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 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之情状。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 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 句的句子是 “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5.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 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答案】1.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蜀道之 难 难于上青天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 ī) 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3.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4.一 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 化为狼与豺 10.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 身西望长咨(zī)嗟。 易错成语勤温习 50.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 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 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 51.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如履薄冰, 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52.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侧目而视,又恨 又怕地看着。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53.人代会下午 3 时开幕,不到 2 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付谁呢?) 54.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不比喻言行不一。)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利己与利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经典素材: 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 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 和膜拜。他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了西方殖民 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 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以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上泣血的控 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 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 时新素材: 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 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 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 15 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 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 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 出。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清词丽句背一点 1.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湛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 蓝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鲤鱼摆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许了它的活 跃,收留了它的灵动,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黄鹂枝头高唱,划破密 林。那一片苍郁容纳了它的不安,守护了它的机巧,于是,森林才多了一分深邃,多了一分 安适。 2.昭君出塞,流传千古。匈奴停兵请求和亲,增强和睦,共谋稳定。为了黎民苍生, 为了边塞稳定,昭君,和平的使者,为双方的百姓带来了和好的福音。这又是一种双赢的智 慧。子期伯牙,共奏高山流水之音,和谐的旋律使彼此陶醉,对他们来说,这不算是双赢吗? 刘邦项羽,为争天下而涂炭生灵,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也要用数十年来休养生息,这能 算是双赢吗? 3.玫瑰与花刺相遇,各自告别了俗艳与尖刻,成就了傲视群芳的铿锵战将。乔丹与皮 蓬相遇,各自告别了独角戏与狂傲腔,成就了历史上的神话公牛。你与我在生活中相遇,请 告别猜忌与功名,成就双赢的和谐篇章,垒起更高的人生峰塔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4.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 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 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 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5.要是生活在人群当中,那他就绝对不应该摒弃任何人——只要这个人是大自然安排 和产生的作品,哪怕这个人是一个最卑劣、最可笑的人。我们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视为既成的 事实和无法改变:这个人遵循一条永恒的、形而上的规律,只能表现出他的这个样子。如果 我们碰 到一个糟糕透顶的人,那就要记住这句话:“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如果我 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是不公正的,我们也就等于向这个人发出了生死决斗的挑战。 ☞技能再提高 探究文言实词的准确意思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1.看题内。要注意结合所给文言文本 身语段,主要是语境和前后文的句法进行推断;2.想题外。若结合语境仍不能得出,则要 联想课外的与这个实词有关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其本身音形上的特点。即内外结合。主要方法 有: 一、语境推义:这是在做文言文词语类题目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 法。就是根据一个多义词在句子中的上下文,来确定该词在这一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无论 是在字词题中,还是在翻译题中,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来确定某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具体做法或说思维过程是,当一句话中有一个词意义难以确定时,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而把难以确定意义的词空置出来,形成一个填空练习,然后选择最适合句义、文 义的词语填空,借此确定词语的意义。 如:需确定“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组”的意义,可先译为:“当他用( ) 捆绑燕父子的时候”。然后依据句意,空格中填入绳子较为合适,且“组”又带有“纟”字 边,从字义和“丝线”之类有关,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是“绳子”。 二、句法推义:一方面,文言文中常有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其对应结构 中的字词意义往往有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根据文言词句在结构上的这种对称 性特点,可以断定该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另一方面, 根据与某文言实词进行搭配的前后词语的意义、词性,通过语法功能来确定多义字词的准 确义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殚”与其对应位置的“竭”,应是相近的关系, 故可推出其词义为“竭尽”。 三、语汇推义:这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一是成语(成 语实际是连结更紧密的合成词)。 1.合成词 当能拆开时,则先将拆开后的每个语素各自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合并成一个现代汉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短语,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古今意思是否相同的判断。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 颇蔺相如列传》)。先把“指示”分开进行分别的翻译,则“指”是“指出,用手指”的意 思;“示”是“看”的意思,合起来则为“用手指给谁看”,适合原文的语境,而在现代汉 语中,“指示”是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意思显然不同。 2.成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素”可想成语“素昧平生”中的“素” 是“平素,往常的”,由此断定词义。 四、音形推义:这个方法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形推义,一是以音推义。 1.以形推义。如下面句子“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砺”不清楚,可根据 句子“砺”的前面是“金”,表铁的东西;后面是“则利”,表锋利,从文意我们可以推断 它可能是一种石,而“砺”本身又是“石”旁,故可基本判定其应是“磨刀石”。 2.以音推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依本义在句子中讲不通,以同音、或同声符字“早 代替,文意正好通顺,可推知:蚤通早。 在做题时,运用以上四种文言实词推义的方法,要注意两点:注意顺序,综合运用 做题时要按照“语境推义――句法推义――语汇推义――音形推义”的顺序来进行操 作。 还要强调一下“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文言文中出现的“双音节”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有下面四种对应情况:词――词:古 代也是一个词,但词义、色彩已有不同,如“亲戚”,古代指直系亲属,现在词义范围扩大, 泛指与母系一方有亲缘关系的人;词组一-词;古代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而现在 已是固定的双音词,如“地方”,“地”指“土地”,“方”指“方圆”,合起来应为“土 地方圆”,而现在则是一个固定的词,指某个地方;伪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 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词碰巧连在了一起,但不是词组,只是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相同。如“昨日 入城市”中的“城市”,“城”是城市义,而“市”是“做买卖”的意思,合起来应为“到 城里做买卖”;偏义复词――并列合成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 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而这一对词语若在现代汉语中 仍存在,则往往是两个语素是并列关系的合成词。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 的“作息”,只有“作”的意思,而无“休息”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指“工作和 休息”两个方面。 辨析古今异义双音节词用先拆后合法:不能拆开时,则证明这个词的意义很固定,往 往是古汉语中的专用词语、双声叠韵词,这一类的词一般和现代汉语同义。例如: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伶官传序》)。因此,当遇到难以确定含义的文言词时,就可以从现代汉语 中找出含有该文言词的并列关系的合成词,或含有这个文言词语的成语,借助合成词或成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中其它语素的意义或整体意义,来确定文言词语的意义。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 去替代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笔误,或为图省事 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 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 或音近的字来解。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 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 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 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 旁字。 ☞基础提升练 一、(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赵希乾传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 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去,希乾 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 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痛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 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 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 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 股肉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侯峒曾 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学铰者吴石渠,既 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回:“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 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劝.。”诸生成顿首悦服。于是 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 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颀然 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 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 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 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占者恶.其烦数 恶:厌恶 B.昏仆.就室而卧 仆;仆人 C.以示奖劝. 劝:勉励 D.常见希乾过.先君谈 过: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烹而.进之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又往卜于.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何以.救母病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予则.以为应出特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 旌之谁能不旌之 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 旌之谁/能不旌之 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 旌之/谁能不旌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后来接 受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B.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他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渠因为 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曾经以 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D.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厌谈论 赵希乾的事情,但作者却认为应当大力表彰他的这种精神。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3 分) (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3 分) (3)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4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答案】 (1)B (2)A (3)D (4)A (5)(1)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母亲)没 有稍稍好转。(3 分,每句翻译正确得 1 分) (2)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3 分,每句翻译正 确得 1 分) (3)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抗拒鬼神的办法,难道不应该(可 以)嘉奖吗?(4 分,“一念之诚”1 分,“有以”1 分,“嘉”1 分,“岂……哉”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 种办法,从语境辨析。“昏仆就室而卧”,“仆”可联系成语“前仆后继”,也可联系 语境,“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仆”不能译为“仆人”,而应该译为“倒下”。 A 项的“占者恶其烦数”中的“恶”可联系语境代入试试;C 项,“以示奖劝”中的“劝” 可以联系“劝学”,译为“勉励”。D 项,“常见希乾过先君谈”“过”可以联系“臣 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 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 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 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 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 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 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A 项均为连词,表承接。 B 项均为介词,前一个引出处所,到;后一个引出对象,对于。C 项前一个为介词,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凭借;后一个为连词,连接“传”与“示”。D 项前一个为副词,却;后一个为副词, 就。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 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 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如本题 A 项中两个“而”都位于两个动词之间,故两个“而”都 是连词,表承接。B 项均为介词,前一个引出处所,到;后一个引出对象,对于。C 项 前一个为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为连词,连接“传”与“示”。D 项前一个为副词,却; 后一个为副词,就。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这句话主要是辩证地 议论赵希乾的孝心的,观点是“不可法而可传”,传扬什么,继续找“孝行所感”,做 到何种程度“剖胸断肠”,结果“天之所以旌”。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一看表示对 话的词语“曰”,再看名词,“事”“天”“谁”,还要结合前面所说的论证逻辑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概事情不可效仿但可以传扬,使人们知道孝行感化的程度,虽然剖 开胸膛割断肠子然而没有死,难道不是上天在以此来表彰他吗?上天都表扬他,还有谁 能不表扬他呢?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 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 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 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 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 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 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这句话主要是辩证地议论赵希乾的孝心的,观点是“不 可法而可传”,传扬什么,继续找“孝行所感”,做到何种程度“剖胸断肠”,结果“天 之所以旌”。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一看表示对话的词语“曰”,再看名词,“事” “天”“谁”,还要结合前面所说的论证逻辑关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 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如本题 A 项原文“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是占卜 的人厌恶他,损他的话,并不是给他的建议,所以选项“接受占卜者的建议”说法错误, 与原文不符。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 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母抱病月余”,母 亲患病一个多月;“日夜祈祷身代”,(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不 少愈”,(但母亲)没有稍稍好转。(2)“汝母病必不治”,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 好了;“若欲求愈”,要想痊愈;“无乃割心救之耶”,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3) “一念之诚”一个念头的诚心;“有以”有……的办法。“嘉”嘉奖。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 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 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如“嘉”嘉奖;对特殊 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主语或宾语翻译时要补出,如 “(赵希乾)日夜祈祷”,“身代(母)”,“(母)不少愈”。 【参考译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赵希乾传》:赵希乾,是南丰东门人,幼年丧父,以织布为生。十七岁时,母亲患 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母亲)没有稍稍好转。前 往向占卜的人询问吉利不吉利,占卜的人的推测一向灵验,说母亲性命没有活的可能。又 到市集上去占卜,占卜的人也说不吉利。赵希乾徘徊不肯离开,说:“用什么办法可以治 疗母亲的病症?”占卜的人讨厌他频繁询问,说:“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 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赵希乾回到家中,侍奉在母亲左右,看见母亲的病情更加危 重。当时阳光斜斜照在床上的席子上,只有自己和影子孤立无依,孤寂地旁边没有一个人。 赵希乾忽然起身离开,从竹筐中取得剃发的小刀,站在窗外,剖开胸膛,深一寸多,把手 伸进去取自己的心,没能取到。忽然风声飒飒,门窗都震动起来,认为有人来了。环顾四 周非常恐惧,仓促中取得肠子,抽出来,割下几寸。大概说的是人在惊慌时就忧虑不安心 脏向上悬起,肠子迂回重叠布满胸腹。赵希乾把肠子放在锅上,(然后)昏迷仆倒在内室。 不一会儿,姑母来探望母亲的病情,看见锅上的东西,认为是赵希乾大腿上的肉,煮了给 他母亲吃。再看赵希乾,心腹间鲜血淋漓,不能出声,才知道赵希乾为他母亲割了心。 赵氏是宋朝皇族后裔,是南丰的大家族。宗族的人认为他非常孝顺,供养他们母子, 并且又教导他读书。学使者侯峒曾经听说他的事,录取他补充博士弟子数额。崇祯壬午年, 皇帝降恩诏书天下学子,选拔一人进入大学。学使者吴石渠,考试结束,召见各位考生告 诉他们说:“百行以孝道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没有死,不能用平常的事来看待。建武 多才俊,(如果)考评士子比较文章,赵希乾不应该入选。现在想让大家把选拔机会让给 他,来表示奖励劝勉。”考生们都点头心悦诚服。于是把赵希乾补选为壬午年间恩贡。又 过了三四年发生了甲申、乙酉年间的变乱,赵希乾到山中躲避战乱,携带母亲生活不安定, 于是以占卜为业,四处奔走来赡养他的母亲。又过了十多年,母亲活到八十多才去世。 我从年幼的时候时常见赵希乾造访先父(和他)交谈,饮食起居和平常人一样。面色 黝黑,高鼻梁方耳朵,眼睛炯炯有神,身材很高,气质深厚淳朴。从此赵希乾很少在家中 居住。母亲死去不到十年,赵希乾也去世了,年龄六十一岁。 甘表说:朝廷不表彰伤害身体这种愚孝的做法,时间很久远了。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 之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鬼神的办法,难道不可以嘉奖吗?汤惕庵先生最讨厌 谈论赵希乾的事情,我却认为应该制定特别典章,加以表彰奖赏。大概事情不可效仿但可 以传扬,使人们知道孝行感化的程度,虽然剖开胸膛割断肠子然而没有死,难道不是上天 在以此来表彰他吗?上天都表扬他,还有谁能不表扬他呢?然而表彰了却不为他作传,不 如不表彰却为他作传啊。怎么能够让史书记载并在后世流传呢?哎,从古至今忠诚孝顺的 人,不是愚笨之人不能成就。然而世上的人死去名声不能流传的,又有多少呢?可悲啊! 二、(2016 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 景公爱槐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贼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 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耽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 “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 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 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妻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 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 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 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 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 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 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 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 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 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予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 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辞:辞别 B.君树槐县.令 县:通“悬”,悬挂 C.不益.刑 益:增加 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进而.问焉 拔剑切而.啖之 C.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 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 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 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 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4 分) (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6 分) 【答案】 (1)A (2)B (3)D (4)C (5)(1)勇敢之士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 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评分标准:4 分,“以”“孤独”“拂是”“所欲” 的翻译各 1 分。译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2)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 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 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做残忍暴虐。(评分标准:6 分,“穷”“崇”“拟 乎”“逆”“不称”“贼”的翻译各 1 分。译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 种办法,从上下文上辨析。“崇断狱精审”,“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中的“辞”如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释为“辞别”则是动词,与“往”意思相反,逻辑上讲不通;“辞”根据“托曰:‘负 郭之民贼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是“往”的目的,意思 应该是“致辞”。B 项的“君树槐县令”中的“县”的意思根据第一段解决;C 项,“不 益刑”中的“益”可以联系前面的句子“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进行理解,译为“增 加”。D 项,“又不以私恚害公法”可以联系“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进行解决。可采取 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 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 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 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B 均是连词,顺承。A 兼词,“加罪于他”;助词,放在 “少”后表示时间不久。C……的人;表原因。D 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揣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 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可以看虚词的位 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B 项中两个“而”位于两个动词之间,且动作之间有先后 顺序,故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 项,两个“之”前后词的词性不同,前一个 “之”后面是名词“子”,而后一句“之”后面是动词“知”,同时动词后面没有宾语, 故这是倒装句式,这两个“之”的用法就不同;C 项用“位置法”和“替换法”确定其 可能的用法。“焉”字在线性句子中的位置只有这样几 种:(1)“焉”处于词尾,有 动词词尾,有形容词尾如本题“少焉”,这类“焉”相当于词尾“然”——凡位置处于 词尾且能用“然”来替换的都是词尾助词。(2)“焉”处于句尾,有“代词”、“助 词”、“兼词”三种用法,可用“替换法”区别出“代 词”用法,如“犹且从师而问 焉”(《师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这类“焉”相当代词 “之”——凡位置处于句尾且能用“之”来替换的都是代词,但本题“且加罪焉”显然 不能只是用“之”代替,“且加罪之”缺少介词,添加“于”,因此为兼词。“焉”字 处于句首 (或动词之前,因有时主语省略,为减少区分难度,统称为句首),有“疑 问代词”、“疑问副 词”两种用法。C 项两句“者”都是特定代词,但意义不同。“者 “作代词时,一般附着在某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 的短语后,表示与其前面词语意义相关的人、事、物、时等等,情况比较复杂,要结合 语境来翻译。“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结合语境译为“……的人”,而“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译为“……的原因”。D 项。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熟记意义和用法是解题 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②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③辨认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④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晏子出公令趣罢守 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这个语段位于文章结尾,晏子劝谏景公之后 发生得事情,即景公在纳谏之后的所作所为。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一看名词,“晏 子”“公”“役”“木”“法”“囚”,再看谓语动词“出”“罢”“拔”“废”“出”, 且可以看出以“景公”为主语的几个句式是大致相同的。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 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 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 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 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 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 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 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的专有名词“晏子”“公”,谓语动词“出”“罢”“拔” “废”“出”等等。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曲解文意。“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 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 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如本题 C 项“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 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 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所以选项曲解文意。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 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如本题“君”“民”;然 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如“孤独”,形容词 作名词,孤单弱小的人;。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穷”,形容词作动词,榨尽;“贼”根据语境译为“残 暴、暴虐”。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 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 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 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 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的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 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 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 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 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 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 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 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 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 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 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 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 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 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 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啊!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 这样做会伤害明察官吏的法令,进而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了这件事,都会说 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 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 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作贪婪残暴;推崇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 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型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作残忍暴 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 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官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 崇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 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 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 死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 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辟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爱护人民 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国家。现在得到了 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 树治理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 三、(2016 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 瑶芳楼记 宋濂 瑶芳楼者,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①然,如出金石,如闻 鸾风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②之“迎 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 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塾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 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③出世外。子贤棕冠鹞氅,自函道④而升,复取琴, 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⑤。英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煜有 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呜矣。”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已,相视而笑。 金华宋濂闻其声,嗜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 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 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 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 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或悬崖邃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阖辟阳阴,而清风 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 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局滞 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 之。” 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板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逃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翏翏:1ù,象声词,长风声.②高骈:唐朝人,曾建迎仙楼。下文韩建,唐末 人,曾建齐云楼。③夐:xiòng,远。④函道:楼悌。⑤紫琳之操:琴曲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燕:安逸,安闲 B.吾皆弗敢蹈.其非 蹈:遵循,沿袭 C.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 夸:奢侈,过度 D.随境而迁,因物而著. 著:显露,显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其.亦人理之常者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苟局滞于.一室之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琴音之美妙、音乐之功用的一项是 A.①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 ②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 B.①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 ②神情遐冲,复出世外 C.①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 ②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 D.①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 ②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历史上的“迎仙”“齐云”两座名楼为例,指出它们在命名上分别失之“诞” “侈”,意在肯定虞子贤以古桐琴为楼命名的做法。 B.作者曾经与虞子贤一起在月夜登楼,子贤抚琴弹奏;作者继而与子贤唱和,借鲜花、 香草、美人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仰慕与追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C.作者认为,修养高深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景物,都能养性怡情,即使从清风流泉中也 可 获得美妙的享受,如同在瑶芳楼上听虞了贤弹琴一样。 D.作者在文中既为瑶芳楼作记,也通过写虞子贤为楼命名和弹奏古琴表现子贤高雅的 品 格,同时还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3 分) (2)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3 分) (3)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4 分) 【答案】 (1)C (2)D (3)A (4)B (5)⑴(3 分)想要独享这座楼的美名的,除了这把琴,又有谁能适合它呢?(重点注意 “专”“舍”“当”的翻译。) ⑵(3 分)因此年长有学问德行的人,没有缘故就不会远离(或“舍弃”)它,大概是有道 理(或“原因”)的。(重点注意“去”“盖”“有以”的翻译。) ⑶(4 分)虞子贤远超世俗之人,我的朋友杨廉夫先生极力称赞他的为人,说他努力践行读 书人的操守,还能尽心孝敬他的父母等等。(重点注意“绝出”“流俗”“称”“笃” 的翻译。)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 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 项“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中的“夸” 前面是能愿动词“欲”,根据语法关系,所以“夸”须作动词来解释,译为“夸口,夸 耀”。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一 种办法,语法结构,C 项“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中的“夸”前面是能愿动词“欲”, 所以“夸”须作动词来解释,译为“夸口,夸耀”。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 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 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 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 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D 项均为介词,在。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顺承。B① 连词,表并列;②介词,表凭借,凭……的身份。C①语气副词,表揣测;②人称代词, 他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 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 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A 项第一句中的“而”连接状语“铿然”和动词“鸣”,意为怎样 的声音,表修饰;第二句“而”连接两个动词,动作有先后关系,表承接。B 项第一句中的 “以”连接“畅”和“舒”,用法相当于“而”,且所连的两词无先后顺序,两者位置可以 互换,因此“以”表并列;第二句中的“微贱”表示身份地位,所以“以”为介词,表凭借。 C 项第一句“其”位于句首,根据“亦人理之常者乎”句意,“其”表揣测;第二句“其” 后加名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D 项两句“于”加表处所、地方的名词,作介 词,译为“在”。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分别表现琴音之美妙、音乐之功用的一项是”,考查筛选信息的 能力,A 项①“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表现音之美妙;②“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 之”表现音乐之功用。B 项①“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表现音之美妙;②“神 情遐冲,复出世外”表现音之美妙;C 项①“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描述人的动作 行为;②“其于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表现音乐之功用;D 项①“而清风徐来,万 籁皆动”和②“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都表现了琴音之美妙。排除法,选择 A 项。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不是太难,做题时要仔细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分析好题干后最好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的题干是“分别表现”“琴 音之美妙、音乐之功用的一项是”,据此排除 B 项,因为它们都表现琴音之美妙,C 项 ①“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描述人的动作行为;②“其于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 表现音乐之功用;排除。D 项①“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和②“五音泠然,惬心而温 耳”都表现了琴音之美妙,也排除。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 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 B 选项原文“客有与子贤同 志者,从而和之”,选项“作者继而与子贤唱和”说法错误。 (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找出名词“斯楼”“美”“斯琴”,和固定用法“其孰……?”第 二句中,也应先找出名词,比如“先生长者”“之”,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第三句 中,应先找出人名、地名,比如“子贤”“杨君廉夫”;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补充省略 的成分,“谓(子贤)笃于士行”。第一句中的重点,“专”,独享;“舍”,除了; “当”,适合。第二句中的重点,“去”,远离(或“舍弃”);“盖”,表揣测,大 概;“有以”,有道理(或“原因”)。第三句中的重点,“绝出”,超出;“流俗” 形容词作名词,世俗之人;“称”,称赞;“笃”,努力。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如“专”,独享;“舍”,除了;“当”,适合;“称”,称赞;对特殊的地名、人名 等要“保留”;如第三句中的“子贤”“杨君廉夫”。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 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能力捷进测 一、(2015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7 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 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 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 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 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 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 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 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 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 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 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 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 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 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 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 删节)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其.别号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 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 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 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 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7.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答案】 4.D 5.C 6.B 7.(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誓 于神”句式、“以”各 1 分,句意 1 分)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蜂”、“负气” 各 1 分,句意 1 分) (3)我担心这三蠢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惧”、“夫”、“忧”各 1 分,句意 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 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 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4.借助成语来推 断词义。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6.语境分析推断。 5.试题分析:A 项第一句为代词;第二句是语气词,译为“还是”。B 项第一句副词,就; 第二句表假设如果。C 项都为介词,译为“替、给”。D 项第一句所字结构;第二句被 动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 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 语有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6.试题分析:B 项原文“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 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题干“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 的赏识”说法不准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 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 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 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 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翻译的三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 语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 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讳为熙,字为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生于世族之家,年少就不喜欢学 那些纨绔之习,喜欢读古书,把声名利益看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年 少的时候写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族里长者感到很惊异。十三岁时考取秀才 第一名,文学才能与名声更加出众。 顺治三年参加乡试科举,又过十年成为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 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爱民如子,政绩高于三辅。在咸宁任职半年,升迁为云南 道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当时比较看重言官,政府官衙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为声名 高下而致力于严酷凶悍。只有先生淡泊宁静,下班后就只焚香扫地,一整天平静地坐着,就 像退院僧。闲暇就与朋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出游丰台、草桥等胜地,有时 在浮屠、老子之宫相聚进食。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先生静坐,或者微笑不说一句话。偶而说一句话,则使人人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感 觉自己言语繁冗。先生孤耽内典,对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没有不研究,对于《楞严》尤其了悟 初因证果宏大旨意。每次拜访他的居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在秦地巡视茶马,没占有一文钱。有人拿这事来说,则笑答:“我考虑的很深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做官而谋利,是替子孙谋划罢了。子孙平行不好而家里积蓄丰厚,三蠢将至,盗贼,博徒, 倡优。我担心这三蠢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师,每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现志向,字辈皆为赋诗。 不久,因病辞官。淄川高侍郎念董诗说:“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说的 就是实际情况吧。归田后,更加孤傲耿介,不结交权要,同一年王中丞在河南巡抚时很快送 来馈赠,他什么都没有接受。回信说:“生有癖性,酷爱古贴,就像前人斗玩龙团茶,饮廷 珪墨之意啊。听说宋仲温在松江府亭摹临写下《兰亭十三跋》,赵子昂在鹤沙报恩忏院写下 《铁佛岙钟铭》,倘若您真的要屈尊送礼,就拜托予以观瞻一下吧。”先生雅授如此。先生 在古文方面没有多的作品,只要有文章,必定符合先前圣贤的规矩法度,而在禅悦文字方面 更是出众。 先生生于明天启壬戌年,卒于康熙壬申,终年七十一岁。 二、(2014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 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 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 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 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 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 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 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 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 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 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 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 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 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 其次是联系 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 据语境判断正误。B 项,“论”解释不正确,据上下句语境可知,应为“评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 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由“其内兄”“乃”可知,①应为副 词“以”,为了;②介词;③因:用。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 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 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尧禅之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位”为状语后置句,故在“以位”后断开;文言虚词“之”做宾语,同时,“天地享之 /百姓戴之”是对称句,故“之”后断开。本题标点如下: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 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 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 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所以选 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 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 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 分) 【答案】(1)①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②王 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人陈氏是杀人凶手。 (2)①刘敞对契丹道路了如指掌;②刘敞不仅能认识驳这种怪兽,还能描述怪兽的声音和 模样,熟知古书。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廷试第一。刘敞廷对时本 为第一,因编排官、翰林学士王尧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状元)系刘敞内兄,为避嫌疑,宋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7 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苑,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 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刘敞质问契丹 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 么要走老路?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 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 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駁’” 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 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以前是农民的田地。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 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开展漕运,扬州官员 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刘敞打算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偿还百姓全部资财。发运使规劝他 不要这样做,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天长县有个穷人叫王甲的杀了人,已经被 备文定案,刘敞召见了他并发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衙役,没有胆量澄清自己。刘敞就拿 处理农民曹杜诱的案子来示范给王甲看,曹杜诱无法获得公正的评判,却被罗织更多罪名。 曹杜诱将要被判刑,刘敞说:“这是冤案。”亲自查实审讯曹杜诱。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 己洗刷罪名,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百姓口口传颂,把刘敞视为 神仙。 刘敞因为与其他人意见向左,请求去管理永兴的军队,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世家大 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刘敞彻 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 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 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当时两宫正 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接了当,(效果不甚明显)。刘敞奉上《史 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 尧把尊为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用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事父母 孝顺、对兄弟友爱的高尚品德,这种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罢了。”英宗站直身子脸 上露出感动的表情,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 高兴。 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将病情上报皇帝(请辞)。病稍好一点的时候,又请求离 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 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 三、(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8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 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 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 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 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 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 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 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 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 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 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 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 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惠度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答案】B 【解析】注意: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 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 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 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 义。篇幅所限,不再展开。“遏”在这里应释为“阻止、阻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9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 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 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 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概括文意,也是文言文测试的常考题。做这类的题目,一般程式是按 选项逐一确定答题区间,再将选项带入原文仔细对照,逐一排除。D 项错在“只管弹弹 琴”的表述。根据文意,原文只是说杜慧度“能弹琴”,备选项显然故意曲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 【答案】 (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0 (2)从此声威惠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 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言文翻译试题实际上是属于对考生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乃至 古代文化常识掌握程度的综合理解考察,测试的是考生理解文言文的真功夫、硬功夫。 翻译文言文,一要抓住关键词,二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三要注意文意通顺。(1)译 出大意给 2 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句译出大意给 2 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杜慧度,交阯人。原籍本属京兆。曾祖父杜元,担任宁浦太守,于是移居交阯。父亲 杜瑗,字道言,官居州府,任日南、九德、交阯太守。起先,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武威 严,有权力,威震交阯地区,听说刺史滕逊之要来,分别派遣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不让 他上任。杜瑗聚集兵众,杀了李逊,交阯境内获得了安宁。授龙骧将军。滕逊之在交阯十多 年,与林邑多次相互攻伐。滕逊之即将北还京都,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真、九真三郡, 于是包围州城。这时滕避之离去已经很远,杜瑗与第三个儿子杜玄之尽力固守城池,多设权 谋计策,数次交战,大败敌军。范胡达逃回林邑。于是朝廷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阯刺史。 卢循占据广州,派遣使者来修好,杜瑗将使者杀了。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逝世。 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起初任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任九真太守。杜瑗逝世,州 府的主管和辅佐官员认为交阯与敌境相邻,不宜旷废职务,共同推举杜慧度执掌州府事务, 他推辞不去任职。义熙七年,授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任职诏书还 未送到,就在这年春天,卢循攻占了合浦,直向交州进军。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官员与军队 六千人抵抗卢循,交战时生擒卢循的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但还有余党三千多人,都 习兵练武,熟习军事。 六月庚子,卢循清晨出兵到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才能吃饭。杜慧 度全数拿出宗族的私人财物,用来充当奖励犒赏的费用。杜慧度亲自登上大型战船指挥。当 两军相遇时,他施放火箭和雉尾火炬,步军在两岸夹射,卢循各船都燃烧起来,一下子就 溃散了,卢遁本人也中箭投水而死。杜慧度斩了卢遁和他的父亲卢嘏,并且斩杀了他的 两个儿子,传送首级到京都。朝廷封杜慧度为龙编县侯,食邑一千户。 高祖登基,杜慧度进号为辅国将军。这一年,他率领文武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林邑,被 消灭的敌人超过半数,前后被抢掠的财物,都夺了回来。林邑乞求投降,送上牲畜、大象、 金银、古贝等,于是被释放。 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生活节俭,简单朴素,会弹琴,很喜爱《庄子》《老子》。禁 止不合礼制的祭祀,修建学校,每当灾荒年岁百姓饥饿。就用自己的俸禄来救济。处理政事 细致周密,就好像管理家庭一样,因此他恩威皆重,奸盗的事不再发生,甚至于城门在夜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1 不必关闭,路不拾遣。少帝景平元年逝世,时年五十岁, 四、(2016 届山东潍坊中学高三 11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 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 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耽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 “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 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 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 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 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 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 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 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 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 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 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 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 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树槐县.令 县:通“悬”,悬挂 B.不益.刑 益:增加 C.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 D.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进而.问焉 拔剑切而.啖之 C.去其腥臊者.而已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2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 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 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 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 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3 分) (2)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3 分) 【答案】 (1)D (2)B (3)D (4)C (5)(1) “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3 分:“甚”; “言之于君”句式;“使人送之归”各 1 分) (2) 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3 分:“微”;“几”; “累”各 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 D 项可以采用 第一种办法,“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中的“贼”如解释为“盗贼”则是动词,与“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3 词性一样,语法上讲不通;根据“刑杀不称”是“盗”的原因,所以“盗”应该活用作 动词,意思应该是“残害”。B 项的“不益刑”中的“益”可以联系前面的句子“明君 莅国立政,不损禄”进行理解,译为“增加”。C 项,“又不以私恚害公法”D 项,“又 不以私恚害公法”可以联系“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进 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 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 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B 均是连词,顺承。A 兼词,“加罪于他”;助词,放在 “少”时间词后,语气词。C 的(部分);表提顿。D 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揣 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 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可以看虚词的位 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B 项中两个“而”位于两个动词之间,且动作之间有先后 顺序,故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 项,两个“之”前后词的词性不同,前一个 “之”后面是名词“子”,而后一句“之”后面是动词“知”,同时动词后面没有宾语, 故这是倒装句式,这两个“之”的用法就不同;C 项用“位置法”和“替换法”确定其 可能的用法。“焉”字在线性句子中的位置只有这样几 种:(1)“焉”处于词尾,有 动词词尾,有形容词尾如本题“少焉”,这类“焉”相当于词尾“然”——凡位置处于 词尾且能用“然”来替换的都是词尾助词。(2)“焉”处于句尾,有“代词”、“助 词”、“兼词”三种用法,可用“替换法”区别出“代 词”用法,如“犹且从师而问 焉”(《师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这类“焉”相当代词 “之”——凡位置处于句尾且能用“之”来替换的都是代词,但本题“且加罪焉”显然 不能只是用“之”代替,“且加罪之”缺少介词,添加“于”,因此为兼词。“焉”字 处于句首 (或动词之前,因有时主语省略,为减少区分难度,统称为句首),有“疑 问代词”、“疑问副 词”两种用法。C 项两句“者”都是特定代词,但意义不同。“者 “作代词时,一般附着在某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 的短语后,表示与其前面词语意义相关的人、事、物、时等等,情况比较复杂,要结合 语境来翻译。“去其腥臊者而已”结合语境译为“……的(部分)”,而“此数者用兵 之患也”,表提顿。D 项“其可乎”,难道可以吗?表反问。“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表揣测。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熟记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4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②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③辨认课内语句 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④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 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 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 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 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 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 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 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的专有名词“晏子”“公”,谓语动词“出”“罢”“拔” “废”“出”等等。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曲解文意。“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 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 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5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如本题 C 项“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 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 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所以选项曲解文意。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 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找名词,比如“吾”“君”“之”;再抓重点词语,甚:过分; “言之于君”状语后置局即“于君言之”;使人送之归:派人送她回家。第二句中,名 词“大夫”“寡人”“社稷”,再抓重点词,微:可结合“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 楼记》,译为:如果没有;几:几乎;累:危害。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如本题“君”“大夫”“寡 人”“社稷”;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例 如“言之于君”状语后置局即“于君言之”;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例如:累:危害。对古今词义大体 一致的词语则“组词”;例如:几:几乎;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君” “大夫”“社稷”。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 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 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 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 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人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 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 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 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 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 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 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 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 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6 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 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 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 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有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 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应该把好肉也 去掉)。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 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 太过分了呀!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是非的官吏 所执掌的法令,也会损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出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 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 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入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 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 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做残忍暴 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 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宫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 重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 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 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死 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 暴、逆、贼这三种邪僻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国家、爱护人民 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现在得到了 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 罪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 五、(2016 届山东潍坊中学高三 11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 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 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 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 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 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 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 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7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 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 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 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 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 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 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 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 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 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几,渐 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先: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靡: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 离:遭遇 D.德厚侔.天地 侔:比得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专务以.德化民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 邻之.厚,君之薄也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 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 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 于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8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 成于今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 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 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 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 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3 分) (2)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3 分) 【答案】 (1)B (2)D (3)B (4)D (5)(1)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 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羞、“何以台为”,每点 1 分,通顺 1 分) (2)(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每句 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 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 的 B 项“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中的“靡”如解释为“倒下”,就与后面 的“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不合;倒下不死与是“死者”相矛盾,故 “靡”应表否定,解释为“没有,不”。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9 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成语迁移法,可结合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推测。可将词 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 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D 项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介词,和/ 动词,结交;B 项于是,就/才;C 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 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可以看虚词的位 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熟记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 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②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③辨认课内语句的 出处和意义、用法。④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如 A 项第一句“与” 位于两个名词之间,并列关系,介词,和。第二句中“与”处于谓语位置,作动词,结 交。B 项第一句“乃”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就”。第 二句“乃”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才”。C 项第一句“以”表示手段、方 式,介词,译为“用”。第二句“以”连接因果句,连词,“因为”。D 项两句中“之” 都是位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 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 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 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0 “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如本题的“诚哉”。③“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 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 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 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 词进行断句,比如“是言”“汉”“孝文”“乡改”“正服”“封禅”,“诚”“兴” “盛”“未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原文倒数第二段“此皆上古之所不及, 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是景帝对文帝的褒奖,所 以选项中“无溢美之词”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 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如本题 D 项原文倒数第二段“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 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是景帝对文帝的褒奖,所以选项中“无溢美之词” 错。 (5)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如“先帝”“宫室”。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1 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如“何以台为”倒装 句,“以何台为”。“是以”,倒装句,“以是”;“兴于礼义”,状语后置句,“于 礼仪兴”。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留”;如“先帝”。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 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 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 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 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 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 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 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 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 苦。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 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 容)采纳。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 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帝专心致 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 终没有不死的。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分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 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我认为很不 可取。况且我生前没有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 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 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保护宗 庙,凭着我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依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 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我不聪敏,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 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 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 的呢!”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诏给御史:“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关卡桥梁,处处畅通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2 阻,边远地区也是一样;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赏赐老人,收养抚恤少无父母 和老而无子的贫苦人,以此来养育天下众生;他杜绝各种嗜好,不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求 一己之私利;处治罪犯不株连家属,不诛罚无罪之人。废除宫刑,放出后宫美人,对使人断 绝后代的事看得很重。我不聪敏,不能认识孝文皇帝的一切。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 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没有哪个人不 曾得到他的好处。” 太史公说: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 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 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渐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 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