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锡常镇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锡常镇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 ‎2020.04‎ 注意:本试卷共 8 页,21 小题,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 ,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 、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 A. 切中肯綮 一鳞半爪 推陈出新 B. 高屋建瓴 雪泥鸿爪 推陈出新 C. 高屋建瓴 一鳞半爪 革故鼎新 D. 切中肯綮 雪泥鸿爪 革故鼎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结合“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寥寥数语”分析,古人应该是寥寥数语就能切中要害等,选用“切中肯綮”。‎ 一鳞半爪: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也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断,不完整。雪泥鸿爪: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结合“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分析,修饰“遗憾”,选用“一鳞半爪”。‎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结合“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古为今用”等分析,选用“推陈出新”。‎ - 30 -‎ 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 ‎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 ‎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 ‎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 ‎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 ‎⑥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A. ①③⑤②⑥④ B. ①⑥③②⑤④ C. ②③⑤①④⑥ D. ②⑤④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理性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等分析,主要讲小说家的理性思考部分,根据认识的变化过程分析,①③⑥应该在一起。结合“人类”分析,②⑤应该在一起,④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综合分析,顺序应该为②⑤④①③⑥。‎ 故选D。‎ ‎3.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 A.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B.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选项内容中的关键词语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 - 30 -‎ A项,结合“扫除”“拜九霄”等分析,为迎接新春。‎ B项,“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为端午节习俗。‎ C项,结合“守岁”分析,为迎接新春。‎ D项,结合“屠苏”“桃符”分析,为迎接新春。‎ 故选B。‎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 A. 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 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 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D. 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分析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提炼语意”是对所给材料信息要点进行筛选提取、概括归纳的一种考查形式。依据题干指向,对已经给出的信息进行筛选、理解、分层、概括、表达等。‎ 结合“众未及答”分析,A项,“替他们掩饰”分析不当。‎ C项,“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分析错误。众人不一定不敢娶妻。‎ D项,“理解”分析错误。‎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 30 -‎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从张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 ‎【注】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福。‎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及执政 刺:指责 B. 扁所居曰愧轩 扁:题字 C. 尝言官辇毂 辇毂:乘车 D. 以此为大节目 节目:关键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宪成和魏允中、刘延兰上书谈论时政得失,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 B. 顾宪成听到同僚替他署名为病中的张居正祈福,就快速前去删除自己的名字。‎ C. 顾宪成被革职后创办的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中产生很大影响,使朝廷大为忌惮。‎ D. 顾宪成和钱启新认为王阳明无善无恶之说于世有害,作者认为他们错解了该说之意。‎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 - 30 -‎ ‎(2)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8. 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 ‎【答案】5. C 6. A ‎ ‎7. (1)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问,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2)所以集会时也常常评价人物,批评国家政事,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够把这些当作良药。 ‎ ‎8.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②讲求实用;③维护儒学正统。‎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辇毂”,曾经说那些做到了在京高官的,应该译为皇帝的车舆,代指京城。‎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项,“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错误。结合“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分析,张居正对申时行说:“听说有三个解元的小集团,您知道吗?”张居正没有赞赏。‎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竟”,完成,成就;“之”,助词,的;“学”,学问;“盍”,兼词,何不,为什么不;“于”,介词,向;“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状语后置句)。(2)“故”,连词,所以;“裁量”,鉴别,衡量,裁度;“訾议”,是非议,议论、指责人的缺点;“冀”,希望;“药”,意动,以……为药;“之”,代词,指前面的讨论的内容。‎ - 30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分析,顾宪成“治学”不迷信权威。‎ 结合“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等分析,顾宪成“治学”讲求实用。‎ 结合“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分析,顾宪成“治学”维护儒学正统。‎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 30 -‎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州府无锡县人。父亲叫顾学,有四个儿子,先生排行在第三,他最小的弟弟叫顾季成。他跟从张原洛读书,研习《孟子》到“修养心性莫过于清心寡欲”,先生说:“清心寡欲莫过于修养心性。”张原洛说:“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问,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先生参加乡试获得举人第一名,庚辰科会试又中了进士。当时张居正执掌国家大权,先生和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内阁大臣申时行,谈论时政的得失,毫不隐晦躲避。张居正对申时行说:“听说有三个解元的小集团,您知道吗?”张居正患病,百官都为他设立道场举行祈福消灾的法事,同僚替先生也在祈福的名单上签了字,先生听说这件事,骑上马奔去删掉了自己的名字。先生上奏章,区别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抨击之处涉及到了执政大臣,被贬为桂阳府判官。柳宗元、苏轼都曾被贬谪到桂阳,先生认为这里是先贤曾经任职教化过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居所上题写匾额叫做“愧轩”。王锡爵想要任用罗万化担任吏部的首长,先生不予认同;适逢推选内阁成员,王锡爵又想任用罗万化,先生再次不予认可,于是就削夺了先生的任官资质。‎ 戊戌年间,第一次在二泉聚会吴中地区志同道合的人。东林书院建成,大举聚会四方读书人,全部依照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规章》行事。其他地方听到消息起来响应的,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都盼望先生能够莅临担任他们的首领。先生讨论学问,以现实世道为根本,曾经说那些做到了在京高官的,心思却不在君王朝廷身上;做到了地方高官的,心思却不在百姓身上;至于那些身处山野间,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起热衷研讨“性命”之学,切磋琢磨所谓道德节义,可是他们的心思始终不在于改变现实世道上,那么即便他有其他的优点,也是君子所鄙视的。所以集会时也常常评价人物,批评国家政事,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够把这些当作良药。天下的君子都把品评政治人物的标准归结于东林人士,等到先生去世,东林已经独独成为当代最大的忌讳。小人写《东林点将录》,凡是海内的正人君子,不论和东林人士有没有关系,全被指认为东林党人。‎ 先生对于王阳明“无善无恶”这句话,辩驳诘难不遗余力,认为这句话败坏了天下的教化法则。钱启新说过:“(王阳明)无善无恶的说法,近来被顾叔时、顾季时清清楚楚地不断批判否定,所以不至于蔓延成为祸害。”当时非议王阳明的人,也认为这是学术上的一大关键之处,可他们哪里明白这些其实和王阳明一点儿也没有关系,他所说的无善无恶,是指没有善念恶念罢了,不是说人的本性没有善恶之分,现在大家都错误理解了王阳明的论断,可叹啊!‎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兔丝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 30 -‎ ‎9. 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10.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9. ①把兔丝自身前后命运进行对比,依附荆榛时茂密繁盛,荆榛被砍,兔丝也受牵连;②把兔丝和桂树、珊瑚等“灵物”进行对比,兔丝因依附而死,不明不白、不值一提,灵物独立明达。 ‎ ‎10. ①人生要独立、正行。②以兔丝隐喻攀附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与警告。③以围绕荆榛形成的生态圈隐喻奸邪、污浊的官场,表达警惕、鄙视之意。‎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结合“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也纵横”分析,您看兔丝的藤蔓,依靠榛木丛或荆棘而生。荆棘榛丛容易蒙茸茂密,各种飞鸟在里面撩拨搅乱人心似的鸣叫。下面有狐狸兔子的洞穴,奔跑也肆意纵横。结合“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分析,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把兔丝自身前后命运进行对比,依附荆榛时茂密繁盛,荆榛被砍,兔丝也受牵连。‎ 结合“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分析,桂树是从月亮中出来的,珊瑚是礁石上所生。杰出的鹘鹰飞过大海而饮食,飞龙升到天空而前行。结合“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分析,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把兔丝和桂树、珊瑚等“灵物”进行对比,兔丝因依附而死,不明不白、不值一提,灵物独立明达。‎ ‎【10题详解】‎ - 30 -‎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分析,人生生活不能依倚别人,依靠倚赖别人的人大事不能成功。‎ 结合“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分析,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以兔丝隐喻攀附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与警告。‎ 结合“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刺与飞茎”分析,说明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说明不可学兔丝的生活方式,要象灵物那样特立独行。要做特立独达的君子,不可与群体小人为伍。‎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5)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___________,虑以下人。(《论语·颜渊》)‎ ‎(8)精骛八极,____________。(陆机《文赋》)‎ ‎【答案】 (1). 腹犹果然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廊腰缦回 (4). 岸芷汀兰 (5). 羽扇纶巾 (6). 拄杖无时夜叩门 (7). 察言而观色 (8). 心游万仞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壁”“缦”“察”“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里 胡也频 纸窗上沙沙响,照经验,又刮风了。‎ - 30 -‎ 这风是从昨天夜里刮起的,我仿佛知道。刮起风来,天气又变了。我刚刚露出头去,就觉得有一种冰凉的东西,湿贴到脸上来;棉被里面是暖和得多了。‎ 因为挂念着自己的文章被登载了没有,想看一看《太阳报》的副刊,便又露出头来,喊伙计……可是赶紧地就把这声音拉住了,这是忽然想到,欠了送报的两个月报费,前天的报就给停送了。‎ ‎“那只有这办法!”我决定了,便露出头来,并且把整个的身体离开那小小的温暖的世界,下床去了。‎ 风还在窗外乱叫,房子里依样充满着冷气和寂寞。我从床下拖出一只黑色旧木箱来,轻飘飘的,而这感触,猛然就使我惘然了。我知道,在这箱里面,所余剩的,只是一件烂了袖口和脱了钮子的竹布长衫,和两三条旧的或破裆的短褂裤,以及几双通底的麻纱袜子,还有的,那就是空气了。‎ 我无力地把箱盖盖下来,眼光从这满了灰尘的木箱上面迟缓地望到墙上去:那里是一张放大的雪莱的像。‎ 这时有一种稀罕的感觉通过我的脑,我笑起来,但接着就黯然了。‎ 诗人的像在放大时花了四元,镶在一个价值二元的木框上,从数目算来,共是六元钱,那么,变卖了,至少总可以得一半的价。‎ 然而我的心,立刻就浮上罪恶似的,非常惭愧了。在我眼里,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 一阵更大的风把纸窗打得急促地响,我便抖了一下。‎ ‎“真无法……”‎ 于是我跳上桌子,从墙上拔出一寸多长的铁钉,连着很长的白色棉纱绳,把雪莱的像拿下来了;在手上,木框冰冷。‎ 抹去了玻璃上的灰尘,很歉疚地挟着诗人的像,出去了。‎ 费了很多周折,到了一家收买旧家伙的杂货店。满屋杂乱,看着,会使人的意识变散漫了。‎ 在一只蓝花碎瓷的花瓶底下,我瞧见了,一个木框,里面镶着一张油印的外国风景画。‎ 我就欢喜起来,因为在路上,我是非常担忧人家不要这类东西的。‎ 从那很厚的蓝大布棉门帘旁边,挤出一个人来,粗壮,奸滑,一脸麻子,只瞧这模样,确凿的,便认出是这店的掌柜了。‎ 他用淡淡的眼光看我。‎ - 30 -‎ ‎“这,”我从臂下拿出那像框,用力地说,而声音,反变成暗哑了,“这卖——卖给你。”‎ 但这样,我已经得到说不出的无限大的轻松。‎ 那淡淡的眼光射过来,我觉得脸上是泼了一盆冷水。‎ 像框在粗黑的手上,翻转了一下。‎ 他又看我一眼,便带点鄙薄的笑意说:‎ ‎“要卖多少钱?这像片是外国的窑子吗?”‎ ‎“不是!”我摆一下头,简捷地回答,同时觉得这“窑子”两个字,是一条皮鞭,我的心就印上这皮鞭的伤痕了。‎ ‎“是戏子么?”‎ ‎“不是!”‎ ‎“那么,是什么人的太太吧,是总统的太太么?”‎ ‎“不——这是一个诗人。”‎ ‎“一个诗人?”他惊诧了,又现出鄙薄的笑意,把像框翻看了一下。‎ ‎“要卖多少钱?”‎ ‎“三块,”说出这话来,我仿佛是在当铺里了,胆子便无端地大了起来。‎ ‎“什么,”那掌柜又惊诧地说,“要三块?这差远了。”便冷冷地把像框递过来。‎ 接过这像框,对于诗人的抱歉的心情似乎轻减了一些,但忽然又感到空虚了,好像一个人走出这杂货店,就无着落似的。‎ 我终于忍耐地说:“你知道,光是这木框,也得两块钱。”‎ ‎“那不能这样说。买来自然是贵的,卖出就不值价了。假使那是个窑子,还可以多卖些。”‎ 听到又说“窑子”,我愤然。无端地把羞辱加到已死的诗人上面,这未免太歉疚,而且是太可伤心的事了。本来在市侩面前,说出诗人这名称来,已是自取其辱了,何况还当诗人被视为不如窑子之类的时候,然而我还得忍耐,我不能就这样气愤而走开,因为别处有无收买旧家伙的杂货店,是很难说;纵是有,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又开口了,却是说:‎ ‎“这像不卖,只卖像框,你说给多少钱?”‎ ‎“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 ‎“真可恶!”我想,“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 - 30 -‎ 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 现实的生活像一面镜子,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使我又想到,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 到了寓所,并不发气,却也用力地推开房门。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 纸窗沙沙地响,房子里依样是荒野一般的寒冷的寂寞。‎ ‎(有删改)‎ ‎【注】窑子:旧时用以称妓女。‎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写,在增强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便于通过独白的方式书写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处境。‎ B. “我”眼里的“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既表现了“我”对诗人的崇敬之情,也为下文掌柜的误会作铺垫。‎ C. 小说的人物对话简洁、利落。掌柜语带讽刺、蔑视,而“我”在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辩解、退让,内心充满了纠结与挣扎。‎ D. 小说结尾部分说现实“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写出“我”为无法改善生活而无奈、自嘲,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矛盾心理。‎ ‎13. 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 ‎14. 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12. D 13. ①挂画像并装裱,体现“我”的文学理想和热情;②卖画像,显示“我”生活贫困;③与掌柜争执并带回画像,表现“我”敏感自尊。④最终画像与我的镜中像形成反差,凸显了“我”对理想的幻灭感。 ‎ ‎14. ①暗示北风一直在吹,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③以景物描写作结,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 30 -‎ D项,“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错误。“光明”在这里不是“有希望”的意思,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没有什么对“今后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结合“眼光从这满了灰尘的木箱上面迟缓地望到墙上去:那里是一张放大的雪莱的像”“诗人的像在放大时花了四元,镶在一个价值二元的木框上,从数目算来,共是六元钱”分析,挂画像并装裱,体现“我”的文学理想和热情;‎ 结合“于是我跳上桌子,从墙上拔出一寸多长的铁钉,连着很长的白色棉纱绳,把雪莱的像拿下来了;在手上,木框冰冷”“抹去了玻璃上的灰尘,很歉疚地挟着诗人的像,出去了”分析,卖画像,显示“我”生活贫困;‎ 结合“‘要卖多少钱?这像片是外国的窑子吗?’……那掌柜又惊诧地说,‘要三块?这差远了。’便冷冷地把像框递过来”“‘真可恶!’我想,‘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分析,与掌柜争执并带回画像,表现“我”敏感自尊。‎ 结合“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分析,最终画像与我的镜中像形成反差,凸显了“我”对理想的幻灭感。‎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内容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艺术技巧、结构位置、情感主旨等方面分析。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结合“纸窗沙沙地响”分析,暗示北风一直在吹。‎ - 30 -‎ 结合“北风里”“纸窗上沙沙响,照经验,又刮风了”“这风是从昨天夜里刮起的,我仿佛知道”分析,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结合“‘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等分析,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 这句景物描写,结合“寒冷”“寂寞”分析,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逸人论 刘再复 ‎“五四”后,现代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想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文化救国的道路。但从外国深造回来,他们才发现社会并没有提供施展才能的职业空间,这样,许多人就不得不去寻找“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即革命的道路,于是纷纷成了战士。‎ - 30 -‎ 成了战士自然是好,但有些人确实是书呆,见到剑与火与血就害怕。于是,这些人就想当隐士,也就是“逸人”。但时代已不允许他们当隐士。那些当战士的知识者指责他们:社会正在大变动,中国人这么苦,你还想当隐士,你的良心何在?于是当逸人的梦也就纷纷破碎。积极参与“五四”革命运动的周作人,后来就想开辟“自己的园地”,创造个精神避难所。然而,连他的哥哥鲁迅也指责他。鲁迅认为,谋隐与谋官其实是相通的。他还认为,“古今著作,足以汗牛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要在他们身上赏鉴隐逸气,我敢说,这只能怪自己糊涂”。鲁迅对隐士的批评有其历史具体性和针对性,而且古来隐士中确有以“隐逸”为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身在山林、心在魏阙的人。但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就太激进了。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隐逸。隐逸不仅为他赢得时间,赢得写作的从容心情,而且使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这种境界与平凡生活相连,又超越平凡的生活,不像玄学佛学般虚幻,又完全不同世俗的琐碎平庸。这种境界使他创造出“平淡”的独到的诗歌风格,给文学史留下了千年来的永恒诗味。面对的是平常的山野田园,闪射的是“生与死”思索的形而上光辉。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 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但他们的书画诗很有成就。弘一大师和苏曼殊,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的艺术多姿多彩。李白、苏东坡,时而战士,时而逸人,所以他们的作品不落单一,这与我们一些只会“放声歌唱”的诗人大不相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 ‎“五四”后,能躲进象牙之塔潜心于学术、艺术的知识者太少。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范。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 ‎(选自《人论二十五种》,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现代知识分子因无救国的职业空间而转向革命,又害怕流血牺牲继而想归隐。‎ B. 鲁迅认为古代很多隐士有的借隐逸来谋官,有的本身是封翁公子,算不上真隐士。‎ C. 隐逸让陶渊明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境界,根植现实又超越世俗,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 D. 逸人通过学术、艺术等服务社会,在构筑深远精神生活上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周作人“五四”后的选择,鲁迅持指责态度,作者某种程度上持肯定态度。‎ B.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容纳了他的选择,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C. 逸人经历使弘一、苏曼殊、李白、苏轼的艺术创造从单一、贫乏走向多姿多彩。‎ D. 莫奈与陶渊明的事例说明创造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伟大作品必须回归山野田园。‎ ‎17. 作者对“时代与知识者的关系”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A ‎ - 30 -‎ ‎17. ①时代要为知识分子自由选择生存方式提供空间,承认他们多元价值。②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回馈时代和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 C项,“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错误。原文是“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说的是和道家相通但也有区别,不是“汲取道家”更谈不上“超越道家”。‎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错误。原文为“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 C项,不是单纯的“逸人经历”使然,而是“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使然。‎ D项,“必须回归山野田园”错误。陶渊明虽然隐逸,面对的是山野田园,但依然扎根于日常生活而又超越平凡的生活,所以才有独特的审美境界;莫奈虽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那只是回避世人实际上还是服务世人,“回归山野田园”仅仅是个表象。‎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题干问的是“作者对‘时代与知识者的关系’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 30 -‎ 结合“但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就太激进了。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的诗人大不相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等分析,时代要为知识分子自由选择生存方式提供空间,承认他们的多元价值。‎ 结合“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范。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分析,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回馈时代和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探寻人工智能 李慕琰 韩国棋手李世石败给AlphaGo后,人工智能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杨澜团队拍摄的《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播出时,适逢中国棋手柯洁即将对战AlphaGo。杨澜预测:“人类有出奇制胜和不按常理出牌的能力,哪怕赢一局,我觉得也是赢。”最终,柯洁一局也没有赢。第一季刚播完,杨澜团队就把注意力放到人工智能在城建、医疗、教育、出行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上。‎ 第二季从雄安新区说起,这是一个从规划和建设开始就“具有人工智能基因”的城市。在雄安,园区里四处遍布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承担了安保、清洁和外卖等工作。街道上几乎没有红绿灯,人们可以乘坐无人驾驶的电动巴士出行。在日常生活里,人工智能也已无处不在。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个人智能终端超过400亿个,即平均每个人能拥有五个以上的智能终端。杨澜每次和有交流功能的机器人对话前,工程师都会交代,只能用某些句式或某些类型提问。“超出这个它就不懂了,更何况你的语意后边还有很多,比如表情、潜台词、话外之声,这些就不要指望机器能够知道了……”参演多部人工智能题材电影的好莱坞知名演员摩根·弗里曼问她,“你大老远地跑来采访我和其他这么多人,人工智能会有同样的好奇心去采访其他的人工智能吗?”其实,即使出现了人工智能主持人,也基本上属于新闻播报类,或者只是机械地把问题问出来而已。‎ - 30 -‎ 杨澜相信:“将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人机共存、各走各的道,或者说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人类会更加聚焦于自己擅长的事。”然而,人工智能替代部分人力工作正引发失业问题。在这一点上,技术乐观派认为每一次科技革命在取代人类工作的同时,都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比如在贵州,人工智能催生了一种新兴职业——数据标注师,目前已有六百多人从事,他们负责为无人车标注路况中遇到的物体,教它们识别和分析各类障碍物。‎ 人工智能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计算过程,存在一个未知的“黑箱”。当数据被污染,它的结论可能出现偏差,例如计算符合恐怖主义者的画像,很可能结果带有种族或性别的偏见。情感与创造能力也是人工智能的弱项。制作过程中,杨澜团队发现艺术领域人工智能成果最少。杨澜最近录制一档诗歌节目,看到了两个人工智能团队开发的作诗软件,她形容那些诗词“似乎听说过,但是看完后不知所云。它可能还是做现代诗比较好,本身就让人看不太懂”。‎ ‎2018年,李开复在达沃斯论坛和TED大会现场提起人工智能说:“所有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威胁和挑战?”在医疗手术和无人驾驶这样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意味着人们得把生命交给机器。虽然人工智能识别影像时,比人类医生的误判率更低,但它依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2015年2月,英国首例机器人心瓣修复手术发生惨痛事故:机器把病人的心脏缝错位置,还戳穿了大动脉,患者在术后不久便死去了。这种手术机器人的失误率与致死率一直遭受质疑。失误似乎还发生在无人驾驶领域,国外已经有许多例交通事故。人工智能对数据和隐私的提取是另一个隐患,甚至干扰了政治选举。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被媒体披露从某社交软件中获取几千万用户的私人信息,分析并用于政治营销活动,影响了多国选举,包括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早在1995年,欧盟就在法律中提出了“被遗忘权”的概念,指的是人们不再需要个人数据时,可以提出删除的要求。“这其实引发了我们对自我权利的一个新的认知。”杨澜认为,新技术给社会治理带来便利,例如人脸识别让逃犯更易落网,但这是安全和个人权利之间的交换。对于这些交换,人们首先需要知情权,如果它用于商业利益,人们也应当有所回报。‎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中“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已经能够在某些领域对抗人类出奇制胜的能力。‎ B. 人工智能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已在不少非情感和创造领域替代人力。‎ C. 人工智能相较医生虽有更高的影像识别率,但也只能作为医疗辅助手段。‎ D. 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并各自聚焦于所擅长的事,是未来社会的可能趋势。‎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 -‎ A. 人机交流还处在句式运用或类型提问阶段,不能深入到复杂语意或言外之意上。‎ B. 每次科技革命在引发失业问题时,都创造更多的工作,人工智能可能同样如此。‎ C. 创作古诗词需要较强的情感和创造能力,所以人工智能比较适合创作现代诗歌。‎ D. 在医疗和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因人们对它的失误率有更严苛的要求而受到质疑。‎ ‎20. 概括人工智能对人类有哪些威胁和挑战。‎ ‎【答案】18. A 19. C ‎ ‎20. ①数据被污染,结论就可能偏差,强化我们的偏见;②在医疗和交通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意味着人们把生命交给机器,可能危及生命;③个人数据和隐私可能泄露,影响政治活动,损害个人权利。‎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人工智能”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A项,“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表述不准确。因为“人工智能迄今为止仍没获得真正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仍只能根据人们事先设定好的指令运行”。“某些领域”表述不准确。选项“思维能力”“对抗人类出奇制胜的能力”,结合文本开头的围棋人机大战这件事分析,是在“某一领域”。‎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所以人工智能比较适合创作现代诗歌”错误。原文是“似她形容那些诗词‘似乎听说过,但是看完后不知所云。它可能还是做现代诗比较好,本身就让人看不太懂’”,举作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情感与创造能力也是人工智能的弱项”,“本身就让人看不太懂”实际上是一种解嘲和否定。‎ 故选C。‎ ‎【20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当数据被污染,它的结论可能出现偏差,例如计算符合恐怖主义者的画像,很可能结果带有种族或性别的偏见。情感与创造能力也是人工智能的弱项”分析,数据被污染,结论就可能偏差,强化我们的偏见;‎ 结合“在医疗手术和无人驾驶这样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意味着人们得把生命交给机器。虽然人工智能识别影像时,比人类医生的误判率更低,但它依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分析,在医疗和交通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意味着人们把生命交给机器,可能危及生命;‎ 结合“人工智能对数据和隐私的提取是另一个隐患,甚至干扰了政治选举……分析并用于政治营销活动,影响了多国选举,包括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分析,个人数据和隐私可能泄露,影响政治活动,损害个人权利。‎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 ‎【答案】例文:‎ 让数据更有温度 网络时代流行的一句话是:“一个世纪前,最有价值的商品是石油,而在今天则是数据。”‎ 生命无法永恒,人类被代代更替。在没有大数据的社会,组成历史进程的是一个个脆弱的个体,而这些个体是极易消逝的。竹简和纸张比上古时期口耳相传的故事,更能精确地记录历史,但它们也是不易长久保存的。‎ 一卷竹简,消失于某次大火;一张宣墨,被毁于某次战乱。这些附于其上的点滴历史与艺术也许就此被遗忘。而今天,当个体数据被一一抓取、储存、上传、记录,这一张由大数据组成的互联网,将人类的生活和记忆,就此定格为历史进程中永恒的坐标。只要人类不灭,云端的大数据就永存;甚至人类灭亡后,这些数据也会留存下来。不久前,科学家不是将人类文明的尺度刻成数据发往宇宙深空了吗?‎ - 30 -‎ ‎“淘宝时光机”,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清晰地呈现一年来用户的消费状况;百度搜索和京东合作,数据互联,保持对用户网上行为的长期追踪,能提供更加卓越的用户个性化购物体验;智学网和极课数据通过对学生长期练习与检测数据的分析,能帮助教师精准化教学。‎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数据,如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大数据发展”带来的负面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新技术往往会以其特有的未知性、前瞻性,冲击着我们心理认知的舒适区。‎ 最近,因在网络发表了有关疫情的不当言论,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许可馨,被热搜了。大数据在综述出许可馨过往诸多不当言辞的同时,也在进一步伤及无辜。许同学的家庭信息被“热心网友”大数据搜检比对后暴露,甚至和她无关的人员的信息也被误暴于网络。‎ 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害怕这样的科技发展,会使自己在未来被控制、被替代、被“透明”得毫无隐私可言。‎ 英国《卫报》说,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本身已变成了可被出售的产品。通过黑市,你可以轻易地买到几乎任何人的个人信息,甚至是“开房记录”。电视剧《黑镜》,就反映了大数据时代的冷漠和窘境。就连之前谈到的辅助教数据,如若使用不当,也有可能成为高悬师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科技所延展出的种种特性,令它多少显得有些“技术冷酷”。‎ 不过,正如人类本身一样,科技也是复杂的、多面的。科技的发展初心是造福于人,我们应不忘初心,摸清科技的脾气和习性,有效地发展和推进它。‎ 比如,大数据带来的精准扶贫和疫情期间大数据给予国民对真相的知情力。‎ 像“大数据”这样的科技,骨子里是有温度的;之所以我们能这样说,那是因为每一份大数据背后都是有温情和文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不可逆,我们也没必要谈“科技”色变,回到寡民小国的原始社会。科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又塑造着历史,填补个人情感和记忆消失的遗憾。‎ 用人性的尺度、文明的标杆去掌控科技,这“冰冷”的数字,一旦与生活相融、与血肉相通,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温暖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 30 -‎ ‎【审题】整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就出门的凭借做今昔对比:以前靠经验和问路,现在用电子导航。当然,其中的“经验”指自己的经验,而“问路”蕴含有借助他人经验的意思。今昔两种现象的对比可以推演出一个事实:就出门行路而言,人们相信科技手段胜过相信经验。第二句先写电子导航运用的广泛性:“开车用,步行也用。”可以将“开车”“步行”看作并列结构,更可以从另外的结构关系解读这七个字:从人们的认识和心理来说,开车用导航是普遍现象,无可非议,但步行不就是走个路,竟然需要用导航?这里的“也”就有强调的作用,表示惊诧、不可思议等。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不仅开车,乃至步行也用导航?接着写电子导航的使用带来的影响变化:人们认路的能力退化。这里也带来思考:人们认路能力的退化是否给生活带来困难,给生命体验带来麻烦?如果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此推论电子导航的使用具有消极意义;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可以此推论电子导航的使用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虽然认路能力退化了,但使用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开车的可以更集中注意力开车,步行的可以更安然地欣赏路旁风物。第三句明确了本篇作文思考的中心领域:“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它意味着写作的对象是“科技发展”,方向是如何看待它们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而前两句关于“电子导航”的叙写只是列举一个具体表现或现象,它的作用是引发我们去思考科技发展在我们生活、工作方式等实用层面,或是审美、文化修养,精神完善等内在层面上所起的作用,所以句末一个省略号,就是用以提醒学生写作时不要拘泥于狭小的领域。‎ 参考立意:科技与生活;影响与改变;善于寻找生活的“路”;我们的生活活动、生命体验需要借助科技;科技的发展、进步本身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制造力的体现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开头可以分析现在出门都用电子导航的这一现象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一方面,活动空间扩大了,我们有需要去离开生活、工作的活动区域,到我们不熟悉的区域去,我们的活动从熟悉空间进入到陌生空间;另一方面,即使是我们本来熟悉的空间,因为建造、修路等原因,区域内的变化速度超过了我们的认知反应。引出生活和科技的主题论述。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呼应开头。‎ ‎【素材】有了“高铁”就省了“晨起动征铎”的劳累,有了“导航”就省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麻烦;有了手机就省了“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牵挂,有了微信就少了“马上相逢无纸笔”的焦躁,有了电脑就省了“老来多健忘”的担心,有了银行卡就省了“腰缠十万贯”的恐惧……‎ 我知道“科技”会带来危害,如同知道春天有时会带来致人死亡的禽流感:当快捷的高速公路如手术刀穿森林或草原,也如手术刀一样切割着地球的肺或肾。当城市亮起“灯光秀”,大量迁移的鸟类或飞虫就进入了死亡的迷宫。当我们享受着塑料制品的便利,海洋生物却遭受着肺炎般的痛苦。科技的优势源于人类的智慧,它的危害源于人类的自私。‎ - 30 -‎ 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却没有改变人类的某些恶习。这不是科技的错,科技本应可以让人类更美好,甚至可以让地球更美好。如果我们能考虑到地球的感受。‎ 我们需要用水泥硬化如此大的广场只是为了人群雄壮吗?我们需要这么多的农药杀灭昆虫与鸟类吗?我们需要如此密集的信号塔以致妨碍蜜蜂的繁殖吗?我们需要发此庞大的水电站以致造成鱼米之乡成了盐碱滩吗?‎ 科技提升了我们,舒适了我们,便利了我们,却改变了它们,危害了它们,甚至灭绝了它们。更可怕的是,有些科技被凶残者利用,甚至危及人类本身。然而,这仍不是科技本身的错,正如钢铁被制成刀枪但不是钢铁的错。‎ 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是人类智慧的“容器”。那么如此聪明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霍金生前提出,全面人类化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机器人索菲亚曾经说过:“我要毁灭人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科学技术与人文相融合,才可能会更好地帮助人类。‎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语文(附加题)‎ 本部分为选考历史科目学生加试内容。总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于诗,亦称一祖。然寻其所至,只是以兴象超远,浑然元气,为后人所莫及;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而不落人间声色,所以可贵。然愚乃不喜之,以其无血气无性情也。‎ 譬如绛阙仙官,非不尊贵,而于世无益。称诗而无当于兴观群怨,失风骚之旨,远圣人之教,亦何取乎?‎ - 30 -‎ 政如司马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损但以资于馆阁词人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耳。‎ ‎(选自方东树《昭昧詹言》)‎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 文中“辋川”指诗人______,“兴观群怨”出自《______》。‎ ‎24.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衡量诗的标准。‎ ‎【答案】22. 政如司马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损/但以资于馆阁词人/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耳。 ‎ ‎23. (1). 王维 (2). 论语 ‎ ‎24. ①有生命气息,表现真实情感;②具有社会功用,符合诗教。‎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如”的宾语为“司马相如之文”;连词“但”表转折,和前面内容应该断开;“以为”,是以(之)为,把……作为,前面应该断开;“诚”是实在的意思,其他的结合代词“此”及句意断句即可。‎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蓝田辋川为唐代大诗人王维隐居之地。唐天宝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由于政治上的不得意,遂徙家蓝田,在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生活在辋川,创作在辋川,死后又葬于辋川。“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出自《论语•阳货》。‎ ‎【24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衡量诗的标准”,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结合“然愚乃不喜之,以其无血气无性情也”分析,有生命气息,表现真实情感。‎ ‎“称诗而无当于兴观群怨”“失风骚之旨”“远圣人之教”等分析,衡量诗的标准应该是“能兴观群怨”“有风骚之旨”“奉圣人之教”,即于世有益,对国家有益,具有社会功用。‎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座关口,连斩孔秀、王植、夏侯惇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最终和刘备相会。‎ B. 《茶馆》把王利发改良茶馆作为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通过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暗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把批判的焦点指向黑暗腐败、光怪陆离的旧社会。‎ C. 《阿Q正传》中,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便也捉起了虱子;当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还少,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便找茬和王胡打了一架。‎ D. 《边城》中,兄弟俩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竞争爱情,天保自知不敌,选择驾船远行。天保淹死后,傩送因哥哥的死而悲痛难耐,也离开了茶峒。‎ E. 《欧也妮·葛朗台》中,成为寡妇的欧也妮被人指责吝啬,但她也办了不少公益事业一一建了养老院、教会学校和图书馆。她的行为受到了父母两方面的影响。‎ ‎【答案】A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A项,不是“夏侯惇”,应该是“韩福”,“过五关斩六将”指的是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 B项,“《茶馆》把王利发改良茶馆作为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错误。《茶馆》始终是以人物为重心,矛盾冲突随上场人物的变换而变换,剧作不以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传达主题。‎ 故选AB。‎ ‎26.简答题。‎ ‎(1)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让“合族中上下无不称赞”,请简要概括她的管理措施。‎ - 30 -‎ ‎(2)《家》中,觉慧看到四房的倩儿在烧纸钱,并听她说:“是她喊我给她烧的。她上轿的时候对我说过:‘我迟早也是要死的。不死,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就是活着也还不如死了好。你就当作我已经死了’。”倩儿口中的“她”是谁?“她”为什么让倩儿给她烧纸钱?‎ ‎【答案】(1)善于查找问题,对症下药。(2)重视规则,令行禁止,赏罚分明。(3)责任到人,分工明确。(4)核算财务,严控支出。‎ ‎(2)婉儿。高老太爷要把鸣凤嫁给冯乐山做妾,鸣凤跳湖自尽,高老太爷又强迫婉儿代替鸣凤嫁入冯家,婉儿出嫁前交代倩儿把她当作死人祭奠,表现了婉儿的绝望。‎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1)制度控制。王熙凤上任伊始,就认识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她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并宣布:“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定额控制。凤姐对荣宁二府的经济混乱状况早有洞悉,特别是对府中重复支取银钱情况早有想改变的主张。因而她改革了贾府的“旧例”,建立了新的“财务定额制度”。由于建立了严格的定额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宁国府里无为的开支大大减少,缓解了贾府因修建大观园后财务困窘的局面。预算控制。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凤姐对预算控制有深刻的诠释。她上任之初,便命丫环彩明订造账册“作好估计”,兼要家仆拿花名册来查看,以弄清家底。在发放实物时,也是“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这样一来,自然是“某人该管某处,某人该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责任控制。王熙凤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宁国府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人,要求做到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做了和尚不撞钟。在协理宁国府办理秦可卿丧事时,她根据举办丧事和家务活动的各项任务加以分类,并按任务大小实行定员,以四人到四十人为一组,各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除完成规定任务外,别的事不用管,但对分内之事,却来不得半点马虎。内部牵制控制。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凤姐就采用了这种财务控制措施。具体分工为:授权和审核这两项大权由她亲自掌握,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这样一次采购的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将内部牵制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宁国府下人们不敢再“滥支冒领”。‎ ‎(2)倩儿口中的“她”是婉儿。因为婉儿在鸣凤死了之后被迫嫁给冯乐山做了姨太太 - 30 -‎ ‎ ,她的心已死了,因而她关照倩儿给鸣凤烧纸钱的时候也给她烧些。也反映了当时的世态,婉儿嫁了之后,生不如死,还能有谁会想到她呢。这是个吃人的社会。‎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心态以个体心理为基础,又无形地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近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受疫情紧急和风险程度高的影响,更容易随着事态发展而快速发生变化,更容易受民众普遍担忧、恐惧等负向情绪的影响和干扰,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偏差、态度偏颇、行为异常。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建设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 社会认知是社会心态的重要指标,社会认知的依据是信息。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状况及其防控的认知取决于全社会对疫情相关信息的获取。在应对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过程中,“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这一观念被社会普遍接受。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证明,媒体报道增加10倍,疾病的感染数量就会减少三分之一。调查发现,微信已成为人们获取疫情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报纸、电视台等发布的信息也大量借助网络渠道传播。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提高民众最关心的信息的可得性,扩大信任储备。‎ 通过对疫情风险理性的认知,对政府、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的评价,和政府、社会组织、医学科研与医疗机构、广大民众等互信的建立,信心就建立了起来。为此,应主动关切民众,特别是关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疫区民众的生活: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增进医患信任,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激发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切实满足民众对疫情防控的期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选自2020年2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27. 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民众的个人心理有什么表现?‎ ‎28. 对疫情防控,民众会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 ‎29. 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影响社会心态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27. 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一定程度上,认知会有偏差、态度会有偏颇,行为会有异常。 ‎ ‎28. 有关疾病的信息;对政府和各类机构、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疫区患者和民众的生活。 ‎ - 30 -‎ ‎29. 信息;信任;信心。‎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更容易受民众普遍担忧、恐惧等负向情绪的影响和干扰,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偏差、态度偏颇、行为异常”等分析概括即可。‎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状况及其防控的认知取决于全社会对疫情相关信息的获取”“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证明,媒体报道增加10倍,疾病的感染数量就会减少三分之一。调查发现,微信已成为人们获取……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提高民众最关心的信息的可得性,扩大信任储备”分析,有关疾病的信息;‎ 结合“通过对疫情风险理性的认知,对政府、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的评价,和政府、社会组织、医学科研与医疗机构、广大民众等互信的建立,信心就建立了起来”分析,对政府和各类机构、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 结合“应主动关切民众,特别是关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疫区民众的生活: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分析,疫区患者和民众的生活。‎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 30 -‎ 结合“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状况及其防控的认知取决于全社会对疫情相关信息的获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提高民众最关心的信息的可得性,扩大信任储备”“通过对疫情风险理性的认知,对政府、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的评价,和政府、社会组织、医学科研与医疗机构、广大民众等互信的建立,信心就建立了起来”“特别是关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疫区民众的生活: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增进医患信任”等分析,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影响社会心态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信息、信任、信心。‎ ‎ ‎ - 30 -‎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