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三编 绝招2 踩准点合语境—— 翻译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三编 绝招2 踩准点合语境—— 翻译题

绝招 2:踩准点合语境—— 翻译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②高祖为亭长..(战国时始在 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常左右..(帮助)之。 ③及高祖起.(起兵)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辅佐监督日常 事务)。④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奔向)金帛财物之府...... (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分之,何独.(唯独)先入收秦丞相御 史律令图书....(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藏之。⑤沛公为 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 的原因)具知天下厄塞..(险要之地)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全部,完整)得秦图书也。 ⑥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让……做)大将军。⑦汉 王引.(率领)兵东定三秦,何以.(凭……的身份)丞相留收巴 蜀,填抚谕告....(安抚民众,发布政令。填,通“镇”,安定。 谕告,发布政令,告知百姓),使给军食。⑧汉二年,汉王与 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 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侍太子,治栎阳。⑨为 法令约束..(规章,法度),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宗庙、社稷、 宫殿、县邑),⑩辄.(总是)奏上,可,许以从事..(办事,处理政 ①~⑤句主要写了 两件事:一是萧何在 刘邦做亭长时就经 常帮助他;二是汉军 攻入咸阳后,将士们 忙着哄抢财宝,唯独 萧何收藏秦律令图 籍档案,使刘邦能了 解天下地形、户口等 情况。体现出了萧何 的长远目光。 ⑥~⑩句主要写了 萧何向汉王推荐了 韩信,并且在楚汉战 争中,萧何以丞相身 份留守巴蜀、关中, 制定各种法令制度, 务);即.(倘若)不及奏上,辄.(就)以便宜..(酌情处理)施行, 上来以闻.(使……知道)。 汉五年,既.(已经)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评定功劳) 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认为)萧何功最. 盛.(最大),封为酂侯,所食邑...(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 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多。 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同“披”)坚执锐.(兵器),多者百余战,少者数 十合,攻城略.(夺取)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不曾) 有汗马之劳,徒.(只是)持文墨..(文书案卷)议论,不战,顾. (反而)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诸君知.(懂得)猎 乎?” 曰:“知之。” “知猎狗乎?” 曰:“知之。” 高 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狗也,而 发踪指示兽处者.......(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 人也。 今诸君徒.(只)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有功的猎人)。 且诸君独.(只)以身随 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全部)宗.(宗族)数十人皆随 我,功不可忘也。” 君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亲自率领),至邯郸。 未罢..(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 诛淮阴侯。 上已.(……之后)闻淮阴侯诛,使使拜.(授予官 职)丞相何为相国..(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益封.. (加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 诸君皆贺, 建立宗庙、社稷、宫 殿、县邑,使刘邦有 稳固的后方。体现出 了萧何的慧眼识珠 和勤勤恳恳。 ~ 句按顺序写了 以下几件事:天下平 定论功行赏时,高祖 认为萧何的功劳最 大 , 但 功 臣 们 不 服 气 ; 刘 邦 以 猎 狗 为 喻,坚持认为萧何之 功最高;经过刘邦的 开导,武将们都不敢 再说什么。 ~ 句主要写了两 件事:一是刘邦称帝 后,因韩信谋反,萧 何帮吕后杀死了韩 信;二是韩信死后, 高祖大加封赏萧何, 召平独吊.(哀吊)。 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 (辞让)封勿受,悉.(全部)以家私财佐.(赞助)军,则上心 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于是)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萧何听从召平的计 策,没有接受,高祖 大为高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应对策略 答 题 卡 (1)诸事就奏请汉王,可 以了,就答应他执行;倘 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 况处理,汉王来了再使他 知道。 (1)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根据 语境加以推断,重点实词翻 译不准,导致翻译与语境严 重不符。如第一个“辄”翻 译为“就”;“可,许以从事” ⒈课本的重点词语要落 实到位。 ⒉强化积累意识。 ⒊要有译完回头看的意 识,减少错别字、病句。 (2)萧何先向汉王上奏报 告,汉王批准了,许他施 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 便宜处理,汉王来了再报 告。 翻译为“可以了,就答应他执 行”。 (2)不能做到字字落实,重点 实词不翻译,直接照抄原句 或漏得分点,导致失分严重。 如“辄”“便宜”没有翻译出 来。 ⒋务必落实以下几点: (1)翻译句子第一步先 结 合 语 境 理 解 句 子 大 意。(2)勾画得分点,准 确落实得分点。(3)规范 书写,注意语句通顺。 明确常见误区 把握应对策略 误区 1.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应对策略——把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 误区 2.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应对策略——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删去表语气或衬音节的虚词。 误区 3.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应对策略——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误区 4.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应对策略——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 误区 5.该调不调,结构混乱 应对策略——将倒装句式调整为正常句式。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 门宴》)中“战河南”为状语后置,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翻译时须先调语序,将状语“(于)河南”置于动词“战”之前。 误区 6.该活不活,词义谬错 应对策略——甄别词类活用的各种类型,准确解释。 【考题 1】(2020·新高考全国卷 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 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考题 2】(2020·全国卷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考题 3】(2020·新高考全国卷 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 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1.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①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 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一般保留不译。 ②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 2.换“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①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②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 语的意思;③将通假字换成本字;④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3.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 来,使译句畅达。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 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③谓语前置,翻译时必须将主 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4.删“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 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5.补“补”即增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 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6.变“变”指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 贯通地译出。如: 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 《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 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 “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 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 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20 分)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 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 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 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 人破寨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 制置使...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 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 勤体国,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 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 “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 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 制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 协,交章于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 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 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 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谨。珙以身镇江陵,珙奏:“襄、蜀荡析, 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 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 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讣至,帝 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孟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 分) ( ) A.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 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寨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B.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 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寨/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C.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 /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寨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D.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 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寨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 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B.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 后,因与金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德高望重者来担任。 C.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 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 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孟珙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 险,后来父亲去世,他为父守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 B.孟珙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 用,后来皇帝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C.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已,让他们 知羞醒悟。对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 D.孟珙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 南阳建造两座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 题。(20 分)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 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 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 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少闻 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 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 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 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 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 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 肋腹心之虞。”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 集,税入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 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 论辩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 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之病。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 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 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 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 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 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行在: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②少闻靖康..间事 靖康:北宋最后的年号名 ③因轮对..,遂陈五论 轮对:官员轮值上殿陈奏 ④为.给事中王信所驳 为:因为 ⑤怛.焉为之痛心疾首 怛:忧伤 ⑥而不诡.于圣人 诡:怪异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 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B.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 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C.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 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D.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 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 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以至废寝忘食。 B.陆九渊关心国事,胸有大志。少年时就有为国报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者 勇士,与他们共商恢复中原的方略。 C.陆九渊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减少 税额,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 D.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 来听;去世后,数千人为他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 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