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九江市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文学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倚重由来已久。《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 别。我国文艺与地域的话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深入,与改革 开放及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有关。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我们的时代往往都被重大而又统一 的政治主题所涵盖,都有清晰的、共同的文化精神走向,这些政治主题与文化精神走向甚至 用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做出概括,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 再比如“五四”时期的启蒙,1930 年代的救亡、革命等。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共名”现象。 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主流政治的引导虽然仍强大,但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网络 化、影视叙事以及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开始不断增长,这就使得我们的时代 由“共名”进入了“无名”。如果说“共名”时代是政治文化主导,其潮流是“众水会涪万, 瞿塘争一门”,那么,“无名”时代的文化潮流则好比是冲出夔门后的长江,此时的格局好 比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浩荡江面泛起的浪花何止千千万万,要一枝独放、一枝 独秀已不大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就愈加变得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亦变得更 加醒目起来。现在流行的价值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过, 在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的基础上,还必须强化两个意识, 切实处理好文艺与地域的关系问题。 所谓文艺超越地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有问题性思维定势与心理惯 性。如果文艺只有对地域性的倚重,只有各美其美,没有美人之美,没有美美与共,那是很 容易自足甚至自恋,很容易流于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外在捕捉与表现,而如此一来,文艺就容 易走向清浅、单薄,走向平面化和表面化。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 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 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 所谓对话意识,则是指文艺创作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对地域还是对时代,对生活还 是对艺术,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同时,内蕴于文艺创作 - 2 - 中的思想倾向、情感诉求和艺术表现,要呈现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要能够以小见大,能够 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特殊看到普遍。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形成潜在的、与多方面的交流、沟 通和碰撞,也就是形成一种与理解有关的对话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有情怀,有 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还要有眼光、有志向、有深邃的思想,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 有对人类情感以及人性、人的生命意志的发现。 (摘编自杜国景《文艺与地域:一个亘古话题的百年消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文学艺术自古以来就倚重地域文化,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 B. 文艺由“共名”走向“无名”,是主流政治文化受市场经济冲击、多元文化出现的结果。 C. “美美”文艺观可通过强化文艺与地方文化的关系,来达到中华民族文艺繁荣的新局面。 D. 文艺既要倚重地域文化,又要超越地域文化,这样才可避免文艺创作的浅薄化、表面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用事实阐明了我国文艺对地域文化的倚重关系的消长现象,也用理论指明了未来发展 方向。 B. 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共名”时代与“无名”时代的文艺 格局。 C. 文章站在人类文艺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文艺创作要发现人性与生命意志,关注人类社会的 发展。 D. 文章通过比较得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改革后文艺才呈现出百花齐放 面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 B. “共名”时代,在一个重大而统一的政治主题的主导下,文化往往一枝独秀。 C. 文艺创作只有带着问题意识,从现实情况出发,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 D. 只有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的作者才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 3 -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统一而又重 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被遮蔽”不等于 “消失”。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 项,“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改革后文艺才呈现出百花齐放面貌”错误,“改 革开放”也是重大的政治主题,根据文意,应该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进入“无名” 时代,文艺才呈现出百花齐放面貌。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 项,无中生有,文中的表述是“《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并未说 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 C 项,曲解文意,“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问题意识的意义,就 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 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 土地这类问题”,“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类问题”不是“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 而是解决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 D 项,“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错误,原文是文艺创作“无论对地域还是 对时代,……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所以无论什么人, 都不能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 故选 B。 【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 - 4 - 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 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您好,这里是东城区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自新型冠 状病毒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北京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第一时间启动心理干预应急预案,抽 调心理医生 24 小时轮流值守“全国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为有需要的一线医务人员和群众提 供心理咨询服务。 据副院长薛芬介绍,精神卫生工作和心理问题在疫情防控中非常重要,疫情带来的心理 冲击不亚于病毒带给我们的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人出现过度的不安、恐惧、悲 观,甚至陷入焦虑、抑郁状态,以致不敢出门。有的人还出现在家里反复洗手、消毒等强迫 症状。若这些症状持续不见好转甚至加重,一般就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了。 (摘编自宫辞、漆仲武《心理援助热线:用温情驱散疫情下的阴霾》) 材料二: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就加强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被隔离者和一 线工作人员的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作出专门部署,前期还专门发布了《疫情紧急心理危 - 5 - 机干预指导原则》,全国各地也纷纷开设了心理热线。 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会担心自己和亲人受到病毒感染,会因为 正常的生活、工作被打乱而苦恼,会因为担忧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 理变化,不必过于放大和担忧这种心理变化,甚至为此而引发过度恐慌情绪,只要把心态放 平和,以正确理性的态度对待心理波动,那么心理压力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要特别注重新冠肺炎感染者、被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 心理援助工作方案,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救助和精神病学干 预等心理援助服务,增强群众的心理防护能力。面对心理波动,更多还是要靠自身增强抵抗 力。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要把注意力更多放到积极有益的事情上,多 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运动,既能缓解心理压力,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摘编自胡蔚《呵护“心”健康凝聚战“疫”必胜的“心”力量》) 材料三: 2 月 3 日,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国家卫健委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 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要点解读》指 出,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各地人民群众受到疫情影响,一部分人出现 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隔离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孤独等,一线医务工 作者压力过大、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普通民众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担心害怕等。当前 形势下,急需出台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 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 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指导原则》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要求干预重点应当从 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分类干预。其中,将包括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 控一线的医护、疾控和管理人员等在内的第一级人群,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并逐级扩 展到居家隔离者、家属、普通民众等第二、三、四级人群,分别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 导和心理健康宣教等服务。 (摘编自杜晓《群众受疫情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干预纳入防控体系》) 材料四: - 6 - 《一图读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国家卫健委网站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理问题是随疫情而来的另一个重要危机,精神卫生工作是疫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全国各地纷纷开设了心理援助热线。 B. 疫情中因为担忧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变得焦虑,甚至产生过度恐慌的情绪,这些心理变 化都是正常的,只要心态平和,理性对待,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C. 如果产生了心理波动,对于自身方面,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转移 注意力到积极有益的事情,就能够增强抵抗力,解决心理问题。 D. 作为受肺炎疫情影响的第四级人群,普通民众并不是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只要对其进行心 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即可,没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疏导与救助。 5. 下列填入材料四图一方框中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可能导致发热或隔离患者恐惧惊慌、医务工作者耗竭崩溃、民众焦虑不安等心理应激。 B. 指导规范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工 - 7 - 作。 C. 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D. 帮助群众增强心理防护能力,因为积极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是战胜病毒的强有力的武器。 6. 根据文中材料,谈谈政府应该怎样开展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答案】4. A 5. D 6. ①政府领导,建立各级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协调。②实时研判,根据专家建议, 开展培训与督导,提供健康宣教。③分类干预,对目标人群进行评估分级,采取针对性干预 措施。④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心理热线,提供规范化心理援助服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 项,“家长变得焦虑,甚至产生过度恐慌的情绪,这些心理变化都是正常的”错误,原文只 认为“因为担忧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而“产生过度恐慌的情绪”不 属于正常心理变化。 C 项,“就能够……解决心理问题”错误,只能缓解心理压力。 D 项,“没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疏导与救助”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将包括住院治疗的重症 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疾控和管理人员等在内的第一级人群,作为心理危机干 预的重点,并逐级扩展到居家隔离者、家属、普通民众等第二、三、四级人群,分别提供心 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宣教等服务”。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 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 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本题中,图一的主题是“为何制定”,答案区间在材料三,即“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隔离患 者感到焦虑、恐惧、孤独等,一线医务工作者压力过大、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普通民众 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担心害怕等。当前形势下,急需出台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针对不同 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 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是 ABC 三项, - 8 - D 项不是制定《指导原则》的原因。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就加强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被隔离者和 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作出专门部署,前期还专门发布了《疫情紧急心理 危机干预指导原则》”“2 月 3 日,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国家卫健委编写了《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出……”以及材料四图二可 概括为:政府领导,建立各级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协调。 依据材料四图二,可直接概括为:实时研判,根据专家建议,开展培训与督导,提供健康宣 教。 依据“《指导原则》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要求干预重点应当 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分类干预”“将包括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 一线的医护、疾控和管理人员等在内的第一级人群,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并逐级扩 展……分别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宣教等服务”以及材料四图二,可概括 为:分类干预,对目标人群进行评估分级,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依据“北京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第一时间启动心理干预应急预案,抽调心理医生 24 小时轮 流值守‘全国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为有需要的一线医务人员和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 及材料四图二最底层的“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指出”可概括为: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心理 热线,提供规范化心理援助服务。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职业 - 9 -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 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 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 一口气。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都长得很 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下面衬着新鲜的 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 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 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 如莲蓬,大小亦如之,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和西洋可以说是毫无瓜葛,不知道何以命 名曰“西洋糕”。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 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 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她的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 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 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我从侧面 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 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 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 - 10 - 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 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 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据说这是明建文帝被逼死的地方), 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 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它的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 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 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 身后摹仿: “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 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 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 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 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 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 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 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 “捏着鼻子吹洋号!……” (本文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用不少笔墨描述中年女人和苗族少女,既表现了颇具特色的当地生活风俗,也为后文 - 11 - 卖糕饼孩子的出场作了铺垫。 B. 主人公是一个早孤、失学,但懂事尽职的孩子,“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形象地写出了糕饼难卖的困境。 C. 小说中有多处对不同行业的叙写,详略不一,而重点写一个过早就业的孩子,使得“职业” 这一标题的内涵更为深远。 D. 结尾出人意料,却很贴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是孩子天性的流露,具有真实感,因此又在 情理之中,引人回味与思索。 8. 文中反复出现吆喝叫卖声,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9. 关于这篇小说,作者曾说写出了“人世多苦辛”,也有人认为写出了“人生的温暖”。请 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以上两种不同说法的理解。 【答案】7. B 8. ①凸显“职业”主题,生动展示了当地民俗生活图景。②有利于表现谋 生艰辛的主题和主人公尽职懂事的形象,为结尾写童心童趣埋下伏笔。③作为线索串接全篇,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结构紧凑,具有层次感、节奏感。 9. (1)人世多苦辛。①文章再现了文林街街头诸多底层劳动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苦辛” (主人公的外婆、母亲日日艰辛劳作,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②主人公身世孤苦,十一二岁 就被迫谋生,整日奔忙;③情感上蕴含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2)人生 的温暖。①作者善于挖掘诗意,剔除了现实的苦辛,描写了诗化的风俗;②人物的善良、宽 厚,有童心,种种美好不因生活重压而被抹杀,具有人性的“温暖”;③作者以带苦味的幽 默、带泪的微笑,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尊重和欣赏。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 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 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 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 项,“形象地写出了糕饼难卖的困境”错误,“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是一 种诙谐的语气,表明了孩子童心未泯,叫卖有口无心;这句插入作者的画外音,也表现了作 者对孩子的怜爱与关切。 故选 B。 【8 题详解】 - 12 - 本题考查现代文中情节设置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 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 虑其与前文、后文、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首先,这些吆喝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叫卖的种种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展示了 当地民俗生活图景。不同的吆喝就是不同的职业,从而照应标题,凸显“职业”主题。 其次,大声的吆喝声也体现了叫卖者的艰辛,而“椒盐饼子西洋糕!”更是反复出现,结合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 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表现主人公尽 职懂事的形象。“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 孩子们在他身后摹仿:‘捏着鼻子吹洋号!’”为结尾写童心童趣“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 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埋 下伏笔。 此外,小说的情节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叫卖声中展开的,所以它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 发展,同时相互照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具有层次感、节奏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问题的个性化解读。应对这类问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从文章中找 出论据来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本题中,如果选择“人世多苦辛”的观点,可从主人公的身世,如“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 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 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及作者对底层 劳动者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的角度加以论证。 如果选择“人生的温暖”,可结合“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 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从老百姓辛苦生活也 成了一种诗化的风俗角度;透过主人公的童心、孝心表现出的善良、宽厚、乐观、坚强角度; 以及作者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由衷的尊重和欣赏的角度加以论证。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 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 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 态、精神品质等。 - 13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第进士,调新安主簿。试制科..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 熙宁元年,诣阙上《平戎策》三篇,神宗异其言,召问方略,以韶管干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 蕃部俞龙珂在青唐最大,渭源羌与夏人皆欲羁属之,诸将议先致讨。韶引数骑直抵其帐,谕 其成败,遂留宿。久之,龙珂率属十二万口内附。帝志复河、陇,以韶知军事。初,羌保险, 诸将谋置阵平地,韶曰:“贼不舍险来斗,则我师必徒归。今已入险地,当使险为吾有。” 乃径趣抹邦山,压敌军而阵,令曰:“敢言退者斩!”韶躬擐甲胄,麾帐下兵逆击之,羌大 溃,洮西大震。会瞎征度洮为之援。韶戒别将由竹牛岭路张军声,而潜师越武胜,遇瞎征首 领瞎夔等,与战破之,遂城武胜,建为镇洮军。复击走瞎征,更名镇洮为熙州。六年三月, 取河州,迁枢密直学士。七年,入朝,又加资政殿学士。还至兴平,闻景思立败于踏白城, 贼围河州,日夜驰至熙。诸将欲趋河州。韶曰:“贼所以围城者,恃有外援也。当出其不意, 以攻其所恃。”乃直扣定羌城,断夏国通路。瞎征知援绝,拔栅去。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 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拜韶观文殿学士。资政、观文 学士,非尝执政而除者,皆自韶始。熙河虽名一路,而实无租入,军食皆仰给他道。转运判 官马瑊捃官吏细故,韶欲罢瑊,王安石右瑊,韶始沮,数以母老乞归。元丰四年,卒,赠.金 紫光禄大夫,谥曰襄敏..。韶用兵有机略。临出师,召诸将授以指,不复更问,每战必捷。尝 夜卧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栗,而韶鼻息自如。 (节选自《宋史·王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 喜 B. 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 喜 C. 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 喜 D. 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 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4 - A. 制科,是封建王朝为选拔特殊人才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由皇帝下诏举行。 B. 秦凤经略司,北宋设在西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负责日常政务、财赋、刑名。 C. 赠,古代皇帝为已死有功的官员或其父、祖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D. 襄敏,朝廷依王韶生前行迹而赐予的谥号,以表彰他甲胄有劳、应事有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韶进士出身,熟习边事。他曾游历陕西,寻访、搜集边防事务,向神宗进呈边策,并得 到赏识;此后他掌管西部边防,多年来对战羌、夏诸部。 B. 王韶自信沉稳,饶有胆魄。他亲往招抚敌酋俞龙珂,分析胜败,留宿敌营,最终使俞龙珂 臣服大宋;他的前锋部队夜间与敌激战,他却安睡帅帐。 C. 王韶审时度势,有勇有谋。面对羌人据险进攻,他带领全军迎险奋战,大溃羌人;面对瞎 征的援救,他虚张声势,却暗地越过武胜,终获得大胜。 D. 王韶屡立大功,获得嘉奖。他多次打败瞎征,并攻取熙州、河州;因功先后升任资政殿学 士、观文殿学士等职,还未任职又得升迁,开本朝先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径趣抹邦山,压敌军而阵,令曰:“敢言退者斩!” (2)韶欲罢瑊,王安石右瑊,韶始沮,数以母老乞归。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王韶)于是带领部队直趋抹邦山,逼近敌军结阵,并下令说:“敢说退兵的人就 斩首!” (2)王韶打算罢免马瑊,王安石袒护马瑊,他开始(产生)失望,多次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 辞官。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初,景思立兵败时,羌人的气焰又高涨起来,朝廷有的大臣议论 要放弃熙河,神宗为之晚食,多次诏令王韶必须稳重,不要轻易出战。至此羌人大败,神宗 欣喜万分”。 “朝廷议弃熙河”中,“朝廷”,意思是“朝廷有的大臣”,做主语,之前断开,排除 AD; - 15 - “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中,“数”修饰“下诏”,之间不断开,排除 A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 项,“北宋设在西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负责日常政务、财赋、刑名”错误,秦凤经略司,是 北宋前期设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指挥机构,负责边区军事。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还未到职就又得升迁”错误,原文“资政、观文学士,非尝执政而除者,皆自韶始”, 意思是“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之衔被授给未尝执政的人,即是从王韶开始的。”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趣”,直趋;“压”,逼近;“阵”, 结阵。(2)“右”,袒护;“沮”,失望;“乞归”,请求辞官。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 16 -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考中进士,调任新安主簿。考试制科不中,旅居游历陕西, 寻访搜集边防事务。熙宁元年,入朝献上《平戎策》三篇,神宗赞赏他的观点,召他询问策 略,任命他管理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蕃部的俞龙珂在青唐一带势力最强大,渭源的羌人与 西夏人都想使其归附(加以控制/笼络),各位将领商议先对俞龙珂进行讨伐。王韶带领数骑 直到俞龙珂的营帐中,给他分析成败胜负,于是当晚又留宿在那里。很久以后,龙珂率领其 部属十二万人臣服大宋。神宗志在收复河、陇,于是让王韶掌管军事。开始,羌人据守险要 之地,诸位将领想在平地布阵,王韶说:“敌人如果不离开险要之地来作战,那我们只有徒 劳而归。如今既然已进入险要之地,就应当让它为我所有。”于是带领部队直趋抹邦山,逼 近敌军结阵,并下令说:“敢说退兵的人就斩首!”王韶亲自披挂盔甲,指挥部队迎击敌军, 羌人大败,洮西大为震动。这时遇上瞎征带兵渡洮河来援救羌人,王韶戒令部下将领由竹牛 岭路出动,虚张声势,而暗地里让部队越过武胜,遇到瞎征手下首领瞎夔等,与之激战,大 败他们,于是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又击败瞎征,更镇洮之名为熙州。熙宁六年三月,王 韶攻取河州,升迁为枢密直学士。熙宁七年,回京入朝,又加封资政殿学士。王韶返回到达 兴平时,听说景思立败于踏白城,敌人包围了河州,于是他又日夜兼程赶至熙州。各部将领 都认为要直赴河州。王韶说:“敌人之所以围城,是因为他们依仗有外援。应当出其不意, 去攻打他们仗以依靠的外援。”故王韶挥师直接攻打定羌城,切断了夏国的交通要路。瞎征 知道外援已绝,遂撤兵而去。当初,景思立兵败时,羌人的气焰又高涨起来,朝廷有的大臣 议论要放弃熙河,神宗为之晚食,多次诏令王韶必须稳重,不要轻易出战。至此羌人大败, 神宗欣喜万分。拜王韶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被授给未尝执政的人,是从 王韶开始的。熙河虽然名义上是一个路,而实际上没有什么租赋收入,军粮的供给全都要依 靠其他的道。转运判官马瑊纠查官吏的细小事故,王韶打算罢免马瑊,王安石袒护马瑊,他 产生失望,多次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辞官。元丰四年,王韶去世,朝廷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 谥号为“襄敏”。王韶非常善于用兵,极有谋略。每当带兵出去作战,他都事先把部下各将 - 17 - 领召集起来,告诉他的作战计划,然后再也不过问了,而每次战斗都能取胜。曾经夜间在帅 帐中睡觉,部队前锋与敌人遭遇,双方发生激战,箭石如雨,杀声震动山谷,侍者都双腿发 抖,而王韶仍然酣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流道中 王质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 马蹄已踏两邮舍,人家渐开双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注】此诗为作者离开家乡兴国途经东流(今属安徽)而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头从山区常态落笔,用语并无新奇之处,但读来有如身临其境,让人倍感亲切。 B. 诗人善用虚字。“且”字强调雾露稠密,还和颔联“已”“渐”相互映照,浓化了情境。 C. 颈联写冬青绕路,荞麦满园,蜂乱雀飞;无一字写人,却可想象早起劳作的山民生活。 D. 前三联写景意境变化自然,世界在静谧迷蒙中渐渐苏醒,诗人策马穿行,玩赏着一切。 15. 有人评价本诗的尾联与前三联境界大异却又紧密和谐。请从内容和情感上分别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1)内容上,前三联描述实景,宁静而又有生机,尾联则想象明朝 离去的场景,气势非凡;前后虽境界大异,但由现在写到未来,由实到虚,衔接自然,符合 逻辑。(2)情感上,前三联表达了赏景的喜悦舒畅,而尾联虽有游子的哀伤,但也表达了登 前路的豪迈之气;前后意脉相连,真实又丰富。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早起劳作”错误,“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意思是“冬青树环绕驿路 野蜂乱成阵,荞麦花开田园里山雀不停飞”,体现不出“早起劳作的山民生活”。 - 18 -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 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 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 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 析情感。翻译:山又高树又密太阳出得很迟,早餐时雾和露犹如细雨纷飞。骑在马上已经走 过两座邮舍,路旁人家渐渐打开两扇竹门。冬青树环绕驿路野蜂乱成阵,荞麦花开田园里山 雀不停飞。明天早上乘船大江送我东去,万里迢迢天风吹动客子之衣。《东流道中》是宋代诗 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写东流一带早晨太阳出来景象。颔联和颈联用对 偶句式,刻画道路两旁的风光景物,笔触细腻,画面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尾联为诗人在马 上的联想,说他明天早上就要搭船,乘风顺流东下,很快就会到达目的地,流露出一种喜悦 之情。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语言朴实,真切细致,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前三 联都是描述“东流道中”景物的笔墨,没有大的起伏跳荡,末联落笔于时空的现场之外,“万 里天风吹客衣”,着“客”字,顿呈回环跌宕之势,隐隐透露出游子的哀伤,与前六句意脉 相连,浑然一体。诗人借助于自己的联想能力和腾挪功夫,使作品显得豪气横生,充分体现 了宋诗风格。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危急存亡之际文武大臣舍身报 国的原因。 (2)杜甫《登高》感叹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阿房宫面积之广、建筑物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19 - 【答案】 (1). (盖)追先帝之殊遇 (2). 欲报之于陛下也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 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殊”“陛”“繁霜鬓”“覆”“隔离”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 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 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 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 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报道,河北赵县 79 岁的非遗传人杨风申为火会表演制造烟花而获刑,不少业内人士 为其叫屈。从法律层面讲,杨风申未经批准在居民区非法制造烟火药,的确涉嫌犯罪。但从 保护民俗的层面看,五道古火会是一个河北赵县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杨风申制造烟花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在火会上使用。( )法律固然具有明确性和严格性,但同 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法的确可能截然不同。非遗传承人因传承非遗而获刑,法律 的不由分说把“非遗的荣耀感”冲撞得_______,看起来只是一个个体不知法不懂法的偶发性 事件,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些古老民俗文化与现代秩序发生的激烈冲突。除了五道古火会,其 他一些庙会、灯会上的烟火制造不也有违法的风险么?“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 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古人_______的烟花盛会,难道跳不出_______和“一刀 切”的命运吗?法律是为了确保民众安全,火会、灯会等传统民俗活动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 神文化生活,二者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既然目标一致,就应减少相互的抵触和冲突, 找到一条既确保安全又延续文化的_______的路径,实现应有的互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支离破碎 击节称叹 投鼠忌器 左右逢源 B. 分崩离析 赞不绝口 投鼠忌器 两全其美 C. 分崩离析 击节称叹 因噎废食 左右逢源 D. 支离破碎 赞不绝口 因噎废食 两全其美 - 20 -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道古火会是河北赵县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杨风申制造烟 花的目的不过是在火会上使用。 B. 五道古火会是河北赵县的一个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杨风申制造烟 花不过是为了在火会上使用。 C. 五道古火会是河北赵县的一个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杨风申制造烟 花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在火会上使用。 D. 五道古火会是河北赵县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杨风申制造烟 花不过是为了在火会上使用。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不具备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且传承的是古老的民俗艺术,因此获刑由情到理很难令人 接受。 B. 他传承的是古老的民俗艺术,且不具备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因此获刑由情到理很难令人 接受。 C. 他的获刑由情到理都很难令人接受,毕竟其不具备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且传承的是古老 的民俗艺术。 D. 他的获刑由情到理都很难令人接受,毕竟其传承的是古老的民俗艺术,且不具备危害公共 安全的恶意。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 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 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文中提及的 是“荣耀感”,而非国家集体,所以选“支离破碎”。②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击节称 叹: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火会表演不属于“诗文或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当, 故选“赞不绝口”。③因噎废食: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投鼠忌器:比喻 想打击坏人又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干。原文中火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或因制造烟火药涉嫌犯罪 而受冲击遭禁,故用“因噎废食”。④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 - 21 - 好处。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原文表达的是要成全两方面,消除矛盾冲 突,故用“两全其美”。 故选 D。 【18 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 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前半句语序不当,依据多项定语“属数动形名”的语序原则,排除 A、D。后半句 “目的是 为了……”句式杂糅,排除 C。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强调“由情到理”,所以先表达不具备恶意的主观情感,再陈述传承了民俗艺术的客观理据。 排除 B、D。“获刑很难令人接受”与下文“法律固然严明”相顺承。排除 C。 故选 A。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 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 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 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9 年,付费自习室在一些大城市 ① 走红。面对不菲的价格,很多人 ② 要质疑,这 是花钱买自律来提升自我呢 ③ 还是付费搞形式来欺骗自己呢?大四学生小松平均每天来自 习室学习八 ④ 九个小时。“在考研来临之际,我压力很大, ⑤ 找不着学习状态。”小松 表示 ⑥ “我在这里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考试资讯。”该自习室的 宣传手册上写着:“本室提供各类应考垂询,鼎力支持诸位考生蟾宫折桂,不负芳华!” 20. 下列虚词和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2 - A 逐渐 不免 , / 以致 , B 逐步 未免 , 、 以致 : C 逐步 不免 ? / 以至 : D 逐渐 未免 ? 、 以至 , A. A B. B C. C D. D 21. 语段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①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 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20. A 21. ①“在考研来临之际”改为“面对考研”;②“ 垂询”改为“咨询”; ③“ 鼎力”改为“全力(大力)”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此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和一般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熟知常见关联词语的 习惯性搭配,同时既要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首先要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注意上下 文语境,根据间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和词语。 ①“逐渐”和“逐步”都表示事物形成、发展的过程。“逐步”表示这一过程是有步骤,有 计划,有阶段性,有可控性进行的;而“逐渐”则是一般性的自然渐进的发展过程。付费自 习室这种新型学习形态的走红并不是在有计划的人为干预下按步骤实现的,所以选“逐渐”。 ②“未免”和“不免”都是语气副词,作状语。“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 以为然之意。“不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文中人们对高价自习的必要性不可避免 地会有质疑,选“不免”。 ③选择问句中间停顿用逗号,而不是问号。 ④相邻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没有停顿,不用顿号间隔。 ⑤“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 - 23 - 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根据上下文,选“以致”。 ⑥在一个人的话语间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说”“问”等后面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故选 A。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 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①“在……来临之际”为书面语表达,较为庄重,不符合一般性口语表达习惯。②垂询:敬 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自己提供给别人的是“咨询”。③鼎力:敬辞,对人有所请托, 表示感谢。应改为“全力”或“大力”。 22.请为以下漫画拟写标题并阐释其寓意。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寓意不得超过 60 字。 【答案】标题:“云”游之别。 寓意:(参考一)网络“云”体验是一把双刃剑,能有助于青少年便捷地拓展新知,开阔视野, 却也可以误导其认知,危害其成长。(参考二)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网络“云”平台的监管 和引导,助力其成长,并避免其误入歧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认真观察漫画, 按照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等观察顺序,分析漫画内容。尤其要注 意漫画中的文字,变形部分,人或物的细节动作、表情等。最后根据漫画内容概括漫画主题。 漫画分为两幅图,左面漫画是一个男生说“这个寒假开启‘云’模式”,准备去公共图书馆、 博物馆、文化馆等知识传播平台络“云”对青少年的正面作用。右面漫画是一个女生在“XX 云直播平台”将家长的 25 万元存款打赏给了主播,体现了网络“云”对青少年的弊端。因此, 漫画表现了网络“云”对青少年的利弊,据此可以拟出标题:“云”游之别。然后从不同角 度分析网络利弊,从社会、家长等角度分析如何正确引导和监管。 【点睛】揭示寓意题方法归纳 - 24 - 1、联系生活 2、挖掘道理: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挖掘出漫画蕴涵的深刻道理。 3、揭露讽刺 :概括寓意要语言简明,语言要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 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拟写标题方法指导 1.如果是讽刺性漫画,可用《如此 XX》格式。 2.如果是讽刺性漫画,可用反语的修辞方法。 3.根据漫画的内容取标题。 4.根据漫画所揭示的寓意取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05 年 8 月 15 日,习近平到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生态环 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 金山银山。” (《新华网》) 材料二、2018 年 5 月 29 号,九江市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千人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 共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从此,全民上阵,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共同奏响一场“创卫”大 合唱。一年来,城区环境越来越整洁,九江“颜值”越来越高,群众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九江视听网》) 材料三、2020 年 04 月 08 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 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 卫生,而需要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打牢人民身体健康的底子,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 综合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幸福感”这个关键词,面向全体青少年写一封倡议书,谈谈你对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思考。 要求:审题注意材料间的有机联系,不得以偏概全;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 - 25 -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向来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将爱国主 义和卫生防疫相结合,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让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成为我国卫生工 作的重要方针、光荣传统,也成为人类卫生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浙江考察 时,他再度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 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 生,而需要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推 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打牢人民身体健康的底子,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获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人之情易为功,因时之势易为力。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动力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即充 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涵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卫生健康习惯,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整 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当疫情袭来,全国广大群众闻令而动,克服恐慌心理和生活困难, 以各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事实证明,唯有有效组织和 动员群众力量,才能构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当 前,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坚持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坚持全员参与、共建共享, 有助于把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健 康行动。 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刻把握卫生事业 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医疗健康服务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细微抓起、从基础抓起, 有助于关口前移,减少疾病发生。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发展观和预防为主的方 法论,以基层社区卫生环境整治为重点,把群众的参与性和防治的科学性有机统一起来,可 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看,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 龄化互相叠加,广大群众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对于改善我国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全民健 康文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动员全社会群策群 力、群防群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普及健康生活、养成卫生习惯,一定能加快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 坚实健康基础。 - 26 -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 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本题共三则材料,材料一记叙习近平倡导的打造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 山,从自然环境角度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材料二,介绍九江市上下同心, 打造良好卫生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材料三,强调开展爱国运动,从人居环境、饮食 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普及文明艰苦、绿色环保生 活,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见,三则材料都是从环境、卫生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人 民群众幸福感的信心、决心,并付诸行动。题干要求围绕“幸福感”这个关键词,面向全体 青少年写一封倡议书,谈谈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思考。因此,学生围绕“幸福感”和“爱 国卫生运动”发表看法,阐述观点即可。 【立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打造良好生态、卫生环境,提升幸福感; 幸福来自健康生活、文明生态; 【结构】首段:爱国卫生运动既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光荣传统,也是人类卫生发展 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 第二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打牢人民身体健康 的底子,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段:因人之情易为功,因时之势易为力。(分析做法) 第四段:阐述意义。 第五段:回扣论点。 【素材】1.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 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发展不 能满足人民的期盼,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 持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做到老百姓关 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 - 27 - 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改革发展,让群众看到变 化,得到实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 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国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78 年的 171 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28228 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 困人口累计减少 7.4 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 94.4 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成了包括 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 居民预期寿命由 1981 年的 67.8 岁提高到 2017 年的 76.7 岁,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 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2. 高压反腐为人民幸福提供了保证。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自身建设,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一直反腐倡廉。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拒腐防变意识弱化,腐化变质、贪污受贿、 权钱交易、大肆揽财不计后果,损害了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们党以坚决的态势高压反腐,成效显著。打虎拍蝇,斩断危害群众利益的顽固链条、深挖贪 污腐败之根,沉甸甸的反腐成绩单垫起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 感和幸福感。反腐败事关人民群众福祉,顺应的是民心民意。高压反腐使党的各项政策方针 落实更顺畅更彻底,使人民群众办事更简洁更方便。高压反腐从根本上扶正了社会风气,维 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幸福创造了前提条件。 3. 窗外寒风刺骨,屋内其乐融融,还没走进文化馆,就听到里面歌声悠扬,一片欢声笑语, 往年的冬天,26 岁的牧民帕孜古丽一家五口人挤在不足一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但现在,人们 的生活改善了,她家搬迁到牧民定居点上,生活也变得更丰富多彩了,帕孜古丽高兴的说: “不仅定居点通水通电,还配套建设了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这都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对我们 的关心,改革是大家走上了小康道路。”在这个环境下,牧民们写出来自己的幸福感公式: 牛羊长得肥+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幸福感。 面对幸福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来,一个共同目标+13 亿人民共同努力=幸福中国,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薄弱,但 13 亿人民共同的力量凝聚起来将不可估量,在“春天的盛会”上, 让我们将人民的心声转换成推动发展的动力,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让幸福像映山 红一样映满整个祖国大地! - 28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