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作文干货资料
高考作文常见的主题分析 梦想,困难、选择,记忆,责任,选择 话不多说先让我们瞅几个例子~看看那些年高考的作文题~ 一、梦想 [江苏卷] 《怀想天空》 简析:怀想-天空,分析一下,都是两个有情怀的词呀!此时就可以想到,天空可能只是另一种东西的替代品,那么这种东西就可以演化成为自己的梦想~ [北京卷]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简析:同样,看这个题目,星空~可以理解成为我们的梦想,我们要仰望我们的梦想,但是前提是也要脚踏实地 [福建卷]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简析:同样~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 “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安徽卷]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我们理解萧伯纳的这句话可以把它切分为两部分,然后在把这两部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句问话的前提:一句是“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一句是“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已经发生事”是已然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了;“从未有过的事”是未然的,是梦想。我们再来看两句问话:一句是“为什么会这样”;一句是“为什么不能这样”。前者是对现实的不满,后者是对未来的期望。所以,我们如果把背景和后面的问话联系到一起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的许多事本来应该按照人们意愿(梦想)去发展,可 是却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梦想)去发展。另外,我们从作者的说话口气来看,显然作者对已然的现实表示了十分强烈的不满。所以,萧伯纳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既有对未来理想追求的鼓动,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发展脱离人们意愿的一种强烈不满的叹悔。 【总结】1.梦想主题:通过以上高考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类型题目都是在表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关于梦想的思考,关于意愿和自己的精神寄托等,这都是属于我们这一大类作文类型的,即我们的梦想主题。 二、困难 [新课标1]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简析:这个材料关注的是生命和人生的问题,带有寓意性质,但是老切割师的话已经为我们明确了立意的方向,这个材料与2012年全国一卷“抛掉顾虑”有某些相类似的地方。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讲一商人发现的一颗价值不菲的大钻石需要切割,但切割成功会价值倍增,而不成功则会损失巨大,因而许多切割师都不敢冒风险。第二段讲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设计了一套周密的方案,而他却让他年轻的徒弟来切割,结果一举成功。最后材料用老切割师的话来点题:战胜困难,要有经验技术,也需要有勇气,还要不顾及价值。所以本材料首选的角度应是谈勇气(当然,要辩证分析,不能否认经验和技术),其次可以写抛除顾虑,再次,也可以从新老共同完成此举的事来谈新旧交融的意义。 [重庆卷] 《难题》 简析:题目是难题,困难的主题就很明显了 [安徽卷]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弯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 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简析:小可爱们分析一下材料就可以发现,材料先以赛车弯道为喻,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接着又加以引申,联系到金融、政治等领域,这就引导发散思维.这样在立意上就有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涵机遇和 挑战的时刻”进行体会、思考,首先要注意的是要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涵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总结】2.困难主题: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作文题目是专门针对拼搏、奋斗、勇气、信念、坚强、目标、创新这类型的题目来进行不同角度的考核,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面对困难,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有的选择舍弃、放弃,有的选择迎难而上。这就构成了我们的困难主题的作文,这类型的作文是比较常考的,小可爱们要多加注意哦。 困难与我们的选择一般是会放到一起考的,所以这两个主题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三、记忆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简析:分析一下,这则材料选用的是一个关于“杜甫家书”的讨论。涉及的是“传统媒体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辩题:学生乙是科技信徒的代表,认为“邮件”“电话”必然取代“书信”,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理性看待新老更替,正视时代变迁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学生甲、丙显然是支持传统文化的代表,感叹往日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无以为继,引发人们文化传承方面的思考;学生丁思路进一步打开,从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科技与道德”“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总结一下就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思考。 [广东卷]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简析:遇到这类型的就可以想“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 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那么,文题“回到原点”,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因此,我们会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 [安徽卷] 《时间在流逝》 简析:对时间的思考 [江西卷] 《找回童年》 简析: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总结】3.记忆主题: 通过我们对高考题的总结,总有这么一类题目是过去美好的事物、习惯、传统的文化怀念,对美丽的景色怀念,对童年的纯真怀念。这就构成了我们的记忆主题。传统文化也是这几年很热的考点,比如今年的“汉字热”。小可爱呀多多收集这类型的素材哦~ 四、责任 [湖南卷] 1.“它”往上飞,有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它说我不累。 2.父亲在剪报纸,孩子在旁边抱着他,说:我愿意就这样陪着你。 简析:父亲默默的陪伴。 [浙江卷] 《绿叶对根的情意》 简析:父母如根,我如绿叶。 [浙江卷]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 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 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字数在800字以上。 简析:从整段材料看,第一句话仅仅是为了引出“反哺”这个概念,再由鸟界的反哺引出人的“文化反哺”——“文化反哺”才是全部材料的核心词。什么叫文化反哺,材料说了,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这句话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必须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二是这影响必须是文化层面的。那么什么才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呢?材料中同样提示了,是科学知识,是价值观念,是生活方式,是审美情趣等等等等。所谓“角色转换之间”,就是年轻一代接受着老一辈的教诲,同时,也慢慢地对老一辈施加属于自己的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观念。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 [北京卷]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简析:坚守岗位的责任。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简析:改革发展的责任。 [新课标]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当代青年富国强国的责任。 【总结】4.责任主题,可以分为对人和对社会。 对人分为亲情、友情。 对社会则是坚守岗位职责、热爱祖国。 我们五大主题就介绍完了,在以后遇到作文题目的时候首先可以将它们归类,将作文的大类别划分清楚了,方向感就会有,就不容易偏离题目的本意。不管自己的文采怎么样在大范围之内心里面就不会慌。 “ 高中作文解题源代码” 其实作文和古诗词都是一样的,都是有它特定的方法,找对了方法你就会事半功倍!总结一句话,高考作文其实是可以准备的!也是可以预测的!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高考作文到底怎么考! 2017 新课标 1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11 年新课标卷: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 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 75 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 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 3 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 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 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 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 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一下这两个新课标高考题的材料,发现都是在说社会变迁,社会不断进步而出现的新“东西”或者新“改变”以及产生的影响。比如第一则材料出现的新东西“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新改变“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第一则材料直接给出了我们中国“现在的变化”,而第二则材料则从侧面表现了这个变化。其实二者是联系统一的,第一则材料所说的改 变产生的影响就是第二则材料所表达的。所以对于这样类型的作文就可以划分为我们高考作文中的一个类型,即社会进步,社会变迁的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分析一下怎么get社会变迁这个主题的文章~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以往高考题是怎么出这类型的作文题目吧! 总的来说,这类型的作文我们可以大致的分成两个类型:过去好和现在好 那碰到社会变迁的题目该怎么去写呢?思路又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就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思路:单一角度,否定思维 单一角度就是从“过去好”和“现在好”里面选一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写。 否定思维就是根据材料,确定中国崛起、社会进步,同时说出不足、存在的问题,居安思危,更有深度。 例: 社会变迁 —— 过去好 —— 传统文化 (过去好) ①规矩、老腔(北京卷)②行走在嚣市中(浙江卷)③时间不会是记忆风化④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上海卷) 例:社会变迁 —— 现在好 —— 社会进步(居安思危) ① 一带一路 ②共享单车 ③高铁、移动支付。 有了写作思路,接下来就要谈一谈这篇社会变迁的文章应该怎么布局? 基本逻辑: 1.背景 1+物的特点 1 2.背景 2+物的特点 2 用你所选的话题的 背景的不同、特点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就以共享单车举例分析:以前的出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所产生的,而现在的共享单车的出现有什么特点,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应用“以前”和“现在”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这是文章的大体框架,但是我们不仅要了解作文的总体思路,更要精确到每一个部分怎么去写,甚至是每一个句子要怎么准备! 物的特点 1 的写法: 1.背景(150 字)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专名)(建筑、地名、服饰、食物、方言) 2.物的形象(100 字):具体描绘此物(形状、大小、色彩、声响、神韵) 3.感受(50 字):内心感受(纯真、乐观) 物的特点 1 的句式: 曾在_____,探寻/感受_____的______。 曾在大明湖畔,探寻“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迷蒙与雅致; 物的特点 2 的写法: 1.背景(100 字):与前文一一对应 2.物的形象(100 字):与前文对比,变化 3.感受(100 字):现在的感受(失落、惆怅、无奈) 例文 :找回童年 于充斥着名利物欲的社会里,在饱含着繁杂虚无的世俗中,我一直在试图,找回童年。 ——题记 常常一个人在冰冷凄清的夜里,独守着窗外的一片黑暗,静静感受这属于自己的沉寂,让自己在白昼里变得浮躁的心境,一点点慢慢沉淀,直到归于平和。 从残存的记忆里,找出些许生命的碎片,一点点拼接成童年的样子。也许,那时的我,眼里是没有人的高低贵贱的;那时的我,心里是没有功名利禄的;那时的我,生活是没有劳苦奔波的。也许,只能是也许,我不确定,因为我的确无法完整的回忆出,那时真正的样子。 我只知道,我曾在田地里奔跑,踩着春天里粉红色的小花,穿梭在黄色的油菜花丛;我只知道,我曾在菜地里撒野,偷挖别人的花生和地瓜,偷采别人的黄瓜和番茄;我只知道,我曾在房间里胡闹,整日打着电子游戏机,摆弄着乱七八糟的玩具;我还知道,曾挨了骂,受了欺负,一转脸,还能够发自内心的快乐欢笑。 在那时,我可以在某个悠闲的下午,拿出画笔,在画板上随意的涂鸦,描绘出心里多姿多彩的世界;在那时,我可以在某个短暂的假期,奔走在郊外,在空旷开阔的世界里,感受到大自然绝美奇巧的风景。只是,现在再回头去看,这些都已经太遥远,遥远得我几乎忘记了它的模样。(过去)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活变了颜色,变得灰暗。一方小小的书桌替代了田地里的花儿, 沉重的课本和练习替代了菜地里的花生和番茄,读不完的书和做不完的习题替代了所有的游 戏和玩具,除了不断的考试和测验,便看不到属于生活的这个世界,另一面的精彩。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为成绩所担忧,所有的努力,只为一次次排名表上靠前的名字, 所有的付出,只为一次次考上更好的学校。就这样,我渐渐迷失了自己,慢慢忘记了由衷的 微笑,面目开始僵硬。就这样,即使我拿出画笔,绘出的也只是黑白的图案,即使我走出狭 小的空间,也看不到身边的风景。 或许那时候,也还是保留着童年的样子,那时候还有梦想,那时候还有方向。考上一所 好大学,是学习马不停蹄的动力,饱含着对象牙塔的无限渴望,期待着在梦中的大学校园里, 沐浴着阳光,尽情地徜徉。 此刻,我坚信,我一直在试图,找回童年。有时候,我会卸下名利沉重的包袱,脱下伪 装的躯壳,回归童年的样子,在电脑里打“魂斗罗”和“超级玛丽”,只是,我依然活在虚 幻的网络,那其中,我也不是真正的自己,属于我的,只是一个虚拟的代号。 我想,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那么沉醉于宁静的黑夜,在那些弥散的空气里,我可以真正洗 去一身疲倦,在那一盏盏慢慢熄灭的灯光里,我可以找回深埋在我内心里的一丝坚守。 (现在) 例文中作者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过去的背景和特点是什么样子的与现在进行对比,产生一个差距变化,这个变化则正是我们要着力要表达的,以此来投影出社会变迁的主题。 这类型的高考作文在考试中的比例是占有很大比例的,让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都考了什么社会变迁类的作文吧! 社会变迁、时代变化 ,作文题目如下: ①2017新课标 3 :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 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 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 800 字。 从高考来切入社会进步 ②北京卷: 大作文: 1.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 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 的场景,以小见大。 以照相来切入社会变迁 ③天津卷: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 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 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 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 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由长辈切入社会变迁 ④江苏卷: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 的哲理。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以车切入社会变迁查看更多