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3 鸿门宴 Word版含解析
3 鸿门宴 1. 走近作者 生平 司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司马谈任汉 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 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 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 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二十,遨游大江南 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遍全国,这些考 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二十几岁任郎中,三 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 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同年开 始写《史记》。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 怒武帝,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接受宫刑。他被 后人尊称为“史圣”。 《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品 《史记》。 2. 背景解读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 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 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 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 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 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 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 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趁势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 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 广大百姓的支持。刘邦派兵守关,驻军于霸上,想做关中王。项羽击 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 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 烈的政治斗争。 3. 相关知识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 000 多年的历史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 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 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 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 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 不俚”。《史记》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 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 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 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 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 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 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 “纪传体”。 4. 文化常识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东”之“山”,可指崤 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 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 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 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 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 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 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 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 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 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文中项王 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 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 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 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 务逐步虚化。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飨.士卒(xiǎnɡ) 鲰.生(zōu) 樊哙.(kuài) 目眦.(zì) 彘.肩(zhì) 啖.食(dàn) 刀俎.(zǔ) 杯杓.(sháo) 参乘.(shènɡ) 瞋.目(chēn) 芷.阳(zhǐ) 斗卮.(zhī) 不胜.(shēnɡ) (2)多音字 为 作为.wéi 为.了谁wèi 数 数.见不鲜shuò 数.一下shǔ 得 吾得.兄事之děi 高得.多de 得.失dé 间 中间.jiān 间.接jiàn 2.字形辨认 玦玉玦 抉抉择 诀诀别 鲰鲰生 诹咨诹 陬陬邑 戮杀戮 谬谬论 缪绸缪 飨飨士卒 飧盘飧 餐素餐 3.熟语积累 (1)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 在被宰割的地位。 【即时小练】 ①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 公。 ②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 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③用人企业辞退员工可以用各种方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法 律有时也管不了。 一、阅读课文第 1 段,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山东:古今异义词,指崤山以东地区 (4)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答: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省略句)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答: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了。(省 略句,同时又是状语后置句) (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答:财物没有被掠取,妇女没有被宠爱。(被动句) 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根本原因。 B.项羽 “怒”表明他是一位性格火暴、极易冲动、城府很浅的 人。 C.本部分点明双方的驻地和兵力,说明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为后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D.范增指出刘邦的天子气,目的就是要项羽抓住时机消灭竞争对 手。 解析: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起因,不是根本原因。 二、阅读课文第 2 段,完成以下各题。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素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平时 善:友善、交好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之:动词,往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介词,替,给 计:动词,谋划,设计 (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同“拒”,把守 内:同“纳”,接纳 (5)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交情 (6)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 (7)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命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忘恩 (11)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 (1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造册登记 (14)不如因.善遇之 因:趁着(机会) 5.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答: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判断句,“……者,…… 也”表判断) (2)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答: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状语后置 句“以事具告”和省略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孰与君少长? 答:他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固定结构) 6.下列能表现刘邦和项伯联络感情的一组是( D ) 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是张良说的话,表现张良的智谋;③是刘邦对项伯表明 不敢背叛项羽。 7.下列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透露了军机,后又禁不住刘邦 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 B.张良在危机之时仍想着为刘邦谋划,表现了刘邦集团的团结以 及刘邦的知人善任。 C.刘邦说,是一小人为他出谋划策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只要占 领秦国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 D.第 2 段共写了两件事:第一,项伯夜访张良被张良利用;第二, 张良献策,情节发生变化。 解析:C 项,“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错,是不要放诸侯进入; 同时“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三、阅读课文第 3~4 段,完成以下各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黄河以北 河南:黄河以南 (3)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假字,同“隙”,隔阂、嫌怨 (4)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 (5)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用作动词,给人用刑 (9)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动用法,使……为王 (11)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趁机 9.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答: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 位上。(状语后置句,即“因于坐击沛公”)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被动句,以“为所”做标 志)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答: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固定结 构,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 (4)客何为者? 答:客人是干什么的?(宾语前置句,即“客为何者”) 10.下列全都表现项羽缺乏斗争经验、政治上不成熟的一组是 ( D )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②表现了项羽的骄矜自大;⑥是樊哙的观点。 11.下列对本部分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刘邦小心谨慎,轻车简从,来见项羽于鸿门。其整个的活动表 现,真可以说极尽低首小心以博求项羽的信任。在称呼上,对项羽是 一口一个“将军”,对自己是一口一个“臣”字。又用共同起义江东 的老关系来打动项羽。接着恭维了项羽的功勋,也表白了自家的苦劳。 最后,他用真情打动了项羽。 B.项羽粗豪大意,骄傲自恃,几乎是完全疏于戒备,竟在刘邦一 番口蜜腹剑的说辞面前,迅速而又彻底地解除了思想武装,成为刘邦 的思想上的俘虏。并且把密告给他如此重大消息的曹无伤,轻易地泄 露给刘邦。后面的不听范增、放任项伯、害怕樊哙等自损行为,都是 有其由来的。 C.在击杀刘邦这一问题上,项氏集团内部,步调不统一,并且有 人公然出来破坏。而刘邦集团则有组织有准备,步调也极为统一,并 且能做到互相配合联合作战。张良看见情况紧急,于是出军门招樊哙, 通过张、樊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这一方是无一人无一刻不在高 度紧张戒备之中。 D.本部分最后一段,是写樊哙的场面,也是写项羽的场面。樊哙 一派为刘邦解释的有胆有识的说辞,表明他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细之 处。但他所以能受到项羽嘉赏,主要是因为具有“能饮”“健啖”的 粗豪风格,与项羽相投契。 解析:A 项,“最后,他用真情打动了项羽”错,是他的态度使 项羽放松了戒备。B 项,“害怕樊哙等自损行为”错,他没有害怕樊 哙。D 项,“主要是因为具有‘能饮’‘健啖’的粗豪风格,与项羽 相投契”错,主要是因为指责当中包含着尊敬的讲话。 四、阅读课文 5~7 段,完成以下各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道.芷阳间行 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2)沛公不胜杯杓.. 杯杓:酒器,借指饮酒 (3)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责罚 1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答: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_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 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宾语前 置句) (2)沛公安在? 答: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答:项王就接受了玉璧_,把它放(在)座位上。(省略句)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判断句 和被动句) 1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刘邦脱逃前所做部署的一句是( D ) A.乃令张良留谢 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解析:D 项是张良替刘邦所说的致歉词。 15.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刘邦乘势逃席,本意就想逃归,但他却假惺惺地说:“今者出, 未辞也,为之奈何?”直等樊哙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替他解嘲的话来,他才“于是遂去”。他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以 便进一步麻痹项羽。 B.写刘邦正式逃遁时,他狼狈地扔掉车马,和樊哙等四员心腹将 领,走僻路抄近道,急急逃回自己的营垒。临行时,还没忘掉告诉张 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其沉稳 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 C.张良入谢,向项羽、范增献礼。张良的措辞,极为婉惬得体, 项羽在听到刘邦逃走的消息时,也没什么明显表现,相反地,还“受 璧,置之坐上”。范增则大不同,这种场面,无异于在说明他的几次 老辣机谋,都归破产。 D.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密告他的曹无伤,剪除了内部的隐患, 加强了内部团结。这和项羽一方的变化动态,构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解析:B 项,“其沉稳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错,应是恐惧不安 的心理显现出来。 “鸿门宴”可谓是项羽与刘邦之争的一个转折点。有人说正是因 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一失足”,才酿成了他垓下被围、乌江自 刎的“千古恨”,你是怎么看的? [他人之见] 观点一: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劲敌刘邦,纵虎归山,的确 留下了无穷隐患。“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也预示了这场 斗争的结局。 观点二:项羽的失败,关键在于其性格中的弱点。他寡谋轻信, 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赳赳武夫直率的性格,这注 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观点三:项羽的部下也有责任。范增急躁易怒,一旦计谋不成, 徒做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触犯了项羽的忌讳。项伯、 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却以为是 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在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 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项羽的失败,他们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吾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本文所写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 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 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作者通过描写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 争和会后余波),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 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 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 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刻画人物方法的多样性。 ①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樊哙闯 帐一层,双方斗争已经白热化,矛盾的焦点此时集中到樊哙和项羽身 上。作者一方面写出了“突然”闯帐的樊哙勇猛而粗犷,另一方面又 写出了闯帐成功后的樊哙善言而多辩,表现了樊哙智勇双全的性格特 征,他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刘邦的任务。而写矛盾另一方面的项羽,先 是因樊哙的闯帐而惊异赞赏,后是被樊哙数落而目瞪口呆,表现了项 羽沽名钓誉、勇而无谋的性格特征。这些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 人。 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刘邦谢罪 一层,通过刘邦的花言巧语,委婉陈词,把刘邦的谙练权术、能屈能 伸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写范增举玦,则以无声的行动表现范增暗 示项羽要下决心杀掉刘邦的谋算;而范增“起,出,召项庄”这一连 串动作,更表现了他一计不成、另谋计划欲杀刘邦的迫切心情。“此 时无声胜有声”,因为范增是想暗中杀掉刘邦,故只能示意而不可言 传,只能己方知而不欲对方知,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合情合理。 ③用对比的方法,互相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鸿门宴》中作者共 塑造了四对人物。刘邦与项羽,都是主帅,但性格各异。张良和范增 都是谋士,两人都很有远见,但同中有异,张良从容不迫,冷静沉着, 而范增急于求成,擅召项庄。樊哙与项庄都是勇士,各为主帅效命, 樊哙粗中有细,项庄勇而寡谋。曹无伤和项伯都是内奸,由于两者在 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下场也就不同。不同的人物形象互相照 应衬托,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2)结构完整,情节紧张紧凑,曲折生动,富有戏剧性。 故事自始至终以刘、项斗争为主要矛盾,中间插着项羽集团内部 保刘派与杀刘派的次要矛盾。以曹无伤告密、范增说项始,以范增怒 项、曹无伤被杀终,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前后有机地 联系在一起。中间矛盾一环套一环,一路波澜起伏,可谓“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尤其是矛盾发展到非常尖锐的地步,忽 然又急转直下,情节又得到缓和。如“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这就像弦上之箭,即将发射。再加上范增的“急 击勿失”的建议,使弓弦拉得更紧。然而由于项伯的往返疏通,一场 大战却骤然避免。又如“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这个难 解难分的惊险场面,使人对刘邦的安危拭目以待,却被突然闯进的樊 哙解了围。这样的情节安排,仿佛来如骤雨,去如轻烟,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富有戏剧性。 (3)在材料的运用上,使用了各种笔法。 如“繁”(樊哙闯帐)、“简”(诛曹无伤)、“省”(项伯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复”(樊哙陈词)等手法的运用,都十分得当,收到 了恰到好处的效果。 4.课文全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 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 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 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占有了。”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沛公: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军:驻军, 动词。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未得:没能够。左司马:官名, 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王:动词,称王。关中:函谷关(在今河 南灵宝东北)以西 ,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 在位 46 天。当时已投降刘邦。旦日:明天,第二天。飨(xiǎng):用酒 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为(wèi):介词,替、给。后省 略宾语“我”(项羽自称)。]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 这时候,项羽兵力四十万,驻扎在 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 “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现在进 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 了关,财物没有被掠取,妇女没有被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 在小。 在小处。[是:代词,这。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说(shuì):劝说。 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美姬:美女。幸:这里指君主 宠爱女子。]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 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 失!” 失去时机!”[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望气是古代 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 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五采:五种颜色。失:失去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善。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张良这个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曰:“毋从俱死也。” 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去死。”[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 左尹,官名。季父:叔父。素:一向,平时。善:友善、交好。张良: 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之沛公军: 到刘邦驻军地。之,往。具告以事:“以事具告”,把项羽欲击刘邦 的事完全告诉了张良。具,完全,全部。俱:一同,一块儿。去:离 开。]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 张良说:“我为韩王护送 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 沛公,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 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 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怎么对付这 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 件事?”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 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 识短浅的小子对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 尽王也。’故听之。” 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亡去:逃走。语 (yù):告诉。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奈何,如何、怎样。为此计: 出这个主意(指下文“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鲰(zōu)生:浅陋无 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距:同“拒”,把守。毋内诸侯:不要 让诸侯进来。内,同“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 人。]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 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 比得上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不如啊。这将怎 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 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命。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 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 告诉我。”刘邦说:“他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 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当(dāng):对等,比得上。固:本来。且:将。为:介词,对待。背: 背离,违背。有故:有旧,有交情。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孰长”。 兄事之: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奉上一杯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 祝项伯健康,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 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 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 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 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 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望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况,都告诉项王。”[要(yāo):同“邀”, 邀请。奉:献。卮(zhī):酒器。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秋 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接触。籍吏民: 造册登记官吏、百姓。籍,这里用作动词,记录、登记。所以:…… 的原因。备:防备。非常:意外的变故。将军:项羽。伯:兄弟之长, 这里指刘邦对项伯的敬称。臣:古代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刘邦自称。 倍德:背弃恩德。倍,同“背”。]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 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 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 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 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旦日:第二天。蚤:同“早”。 谢:道歉。具:全部,一一地。以:把,介词。因:趁着(机会)。遇: 对待,接待。]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 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 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 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谗言,使您和我产生隔 郤。” 阂。”[从:使……跟从,使动用法。骑:一人一马。谢:谢罪。戮力: 合力。戮,同“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秦二世三年(前 207), 楚怀王命项羽渡黄河救赵,又命刘邦沿黄河南进攻秦。河,黄河。“河 北”“河南”前省略介词“于”。不自意:自己没有想到。意,料想。 郤(xì):同“隙”,隔阂、嫌怨。]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 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 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 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着;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亚父朝南坐着,——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羽, 项王默然不应。 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籍:项羽,名籍。因:于是。亚父:项羽对范 增的尊称,意思是仅次于父亲。亚,次、次于。东向坐:面向东坐。 当时军中以东向坐为最尊,南向坐次之,北向坐又次之,西向坐最卑。 项羽面向东坐,表示自己尊大。侍:这里是“陪坐”的意思。数(shuò) 目项王:多次向项王使眼色。数,屡次,多次。目,用作动词,递眼 色。玉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 暗 示 项 羽 要 下 决 心 除 掉 刘 邦。]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范增起身,出去,召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 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 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 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项庄:项羽的堂弟。忍:狠心。若:汝,你。因:趁机。不者:不然 的话。且为所虏:将要被他俘虏。为,被。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有以”“无以”是文言文中固定的结构。翼蔽:遮护。翼,像翅膀 一样。]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 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 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樊哙(kuài):刘邦的部下。 “今者”句:意思是要借着舞剑来杀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的成语即来源于此,表示要借机会加害于人。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 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之,指刘邦。拥:拿着, 持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持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想阻止他 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 进去。樊哙侧过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 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 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裂 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 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 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 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 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交戟之卫士:拿戟 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戟,古代一种长柄的兵器。止:阻止,拦阻。 不内:不让他进去。撞:横击,冲打。仆:跌倒。披帷:掀开帷幕。 披,分开。瞋(chēn)目:瞪着眼睛。上指:向上直竖起来。目眦(zì)尽 裂:眼眶全裂开了,这是夸张之辞,形容极怒之状。目眦,眼眶。按 剑而跽(jì):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 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跽,长跪。参乘(cān shèng):亦作 “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斗卮(zhī):大酒杯。]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 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腿。”左右就给了他 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一条不熟的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 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了。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 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一样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天下皆叛之。 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加彘(zhì)肩上:“加彘肩于其上”。彘肩,猪 的前腿根部。彘,猪。啖(dàn):吃。且:尚且。举、胜:都有“尽” 的意思。]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 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 咸阳的人做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 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 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 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灭亡了的秦朝的 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 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 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 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 厕,因招樊哙出。 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项 梁起兵,立他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他名为 诸侯领袖,可是没有实权,后来为项羽所杀。王(wàng)之:做关中王。 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王,用作动词。故:特意。细说: 小人的谗言。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蹈秦朝灭亡的 覆辙。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从良坐:在张良身旁坐下。从,跟、 随。须臾:一会儿。如厕:上厕所。如,往。因:趁机,介词。]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 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 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 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 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 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 张良留谢。 让张良留下来辞谢。[陈平:原为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 至丞相。为之奈何:对此怎么办。为,介词,对。行:行为。细谨: 细枝末节。不辞小让:不用回避小的责备。刀俎(zǔ):切肉用的刀和砧 板,比喻项羽方面。鱼肉:被宰割烹煮之物,比喻沛公方面。何辞为(wéi): 何必告辞呢?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 张良问:“大王来时带来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 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 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 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 敢呈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遵命。”这时候,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操: 拿。玉斗:一种玉制饮酒器皿。会:适逢,恰值。谨诺:遵命的意思。 谨,表示恭敬郑重。去:距离。] 沛公则置 刘邦就丢下 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 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 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走,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 我至军中,公乃入。” 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置:放弃,丢下。夏侯婴:沛人,与刘 邦有旧交情,跟随刘邦起义,为太仆,号腾公。靳强:从刘邦起于阳 夏,以击项羽有功,后封为汾阳侯。纪信:从刘邦为将军,后项羽围 刘邦于荥阳,他装作刘邦来骗项军,刘邦因得逃脱,他被项羽烧死。 步走:徒步逃走。走,跑,逃跑。郦山: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道:取道。芷(zhǐ)阳:秦代县名,汉时改称霸陵,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东。间(jiàn)行:秘密地走。间,秘密地。度(duó):估计。乃:才,副 词。]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 刘邦离开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沛 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公禁受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 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再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 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 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 至军矣。” 到军营了。”[间至军中:抄小路回到军中。这是张良心中的估计。不 胜杯杓(sháo):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胜,承受。杯杓,酒器, 借指饮酒。谨:敬辞。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足下: 对人的敬称。秦、汉以前,多用以称人主,后来也泛指一般人。大将 军:范增。安在:在哪里。督过:责备,责罚。]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 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丢在地 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 坐 : 同 “座”。置之地:把它(玉斗)抛弃在地上。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 子”,这里指项羽。吾属:我们这些人。]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一、知识讲解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 者。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 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 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形式 例句 有标 志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见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 +谓语+于 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 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为+动词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 秦论》) “为……所”句、“……为 所”句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 为所虏(《鸿门宴》) “被” 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并不是所有带“被”字的都为被动句,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中的“被”译为“遭受”。这句并不是被动句 无标 志句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 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 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 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 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 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 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 知莱州。 (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译文: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 狱,郭劝替他昭雪免罪。 (2)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 译文: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 (3)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译文:又批评对刘从德遗奏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 州税。 解析:(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中的“为”表被动。(2)“胡 则以罪罢三司使”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句中的“罢”要译为 “被免除”。(3)“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 句中的“贬”要译为“被贬为”。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 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改任莱州 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狱, 郭劝替他昭雪免罪。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 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其弟钱惟 济现任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 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 回对胡则的任命。”又批评对刘从德遗奏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 士、监潍州税。改任祠部员外郎、莱州知州。 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 中国人常说“成王败寇”,但对项羽来说,这是个例外。他虽不 曾坐拥天下,却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本纪之中,与众君王同列, 可谓虽败犹荣,虽败犹胜。项羽是战国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早年跟 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王 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 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 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 争。这期间虽然屡破刘邦,但是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 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为刘邦所灭。公元前 202 年,项羽 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 死。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本是穷途末路,后人却又写诗颂之:“至 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年秦始皇从闹市而过,人人仰而视之, 何其威风,只有项羽,不以为然,称“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却只隐 讳而语:“大丈夫当如此。”谁是人们心里真正的英雄,似乎由此可 断。 1.人的多面性。一个人,往往同时拥有善与恶,刚与柔,具有多 面性,项羽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称霸天下又 留恋家乡,八尺男儿却儿女情长,是个具有多面性的传奇人物。 2.至刚易折,刚柔并济才能活出精彩。人固然应该有刚强的性格, 然而,过于刚强则容易在遭受打击时一败涂地;刚柔并济,在面对困 难时学会退一步,更能成就精彩。项羽若退守江东,卷土重来,未尝 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真性情,真英雄。项羽之所以能被后人铭记,很重要的一点是 其具有澄澈的灵魂,他的真性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塑造了人们 心目中真英雄的形象。 示例 1: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 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太过偏激的自我认识。当 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唯有以 生命之花的凋零来捍卫人活于世的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 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的剑,轻轻地告诉他: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 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遮蔽了英雄雄霸天下的太阳;四面楚歌 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示例 2:项羽神勇无敌,空手打下了江山,自然城府不深,颇看不 上那些明算暗划的谋士,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他也算是光明磊落;他 本有机会东山再起,却宁愿自刎,死而不屈,也是英雄本色。只可惜 英雄只有侠骨,而无柔肠。据传,他每攻下一处必大肆屠城,所到之 处人人恐慌。笼络民心的事干不好,仗打得再漂亮,也是枉然。他是 个眼里只有黑白的人,而黑白又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喜好。他好像是上 天制造的一件并不完美的艺术品:天赐神勇,却不同时赐以德智。终 究,也不过是个只有匹夫之勇的猛将。 汉子精神 李国文 有一次,画家韩美林告诉我,他正要做一件大作品,计划为项羽 塑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我为他这宏伟的构思,不由得击节赞赏。他 说地点定在这位英雄愧对故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自刎处。 就在这处江边,项羽“令骑者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 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忽然,项王见重重包围着 的汉军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便指而问:“若非吾故人乎?”汉骑 司马吕马童一惊,马上也认出了对方,赶紧告诉身边的另一汉军将领 王翳:“此项王也!”项羽对这两个人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 万户,吾为若德。”于是,自刎而死。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胜利者总是有理。 所以,历朝历代的失败者,总是会被胜利者缚在耻辱柱上。但韩美林 说:我就是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 中国最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就为这位失败者写过一首流传千古 的强者之歌,题曰《夏日绝句》,只二十个字,给这位“力拔山兮气盖 世”的好汉,做出了最高的褒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 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最早为项羽唱赞歌者。他不以成 败论英雄,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 里,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有胆有识的勇气,也体现出 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要知道他在写作《史记》时,已经是身陷 缧绁的罪人,看来项羽的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也是使他能够秉笔直 书的力量。 李清照也是一位失败者,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无不使这位 具有高超才华的女子抱憾终生;司马迁也是一位失败者,受诬,冤狱, 蚕室,幽闭,连做人的资格都丧失殆尽,唯有埋首在竹简中著书立说, 苦度残年。所以,这两位文学大师来写项羽这位历史上的大失败者, 是再合适不过了。 美林对西楚霸王投注进去这么大的感情,也许和他本人也是一个 经常失败的汉子有关。几十年来,他饱尝或被席卷,或被高压,或被 责难,或被修理的种种滋味,所以,他刀砍斧凿下雕刻出来的项王形 象,不光是情态上的惟妙惟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 应。 试想一下,这位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横刀马上,面江而立的西 楚霸王,有数百米高,几乎等于一座山,兀立于滔滔长江之滨,那英 雄末路的悲壮感,那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英武感,这该是 怎样一种磅礴的气势啊! 我觉得,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也许,近年来,读 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而较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刚健,所以,每当看到美林的雕塑绘画等大作品,马上就会涌上来 此人真不愧为一条“汉子”的感喟,而且,他作品中所充满的那种“汉 子精神”,也使我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因之激动不已。 翻开中国史,凡盛世,总是政治上产生大作为的时代,也是文化 上产生大作品的时代。乐山大佛,始建于盛唐的开元元年,而洛阳龙 门石刻,也是到了盛唐才达到巅峰状态。因此,我在想,当我们跨入 21 世纪,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这尊西楚霸王的巨大雕像,在长江之 滨矗立起来,这对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一点象征 意味的。 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人们历来是贬大于褒的。尽管项羽本人 也曾豪迈地自夸“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他却又感叹道“时不利兮 骓不逝”;尽管史家司马迁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 祖的帝王本纪里,但还是评说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 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过矣”;尽管唐诗人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 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宋王安石却 辩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 王卷土来?”用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来看,项羽只能永远是“败则 为寇”,而李先生却不以为然,盛赞项羽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并热 情地褒评了如项羽一类的“失败”的“汉子”,进而认为汉子精神在 当今中国,尤须张扬。读此文,我们不能不佩服李国文先生发人未发 的创作思想与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