。被美丽的外表吸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看见外表后要看见内心。因为杯子的外表不是咖啡的味道,我们既要用眼看,也要用心尝。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对外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明星包装,奇特的服饰,整容整形……城市的创建也随着迈入了美丽的门槛,当破旧的房屋几乎被拆遍时,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城市里,365天,时时刻刻都有人修路的场景。创文明城市时要修路,创卫生城市时也要修路。修路,真的让路变得更美观了,但修路时给人们带来的不便,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政策的驱动下,修路的目的已经被淡化了,不管好坏,一律修完再说。在改变一个城市面貌的同时,是否更应该改变一个社会及民众内心的价值? 但黑暗总是掩盖不了太阳的光明,就如同丑陋的外表总是不能掩盖内心深处的美丽。著名演说家力克·胡哲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告诉全世界,生命没有不可能,即使像他一样失去双手, 也照样能拥抱世界。看似残缺的生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蜕化成美丽的蝴蝶。惊艳的凤凰需要浴火才能重生,美丽的生命超越外表更显价值。我们不能总用戴着面具的脸去看戴着面具的人,摘下面具才能读懂喜怒哀乐,才能读懂美丽的意义。 杯子的外表不是咖啡的味道,真正内心的美丽,是埋藏在外表之下的。 点评本文从生命的外表与内在切入,阐述了外表不能代表内在的观点,在外表与内在这一组关系中,外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在。文章能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展开论述,不但使阐述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就事论理,以理驭事,事理交融,产生了不错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材料二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材料三 国外某沉船事故中,学生听船方指示未逃离而遇难,而一些淘气的学生因“不听话”而最终获救。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听话”包括两个方面:一作动词,“听+话”,即用耳朵听别人的话语;二作形容词,是指听从、顺从长辈或领导的意志。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看对“听话” 内蕴的思考或解读。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地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则为非常切题。 例文 听 话 石玲玲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听话,听什么话呢?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 他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群儒大败曹操。他,诸葛亮,却因不听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听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呢? 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袭来。拿破仑先是击败了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随后拿破仑又与威灵顿在滑铁卢对峙。“听话将军”明知战事紧急,却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摆脱追击后赶来支援的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怎能不败? 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回首间,我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于“听话”之中迷失了自我。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的训导,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 点评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议论文而言,这“源”就是思想,这“流”就是文章。好的议论文(或文章)当以好的思想为原材料,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 本文给人以思想厚重、底蕴深厚的感觉:一、思想有深度,立意高远,观点的阐发深刻,事理的分析深入。二、材料翔实,古今中外事例及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有文化底蕴。三、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扣题行文,很有章法。四、论证严密,辩证说理,无懈可击。 4.以“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提示“框”主要有以下义项:(1)门窗四周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架子;(2)镶在器物的外围有支撑作用或保护作用的东西;(3)加在器物或文字图片周围的圈儿;(4)在文字、图片某处加上线条;(5)约束、限制。 构思时,要学会发散性组词,可以通过添加法组词。“框”字前加可以有(门)框、(墙)框、(画)框、(镜)框、(思维之)框、(生命之)框、(条条框)框等,“框”字后加可以有框(住了手脚)、框(得太死)等。然后在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词语来写。 至于文体,写作要求已经规定:议论文或记叙文。 如果你掌握的是故事性较强的材料,就选择记叙文体。写记叙文,要考虑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是从正面肯定某种“框”,还是从反面否定某种“框”。 如果对某种“框”表达自己的看法,就选择议论文体。写议论文,要考虑是热情赞颂,还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辩证剖析。注意从有形的框到无形的框的过渡。 总之,关键要写出对“框”的感悟、体察、认知和思考。 例文 框 夏 林 终于又到了放假的日子,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在爷爷家待了一下午,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爷爷的房子青砖绿瓦,已是很多年前的“古董”了,比我的年龄几乎要大上一倍,屋内的桌椅门窗也都是我的“前辈”,它们那不太光鲜的颜色似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而卧室的门框更是忠实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因为那上面的一道一道的刻痕,记录着我从小到大的成长。 忘了是从几岁起,每年爷爷都会把我领到门框上量一次身高。他把我拉到门框前,让我紧紧贴着门框,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掌压下我不安分的上翘的头发,然后认真地用卷尺量我的身高。他的眼神不大好,每次看刻度总要凑得很近,黝黑的脸庞几乎贴上了尺面。他会找来一把小刀,将这个高度刻在门框上,小刀很薄,每次都刻得刀片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有时皱起眉头说他:“别用这么大劲啦!有什么好刻的嘛!”可他仍是执拗地用很大的力气去刻门框,仿佛要让我的身高永远印刻在这里,印刻在这门框上,印刻在这房子里。 我不懂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地记下我的身高,近乎虔诚地每年进行这个刻身高的“仪式”。毕竟我每年都在长高,这多麻烦! 门框上的痕迹一年年增多,本就斑驳的旧门框更显得沧桑了。爷爷脸上的皱纹也和这门框上的刻痕一样,一年多过一年。以前爷爷叫我量身高时,我总是很不情愿,嫌麻烦,但这几年爷爷再叫我量身高时,我看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总是乖乖站过去,并自己抹平那依旧不安分的头发,站得像白杨树一样笔直。 爷爷看我这么配合很是高兴,他说:“宝贝啊,以后你上大学了,我看着这些痕迹,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你啦!”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使劲咬着嘴唇才忍住了溢满眼眶的泪水。的确,终有一天我会离开家,不能再陪伴在爷爷的身旁。 爷爷一直用他最独特的方式爱着我——记下我的身高,记下所有我在他身边的日子。这样在我离开时,他与我虽相隔千里,却仍能用他的手,抚平我不安分的发丝。 门框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时间流逝的记号,但爷爷用他的爱,给这流走的时间,做出了永不忘却的标记。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记叙文,故事以“门框上的爱”为线索,写了“我”和爷爷的生活片段,很温馨,很美好。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材,然后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挖掘点化素材,以平凡小事表现亲情的大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读来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1)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抱怨,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酸和甜;(2)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生活;(3)接受不完美;(4)对生活感恩。 例文 遗憾,也是一种美 拿到大橘子的人嫌橘子酸,拿到甜橘子的人嫌橘子小。酸、小相对于大、甜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橘子理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应该学会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另一种价值观: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电交加,总会激起无数的波纹。朋友的离别,家庭的不和,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失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的熄灭,我们都会有怅然若失的遗憾。但就是在这些事与愿违的遗憾里隐伏着许多契机,诱发你的灵魂,启迪你的心智,激励你的追求。 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啊!遗憾就恰似夜幕里蕴藏着光明,阵痛中将诞生新的生命。在遗憾里,我们不是可以尽情地领略和体味人生之旅的曲径幽深和风云难测吗? 生活里没有遗憾,会变得单调乏味;人生没有遗憾后的觉醒,便没有希望,没有对未来鲜花般的憧憬,不是吗?登山而未见日出,你感到遗憾,但云雾缭绕,烟雨绵绵,山峦秀峰,似娇羞的莲花时隐时现,你又会涌出一种别样的情绪,别样的感触。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诗的境界,你又会神思飞越,独领宇宙的空灵洒脱,不是吗? 我们遗憾维纳斯的断臂,但在这遗憾里,我们一任想象的彩蝶尽情地飞舞,而心灵深处则生长出无数美丽的遐思;我们遗憾鲜花的凋谢零落,但在这遗憾里,我们加倍地吮吸花的芬芳,更加珍视春天的温馨美丽;我们遗憾人生的短促和人世间的离愁思绪,但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生活,呼唤爱情,珍重友谊,使人生丰富多彩,便更有千种风情…… 生活之树常绿,希望之灯不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们构成社会、人生、自然最壮美的华章,而遗憾是生活中的一副清醒剂,是一块希望的孕育地……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会进步,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我们遗憾油灯太暗,于是有了电灯;我们遗憾自行车太慢,于是有了各种机动车;我们遗憾报纸传播的信息有限、太慢,于是有了网络;我们遗憾……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不懈追求;正因为有了遗憾,我们的民族才会自强不息,奋进不止;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说不定哪一天我们每个人拿到的橘子都是又大又甜的呢! 遗憾,也是一种美!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素质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老师在讲,学生在讲,家长在讲,各种各样的媒体都在讲。“素质教育”似乎是一剂万能的灵药,能够治愈长久以来我们教育体制中所有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教育毕竟是要靠身体力行的百年大计,我们是不是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请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素质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人们都讨厌死板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之相反,它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正因为这个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全面培养人,也就给人们讨论的空间。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有多种,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 这个话题人人有话可说,可要真正写好,写出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又是不容易的,非要在精选材料和语言结构上下功夫不可。 参考立意(1)写成议论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力求在语言、论据和结构上出新。当然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去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切入角度一定要小,切忌泛泛而谈。 (2)写成记叙文。通过一件小事,表现自己所理解的“素质教育”。这件事,在叙述上可以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开头,或在故事的结尾安排出人意料的结局,总之是从故事的表述上出新,不落俗套。 (3)写成小说。方法和记叙文差不多,都是借一个故事来阐述“素质教育”,不同之处是小说可以运用虚构、夸张、想象等手法。 (4)写成童话或寓言。可以从动物的角度去对照人类的教育,从中发掘“素质教育”的内涵。这是一种比较有新意的写法。 例文 动物学校 胡东芳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对世界日益发展变化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有一组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了便于管理,所有的动物学习所有的科目。 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和泥鳅。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飞行课的成绩只能勉强及格,而对于跑则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终于取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他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不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了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 兔子在刚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最后都快崩溃了。 松鼠的跳跃成绩一向是班里最出色的,但他对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允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科目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 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老师们严格管制,在爬行课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达到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飞,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爬,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期结束时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成绩是班里最高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里增加挖掘这一科目。为了子女将来着想,他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商贩那里学习,之后又联合了其他鼠类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成功。 点评这篇作文在体裁上很有个性,是一篇寓言。 开篇用了“很久很久以前”六个字,说明了故事的假定性。第一段最后一句,则说明这所学校里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统一科目的原因是“为了便于管理”,实际上影射了目前教育的弊端,写得非常含蓄。 文章用五种各具专长的动物暗指有专长的学生,构思巧妙。通过动物受教育的过程,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机械刻板,导致学生的专长泯灭,成绩平平。相反,被拒绝入学的鼠类创办的私立学校竟然相当成功。这些对比,充分说明,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是多么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总之,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以动物喻人,可以说是一篇很有创意、很有个性的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