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历史上,借贷起于何时虽没有明确的界说,不过“欠债还钱”这一基本信条却和“杀人偿命”一样古老。古代法律一般都注意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对于不按期归还债务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汉代即有功臣列侯负债违期不还,被夺候除国之事,汉以后各朝也都有抑制高利盘剥的规定。元朝中后期规定“本利相侔而止”,以本金数额为借贷利息的上限,即“一本一利”。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即可窥见一斑。我们都知道窦娥遭遇千古奇冤之后的“六月飞雪”,却很少将她的故事与元朝的民间借贷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蔡婆婆在当时的放贷及其“本利相侔”的高利率,在元朝都是合法的。只不过一笔贷款使她得了个孝顺的儿媳妇,另一笔贷款却给她和窦娥带来了无妄之灾。民间借贷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窦天章这样的穷人要举债度日,赛卢医这样的“商人”则需借此来融资,正是这种资本的流转互通,才使社会生生不息,得以发展。“禁止利息”既不符合人性,也会妨碍贸易往来,还会使处于困境中的人得不到帮助。 在世界范围内,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有禁止放债取利的教义,倡导人们无偿借取,使富有者能无条件地帮助贫穷者。不过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美好的宗教理想,却缺乏实现这一理想的人性基础,所以伊斯兰教徒才会设计出“重复买卖”这一规避禁令的“法律技巧”,即借方向贷方借财物时,卖给贷方一物品,然后借方再以高于卖出的价格买回所卖物品,通过这种所设的“一卖一买”,借方买回原物品所多付的价金就代表双方私下约定的借贷利息。这种以技巧来规避宗教义务的现实,正说明了民间借贷的不可或缺性。 - 14 - 如果说在古代自然经济社会里,民间借贷还主要集中于像窦天章这样解生活中燃眉之急的情况下的话,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借贷已为社会发展所必需。对于一些公司经营者,在银行贷款难以为继时,民间借贷可能就成为公司存活的一条出路,只是不管借方还是贷方,都应有预防风险的意识。对于政府,则应如古代的统治者那样,既允许民间借贷的存在,又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严禁“取息过律”,严禁催债过程中的过激行为,这样才可以避免一些悲剧发生。 (节选自《民间借贷的规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欠债还钱”的信条及汉代抑制高利盘剥的规定,都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 B.元朝中后期规定“本利相侔而止”,也就是说所有贷款都要收到等同于本金数额的利息。 C.《窦娥冤》中,窦娥遭遇千古奇冤,完全是蔡婆婆放高利贷及元朝民间借贷导致的结果。 D.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虽倡导无偿借取,但却很难实现,有的人靠技巧来规避禁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古代法律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的观点,并举例证明。 B.第二段紧承第一段,以《窦娥冤》为例,论述了元代民间借贷状况及民间借贷的必不可少。 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民间借贷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规制。 D.文章论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借贷的必要性和政府应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禁止借贷利息,就有可能妨碍贸易往来,使处于困境中的人得不到帮助。 B.“重复买卖”这一规避禁令的“法律技巧”,证明了民间借贷的不可或缺性。 C.只要政府加强管控,就不可能出现“取息过律”及催债过程中的过激行为。 D.民间借贷无论是在古代自然经济社会里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必不可少。 - 1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夭折。”今年1月,西雅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报道称,西稚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有数据显示,西推图市的料坡道路是该计划夭折的重要因素。“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桩”,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 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发展初期,Velib出现过8成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的年租金(约合人民币216元),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换的则是巴黎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 材料二: - 14 - 往何处去?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而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共享单车如此,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政府能为这个民间诞生的准公共产品做些什么?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共享单车自然会迎来诸多冲击,比如乱停乱放的管理难题。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对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来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既然是民生产品,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比如场地。谈到互联网+,李克强总理说得最多的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眼下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道相同性质的考题。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要共享,得共治。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深圳新闻网,2017-3-23) 材料三: 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现场一片狼藉。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琦民自然地想到管理问题。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割开。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秋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人民网·观点》,2017-03-19)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不同状况:有的亏损严重,甚至夭折,而有的发展良好。 B.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 - 14 - C.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D.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这说明共享单车要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是前提。 B.资本进入之后的共享单车项目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很多城市共享单车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 C.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是一道与互联网+性质相同的考题,意思是说共享单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应有所转变。 D.通过反思共享单车项目面临的管理困局,探索解决共享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材料二、三都体现了这样的写作思想。 6.西方国家共享单车现状对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暮 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时段。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 美优别墅的业主,房子都不小,院子也挺深。有一天,她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她的儿子、孙女是保姆一手带大的,为了爱惜容颜,保证睡眠,她没为孩子熬过一次夜。后来她又有了孙女,她更没给孙女哪怕是象征性地换过一次纸尿裤。 她在十年前就提早退休了。同事们以为她要去自家的公司,她没这么做。她不想在家族企业里混,去了地产界的女友开办的一间农民工子弟学校做事。 早晨醒来她奔进卫生间,惊恐地看见镜子里有一张旧报纸似的脸。 - 14 - 黑眼圈,法令纹,起皱的鼻梁,爆着白皮的嘴唇。她意识到这是严重睡眠不足,她缺觉了。女人是不能缺觉的,所有的事都必须首先让位给她的睡眠。于是她不再去那学校。她爱孩子,更爱自己的脸。她恢复了以往的生活和健身,在黄昏里走路。 她走上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拖着一把平头铁锨的老头和她齐头并进。她知道这是哪家施工队的工人,刚收工或者正要赶往哪个工地。到了丁字路口,老头果然拐向左边。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疑惑地看着迎面而来的这人,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耳边又响起一路上“老头”那粗砺的吼痰声,便更加难以承认刚才她一路的错判或者错认,她固执地想着自己的错认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这是一位励志作家在那间新工人子弟学校给孩子们演讲时说过的两句话,现在她差不多一字不落地想起了那作家的话,只不过把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顺序颠倒了一下。 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他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 14 -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只不过,刚才跳跃在两人手中那小火把似的胡萝卜,转瞬之间已经缩得很短,好似教师站在黑板跟前握在手中的半截粉笔。就这么一小会儿,火柴点烟似的一小会儿。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内心变得踏实起来。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摘编自《作家》,2013年第7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以为的“老头”竟然是个老太太,前后反差造成很强的艺术效果,使小说情节精彩奇妙,虽与生活实际不符,却又引人深思。 B. 小说描写母子吃胡萝卜的情景,“拍打拍打”“蹭蹭”“掏出”“递给”,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爽朗和舐犊情深。 C. “早晨醒来她奔进卫生间,惊恐地看见镜子里有一张旧报纸似的脸”,运用比喻手法,刻画出女主人公暗淡无光、皱巴巴的脸,形象可感。 D. 小说以简约的文字交代女主人公的过往,交代她的身份,写了她退休后的工作;运用白描手法呈现平凡无华的小人物和日常生活场景,朴素简练。 8.小说中的住在美优别墅的女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部分写女主人公昕到鼓声,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意图?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国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廪中有数千斤麸,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腾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 14 - 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后充四镇、北庭行营,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复筑连云堡,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西别筑胡谷堡,名曰彰信。平凉当四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加检校工部尚书。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葬之。昌上奏,德宗下诏深自克责,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馔、内造衣服数百袭,令昌收其骸骨,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于浅水原。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诏翰林学士为铭志祭文。昌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焚其衣服纸钱,别立二石堆,题以冢名。 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羡。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刘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B.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C.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D.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人的别名。称人用字,表示尊敬,《礼记》中规定,“男子二十,冠而字”。 B.廪:文中指古代存放粮食的粮仓。而把收藏钱财的府库称作“帑”。 C.铭志:镌刻在钟鼎等器物或碑石上用以称述功德或警戒的文字。 D.牢馔:文中指祭祀用品,可分为“太牢”“少牢”,祭祀时用牛、羊各一头称为“太牢”。 - 14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昌面对困境,沉着应对。宋州被围,城中粮尽,城池将被攻陷,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献计将麸皮弄碎食用,等待援兵前来救援。 B.刘昌积极献策,平定叛乱。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刘昌派曾神表暗中劝说李僧惠,并且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最终平定汴州叛乱。 C.刘昌守边有方,边疆安定。刘昌为了筹备军粮,亲自率领士兵,勤苦耕作三年,使得军粮充足;刘昌把守住平凉交通要道,使边疆得以安定。 D.刘昌重情重义,收聚骸骨。他初到平凉就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葬,并将此事上奏皇上,墓修好后,刘昌和大将都穿素服前往吊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5分) (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梦江南(其二) 江南好,城阙①尚罐峭。故物陵前惟石马②,遗踪陌上有铜驼③。玉树④夜深歌。 梦江南(其七)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⑤。自是琼花⑥偏得月,那应金粉⑦不兼香。谁与话凄凉。 【注】①城阙:这里指金陵古城。②石马:指明太租孝陵墓前的石刻。③铜驼:唐朝都城洛阳铜驼陌(街),后以之代指繁华之地。④玉树:指歌曲《玉树后庭花》,被视作亡国之音。⑤维扬:扬州。⑥琼花: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是名闻天下的风景。⑦金粉:指琼花花粉。 14.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 两首词体裁一样,但题材不一致,都用“江南好”总领后文内容,每首词分别写不同的地方风景及感悟。 B. 其二前四句是说金陵旧城仍然非常高峻,皇帝陵前的旧物只剩下石马,街道上还依稀可辨从前繁华的模样。 C. 其二尾句是说作者在这里流连忘返,夜深之时,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响起,余韵悠长。 - 14 - D. 其七前四句是说江南风景处处美,其中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琼花的名闻天下之美。 E. 其七结尾发出疑问:我和谁一同欣赏这美好的夜景,共同谈论这清凉的夜色呢? 以乐景衬乐情,令人向往。 15.两首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并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南朝宋武帝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的英雄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小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 , 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 的壮丽史诗。在九十七年 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行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17.下列在文中培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 B. 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 - 14 - C. 这面精神旗帜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 D. 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中华儿女被它激励着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崭露头角 义不容辞 气壮山河 汹涌澎湃 B. 崭露头角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波澜壮阔 C. 脱颖而出 义不容辞 气壮山河 汹涌澎湃 D. 脱颖而出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波澜壮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B. 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C. 实行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D. 实行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跨越; 2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2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②政不掩群,不取麋天;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 ③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④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 - 14 - ⑤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也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马尔科夫) ⑥“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4 -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C 6.①应该选择适宜骑行(地势平坦)的城市实施;②关注并提升用户体验;③尽量降低使用成本;④政府与运营公司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7.A 8.①生活优越、清闲。她富裕,有自家的公司,住在都市的别墅区;她清闲,十年前就提早退休了,不用帮忙带孙女。②怕老,自私。她不愿意接受老的现实,听到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叫自己“奶奶”,心惊肉跳;她爱自己的脸胜过孩子。 9. ①在结构上,以暮中“鼓声”结尾,照应标题“暮鼓”,使小说结构严谨。②在主题上,“暮鼓”的寓意是日薄西山,临近结束,即将退场,却又坚强有力,引人觉醒,催人振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0.C 11.D 12.B 13.(1)皇上因此将宜武军队八千人委派给刘昌向北出战五原。军中有人退缩且阻碍军队行动,刘昌相继斩杀了这些人。 (2)到他患病时,定下日期赴京求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 14.DE 15.其二表达昔盛今衰、王朝兴替的感慨,以及对统治者沉迷享乐的批评。分析略。其七表达对扬州美丽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无人与自己一同欣赏美景的遗憾。分析略。 17.B 18.D 19.A 20.“府上”—寒舍,“令尊”---家父,“抛砖引玉”---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务必删掉,恭候---等候。 21.材料收集后,要进行取舍和整理。材料的选取要适切题目,并注重特色;材料的整理,主要是整合同类,并删去冗繁的部分。 22. 立意: ①做事要敢于不断创新,因时而变,顺应潮流; - 14 - ②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③开放,共享、共赢; ④综合阐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