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

21.[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 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 号。 21.[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出自 2014 年 3 月份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 一场口水战。宋方金撰写了一篇长微博,指出在拍摄电视剧《美丽的契约》期间,80%的台 词都是宋丹丹现场改编的。于是便引发了娱乐界对于演员能否改剧本的讨论。可见这则作文 材料紧贴时事要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旨在要求学生能对现实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 这则材料有以下角度。 1. 从剧作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谈遵从、遵守规则。表演艺术家改动剧本是对原著的不尊 重,是对规则的破坏。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破坏规则,那么就无规则可言。考生可以写规 则的重要性,它旨在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诸如遵守交通法规、遵守道德 底线、遵循学习知识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等。w W w .x K b 1.c o M 2. 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谈不唯命是从、创新突破。表演艺术家改动剧本,是 对权威态度的不迷信盲从。艺术是允许个人发挥的,社会也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表演艺 术家改剧本,可能是因为剧本不好,或者是因为剧本不太能发挥自己的表演特长,或者是它 违背了表演艺术家的底线,等等。艺术家对剧本的改动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应该赞扬,因 为他在剧本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技巧,这是创新,它给剧本带来了强大的生命 力。小到实验,大到社会发展,亦是如此。 3. 从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冲突的角度来说,可以谈辩证分析。能否改动要一分为二地来 看待,如果是正确的、积极的,就应该提倡;如果是错误的、消极的,就应该剔除。所以在 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创新。 从文体的选择来看,这则作文材料比较适合议论文。材料中的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针对 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考生就此事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它 能反映考生的思辨能力,所以立意时不可有偏颇。在生活中,很多争议的产生其实是人们看 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这也并不是说要“各打五十大板”“和稀 泥”,相反,作文观点必须鲜明,而且最好要开门见山,比如标题就是观点。当然也可以写 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小说之类。 23.[2014·北京卷] 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 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 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 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 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 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700 字。 23.[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查,甚至可以说是对考生 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只有关注现实、关心生活、善于思考的考生才能写出好文章,否 则,只能为文而文,应付了事。写作文,首先是审题。尽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 全面把握材料,挖掘材料内涵是正确立意、写好作文的关键。 所给材料中除列举北京老规矩外,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即“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 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 一片热议”。这就说明题目不只是说北京老规矩,还涉及如何看待老规矩,其实也是如何面 对传统文化的问题。 材料中列举的“老规矩”,考生在读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分析其内涵:“出门回家都要跟 长辈打招呼”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则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 己;“不许管闲事儿”这个规矩要对“闲事”做一个界定,要有前提条件,这个规矩可破可 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 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有了这样的 分析,北京“老规矩”的优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老规矩等问题也就明确了。w W w .x K b 1.c o M 另外,题干中还有一句:“‘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 思考?”这就提醒考生要联系现实思考:为什么大家会重提老规矩?这些老规矩在今天的社 会有何意义?由此思路就拓宽了,思考也就深刻了,文章也就有深度了。 21.[2014·大纲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 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 5000 元,老王仍欠下 4000 多元医药 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 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 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 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解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向人们宣扬了和谐、理解、回报、感恩、关爱、 信任等社会正能量,很现实,很接地气,适应面很广,没有审题难度,学生肯定有话可说。 在这个材料中,三个主体很确定,一个是老王,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医院。好心的老板 帮忙支付医药费;医院在老王没有完全结账的前提下,同意老王出院;老王在病愈之后没有 一走了之,并且要回报老板报效社会。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这个世界的美 好首先是因为存在那些奉献出爱心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有那些懂得领受他人善意, 心存感恩的人。 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立意:从老王的角度切入,可写农民工拖欠医疗款项后的感恩、回报 之心;从医院和老板的角度切入,可写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考生也可从医院的角 度写医患关系的和谐源于两者的互相理解,从老板的角度呼吁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从这几 个主体的相互关系切入,写有了社会良知和人的良知、社会责任和人的责任,才会建立人与 人、人与社会团体、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 20.[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解析]这道作文题材料文字信息量少,表达简洁,没有多余字眼,但文字意蕴丰 富,有很强的思维延展空间,可写的角度不单一,思维层次很丰富。审题不难,但写出深度 不易。材料中的“空谷”是审题思维的起点,其字面含义是指空旷幽深的山谷,如《诗 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古时也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如宋·苏轼《谪居 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它的常指人生的绝境。当然,考生也 可以从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中将其理解为“人生至美的风 景”。 如何看待“空谷”?从“悬崖”角度谈,可将其看成人生的困境,既可写人们直面现 实,对人生的理性认知;亦可写人生态度较为悲观。从“栈道桥梁”角度谈,可将其看成是 面对困境时,用以渡过难关的“桥和栈道”,肯定乐观的人生态度,肯定人们因不同的视 角,超越现实生活,在人生绝境处,寻找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当然,从材料整体出 发,“有人”的列举提示了可谈不同人的立场、态度、认知、审美,引发的对“空谷”意蕴 的体验和感受的差异,亦可深度挖掘这种不同感受形成的历史、现实原因。 这道作文题,不重抒情,更关注理性的思考。强调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倡导用 现实或浪漫的情怀直面、超越人生的困境。 23.[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 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 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 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3.[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承载着新课程理念,没有明显 的中心句、关键句,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立意: 1. 人生处处有风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景由心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要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4. 生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感受美好,也可以收获幸福。 当然也可立意为: 1.正确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2.攀登的目标一旦确定,就应咬定目标不动摇,坚持到底,因为绝美的风景在顶峰。 立意角度多,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落笔容易”。不过,立意有高下,“风景” 有不同,出彩不易。 22.[2014·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 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 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 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2.[解析] 今年的湖南卷作文延续了去年的材料作文形式,仍然限定了记叙文和议论文 两类文体。 材料时代感强,开放度大。“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考生审题立意的一把钥匙。 可以侧重于从“心”与“风景”的关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意:从材料来看,“心”可 以是“为人民服务之心”“为他人所不为之心”“持之以恒之心”“坚定顽强之心”“奋发 图强之心”“改天换地之心”……;“风景”可以是“美丽乡村的风景”“社会的进步” “人生的蜕变”“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也可以不囿于材料,直接由“心在哪里,风景就在 哪里”拓展开去,“心”可以是“追求之心”“创美之心”“勇敢之心”……“风景”可以 是自然风景,可以是人文风景;可以是他人风景,也可以是自我风景;可以是社会风景,也 可以是个人风景。也可以从怎样才有美丽的风景角度切入:唯有让心安放在需要的地方,才 有美丽的风景;唯有内心专一、执着、锲而不舍,才有美丽的风景;唯有内心不畏惧坎坷, 才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 19.[2014·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 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19.[解析]本则材料由两则小材料构成。第一则小材料是说与其他任何事物相比,“只 有青春是不朽的”的观点;第二则小材料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 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总之,“青春是短暂的”。 由此,写作立意可以是“青春不朽”“永恒的青春”,也可以是“生命短暂”“青春不 再来”,还可以写“青春的不朽与短暂”的辩证关系。 从青年人的角度,可以写青年人面对青春的狂妄自欺,大有“朝菌不知晦朔”的悲哀; 还可以写青年人不知惜时积极作为而浪费大好青春的可悲…… 21.[2014·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 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 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 章 。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 不少于 700。 21.[答案]略。X|k |B| 1 . c|O |m [解析]命题抓住了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改革的要求及当前新课改的实际情况,与考生日 常学习及生活联系紧密。同时,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共五册)中有十五个专题的“梳理探 究”,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中也都设有探究部分。之前几年江西省语文高考卷一直在大阅读中 设有探究题,对考生的探究能力也是有着较高要求的,所以这是一道紧扣考试说明又关注考 生实际,关注当前新课改教学实际的题目。从考生层面来讲,他们对探究式学习有课堂体 验,而且,探究作为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知识认知过程,是时时处处的生活体验,因 此考生应该很有话说。可以记叙课堂学习中的探究故事,可以论述探究与学习等的关系,还 可以批评当前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的现状,总之,考生会有话可说。 1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 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 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 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 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 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指导]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依旧紧扣当下的社会现象——做事情是遵循规则还 是打破规则,另辟蹊径?生活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固然不错,但适时灵活变通也未尝不可。结 合材料,可立意如下:①变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②敢于打破常规;③合作共赢,彰显智 慧;④守正与创新…… 1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 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表达应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审题立意参考: 一、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开放性强而限制条件少。 1. 从野生动物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反对依赖”“保持本性”“靠自己的力量”“学会 独立自立,学会生存”“拒绝安逸享乐”等角度立意。 2. 从管理员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理智的爱” 等角度立意。 3. 从游客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对事物的喜爱要有正确的方式”“拒绝溺爱”“父母不 要过度保护孩子” 等角度立意。 4. 从警示内容的角度分析,可以从“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等角 度立意。 二、论据参考 1. 立意 1~3 可以从历史上、现实中寻找事例。如,哈默拒绝不劳而获、雅芳公司女总 裁钟彬娴自强自立、世界巨富们不留遗产给儿女等。反面论据可以从当前社会溺爱子女等事 例中寻找。 2. 立意 4 可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孙武操练宫女、戚继光严明军纪、曹操割发代首、柳 传志迟到罚站等材料。 三、体裁:考生既可写议论文,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人物写成记叙文等。 18.[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 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 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指导] 2014 年辽宁省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该材料引导青少年如何热爱大自 然,不要过分沉迷于现在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成果中,尤其是电子科技的成果中,多亲近 自然。材料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契合当下社会科技发展进步和人们对传统与自然生活方式的 怀念的形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道作文题,很容易考出考生的文化、素养与认知水平的 高低。 考生可以从材料涉及的角色切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可以谈现代科技的美,着意赞美 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谈自然状态的美,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当 然,将两者综合思考、辩证分析恐怕才是最佳立意: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 与环境保护保持同步才是最好的结果。 考生行文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应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不能为了证 明自己视角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视角全盘否定。立意上,既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 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星火与灯火”等比较诗意的角度入手。选材上,写科技的美,可以 从古代人们追求科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今天“嫦娥”登月、“神舟十号”上天都是 科技延展了人们的广度和深度;写自然的美,可以写传统、自然的生存状态留给人们的诗意 栖息。体裁上,可以写成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散文,也可以写成思想深刻的议论文。 23.[2014·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60 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 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 明。 23.[立意解析] 分析材料是写作的前提。材料中提到的窗户外边的风景是固定的,但是 从窗户望出去,不同的人看到风景却是不同的,有的看到雅、静,有的看到俗、闹。这就像 宋代禅宗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 好时节。”这是因为看风景的人的观察目的、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心中有雅、静,就能看 到风景中雅、静的一面。可见,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客观的风景,而是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当 然若根据“窗子就是一个画框”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考虑:窗外的风景到底是怎样的,取决 于你怎样描绘。这就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据此,提供以下立意供参考: ①心态决定结果。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②乐享人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你也将收获幸福,享受人 生;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困苦和意料之中的失败。 ③人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每个人的经验阅历不同。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这告诉 我们凡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周围的人和事。 21.[2014·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 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1.[写作提示]本题的材料只有一句话,短小却充满思辨性。材料中的“人”“世界” 等词语,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对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有自 己的思辨分析。 作文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短语“站起来”,“站起来”应指自我建立、自我发展、自我 强大。其次要理清材料中所呈现的辩证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只有建立自己、发展自 己、强大自己,才能拥有世界,征服世界。简言之,人只有自我发展,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 东西。最后还应明确,这里的“人”不仅仅指个人(小我),还指国家、民族(大我)。 23.[2014·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 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 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 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 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 自《全唐诗》365 卷 4117 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评分表 23.[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类似于 1999 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个题目,有 一个核心意象——芯片,它是一种象征——科学技术,这个主线很重要,不管写什么,科技 这一关键词不能丢,可以说这是一个话题式的材料作文。它的命题意图在于告诉我们,科技 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能够代替人类的因素。它能给我们公式,却不能替 我们思考;它能让我们背出诗词,却不能给我们审美体验;它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却取代 不了深沉的情感……在审题上,要将“情形”想象出来,变成陈述句。在立意上可以谈拥有 智慧芯片的好处,也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坏处——单纯记忆,难于创造;失去个人个 性……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比较好操作;若写科幻文一定要注意立足现实,适当想象,不 能凭空乱想;也可以写议论文,谈自己不愿拥有智慧芯片的理由;也可以写书信、病情诊断 书、调研论文等新文体。在选材上要化大为小,写智慧芯片在身边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文章 的真实性,尽量不要选择大而空的自己不熟悉的人或场景。 26.[2014·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 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 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6.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也是一道联系型作文题,又是一道比喻类作文 题。它要求学生既要考虑“门”与“路”的象征义,又要考虑“门”与“路”相互的关系。 材料的第二段将“门与路”的关系限定在了进大学之门与走大学之路两方面上。学生可以思 考应该如何迈进大学之门,迈进大学之门需要达到的条件;也可以思考进入大学之门后应该 如何继续拼搏与探索。这样一来,“门是路的终点”与“门是路的起点”都可以有相应的阐 述。其中,“门”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关于“路”的意义却可以有多种理解了。前行 等级 类别 一等 (20~17 分) 二等 (16~12 分) 三等 (11~7 分) 四等 (6~0 分) 内容(20 分) 表达(20 分) xKb1.Com 特征(20 分) 无标题、错别 字、字数不足、 标点错误 减分 之路正确与否对进大学之门的影响,大学之门对之前与之后行路的指引作用,其中有很多在 客观上或在主观上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学生除了在议论或抒情中表达情感或观点之外, 也可以通过叙述的方式联想大学生活。 22.[2014·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新课标第一网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 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 5 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 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 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 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 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 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 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写作指导] 本命题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至关重要。一般有几个主要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方向, 一件事情的成败有几个原因往往就有几个立意的方向。 本材料中的游客没有租成满意的房子,原因是打扫房屋时没有将可能伤人的玻璃碎片和 其他垃圾分类处理。这是游客不懂为他人着想的表现,或者说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也可以 说是游客处理事情不注重细节的表现。 在房东的心目中,游客是一个自私或者是粗心或者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如果租房给 他,可能会给房间埋藏其他未知的危险,这样会对下一位租客造成不便。老人的这种做法是 想告诫游客,做任何事情不仅要为他人着想,更要细心,要特别注意安全,祸患常起于忽 微。 据此可以立意“要懂得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更要讲原则”“安全无小事”“细节 决定成败”“处处要守规则”,等等。 考生立意后,可以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人 物,诸如亲友、邻里、老师、同学等人的事迹,写一篇记叙文。就文学体裁而言,可以是记 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也可以是小说、剧本等。当然立意也还可宽泛些,比如从房东老人 的角度思考,谈“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等皆可。 1.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哲学家胡塞尔说,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xKb1.Com 时代在改变,但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结合 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用规范的汉字书 写。 1.【写作指导】“时代在改变,但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这句话是 对胡塞尔的名言的具体解读,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时代”是背景,“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 西永远不会消逝”是材料明示的重要观点,因此写作立意时要把握这一大方向,最好能结合 时代来谈自己对此观点的理解。 这里的“永恒”是个抽象的概念,写作时需要把“永恒”具象化,比如永恒的经典(诗 词、典籍、歌曲、书画等),永恒的真理,永恒的人性美,永恒的追求(真善美),永恒的理 想,永恒的信念,永恒的感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等),揭示它们永恒的意义所在,列举 事例论证即可。 这里的“时代”是个大范围,可以结合现实使之具体化,比如“重物质轻精神”的时 代,“重能力轻人品”的时代,“重功名轻淡泊”的时代等。 参考立意: ①从正面立意,讴歌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消逝的某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肯定它们的 价值,倡导人们追求永恒的经典。 ②从反面立意,即结合现实(如手机取代书信,金钱绑架亲情、爱情,城市发展摧毁田 园风光等)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造成的某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被忽视的现象,警醒世人。 ③正反结合,突出观点。如甘守孤独、宁静淡泊的精神,反对汲汲于功名的浮躁与庸 俗,人类需要用某种精神的小屋来安顿我们漂泊迷惘的灵魂。 ④辩证分析,可以着手解决“时代”和“永恒”之间的矛盾,如强调应深入社会、贴近 时代,从实际出发,让经典的东西走向永恒。 【考场优秀作文】 坚守信仰 静候花开 一考生 曾经在柳宗元的诗歌里,飘来了唐朝一缕纯净的雪花;而今,我站在充斥雾霾的冬天里 想象天蓝、水清、草碧的曾经,再也不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深山,浮躁的世界 里,衍生的是无尽的欲望,而欲望之后是烦乱,是彷徨,是迷失。 尽管如此,而我依然固执地站在这里,呼唤信仰的归来! 因为,有人说: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我也坚信,有些东西如同恒 星,历经沧桑而不移,所以我用固执的姿势站成冬日里的一道风景,等你的回归——信仰! 敢吃吗,敢喝吗?当地沟油泛滥成耳熟能详的名词,当一些知名的婴儿奶粉添加了有毒 成分,我们是不是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怎么啦,为什么滋生了这么多黑心 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德沦亡。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就把责任、道德、信仰 当成交易的筹码,而道德沦亡,很大责任在于信仰缺失。于是,我们欺骗、我们阴暗、我们 孤独、我们背弃道德,臣服于魔鬼。这天地尘寰,九州大地,在我一眨眼之间,文明覆灭, 信仰与道德,都消亡了。 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地向前,却有很多的现象让我们无所适从,富家子弟飙车撞死人,赔 钱完事;贪官作乐逍遥,不谋其政;连清廉的学术界也处处弥漫着轻佻浮躁、急功近利之 风。我们在时代的暗处,苦思旁门左道,寻求投机取巧的机会,整个社会呈现出浮躁、喧 嚣、功利、混乱、癫狂不公、腐败的乱象。一切皆因信仰缺失,道德沦亡。 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 的国土。是啊,当一个人什么都不信,无所顾忌,无所敬畏,会变得非常可怕。当一个民族 缺失信仰,这个民族的灵魂就将被金钱所捆绑、屠杀,社会公信力被破坏,人们越来越自 私,世风越来越糟糕。当一个国家与信仰失约,这个国家就将变成一个毫无希望的国家。 该是静一静我们浮躁之心的时候了。用我们民族经典的道德内涵,构建我们的信仰。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一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应该成为我们灵魂的标尺,比如信仰,就 是照亮我们时代暗处的一盏明灯。 让信仰,支撑起国人的精神世界;让信仰,给民族带来生存,给国家带来发展的春天。 一个民族如果要被人敬仰,看的不是你的腰包有多鼓,而是你是不是一个有信仰有素质的民 族。让一个国家重新崛起的,也是信仰。 人的生命会消亡于时间之河,然而,总有些灵魂还在不断地守望。让我们成为无数守望 者中的一员,在永恒之地,复活信仰。让信仰在黑暗的幽深之处,开出永恒的绚丽之花。 2.2014·绵阳二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 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 写。 2.【写作指导】 (1)着眼于懂与不懂的辩证关系。材料中,“不懂”出现了三次,“都 懂”出现了两次。因此,立意的关键就是对“懂”与“不懂”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习 近平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 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懂与不懂都是收获,懂与不懂都需要求真务实。 参考题目:《在懂与不懂之间成长》《人生应该不懂》《不懂是种回归》《人生是走不 完的宇宙》《我该怎么读懂你》《回眸依旧迷蒙处》《了解方知无知》《活在当下,做好自 己》。 (2)强调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材料对“懂”与“不懂”的解读是按年龄段 顺序排列的,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 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参考题目:《认识你自己》《认清自我花自开》《经历让人认清自己》《心如明镜台》 《经历让人认清自己》《人生是一场探索》《人生在于不断探索》《磨炼后方悟》。 (3)学无止境,虚怀若谷是人生真谛。材料中出现了一个“认为”,两个“以为”,一 个“知道”,一个“觉悟”,提示我们可以考虑人生阅历层面。 参考题目:《在无涯中求知》《学海无涯,谦虚做伴》《心纳天地,志存高远》《回到 原点》《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然后知不足》。 (4)有限与无限。材料中的“都懂”与“一切都不懂”是围绕“人生”展开的。可考虑 对生命哲理意义的辩证分析。如: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参考题目:《懂与不懂》《生命的本色》。 作文前,要思考人应该怎么活,以怎样的姿态把握人生,关注人生;整体把握材料,由 果溯因,注意紧扣材料。写作时,要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人生,如果只选取几个古人的事 例,对文章来说,是一种缺憾,也是一种灾难;结构要有层次,层层推进,每部分要有分论 点,有观点,有阐释;不要一味地贴标签。 3.2014·眉山一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对一个人做好评,人们往往这样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优秀的人。”大家往往以 这个标准来判断跟谁交朋友。这里的“有意思”,用英语说就是 Interesting,不过这个词的 内涵远远不止是“有意思”。反过来的说法你也一定听过,对一个人做差评时,人们往往这 样说:这个人真没意思!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 写。 3.【写作指导】 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有意思的人”的内涵。“有意思的人”应该是优 秀的人的代表,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一个聪明可爱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独特的经历 造就的人,一个内心世界强大而丰富的人……反之,则是“没意思的人”。如一个怯懦的 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可以从正面来写,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意思的人;也可以从反面来 写。符合题意即可。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